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炼句-(2).doc_第1页
炼字炼句-(2).doc_第2页
炼字炼句-(2).doc_第3页
炼字炼句-(2).doc_第4页
炼字炼句-(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炼字炼句 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词炼字炼句的类型2、熟悉炼字炼句题的考查方式3、规范炼字炼句题的答题思路一、知识归纳:(一)炼字1.炼动词。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动词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形容词艺术效果: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1:红杏枝头春意闹 热闹 红杏在枝头绽放,开得那么灿烂,那么热闹 用了通感手法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例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于万仞高山之间。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1: 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作者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5.炼虚词与表颜色的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表颜色的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2: 一剪梅 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二)炼句1、倒装句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主语后置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声律的需要)宾语前置宾语放到主语位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宾语放在主谓之间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时间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状语倒装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定语倒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的姿态神韵。2、省略句 这是由诗歌的凝练所致。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二、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一)炼字类提问方式一: 这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1、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某诗的关键词是哪一个?为什么?答题思路: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二)炼句类提问方式:1、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2、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3、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答题思路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析句意)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结合文意赏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作用、效果或表达主旨、情感)三、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四、针对训练1、【2012安徽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1、“软”字以触觉写视觉(1分),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1分)。或“涌”字化静为动(1分),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分)。2、【2012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唐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3、(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1)“葱葱”指“郁郁葱葱”,写溪树之茂密;(1分)“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盛,(1分)(或:综合回答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繁盛之貌2分),妙用叠音词,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1分)4、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赏析: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 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 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第三联两句中用得十分传神的字是“拳”和“退”。(两个字都对给1分;找别的字不给分,只找对1个也不给分)“拳”字细致形象地描写出了鹭鸟在静谧的沙滩上休憩的情景,“退”字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分析2分,对“拳”和“退”的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找的字不是“拳”和“退”,而是别的字,如找 “明”、“阔”,但分析有些道理,可酌情给1分。)(2)(5分)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7、【2012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8、【2012福建卷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9、【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