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杨布点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红杨布点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红杨布点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红杨布点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红杨布点规划文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湖县红杨镇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芜湖县红杨镇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2008-2020年)文 本第一章 总 则第1.1 条 编制目的1、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点的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全面实施芜湖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2007-2020年),有效地指导红杨镇域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整治和规划建设,整村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1.2条 基本任务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总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重点进行镇域新农村社区居民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综合分析现状镇域农村居民点规模、空间、设施分布的特点,以上一层面规划为指导,合理预测农村人口规模,合理引导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其选址和规模,统筹安排各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并提出控制措施,以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第1.3 条 规划的主要内容1、镇域农村居民点现状调查与分析;2、上层面规划要求与解读;3、农村人口规模的预测;4、镇域空间利用与管制;5、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6、新农村产业发展引导;7、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规划;8、规划建设引导;9、规划实施管理措施与建议。第1.4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2、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芜湖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芜发2006号);5、芜湖市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管理办法(2007年);6、芜湖市域空间利用规划(20062020年);7、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8、芜湖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9、芜湖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2007-2020年);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第1.5条 规划年限与范围1、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规划初始年为2007年。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红杨镇整个行政区域,用地总面积为144.6平方公里。第1.6 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整村推进,建立合理的村庄空间结构,合理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促使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利用,集约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农村生活和生产空间的需要,确保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2、规划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2)坚持合理布局、生态优先的原则;(3)坚持集约用地、节约资源的原则;(4)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5)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第1.7条 规划目标到规划期末,努力使红杨镇域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农村社区,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大力促进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8条 强制性条文本规划文本中文字下加注横线的部分为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条文。第二章 镇域城镇化水平与农村人口规模预测第2.1条 镇域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2008年,红杨镇域现状城镇化水平达11.9。规划近期到2010年,红杨镇域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可确定为22;远期到2020年,红杨镇域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可确定为36。第2.2条 镇域新农村人口规模控制2008年,红杨镇域现状农村户籍人口为54617人。规划近期到2010年,红杨镇域农村户籍人口可控制为47760人;远期到2020年,红杨镇域农村户籍人口可控制为39575人。第三章 镇域空间利用与管制第3.1条 镇域空间利用与管制未来红杨镇域的空间可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等三大分区。1、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是指生态敏感度高、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不安排任何非农建设开发活动。红杨镇域的禁止建设区主要是指镇域的沿江河水源涵养林带、境内多处高压线走廊。2、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是指在城乡发展建设过程中,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低强度、有限制性建设的空间。红杨镇域的限制建设区主要是指镇域耕地、中心镇区远景发展备用地、铜南宣高速两侧各100米控制带、三荻公路两侧各50米控制带、县道每侧20米的控制带等。3、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是指未来镇村发展建设的主要空间。红杨镇域的适宜建设区主要是指中心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中心村等村庄建设用地、镇域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等。