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doc_第1页
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doc_第2页
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doc_第3页
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doc_第4页
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文言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1摸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施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绐(di):哄骗。 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帷(wi):围幕。【文化常识】说“枢密院”。密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金太祖时,曾循辽制在广宁府设立枢密院总领汉军,是临时性和地方性的机构。金太宗时,攻宋的东、西路军曾于元帅府下设枢密院,以管理行政事务。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此时枢密院才成为中央主管军事的机构。【阅读训练】1 解释:知 至 阴 盗 2翻译:使人迎置后阁祠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3陈述古智辨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 )的心理。 2蔡女为桓公妻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注释】寝席之戏:指夫妻间的玩笑。 稽:计较。【文化常识】说“出”。这里的“出”,是指被休掉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君臣、父子、男女绝不平等,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女人出嫁后一直受着“七出之条”的威胁,随时有可能被休。所谓七出之条,即: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公婆),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阅读训练】1 解释:更 以 冀 举 2翻译: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此义于名而利于实。 3更渡一遭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渡一遭,我欲观之。”(选自岳珂桯史)【注释】更渡一遭,更:再,重复。一遭:一次。当:担当,承担。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的意思。筱:细竹子。勉励爬沙:勉励:努力,尽力。 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文言知识】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阅读训练】1 解释:得 食 名 2翻译: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能渡此则活汝。3鳖明知主人以计取之,却还要勉力爬沙,是因为( )。 4狄梁公与娄师德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选自唐语林)【文学常识】唐语林 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编撰者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阅读训练】1 解释:为 许 咎 矜 2翻译: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吾不意为娄公所涵!3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其中狄梁公( ),娄师德( ),而则天皇帝()。5、牧童捉小狼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文言知识】说“且”。“且”的义项较多,在句中一般作虚词用。当它作为连词的时候,一般有三个义项: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文中的“且号且抓”应该表示并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阅读训练】1 解释:去 故 趋 状 2 翻译:入穴失子,意甚仓皇。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6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块的肉。【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阅读训练】1 解释:谒 意 具 怪 2 翻译: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3 “其人愧甚而退”,综观全文,萧氏子是为自己的()而感到羞愧。由此可见,王安石是一个()的人。 7窃槽刘基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注释】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驾:驾驭、统摄。 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方:酒方。 仕:做官。【文学常识】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阅读训练】1 解释:主 以 索 是 2 翻译: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3文中用“酒糟”比喻()。这个故事讽刺那些( )的人。8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奚:何,什么。【文化知识】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阅读训练】1 解释:将 然 徒 去 2 翻译: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9、晋文公伐曹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韂,韂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韂。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韂侯请盟晋,晋人不许。韂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韂侯居襄牛,公子买守韂。楚救韂,不卒。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韂地以与宋,楚急曹韂,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韂康叔世家)【注释】假:借。韂(chn):古代小诸侯国。襄牛:古代地名。【文学常识】说史记中的“世家”:它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相当于诸侯王的人物事迹。司马迁既为封建正统的贵族写世家,也为封建“叛逆”陈涉写世家。在史记中,他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歌颂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而且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了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阅读训练】1、解释:伐: 许: 卒: 释: 居: 引: 2、翻译: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3、文中“ ”这句话点明了宋国已经解围了,宋国解围的原因是: 。10、贾生吊屈原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汨(m)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太傅:古代官名。雒(lu)阳:三国时魏改“雒”为“洛”,即洛阳。廷尉:古代官名。太史公: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文学常识】说“太傅”: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阅读训练】1、解释:为: 适: 涕: 及: 游: 志: 2、翻译: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3、“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你认同贾谊责怪屈原的观点吗?说说理由。11、韩信忍辱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觽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淮阴:地名。觽(x):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屠中:市井。俛(f):同“俯”。【文言知识】说“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阅读训练】1、解释:布衣: 推: 哀: 若: 辱: 孰: 2、翻译: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3、从全文来看,韩信是一个 的人。12、臧僖伯谏观鱼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棠:古时的地名。春蒐(su):古代指春天打猎。秋狝(xin):古代指秋天打猎。俎(z):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皂隶:封建时代的衙役。官司:古代小官名。【文学常识】说“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篇、国语篇,公羊传篇、礼记篇,战国策篇,韩愈文篇;柳宗元文篇,欧阳修篇,苏轼文篇,苏辙文篇,王安石篇共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阅读训练】1、解释:如: 谏: 纳: 度: 章: 所以: 射: 2、翻译: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 13、答苏武书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呼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节选自西汉书)【注释】韦韝(gu)毳(cu)幕:穿着皮制臂套、住着毡帐。羶(shn)肉酪浆:吃着带臊(so)味的肉、喝着乳浆。胡茄(ji):胡笳,即一种乐器。戮(l):杀。鲸鲵(n):喻为河中的鱼一样的杀害。【文学常识】 说“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阅读训练】1、 解释:降: 御: 举: 与: 妻子: 负: 违: 2、翻译: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3、从李陵的“ ”可看出,苏武虽受尽折磨,但仍然坚守着节操没有投降,体现了他 的精神。14、刘备纳贤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瓚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涿(zhu)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公孙瓚(zn):人名【文化常识】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强暴、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阅读训练】1、解释:后: 顾: 依: 以为: 诣: 奇: 2、翻译: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3、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5、绝妙好辞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节选自世说新语捷语)【注释】魏武:指曹操。齑(j)臼(ji):捣粉末的器具。【文学常识】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面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阅读训练】1、解释:过: 不: 行: 女子: 记: 2、翻译: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3、从文末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 的人。16、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酷贫:非常的贫困。范逵(ku):人名。髲(b):假发斫(zhu):用刀斧砍。剉(cu):同“挫”,割。【文学常识】说“陶侃”: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侃惜谷”、“陶侃惜阴”、“陶侃留客”等,从中可看到他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运筹帷幄、机敏过人,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阅读训练】1、解释:名: 语: 但: 悉: 去: 已: 许: 还: 2、翻译: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7、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释:握:四寸为一握。膂(l):脊骨。瘳(chu):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文言知识说“而” “而”是一个常用文言虚词。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也可不译。如:“黑质而白章”。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并且”。如:“君将哀而生之乎”。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而且”。如:“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但是”“却”。如:“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地”。如:“吾恂恂而起”。表示因果或目的的连词。如:“或得日,或否”。1解释延: 是: 之: 克: 2请选出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 惧而谋诸医A、黑质而白章 B、君将哀而生之乎C、而计其长曾不盈存 D、吾恂恂而起3翻译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4、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8、鲁国之法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府:指国库。子贡: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