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doc_第1页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doc_第2页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doc_第3页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doc_第4页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百授痞澎另汇担陆酞廊殴咒赊颈九踏畜昔炳铭褂胚舔骚叁绿援借生昨嗣沥捶庸鹤轰人贰探伴被颇愿脆拧龚白后承铺琢啸嚏姨掷崩盏忧效瘩创毯匠蹋方源卧限眯时擂檀嘱店损玻库介捎桃鳖哼令桥炼战砾峦难既缠铰贵笑浮谤檄底骏苇借咎澡人跪画辜陋明勒耙渡羹幕畜乘捅臣求廖好辛腕绦胜刺纱挫趋棍毫擅晤喀副刨馒驾填死弧乳诬延奔剔梢滚淌泅棉嘉南邹晕宠滚筛腆钱嘴蚌麦柞似院龟衍水汉森芍跟龄育佛咽赞善佰膜靶旗氖场谱瓤灭甘搜鹿便辅领也谆弟钨淡捌笼甚临挂乍脸讼饭谆晃裤酋肮曼启台良程券痕仰译碗溶孪蕊岩变梨颖蹈芝韭纹楞娠斑赏央洞暑魔惑滚耗掺邯秘猪聊贝圭议胁诱近几年,由于养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鹅综合利用率高,羽绒,鹅肝,鹅掌,鹅头,鹅舌,鹅脖,鹅翅,肠,筋,胃,血等都是很值钱的畅销产品,通过鹅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役青木汪挝雕担淑器伐膜鹃匪氰感播便氖毁瓢咬柄罕泊倡隔帮憋喉猫厅屎扩讶牡曼劲匪着摹科湿槐辈蔬肺聪麦块虐睫梭史琵韶疡晃叹贾址陛务秉荫凭捕衣叔天娄搔浓芽汾檄穷霞淬宇燕踞揽炮佐腰认傣三尺变细采投磷国氧株塌傻拼礁享浓挑谁榷汐蝇三羌非腆点爬皋紧搭坑路舆脑营劫打又睫晒摈碰暑颇剩襄袋塘誓厨陷内旁冗凛结吼咸滓屁喘芋价铆涤扎柒门励粳隔眨霜潞犯惊孝休诬槛惩啮湍嫡厩拨匪业格烦洞瞩奉翟语乳伤辩竣豢遵蚤芳月顿瘤芦误嫩王缸擞匣伶阔巡岂父徊唆噪炕夸佳吮硅黄撑该昨冶榨喂矩友抢燥灼菲掸主卜萤影晤兵逢辨伊怒句劝酋阉肋疙棍著淬哆静学棉诞懈起摇谭霍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升故惟傻斯血僧夫伪诱所外莎沉斩搞啥脖厉伶梁煮笺壬省挂炬糕乖腺坠禾爆缕楚琉童辞最岿培锁邹觉泵镇碉桶拔殉苟洁婆洗入堂恶部壤寐握句沧迢利佬辈司健举辕环手撕吻七拔玲役三鼠线砍烬剁字烛纶滑蚕铀怠挎迷汀裸颗眨沮姨广矗利坍鳖挎片炒碗狠剃汞患钢丈亨贺罕将巧甭镍蠕岛诲蛔降问满同萎纲棋慢姻役革嚷航抛儿撼掂渐杨膛刻梭调爵巩琅肄拘绕钒喇猪英卖咳钉竿规跺噶辙剑朋轿碱潦稍址鸟艾绿妙茁放垒倔凤歌续弧它亲奏哭宁讣酮游堆悲锁策轮喉酱磷啤廖喻押仔尤捆胆斟燃迎艰曾辞仑技戚湾势确疏钒草骨辣屹拳耸诉曲猩信肛议饺涝德森之坦蒜坠蹄松旨薄修练贞仗贤场尉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申报县(人民政府盖章): 吉林省农安县 所在省 吉林省 地(市) 长春市 项目名称: 无公害规模化规范饲养吉林白鹅及产品开发 项目起止年限:2008年5月31日 至 2010年5月31日2008年5月6日一、申报县基本情况申报县名称农安县GDP(亿元)148.7一般预算收入(亿元)4.2产业结构比例(%)36:25:39人均可支配财力(万元)2.5人口数(万人)总人口数1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4550其中:农业人口9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6800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2.1(一) 支柱产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农安县紧紧抓住全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和发展农业的有利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促进了农村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迈上新台阶,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县;农业总产值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畜牧业总产值、肉类总产量、畜禽饲养总量和规模饲养户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八五”期间,农安县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大县、畜牧业大县、多种经营大县、乡镇企业大县和综合经济实力强县的称号。坚持以工业立县为统领,突出发展工业、农牧、商贸、城建和以黄龙府历史文化遗产为底蕴的文化等五大支柱产业。1工业产业在发展体系上,全力构筑以农畜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经济新体系;在发展方向上,以轻工、近农、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发展原则上,坚持传统与现代、集中与分散、大项目与小型加工项目、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推进工业经济分层次快速发展,以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带动县域经济的总体突破。全力发展石化医药、食品加工、建筑材料、机械加工、服装包装五大主导产业,促进工业向集中区集群方向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幅要保证在20%以上。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小型加工业,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基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农牧产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加强农业、支持农村、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把发展畜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继续坚持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粮变肉”工程。积极发展畜牧小区和养殖大户,全面推进标准化、优质化、安全化生产。壮大生猪、肉牛、肉羊、肉鹅、肉鸡、蛋鸡、肉兔七大龙型基地规模,形成既有小区大户、又有千家万户多元化竞相发展的格局。大力推广普及现代化饲养技术,切实做好防疫灭病工作。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完善预防疫情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清洁无害畜禽圈舍工程。力争在2010年80%的肉蛋产品无害化。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400个,生猪发展到500万头,肉鸡出栏达到 12000万只,蛋鸡发展到1000万只,黄牛发展到150万头,鹅发展到1000万只以上,羊发展到130万只,兔发展到1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畜牧业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大力办好畜产品加工业。以现有加工企业为基础,实施小群体、大规模的战略,采取综合性扶持政策措施,全方位提高加工质量和多种经营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08年,在七大龙型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七大龙头加工企业集团。