第四章 镇域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第4.1条 镇域村庄布点原则1、农耕半径合理,规模适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2、保护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3、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整村推进,合理布局。4、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5、安全第一,特色优先,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第4.2 条 居民点等级规模控制根据芜湖市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管理办法(2007年6月)的规定,新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按三级控制:第一级:300600人/村(80-180户);第二级:6001500人/村(180450户);第三级:2000人/村(600户以上)。第4.3条 镇域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按照整村推进的发展要求,规划重点建设虾鱼沟、马冲、朱村、方村、凤家湾、西河、和平、十甲、晏公殿、联合(永平村)、联合(三义村)、团坝、陈桥、万庄、月湾、迎官渡、六保、洪冲、九甲等19个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分别隶属于东定村委会、万村村委会、兴塘村委会、三胜村委会、罗公村委会、沈公+高兴+万寿村委会、和平村委会、万福村委会、岗山村委会、永平村委会、三义村委会、团坝村委会、沿江村委会、新桥村委会、月湾村委会、香河村委会、先进村委会、周桥村委会、珩琅村委会。各村委会的所有自然村均并入相应的新农村居民点内统一建设。第4.4条 镇域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规模控制1、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规模控制未来红杨镇域新农村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50M2/人的标准进行控制,则未来红杨镇域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如下表。红杨镇域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的建设规模控制一览表(2020年)序号规划居民点名称隶属村委会人口规模(人)人均建设用地(M2/人)村庄建设用地规模(ha)建设类型1西河沈公+高兴+万寿1177+842+18405019.2整治扩建型2朱村兴塘29505014.8整治扩建型3迎官渡香河1352506.8整治扩建型4月湾月湾1784508.9整治扩建型5联合三义1601508.0整治扩建型6联合永平25125012.6整治扩建型7虾鱼沟东定21955011.0整治扩建型8团坝团坝32605016.3整治扩建型9凤家湾罗公1666508.3整治扩建型10晏公殿岗山1414507.1整治扩建型11洪冲周桥1590508.0整治扩建型12十甲万福1559507.8整治扩建型13和平和平20965010.5整治扩建型14六保先进1753508.8整治扩建型15方村三胜22495011.2整治扩建型16万庄新桥1139505.7整治扩建型17陈桥沿江26955013.5整治扩建型18马冲万村24645012.3整治扩建型19九甲珩琅1437507.2整治扩建型镇域合计-3957550198.0-2、村庄建设总规模2020年红杨镇镇域的农村人口为39575人左右,红杨镇域的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98ha,合2970亩(见下表)。红杨镇域现状与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对照一览表(2020年)序号规划居民点名称隶属村委会名称规划期末人口(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亩)规划村庄建设用地(亩)节约建设用地(亩)1西河沈公+高兴+万寿1177+842+1840427+435+3962889702朱村兴塘29505882223663迎官渡香河13524801023784月湾月湾1784280133.5146.55联合三义16015001203806联合永平25124401892517虾鱼沟东定21956501654858团坝团坝3260780244.5535.59凤家湾罗公1666442124.5317.510晏公殿岗山1414496106.5389.511洪冲周桥159069012057012十甲万福155948611736913和平和平2096360157.5202.514六保先进175368713255515方村三胜224948516831716万庄新桥113935085.5264.517陈桥沿江26951053202.5850.518马冲万村24641210184.51025.519九甲珩琅143714201081312镇域总计395751265529709685注:该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没有考虑西河集镇所占用的建设用地。3、节省村庄建设用地的重新利用2007年,红杨镇镇域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655亩;2020年,红杨镇镇域的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总面积合2970亩;节省建设用地为9685亩。节省的村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镇域内工业集中区占用的农用地、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和农田的复垦。第五章 镇域农村产业发展引导第5.1 条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策略1、规划目标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立足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实现增效增收;依托区位与交通优势,根据镇域资源及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集中精力,创建农业品牌;利用科技手段,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各村委会的产业资源,争取在各个村委会内形成23种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促进红杨镇域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发展策略芜湖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芜湖资源条件和现有发展基础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划分为4个农业区域类型,其中红杨镇被划入中部平原圩区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区,主要发展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生态高效畜禽(重点是生猪和水禽)、名特优新水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 (1) 通过土地整理,运用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式,探索土地使用的新形式,促使耕地资源向少数种田能手集中,加大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水田、旱地逐步实现“农场式”经营,水面、池塘逐步实现“养殖场式”经营,从而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2)依托现有的优质农业资源,通过品牌宣传,运用媒体推介等形式,借助于相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重点培育一批地方优质农产品,创造出几个在省内外小有名气的农产品品牌,以特色取胜,促进农业特色化。