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 吕航有幸在金秋十月听了两节高一的课,两位女老师温文尔雅,舒缓含蓄,节奏随和;课堂上以人为本,重在引导,交流轻松惬意。现就第一节课做些许浅陋的评价。在笔者看来,即便是高中教学,这语文课的韵味也应该出自朗朗的书声,出自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出自教师的抑扬蕴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出自对文本的深究细问人文契合而欲使语文课有这种独特的“语文味”,其本源必是来自教师,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先有此种韵味,方能带领语文课堂走进语文之佳境。藉此初衷,我关注了这节课上“细节的精彩”,比如,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课堂语言的美妙,整节课的环节设计的精炼,教学形式的灵活,课堂意境蕴味的优雅等等。一一节课的深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材处理得精当与否。整体观察王老师执教金岳霖先生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了解她整个的教学设计,导入设问研讨交流,环节井然,起承转合皆备。可是语文课堂的韵味应该是基于细节的“人、文”契合,执教者显然在这些诸多细节处理上做得很不够精致。例:教师开始的导入取向是一个不小的败笔:我们看中央十套的大家栏目,不是浙江台的“大家”大家的含义有两种一个“大家”写的另一个“大家”的故事这样一种靠“名”起课,将名人“圣化”的导向,意图在迫使听者不得不整肃起来,这显然和汪曾祺文笔的风格截然背反,使得文本原有的亲和幽默淡然的气韵难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实现。这个问题凸显出来的是执教者的一个错误的教学理念,关注了“名”家,却没有关注之所以名的要义所在,不能与所教的文字保持一定的风格接近,这无疑会使自己的课堂基调定位出现偏差。二全节课就文本解读的整体,执教者是设置了一个问题和两个活动:1、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是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以文中的细节为依据)2、在你选中的细节中,你认为哪个地方最能表现他的这种性格,试加以点评。3、与同桌交流。我们先分析问题一,其实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是不错的,但是教师读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听的人马上感觉到的一点,执教者教学的目标指向是矛盾的。矛盾所在:教师着重强调了“汪曾祺”三个字,可能是为与导语中的“大家”相呼应,这样一来,听者马上意识到,执教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到底是文本内容还是笔者风格,如果教学目标指向文本内容,那么本节课讨论的是金岳霖其人其故事,那么,“汪曾祺”就是一个无须强调的赘词;如果教学目标是指向汪曾祺的文笔风格,那么金岳霖如何便无须大篇幅探讨。执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才不至于提出如此模棱两可的问题,空泛而缺乏明确指向。这个矛盾果然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生了冲突:例如:在交流金岳霖“怪”的时候,有个学生提出“摸出个小动物”这个细节问题时候,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这样的:师:他(指金岳霖)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怎么样?生:甚为得意。师:一般人都是忍着的。生:很不在意,说明他直率坦诚。师:那汪曾祺有什么态度?生:汪曾祺觉得他有赤子之心,像个孩子。师:可见他(汪曾祺)是挺欣赏的,把这段话读一读,感觉一下汪曾祺写的时候的神情(请注意是神情而不是深情)很显然这里教师的教学指向就出现了问题,问题的核心在讨论“金岳霖”何等样人,而教师却撺掇学生揣摩“汪曾祺”写作时候的神情,这样将文本内容和作者杂糅一起来讨论的状况不能不说是执教者教学目标设置上的不明不白造成的。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尤其回忆性记实散文永远离不开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深情相对,本文就是作者对一位师长的深情追忆,本文的学习目标应该放在体味金岳霖先生人格魅力所在,体味文本人物的真性情,这才是值得作者一写,值得我们一学的根本所在,然后归结出汪曾祺对美好人事的伤感、对未来人事的殷诚期待。这样才不至于架空文本,而在细节品味中体会出一个的平常、恬淡,克制、内蕴、风采的大哲学家形象。 三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三两个活动设置。郑板桥有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课应该上得简单明了,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专家在我们耳边说:“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因此,语文界在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授课模式,执教者很显然在这两个活动的设置上是遵循了课改的范例,意图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我们使用哪一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考虑:“适合吗?”这节课让我的思索在继续:不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是必要的,但合理的也同等重要。整个课堂交流近三十分钟,而这过程中,学生真正静心读书的时间连六分钟都不到,很明显的一个教学结果是学生对课文未能深入研究。课堂交流用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低层次的琐碎的师生问答交流贯穿其中,一些基本的对话都不能使得学生的认识提升,教师的角色蜷缩于学生的匆促浏览和浅表交流之下,使得这长长的课堂交流变成了低调处理,毫无波澜的温吞水。例一:讨论教师设置的第一个问题(这个环节中讨论金教授比较怪的样子,前后陆续长达八九分钟。)师:读课文之后,你能说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他(是个)为人天真、热爱生活、随和有趣的怪老头。师(对着这个学生问):是的,他的衣着打扮有点怪,你再讲一下,再回味一下。(教师想让学生回味什么呢?)生1(不知所措,结结巴巴):他很有趣有点怪他教逻辑学研究哲学的,还有他是单身汉,深居简出师(未作任何指导性提示,也未作评价,转而对全体同学说):还有吗?生2:说他热爱生活的话,那他爱斗鸡师:是很会享受生活。还有谁说说?生:他是个随和的老头,每次都把戴帽子的事情说一次,请学生原谅。师(转脸对着一个男生):王皓,你以为如何。他很怪,随和的怪老头,样子怪,怪随和的,这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因素。(教师说的这是一句什么话?)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缺少合理的层次设计,教师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引,那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才会出现学生总结时候说:金岳霖是残疾人,作者写出来是关心残疾人诸如此类的我想,新课改所追求的,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学生的随意,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不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的精巧构思与设计。 四所以,王老师这节课最引起我思考的是:语文课应该有的“语文味”难觅踪迹。执教者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学生才会有“语文味”。这“语文味”不是靠教师要求能得到的,而是靠教师感染出来的,它是教师引导出来, 有“语文味”的课堂,应如行云,如流水,自然而流畅,应该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堂。那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我仅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点看法。一节好课的课堂,要求教者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吃透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教师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和学生轻松、充裕的交流。而我们看到现在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搬用教参上对文本的理解,或不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对学生的多元感悟缺失引领。这样不仅失去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对教参的思辨能力,而且使阅读教学的“对话”贬值,正所谓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没有高屋建瓴,哪来“对话”质量。我们应该抛开教参,先自己读上几遍课文,静思默想,含英咀华,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这种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教师才敢走进课堂,如果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根本就不会出现充满“语文味”的精彩课堂。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2573-2016硅粉 总碳含量的测定 感应炉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 烟草公司的abc劳动合同2篇
- 景区保安劳务合同范本
- 接手转让发廊合同范本
- 网络项目服务合同范本
- 车辆检测服务合同范本
- 巴士汽车驾驶员聘用协议8篇
- 检疫运输合同范本
- 煤矸石采购合同范本
- 民政工作感受和收获【4篇】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1
- 物业客服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课件
-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江西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特殊职位招录考试(网络安全)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至2030中国公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口腔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 2025互联网营销师三级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