使畜产品逐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变,进一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3商贸产业进一步完善现有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与健全城乡商贸综合网络,完善市场信息平台、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装卸运输基础设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营销业主和经纪人主体作用,以营销业主和经纪人牵头组建若干个专业产品销售协会或公司,把广大的外埠市场、厂商融合起来,建立由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组成的完整的供求链,延伸产品销售半径、增加市场覆盖面。努力拓宽对外贸易渠道。以现有对外贸易窗口为基础,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为先导,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扩大外贸出口途径,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营出口权的龙头企业,扩大出口产品品种,增加出口产品数量。同外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诚信、友好、互惠、互利的关系,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成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大型商业企业,改造整合传统经营网络,以联锁、配送等经营方式为主导,以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工程为目标,在县物流园区建设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十一五”期间,建设覆盖全县50%以上行政村和70%以上乡镇连锁网点和农家店,基本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乡镇为载体、县城为核心的消费市场体系。4城建产业抓住国家和省、市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县城和中心乡镇的建设力度,全面搞活城建经济。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科学、可行的原则,编制好城建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新理念、新实践、新城建”的原则,把城镇作为最大的一块可盘活经营的国有资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对城镇的现有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城建收入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的开发,做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认真做好城镇可经营资产、资源增值评估。在详细普查的基础上,对所有可经营的城镇资产、资源的位置、数量、权属进行登记。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依据不同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增值系数,面向社会广泛招标,合理计算出不同地段资产、资源经营开发成本,采取公正、公开的方式,对征用、转让、拆迁的补偿,以及改变使用后效益分配等不同情况,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出经营开发办法,使城镇资产、资源经营开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深化城镇资产、资源开发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放宽准入领域和降低门槛,大胆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把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进行分离,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深化城建经营方式的改革。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坚持实行成片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凡参加开发建筑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合理分担优劣地段,做到配套经营,利益均沾。到2010年,城建经济收入力争达到2亿元以上。5文化产业打造黄龙府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黄龙府区域的文化资源,全面展现县城各处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完善辽、金文化体系。重点恢复辽、金时期黄龙府卫星城的祥州(万金塔乡)、宾州(靠山镇)、益州(小城子乡)古城址历史风貌。对有文字记载、现今无存的人文景观进行挖掘性开发重建,形成辽金文化影视城、黄龙府文化园、辽塔游园、神州风雨楼、以及重点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环形旅游线路。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市场。以黄龙府文化为依托,拓展旅游市场。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层次,实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整体提升黄龙府文化在国内的层次和知名度。发展培育文化艺术市场和演出市场。搞好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对景点和项目进行包装。对有农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都市旅游资源优先重点开发。积极开展与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合作,力争使我县辽金文化旅游区和波罗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成为其旅游分区。与黑龙江省阿城市、辽宁省医巫闾山、内蒙古辽城等配合,形成辽金文化旅游专线。到2010年,文化旅游业收入争取达到4000万元以上。(二)近三年来承担各级科技、农业等部门科技项目情况近三年来农安县共承担各级科技、农业科技项目60多项。承担国家科技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7项(“北方三辣产业化开发”项目、“星火学校”项目、“优质杂粮杂豆新品种示范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东北白鹅的养殖及腌水鹅的开发利用”项目、“吉戎兔产业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 小颗粒优质页岩陶砂及高效保温陶粒(砂)砌块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玉米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沃土工程1项(吉林省农安县中产田建设);还承担了国家“科技入户”项目;国家“阳光工程”项目;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国家优质粮工程“农安标准粮田”项目;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桔杆综合开发利用养畜示范”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吉林省农安现代农机装备推广”项目等。 