(3)推广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防治农业污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实现农业产品绿色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同类产品的低质无序竞争,提高农户收益,促进农业生态化和农产品的有机化。(4)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方向转型,实现全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5.2条 镇域农村产业分区布局红杨镇的农村产业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片区。1、红星圩优质粮油规模化生产片区红星圩发展片区为青弋江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圩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种植水稻等传统粮油作物。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尝试农村土地流转,划出大块的耕地,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形成优质高产的粮油生产基地。2、西河古街文化旅游片区进一步挖掘老街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体验老街休闲和展示水路商贸历史文化的古镇旅游区,红杨南部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同时,结合该片区为平原圩区的特点,发展规模化的优质高效粮油生产。3、北部特色农林及休闲旅游片区重点建设优质生态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烟叶、雷竹林、猕猴桃、苗木花卉、绿色蔬菜等产业,也应适当发展优质高效粮油产业。北部临近县城有南湖公园和天鹰花卉苗圃基地,应主要依靠芜湖市及芜湖县城的客源市场,通过开发休闲垂钓、农家餐饮、参与农事活动等方式,发展农家乐和休闲旅游,形成县城近郊休闲旅游的好去处。4、南部休闲旅游及生态农业片区南部休闲旅游及生态农业片区里,有和平生态公园、珩琅山等市级甚至省级旅游景点,重点打造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和森林生态为特色的综合旅游区,形成省级的旅游景区,通过旅游来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第5.3条 新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是红杨镇的基础产业,粮、油、经济作物、水产、畜禽养殖等具有发展优势。红杨镇应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或多品”为发展切入点,选择一至两种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推进优质水稻、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挖掘农业产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倾斜,不断推动农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考虑红杨镇的现状产业特色,加强村庄的产业发展引导(见下表)。红杨镇域各新农村居民点的产业发展引导一览表(2020年)序号规划居民点名称隶属村委会名称产业发展引导1西河沈公+高兴+万寿休闲旅游、蔬菜种植、粮油产业、水产养殖2朱村兴塘粮油产业、水产养殖、蔬菜种畜牧养殖3迎官渡香河粮油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4月湾月湾粮油产业、水产养殖、蔬菜种植5联合三义粮油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6联合永平粮油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7虾鱼沟东定粮油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8团坝团坝粮油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9凤家湾罗公粮油产业、水产养殖、休闲旅游10晏公殿岗山粮油种植、特色山林产业、旱作农业11洪冲周桥旅游服务、特色山林产业、旱作农业12十甲万福特色经果林、苗木花卉、旱作农业13和平和平休闲旅游、特色经果林、苗木花卉、旱作农业14六保先进蔬菜种植、粮油产业、水产养殖15方村三胜粮油产业、水产养殖、休闲旅游、畜牧养殖16万庄新桥特色经果林、苗木花卉、旱作农业17陈桥沿江苗木花卉、特色经果林、蔬菜种植18马冲万村苗木花卉、蔬菜种植、特色经果林、旱作农业19九甲珩琅休闲旅游、特色山林产业、旱作农业第六章 镇域村庄配套设施规划第6.1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教育设施(1)重视学前教育,积极建设托儿所、幼儿园规划要求,每村应配置一所幼托,每千人可配置1个标准班的托儿所(25人/班)和1个标准班的幼儿园(30人/班)。(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镇域中小学的空间布局合理调整镇域现有中小学的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保持社会公平,均衡发展,全面普及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使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入学率长期保持在100。规划保留并扩建红杨中心小学、红杨第二小学、西河中心小学、和平中心小学、三胜、万桥、珩琅、岗山、香河、永平、宝兴等11所小学,同时合并其他村办小学,整合资源,提升农村义务教学发展水平。同时,将红杨、西河、和平中学改造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参考芜湖市区的教育千人指标,结合红杨镇域的实际,预计到2020年,红杨镇域小学办学规模约为158个标准班级(45人/班);初中约50个标准班级(50人/班)。以上办学规模主要是解决红杨镇域本地的学龄人口就学要求,不包括镇域外来非镇域人口的学龄人口。(3)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建设农民培训学校结合红杨中心镇区,建设镇农民培训教育学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红杨镇域中小学校规划一览表序号学校名称地址办学规模(标准班数)学生人数(人)占地面积(ha)备注1红杨中学原址保留40(10+30)1950(450+1500)4.0九年一贯制学校2西河中学原址保留20(8+12)960(360+600)2.5九年一贯制学校3和平中学原址保留20(8+12)960(360+600)2.5九年一贯制学校4红杨中心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5西河中心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6和平中心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7红杨第二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8三胜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9万桥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10珩琅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11岗山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12香河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13永平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14宝兴小学原址扩建125402.0完全小学2、医疗卫生设施(1)健全中心镇新农村居民点二级医疗服务机构规划原则上要求,每村均应配置一处卫生所,为驻地村民提供日常的医治服务,同时开展公共卫生活动。