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三宋明理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三宋明理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三宋明理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三宋明理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解析:选C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D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选D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但同时也有恶的一面,故要求人们应泯灭自身的欲望,追求至善至美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故选D项。3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A韩非B陆九渊C朱熹D王守仁解析:选C根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这一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4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朱(朱熹)陆(陆九渊)“鹅湖之会”开启了“朱陆异同”的争辩,其共同主旨包括() 道问学植纲常扶名教宗孔孟ABCD解析:选B“尊德性而道问学”,本为中庸所谓,但宋儒中,朱熹主张以究理问学为主,提倡研读经传,一依圣贤遗教去做,有偏重于“道问学”的倾向,陆九渊讥评其支离破碎;陆九渊主张学者从经典中解脱出来,求诸本心,认为“学苛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有“尊德性”的倾向,朱熹斥责其尽废讲学,故错误;共同主旨包括纲常伦理,故正确;共同主旨包括扶名教,故正确;都是儒家学派,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选C题干中乙徒的观点体现了一种“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而“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源,同样体现了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故C项正确。A、B、D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守仁,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解析:选B“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解析:选C朝鲜来华使者认为王阳明“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故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8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 D赞成天人感应解析:选A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项。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选A“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材料中所述认为是程朱理学的功劳,这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与儒家的价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选A项。10【加试题】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佛教盛行C道教有了新发展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选BA、C两项错误,理学是在宋代才发展起来的,本题与道教无关;B项正确,佛教在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11【加试题】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选D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12【加试题】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解析:选B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故答案选B项。13【加试题】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BCD解析:选A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故排除带的选项,故答案选A项。二、非选择题14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漫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张岱年、方立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并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抓住“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及理学“重义轻利观”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归纳理学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是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理学家创新吸收佛道思想,从而复兴儒学。答案:(1)新特点:儒学、佛教、道教三位一体,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