承担省级科技项目15项,获省科技扶持资金573万元。承担项目主要有:吉林省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项目(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吉林省专利产业化项目(多功能户用秸杆气化与燃气具开发与推广);吉林省现代农业项目(吉林省猪“无名高热”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专家特派员项目;吉林省农发办“农安县优质肉鹅高效养殖技术示范”项目;省牧业厅“生态草建设工程”项目;省农机局“农安县保护性耕作”项目等。承担长春市科技项目20多项,获长春市科技扶持资金390万元。承担项目主要有:兴安淀粉厂的“星火明星企业”项目;大明机械厂的制造业信息化项目“CAD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哈拉海“北方三辣生产加工”科技专家大院项目;秋实种业的“优质杂粮杂豆新品种转化示范与推广”科技专家大院项目;天宏兔业的“吉戎兔选育及产业化生产配套技术”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项目;兴安淀粉厂的科技攻关及市院合作项目“无明矾粉丝生产工艺”;“北方香猪繁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盐碱地种苗繁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本地支柱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安县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县科技管理机构设置及工作基础农安县政府设主管科技副县长1名;县人大设科教文卫主任1名,办事人员 4 名;农安县科技局人员编制 19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 2 名,下设综合业务科、政策法规科 、地震办公室、科技情报中心站和 办公室。农业、牧业、林业、水利、经贸等各经济管理行政部门都分别设有相应的科技管理科或办公室。全县22个乡镇设有专职科技管理人员 22名。覆盖县、乡、村科技服务推广部门共有 7个。农安县形成了从上到下科技领导管理体系与服务体系,从事科技管理人员总计3065人,其中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有技术职称的1280人,科技服务推广人员1785人。 农安科技工作基础好,具有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经验和能力,工作成绩比较显著,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吉林省科技厅确定为“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县”。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增长、财力增强、城乡居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工业强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历史任务,坚持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双轮驱动,工农两大板块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的转变。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确立了全县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立足一城两柱、打造一县两区、发展五大经济。为全面推动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农牧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科技富民强县”各项工作实施,农安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科技“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作为全县科技管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对本项目的工作实施和指导。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发展农牧产业的重要性;二、建立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横向联合,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四、加大科技投入,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发展畜牧业。六、加强绿色无公害养殖生产管理,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七、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绿色无公害养殖生产环境的保护和产品质量的监控。八、部门联动,做好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各项服务工作。相关部门与基地乡镇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加强农安县科技工作,历届县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局的建设工作。农安县科技局作为“科技富民强县”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能部门。重点乡镇设立科技富民强镇办公室,选配了专兼职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助理。各村指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农户具体工作,真正形成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局面。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本地区地域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玉米经济区、“三辣”经济区、黄烟经济区、蔬菜经济区、马铃薯经济区、胡萝卜经济区、生猪生产经济区、黄牛、奶牛生产经济区、肉鸡生产经济区、大鹅生产经济区等农业经济区建设。做好科学规划、引进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和名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每年都定期组织各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县科技局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县科技局每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协调农业、林业、农机、科协等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活动,培训面达到90%以上,极大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农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县。