到规划期末,使镇域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4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56张,努力做到村民就医“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的要求。(2)积极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看不起病的民生问题,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保障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市场化得以实现。3、文化活动设施(1)健全中心镇新农村居民点二级文化活动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建设文化活动设施。规划原则要求,每村应配置一处文化活动站。(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结合节庆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体育设施结合新农村居民点,配套建设百米跑道、篮球场等体育活动设施,为居民健身活动提供运动场所;同时完善中小学的运动场地建设,有条件时,应向村民开放。5、科技设施结合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配置科技站,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推广和普及。规划原则上要求,每村应配置一个科技站。6、商业金融设施结合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积极配置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配置小型超市、日用小百货店、食品店、信用社、小吃店、理发浴室、综合修理和蔬菜副食市场等。7、敬老院发扬我国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积极建设敬老院。规划保留红杨镇现有的1所敬老院,完善设施建设,加强服务,确保孤寡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红杨镇域新农村居民点公共设施项目配置一览表序号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规模1村委会每处占地面积500 M2,建筑面积300 M22托儿所、幼儿园每座3-4班,占地面积不小于1500M2。3卫生所每处占地面积400 M2,建筑面积200 M24文化活动站(室)每处占地面积800 M2,建筑面积500 M25体育设施(百米跑道、篮球场、游泳池等)设60100 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等6科技站每处占地面积500 M2,建筑面积400 M27小超市、小百货、食品店、小吃店按实际需要而定8信用社、理发、浴室按实际需要而定第6.2条 基础设施规划1、道路基础设施 (1)根据芜湖市总体规划,规划的铜南宣高速公路将横贯红杨镇域南部,规划的三荻公路将横贯红杨镇域中部。(2)县道应按2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 (3)继续加强乡级公路网建设,努力实现规划的新农村居民点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乡道的建设应达到三至四级标准。规划尽量利用现有乡村道路,使道路网成环。尽端式道路应设置回车场。此外,结合农村居民点,根据实际需要集中布置农用车停车场。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存在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村庄,配置必要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设施和交通信号灯。2、供水设施 (1)利用改造并完善现有给水设施,确保镇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积极推行农村饮用水集中供应方式,努力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实现区域集中供水;节约能源,节约用水。 (2)规划保留扩建现状三座水厂,红杨镇水厂供应镇区和镇区周边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其余两座水厂供应其他中心村和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率100。近期可采用自来水和井水相结合的供水体系;远期到2020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使农村自来水供给率达100。(3)建设村庄供水管网,结合村村通公路,沿线敷设新建给水管线,实现供水到户;已经或正在使用自来水的村庄要更换老化的、破漏严重的自来水管道,提高供水保证率。在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以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的农药,不得有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3、排水设施 (1)规划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系。 (2) 雨水的排放应建设防渗雨水排水明沟,明沟应满足每小时降雨30毫米左右路面不积水的排水要求,保护住宅安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雨水的排放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就近排入水体。(3)规划在红杨镇布置一处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标准。从环保方面考虑,不论是生活污水还是生产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附近水体。同时积极建设村庄生活污水排放设施。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靠近水源地的村庄污水排放应满足国家水源地保护要求。 (4) 防止畜禽污染,实行人畜分离,畜禽养殖专业户应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采取排放标准“一票否决制”。4、供电设施 (1)根据芜湖市供电规划,规划在中心镇区三荻公路南部新建1座1000KV变电所,以满足市域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需要。同时,根据镇域内的高压线走向,划定高压线走廊,严禁在高压线走廊内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高压线走廊内若有村庄,规划应予以拆迁,以确保安全。