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身边的民族民间文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读古诗,品棕香 铜仁一中初级中学 刘芳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获取、加工、处理信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活动意图: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端午节又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洋节日,而冷淡了传统节日的今天,特别是在看到有报道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报“世遗”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有必要对端午节这个主题展开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思想感情。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学科组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1.布置有关端午的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访问家长等方式收集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2.让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以下活动项目收集资料。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端午的诗词文化组端午的粽子实践组3.教师要按兴趣和条件,给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做出安排,提出要求。4.设计一张活动记录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参加人员等。5.各小组将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归类编辑,并作成相应的展示作品。活动过程:一、 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个文明的古国。下面欣赏一段视频,想一想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端午节的气氛。师:同学们视频中群龙飞渡,百舸争流的场景反应的是哪个传统节日里的活动?生:端午节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生:五月初五师:看来大家对端午节了解的还真是不少,那么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大家想知道吗?(想)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这节课走进端午去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我们的传统文化。二、 成果展示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全国上下,家家户户都会包裹出清香的粽子,空气里到处都是粽叶的香味。之前老师也让大家下去收集整理了这方面的材料,你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就由你们来为我们展示不一样的端午节。同学们可分为 组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并展示你们的成果。(一) 端午名称的由来与传说名称的由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2.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4.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5.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6.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7.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8.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9.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10.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在上述这些传说中,端午纪念屈原一说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诗作的深远影响,秦汉以后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为人们所认同并相沿迄今。小结: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清香的粽子代表的绝对不是快乐,而是对先人哀思和缅怀,所以端午节我们在彼此祝福的时候应该说祝你安康,而不是快乐。(二)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达二十多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三)端午节的习俗人们在端午节期间除了包粽子,还会进行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说一说你知道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学生交流汇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游百病、给孩子涂雄黄,沐兰汤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这样以便考上好的学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栓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点雄黄酒,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为的是图利,驱病邪。吃五毒饼,画五毒图,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看见有同类后 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小结: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古至今之流传下来的这些方式,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四)端午节的诗歌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不仅是这些风俗习惯,还有很多优秀的诗词歌谣。你搜集哪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给我们读一读吧。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浣溪沙 宋苏轼渔家傲 宋欧阳修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和端午 北宋张耒已酉端午 元末明初贝琼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五丝 唐褚朝阳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竞渡诗 唐卢肇齐天乐 宋杨无咎菩萨蛮 宋陈义念奴娇 宋张榘喜迁莺 宋黄裳花心动 宋史浩贺新郎 宋许及之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浣溪沙 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学生汇报搜集关于的端午节的诗歌后,教师出示课件,请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一读。小结:不管是一个寄托哀思的粽子,还是屈原大夫的爱国情结,不管是一束清香的艾草,还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都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先人的深深缅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