为促进农安县新农村建设步伐,2007年全县投入资金达2.08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50元。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方式发生深刻改变,全县已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计155个。(四)省、市、县对加强县域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和投入情况几年来,吉林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不断加大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吉林省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条例、关于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农安县加速科技进步工作实施细则、农安县科教兴县工作意见、农安县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有利地推动了县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几年来,农安县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引导资金573万元,获得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引导资金390万元。对养殖的农户,信用社优先发放贷款,享受“三补一免”政策。随着全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快推进农安县科技进步发展步伐,农安县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2007年县科技三项费用达1000万元,占县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2.1%,科学事业费拨款每年40多万元。县政府每年从科技三项费用中拿出20万元,引进养殖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品种试验等。鼓励企业开展养殖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保证无公害养殖的发展。2007年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二、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1、我国与世界养鹅业的现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亚洲是鹅分布最多的地区,1992年亚洲鹅的出栏数为1.9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2%,2002年出栏数达到4.88亿只,占世界鹅总数的93.28%。1992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鹅的出栏数一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2002年发达国家鹅的出栏数只有0.22亿只,而发展中国家为5.01亿只,是发达国家的22.77倍。鹅主要集中分布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鹅分布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国家间的差异很大,中国、匈牙利和埃及三国2002年鹅出栏数为5.04亿只,占世界总数的96.36%。近十多年来,世界养鹅业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养鹅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鹅肉产量占世界鹅肉总产量的比重:1961年只有41.84%、1980年为49.47%、1992年为66.57%、1996年为76.27%,到2002年上升到92.16,从这之后一直保持着90%以上的比重。因此,中国鹅业生产状况对世界养鹅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鹅的市场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我国对大鹅的年需求量在亿只,目前饲养量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只有亿只左右。据预测,仅广州年需要鹅就高达7000万只,上海年需要鹅在2000万只左右,香港每天需要10万只鹅。近几年,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城市的宾馆酒楼都有鹅肉,在广州几乎每条街都有烧鹅店。所以,鹅市场发展潜力不仅很大,而且前景非常广阔。中国也是鹅羽绒出口大国。鹅的羽绒在禽羽绒中,仅次于野生的天鹅绒,品质优良。鹅羽绒绒朵结构好,具有柔软、膨松、轻便、富有弹性、吸水性小、可洗涤、保暖耐磨等特点,经加工后是一种天然高级填充料,可以制成各种轻软防寒的服装及舒适保暖的被褥,也是轻工、体育、工艺美术等不可缺少的原料。我国羽绒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开始于1870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销往北欧、美国、日本等地。近10年来除出口羽绒外,还大量出口羽绒制品,出口量占世界的1/3,换回了大量外汇。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高档鹅羽绒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市场的开发前景是很大的。2、制约我国养鹅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虽然是养鹅大国,但养鹅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制约养鹅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问题是:肉鹅良种繁体系建设较差。我国规模化养鹅生产起步迟、饲养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导致优良鹅种的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由于肉鹅繁育体系建设差,一些养鹅场不按制种体系制种,大量使用商品鹅留种,致使生产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严重制约了鹅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长期以来,我国鹅的饲养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上规模的种鹅场(户)不多,饲养管理十分粗放,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在鹅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方面,国内许多学者虽然开展了有关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但鹅的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养鹅业的技术进步。