(2)确保镇域居民户户通电,满足用户用电负荷要求;规范电力线路的敷设,禁止随意拉线的现象,努力保护电力线路的安全。(3)规划结合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配置变电室,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每处建筑面积控制在3050平方米。5、电信设施(1)积极发展电信事业,努力提高住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规划保留红杨镇、西河二处电信模块局。镇域到2020年电话的主线普及率取25条/百人,电话普及率约为33部/百人,镇域需要的电话容量为1.35万门。(2)完善电信设施的建设根据红杨镇总体规划,结合中心镇区,积极建设邮政局所和电信局所。合理敷设有线电缆和广播线路,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镇域各新农村居民点应设置邮筒,方便村民邮寄信件。6、燃气设施近期配置液化石油气瓶装供气点,方便村民用气。近期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根据县城拟设门站情况,气源从县城输气主管道500接至红杨,并规划分别在东西两片各自建设储气调压站,通过管道送至各用户。同时,积极推广沼气,并做好沼水、沼渣的综合利用。7、环卫设施(1)建立垃圾户集村收 镇转运市域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配置环卫设施,结合新农村居民点设置垃圾收集点,其服务半径宜为5080M;规划在镇区、西河各建1座垃圾中转站,用地面积控制为600M2;将村庄垃圾收运到垃圾中转站,再由垃圾运输车密封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置。(2)结合村民住宅厕所向室内式发展的趋势,积极建设集中式化粪池。按规定要求,化粪池的长宽深不得小于1.0M0.75M1.3M。化粪池应设置在楼幢背侧靠卫生间的一边,同时便于机械清掏。结合村庄建设,在村庄之外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贮粪池。通过人工或机械清掏化粪池的粪便,由粪车运至贮粪池,作为农家肥贮存备用。(3)结合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配置公共厕所。每村应根据人口规模大小,配置12座公厕,公厕的布局应尽量结合各中心村的公共设施用地,采取独立式的建设方式,同时每座公厕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3060M2。8、综合防灾(1)抗震规划规划结合红杨镇总体规划,设置抗震防灾指挥中心,建立抗震预报、应急体系,保证受灾时能及时协调组织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和生产自救。新农村居民点住宅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要求设防,规划应加强建(构)筑物的抗震处理,保留必要的建筑空间和间距,使建筑物一旦震时倒塌,不致影响其他建筑或阻塞人员疏散通道;保证村庄道路的宽度,使之在灾时仍能保持通畅,满足救灾与疏散需要;同时,充分利用小学操场、绿地、打谷场等空旷场地,作为震时临时疏散场所。(2)防洪排涝规划红杨镇域的青弋江、资福河的防洪设施建设已经达标,能够满足防洪的要求。规划重点是排涝,加强青弋江沿线的排涝泵站的建设,提高排涝能力,保证汛期平原圩区不受洪水的侵袭。(3)消防规划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首先,在村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其次,消防队伍、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制度和指挥组织机制应健全,保证火灾的及时发现,报警和有效组织扑救。规划结合红杨镇总体规划,在镇区设置1座一级消防站,每座应装备5辆消防车,消防站占地面积可控制在4000平方米,重点为镇区及周边村庄提供消防服务。农村居民点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应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要求,同时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的管理。在接入新农村居民点的供水主干管上设置相对数量的消防栓,消防栓的间距应不得大于120米;或配备消防水池,同时留足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4米。(4)地质灾害防治根据芜湖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红杨镇域用地西北部属软土灾害中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用地东南部属崩塌、滑坡灾害低易发区。根据芜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红杨镇域用地西北部属软土、河岸崩塌灾害一般防治区,用地东南部属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一般防治区。规划应采取工程治理和群专监测的方式加强灾害的防治。第七章 规划建设引导第7.1条 分期建设引导1、近期(20082010年)建设引导(1)近期应加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完善村庄道路的硬化建设,重点实施村村通道路建设;改造村民厕所,完善供水设施;进行村庄内部的排水沟渠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收运体系。(2)近期内以建设示范性村为主。重点加强马冲、和平、西河等居民点的示范性整治建设,配置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示范村庄。(3)对规划需拆并的自然村,应加强规划控制,原则上禁止在该类自然村内进行新的建设;对规划保留整治的自然村,应加强规划引导,引导需新建住宅的村民向该类自然村积聚。(4)近期内使村庄布点形成“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鼓励村民逐步向新农村居民点集中,形成“小集中”;对近期无力整治改造的自然村,仍保持其自然的分布格局。2、远期(20112020年)建设引导(1)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发展战略,全面展开村庄的整治、改造和合并工作。规划可前期先行建设示范村,同时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合理引导村民向居民点积聚;在其基础上,再行实施合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居民点。在规划期内,努力使村庄布点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农村格局。(2)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内,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完成供水设施建设,使村民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村庄内部排水沟渠建设,建立雨、污分流排放体系;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点,完善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3)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合理调整镇域现有中小学的布局,合并村办小学,均衡布局,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视学前教育,结合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合理配置托儿所和幼儿园;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健全医疗设施服务体系。