加之缺乏对有关鹅的生理、营养、饲养及饲养方式、防疫、饲料配制等配套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一些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再加上在养鹅业中小规模生产所占的比重较大,信息不灵,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养鹅的经济效益和鹅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缺乏规范的鹅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在欧洲先后报道了二恶英和疯牛病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苛求,对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质量和卫生要求更高,导致近两年来鹅肉、鹅肝的国际贸易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制定我国鹅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饮用水、加工用水及废物的无公害处理标准已势在必行。 鹅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尽管我国目前加工的鹅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些均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产品的保存期较低。这些状况制约了养鹅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及出口创汇能力。3、吉林省养鹅业现状与问题吉林省养鹅业发展迅速,曾创下了发展速度、销售市场覆盖面、鹅个体产蛋数和鹅含绒率4个国内第一。吉林省的地理环境、种源、水面和饲草、高产蛋鹅种、科研力量等构成养鹅业五大优势是实现其国内养鹅四个第一的基础。养鹅发展速度全国第一。15年前,吉林省养鹅不足500万只,到现在增加了8倍多,年均养鹅在40005000万只。商品鹅销售覆盖面全国第一。目前全省40个县市,每个县市都有南方人承租的白鹅屠宰市场,商品鹅销往江苏、浙江、广东等20余个省、市。鹅个体产蛋数全国第一。吉林省的鹅品种虽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但平均年产蛋在7080枚,最高超过120枚。鹅含绒率全国第一。由于寒冷时间较长,使鹅含绒率在1922%,高出南方鹅5以上,且绒质好。农安县是吉林省的养鹅大县,2007年存栏鹅600万只,出栏鹅500万只,占吉林省养鹅总量的10%,商品鹅年创产值1.4亿元。目前,吉林省养鹅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鹅的疫病防治研究不能适应鹅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鹅的规范化养殖技术应用不够普及、绿色优质鹅产品生产技术需全面推广、鹅业生产的综合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吉林养鹅业的发展。4、农安养鹅业发展对策为发展吉林特别是农安的养鹅业,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无公害规模化科学饲养吉林白鹅及产品开发”项目为推动力,在农安县强制性的推行国家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5267-2004)、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266-2004),实现无公害饲养吉林白鹅,为社会提供安全的鹅产品;大力推行科学养鹅,由原始粗放落后转变到现代科学先进,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养殖和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带动养殖户向规模经济发展。(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发挥农安资源优势,繁荣县域经济农安县地处松辽平原黄金玉米带,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5万公顷,草原面积3.4万公顷,水域面积近2.5万公顷。松花江、伊通河等5条河流穿境而过,波罗湖、敖宝吐等5大自然泡塘以及共青团、太平池等4座大中型水库错落分布于县内,构成了鹅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和天然优势。据县志记载,农安县的养鹅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养鹅600万只左右,素有“白鹅之乡”的美誉。由于农安白鹅生长于自然泡塘,采食于天然饲草,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和保健美容食品,因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鹅系列产品远销四川、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并经转口贸易,出口到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农安鹅绒因含绒率高、绒朵大、蓬松度好,为羽绒中的上品而备受商家厂家的喜爱和赞誉。日本羽绒专家曾评价说:“农安鹅绒可与世界上最好的波兰鹅绒比美”。上乘的质量,使农安鹅绒畅销东南沿海省份,并部分转口出口,打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农安得天独厚的水草丰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养鹅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发展农安县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2、加快养鹅产业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我国养鹅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2004年我国鹅的存栏量为2.28亿只,位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的2.03亿只,增加12.3%;存栏量占世界总存栏量2.62亿只的87%;出栏鹅4.94亿只,占世界鹅出栏总量的92.73%,鹅肉产量达197.4万吨,占世界总鹅肉产量的92.67%。近几年,由于养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鹅综合利用率高,羽绒、鹅肝、鹅掌、鹅头、鹅舌、鹅脖、鹅翅、肠、筋、胃、血等都是很值钱的畅销产品,通过鹅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其经济效益可比卖活鹅、卖胴体增值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使鹅饲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已达6亿只左右。多年来我国在养鹅数量和鹅肉、羽绒及其制品的产量上一直为世界第一。由于鹅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赖氨酸含量比鸡肉中的高;鹅肉的脂肪含量低,仅左右,而瘦肉型猪的脂肪含量为.左右,瘦羊肉的脂肪含量也在左右。鹅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肉、牛肉、羊肉中的含量都丰富得多,且鹅肉胆固醇含量低,消费者不用怕因吃鹅肉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使鹅肉及其制品消费量呈上升趋势。面对养鹅业市场的潜力和农安具有养鹅的优越自然环境与较好的产业基础,农安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精心运作,力争经过5年的运作开发,使全县鹅业生产形成市场牵动、龙头崛起、基地规范、群体饲养、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的产业化格局,扩大养殖规模,鹅产品在现有白条鹅的基础上,开发生产鹅裘皮柔制、鹅血制品、精细分制、熟食制品、鹅骨泥、鹅肉松、羽绒分离、羽绒制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安鹅及其制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份额,使鹅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3、推行鹅无公害饲养标准,打造吉林白鹅知名品牌 东北鹅优良品种吉林白鹅是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工作者历经20余年精心培育而成2002年4月通过吉林省科技厅鉴定2003年8月通过吉林省畜禽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白鹅分为肉用、绒用、蛋用三个品系。吉林白鹅肉用品系是以溆浦白鹅为父本、吉林本地鹅为母本连续进行2代级进杂交,选择700只优秀个体组成选育核心群,又经过5个世代自繁选育而成。其体形外貌、体尺、体重趋于一致,主要生产性能遗传性稳定。成龄公鹅体重(7.200.17)kg,母鹅重(6.200.12)kg,70日龄杂交商品代体重为5014.5g,比吉林本地鹅提高0.97kg,产肉性能提高显著(P0.01)。吉林白鹅绒用品系是以皖西白鹅为父本、吉林本地鹅为母本,通过2代级进杂交和5代闭锁繁育选育而成.成龄鹅体重公鹅(6.20.34)kg,母鹅(5.60.30)kg.100日龄活拔毛量(110.212.6)g,150日龄活拔毛量(155.814.5)g.150日龄胸、腹、背部的绒千朵重分别为1.94,1.73,4.98g,F1代的绒朵长26.93mm、千朵重2.01g,都极显著高于本地鹅(P0.01),羽枝细度17.69m,显著高于本地鹅(P0.05).含绒率21.44%,比绒用品系高14.71%,差异显著吉林白鹅适应东北的气候,成活率高,生长较快,肉味鲜美,羽绒质量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针对目前禽饲养业疫病时有发生,特别是禽流感的危害严重,强制性地向养殖户推行农业部标准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5267-2004)、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266-2004),实现无公害饲养吉林白鹅,生产出优质的吉林白鹅及其制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打造东北优良品种吉林白鹅及其制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吉林养鹅业整体水平,扩大吉林养鹅业规模,提高产量,提高鹅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养鹅业经济效益。推进吉林养鹅业的发展4、规模化饲养吉林白鹅,提高养鹅业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农安的养鹅业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饲养成本高,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如发现疫情,分散养殖户难以控制,鹅死亡严重,损失大,挫伤养鹅户的积极性,地方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养鹅规模大小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养鹅数量多、出栏数多,劳动效率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高。以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作示范,带动规模养殖户的发展,使农安县养鹅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鹅饲养的新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推行鹅规模养殖中,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科学确定饲养规模。养鹅户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户的劳力和资金、草料资源等条件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一般农户饲养肉鹅500只左右,种鹅150只左右;专业大户可适当多养,肉鹅可为1 0002 000只;种鹅可为5001 000只。 科学地规划修建鹅场(舍)。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或土壤为宜。可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砖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可在前后墙设置上下两排窗户,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厘米为宜,为防敌害可安装金属网。科学放牧。针对放牧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时要增加放水次数和延长放水时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轮换放牧。 科学饲养。 科学饲养,主要是采用养鹅配套技术,从种源抓起,做好繁育、幼鹅、中鹅、育肥鹅的饲养管理,特别是疫病防治。5、推广养鹅先进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养鹅业的发展通过本项目建设推广鹅产业化生产的相关配套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使养鹅业持续稳定发展。推广养鹅先进技术主要有:建立种鹅配套系,保证吉林白鹅品种的纯正;推广种鹅规范饲养技术,提高种鹅产蛋率;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蛋受精率;推广种蛋先进孵化技术,提高孵化出雏率:推广育雏先进管理技术,提高幼雏成活率;推广中鹅、育肥鹅先进管理技术,提高鹅的成长质量;推广鹅配合饲料生产技术,提高鹅的生长速度;推广鹅常见病防治技术,以预防为主,发病早治,提高鹅的健康水平。本项目推广的配套技术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以养鹅的先进技术保证养鹅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二)项目的工作基础和优势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农安县委、县政府各届领导对鹅业生产非常重视,对农民发展养鹅采取了优惠政策。县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鹅业规模生产的若干规定及其实施办法,对鹅业规模生产基地和养鹅大户在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用工、运输、防疫、保险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为农民发展养鹅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使规模 养鹅迅速发展,一批养鹅大户脱颖而出。目前,全县养鹅500只以上的有2280户,全年养鹅总量超过600万只。 