3、建设时序引导综合考虑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规划的19个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时序初步安排如下表。红杨镇域各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时序引导一览表序号规划居民点名称隶属村委会名称建设时序引导1西河沈公+高兴+万寿20082010年2朱村兴塘20162020年3迎官渡香河20112015年4月湾月湾20162020年5联合三义20162020年6联合永平20162020年7虾鱼沟东定20162020年8团坝团坝20112015年9凤家湾罗公20162020年10晏公殿岗山20112015年11洪冲周桥20112015年12十甲万福20162020年13和平和平20082010年14六保先进20112015年15方村三胜20112015年16万庄新桥20162020年17陈桥沿江20162020年18马冲万村20082010年19九甲珩琅20162020年第7.2条 村庄建设引导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村庄建设规划应充分结合各个村庄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避免村庄布局的雷同化。村庄的路网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景观组织和住宅布局等方面均应各具特色,力避“千村一面”。2、加强村民住宅设计与改造,体现各自特色村庄建设应从村民住宅设计与改造入手,对住宅的建筑风格、立面造型、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和引导。加强对现状保留村民住宅的立面造型和建筑色彩等进行统一的整治和改造,原则上要求,每个村庄住宅的建筑风格、立面造型和建筑色彩应保持统一,村与村之间的住宅建筑风貌应各具特色,力避雷同化。3、合理组织公共活动空间一般地,公共设施由公益性设施和商业性设施两大类构成。商业性设施多采用线型商业街的组织型式;公益性设施可采取集中式或分散式两种组织方式。合理组织公共设施,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开展多样化的公共活动,是村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4、加强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加强绿化,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绿地建设宜结合村口、村级公共活动中心及主要道路进行布置。规划原则上要求,每村应建设一处小游园,为村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同时,加强宅旁绿化,使村庄的绿化率不低于35。5、加强景观设计,体现田园风貌规划应加强村貌建设和引导,高度重视村庄的景观风貌规划和建设,充分体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和村庄的风貌特色。6、加强建设风貌的引导新农村居民点的住宅建筑应以地方民居风格为鉴,尽量采取坡屋顶,尽量采用地方建筑材料,粉墙黛瓦。将传统的民居建筑构成要素,融入现代建筑风格之中。对一般的新农村居民点应以地方民居的建筑风格为主;对沿青弋江一线如西河等历史悠久的居民点尽量采取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对邻近镇区的居民点如马冲、六保、陈桥等村庄可以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与镇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同一居民点的住宅建筑造型、色彩、材料等应保持统一;村与村之间的住宅建筑造型、色彩、材料等应富于变化,力避“千村一面”。红杨镇域各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风貌引导一览表序号规划居民点名称隶属村委会名称建设风貌引导1西河沈公+高兴+万寿徽派民居风格2朱村兴塘地方民居风格3迎官渡香河徽派民居风格4月湾月湾徽派民居风格5联合三义地方民居风格6联合永平地方民居风格7虾鱼沟东定地方民居风格8团坝团坝徽派民居风格9凤家湾罗公徽派民居风格10晏公殿岗山地方民居风格11洪冲周桥地方民居风格12十甲万福地方民居风格13和平和平地方民居风格14六保先进现代建筑风格15方村三胜地方民居风格16万庄新桥地方民居风格17陈桥沿江现代建筑风格18马冲万村现代建筑风格19九甲珩琅地方民居风格第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第8.1条 法律机制1、镇域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批准后,各村应独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监督实施并加强管理。2、加强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做到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合理有序。第8.2条 行政机制1、建立合理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引导土地资源整合,促进农民宅基地及住房之间的合理流动与转让。2、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及程序,防止一哄而起,做政绩工程,防止不切实际、强行集中建设,防止侵害农民利益行为,防止华而不实,浪费资金和土地资源。3、建立新农村居民点农村宅基地的有偿选位机制,公开、公平、公正配置有限的宅基地资源,有效缓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第8.3条 规划实施引导1、加强规划建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以优质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引导农民主动迁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规划建设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容易引导农民主动迁居。2、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实施步骤。近期(35年)应主要从新农村居民点新建房屋着手,规划新房屋一律向规划建设用地集中;远期(5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新农村居民点合并的步伐。第8.4条 制度建设1、建立土地经营制度以耕地流转为主要关注点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是影响村庄布点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基本情况,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合理制定土地经营制度,积极引导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效地促进村庄布点规划的实施。2、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规划应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原则,杜绝一户多宅;加强空间管制,积极建设紧凑型村庄,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3、有效利用涉农资金政府部门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