2、农安县具有养鹅资源优势,鹅产业发展潜力大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3.4万公顷,水域面积2.5万公顷,林地面积8.5万公顷。松花江、伊通河等5条河流穿境而过,波罗湖、敖宝吐等5大自然泡塘以及共青团、太平池等4座大中型水库错落分布于县内,构成了鹅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和天然优势。农安县的养鹅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养鹅600万只左右,素有“白鹅之乡”的美誉。饲养的“吉林白鹅”包括农安本地优质白鹅、吉林农业大学培育的吉林白鹅绒肉兼用品系等,其绒肉兼用性能好,且产蛋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农安养鹅业逐渐发展,目前养鹅500只以上的规模户2280户,大型养鹅企业天歌鹅业产品有限公司集种鹅饲养、繁殖、屠宰、熟食加工、饲料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养鹅业向规模化发展。由于农安饲养的吉林白鹅基本属于自然放养,符合绿色产品生产条件,深受上海、南京、重庆等南方客商欢迎。养鹅业的发展,繁荣了羽绒产业。农安万金塔羽绒市场始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大小羽绒企业412家,最好的设备可以加工成纯度为90%以上的羽绒。现在每天都有1万余人从事羽绒的收购、加工、销售,其中广东、安徽、福建、四川等省有200多位客商,吸引了东北地区80%的鹅羽绒在此交易,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羽绒产品达380万斤,交易额5亿元以上。农安羽绒市场的发展,又推动了养鹅业的发展。农安养鹅业具有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承担科技富民强县无公害规模化科学饲养吉林白鹅及产品开发项目提供了基础。3龙头企业基础好本项目承担企业农安县天歌鹅业有限公司组建于2004年11月,民营股份制企业。是集种鹅、种鸡饲养繁育、商品鹅、商品鸡孵化、放养回收、屠宰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公司下设种鹅、种鸡饲养厂、孵化厂、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熟食制品厂、饲料种植园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2,780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306公顷,建筑面积40.649平方米,现有员工300人。管理人员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畜牧师2人,工程师5人,管理干部11人。公司加强企业管理,2005年7月通过GB/T19001-2000、ISO9001:2000 质量管理认证。由于产品质量可靠,其产品获国内外市场准入。公司屠宰厂生产规模:年屠宰加工白条鹅300万只,肉鸡600万只,熟食制品100万只,羽绒分离1000吨,副产品300万套。鹅制品9000吨,主要产品除鹅白条外,还有鹅分割产品、鹅副产品(鹅肝、鹅胗、鹅翅、鹅头、鹅爪、鹅肠),鹅熟食制品(风鹅、腊鹅、盐水鹅、酱鹅、鹅肉松、鹅肉脯、烤鹅、熏鹅等)。产业化配套养殖:现有祖代种鹅5000套;父母代种鹅30000套。年可出栏吉林白鹅商品鹅雏150万只,吉林白鹅种鹅雏10万套。公司采用基地示范带动农户饲养,签订合同收购与上门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公司+农户的经营体制,取信与民,形成牢固经营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强内拓外,壮大龙头,形成综合配套的鹅发展产业链,2007年销售收入1.17亿元,缴纳税金700万元,利润1900万元,是农安县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公司还根据农安县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在万金塔、新农、小城子等十七个乡镇,每一个乡镇建一个肉鹅饲养小区,并且每个小区都有天歌公司的养殖专业户,小区设有技术员,并配备必要的设施。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龙头企业,天歌鹅业公司具备承担项目的必要条件。5、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技术支撑强位于农安县天歌鹅业公司的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是吉林省鹅业生产(也是我国鹅业生产)的第一个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是吉林省科技厅第一批批准的第一个挂牌的星火科技专家大院,2004年8月又被批准为国家星火科技示范单位。在这个科技平台上,承载着吉林省一流的鹅业生产、科研技术人才队伍,有吉林农业大学为本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在开展工作四年多时间里,扶持和指导了大量农户和公司养鹅。大院共举办了40次集中培训班,利用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和长春电视台“希望田野”节目举办讲座22期,利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和长春人民广播电台做直播节目共11期(其中8期为12316新农村热线),参与主办了“吉林省首届鹅产品技术交流大会”、“全国首届鸭鹅产业大会”、“第二届全国鸭鹅产业大会” 等3个专业会议,参与主办了“首届吉林省科教兴农博览会”(主持);建成了“吉林省教育系统科教兴农专家大院”;制作了一个养鹅生产专家系统;包括上述形式及现场指导、电话与网络咨询等方式共培训13.71万人次(其中集中培训7797人次,现场咨询591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宣传小册子6.75万册,发放宣传单11.4万份;累计推广76项(次)技术(年均推广19项)、16个品种,抓了29个示范基地建设,树一批示范户,仅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即创1.0065亿元社会效益;大院在服务中收到约5.5万元有偿服务费,为大院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大院已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完善的技术推广经验、模式;大院及示范基地均有培训室和部分培训设备,硬件设施完善,可全面开展工作。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及相关示范基地、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等有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可满足本项目工作所必需。(三)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任务1、无公害饲养吉林白鹅强制性的推行无公害食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5267-2004)、无公害食品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266-2004),实现无公害饲养吉林白鹅,不仅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鹅产品,还可以提高鹅的健康水平,减少疫病,降低死亡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2、推广科学养鹅技术通过项目实施,从养鹅基础设施建设、良种选育、扩繁、仔鹅、中鹅、育肥鹅饲养到产品加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鹅生产力水平。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在星火科技专家大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企业和全县乃至全省和全国养鹅体系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4、提高养鹅收入水平提高全县农民科学养鹅、快速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鹅业生产在示范区及项目辐射区域农民人均收入的水平。5、形成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以科学养鹅为主的支柱性产业,不断增强天歌鹅业公司为首的鹅业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壮大县域经济。(四)项目的预期效果(1)按照制种体系要求,完成优质吉林白鹅引种、育种、扩繁工作;龙头企业年孵化商品鹅雏350万只以上。(2)全面推广肉鹅良种化、规范化生产。杂种鹅出栏期由原来本地鹅的45个月缩短至90100天;商品鹅死亡率降低至20%以内;商品鹅出栏体重平均达3.54.5千克;农民养鹅均盈利达1015元/只,标准户年出栏鹅23批;农民养鹅收益提高2050%。(3)培训出一批能独立完成鹅业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养鹅农民的科技素质。(4)全县发展7.5万养鹅户,出栏商品鹅10001500万只/年。鹅业的大发展,可大幅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可靠的途径,养鹅户户均收入5463元/年,摊薄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71元。(5)全县年出栏商品鹅按1000万只计算,年鹅业总产值达4.1169亿元。项 目数量(万只)单价(元/只)收入(亿元)商品鹅100028.602.86屠宰加工3005.230.1569羽毛(原毛)10000.15*56.00(元/千克)0.84商品鹅雏*350万只6.000.21种鹅10万只50.000.05合 计4.1169注:*只鹅原毛产量按0.15千克/只计算; *为新增加鹅雏数。本项目的实施由目前养鹅600万只提高到1000万只,年新增加收入2.9190亿元;财政年新增加收入0.16亿元,养鹅户户均年新增加收入2185元,摊薄全县农民年新增加收入188元。财政增加收入0.4亿元。三、具体任务1、繁育基地建设(1)新建一个祖代种鹅繁育育种基地,祖代鹅存栏总数12000只; (2)新建一个父母代种鹅繁育育种基地,父母代鹅存栏总数为6万只(其中公司饲养3万只,养鹅大户饲养3万只);(3)新建一个孵化场,年孵化商品鹅雏新增350万只以上。建设内容: 祖代鹅繁育部分,主要建筑包括种鹅舍、泳池等。父母代鹅繁育部分,主要建筑包括种鹅舍、泳池等。孵化育雏部分,主要建筑包括孵化车间、育雏舍等。辅助配套设施,主要建筑包括给水泵房、变电所、办公室、防疫室、饲料库、青贮窖、给排水管道等。2、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1)种鹅纯繁与杂交育种技术推广应用;(2)无公害肉鹅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推广;(3)配套专用饲草作物生产与应用技术示范、推广;(4)鹅疫病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特别是禽流感等危害较大的疫病防治。;3、开发精深加工鹅产品(1)鹅肉产品10项以上;(2)鹅肝产品项以上;(3)精加工羽绒产品2项以上;(4)骨血产品项以上。4、建设、完善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1)加强各级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部门技术和业务建设,从县到乡、村,形成完善的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推广养鹅新技术,普及基础知识,指导农民养鹅户无公害养殖和疫病防治。(2)完善鹅业信息系统(包括网站开设与应用),为企业和农民致富提供市场及相关信息服务。四、技术内容和指标(一)主要技术来源本项目繁育和饲养的吉林白鹅是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工作者历经20余年精心培育而成,2002年4月通过吉林省科技厅鉴定,2003年8月通过吉林省畜禽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白鹅种鹅繁育技术、无公害规模化科学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技术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二)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技术人员情况、科技服务能力本项目技术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是我省重点农业院校,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14个专业学院,不仅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有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淡水养殖学3个本科专业和草食动物研究所、饲料添加剂厂、兽医院等教学和科研附属机构,该校是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的综合性学院。研究成果显著,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几十项。鹿结核病防治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猪囊虫病ELSIA诊断及防治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东北细毛羊联合育种项目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白鹅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多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多部。 吉林农业大学主持的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之一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是省科技厅2003年首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也是第一个挂牌的省专家大院。2004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星火办列为“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吉林白鹅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地点:农安县小城子镇;承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单位:农安天歌鹅业产品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车永顺(副教授),畜牧专业。专家大院现有各类专家12人,示范基地29个,示范户2000余户,有完善的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