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建议.doc_第1页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建议.doc_第2页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建议.doc_第3页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建议.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建议 一、注重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联系理综自选模块的高考,发现考试内容与现代生活、生产及科技越来越紧密,也就是说只会闭门造车,只会做习题,没有思想、没有自己观点的学生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教学过程学法化,凸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更加注重过程的体验与方法的渗透 增加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直观的亲身体验。在教学中多做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运用多媒体,增进和学生的互动,及时把握学生认知过程,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改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贯彻物理思想和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等效思想、控制变量法等等),防止物理学习数学化、单调化。一节物理课结束,使学生感到很充实,很有物理味,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使之终生受益,而不是单纯地背公式做练习。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上,必要时教师要让出自己的三尺讲台 三、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物理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陶冶热爱物理学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评价突破书面考试(笔试)的局限,评价的多元化,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3. 教学过程学法化,凸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其他学科一样,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素质上(元素质),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学校才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工作后,才能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也才能更好的选择环境,适应社会,创造生活,实现人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杆猎枪,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概念和规律新授课中,老师不要轻易的将结论抛给学生,应该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出发,多讲现象,通过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概括出实质性的东西。这个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是只能延缓而不能速成的,否则的话,学生就失去了意义建构的平台。凸现过程与方法,并不意味着,在方法和过程上做过多的强调,脱离了知识来抽象的讲方法。而是多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如,注重归纳,而不是演绎。如在学了牛顿运动定律后进行处理各种具体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将现成的解题的步骤抛给学生,而应该通过一定数量的问题以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后,再让学生总结得出。这样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自己的东西。让知识成为能力的载体,认知结构才能向能力结构变化,才能扩大知识的再生能力,真正实现“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教”。4. 在习题教学上,既要注意解题策略的教学,更要注意解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要克服将物理学科教学变成习题教学的倾向,引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多让学生交流,讨论碰撞,发表意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想和思维轨迹,归纳解题方法,提炼解体的策略,优化解题过程,把培养迁移能力作为宗旨,而不是机械的、条件反射式的讲题、做题。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下位的学习,应“多讲大法、少讲中法、不讲小法”,多让学生体验感悟,不要生硬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宝典”,干瘪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秘籍”。比如,在解决带电粒子的偏转类问题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类问题是来自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如示波器,然后通过一定量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总结出解题规律类平抛问题。然后再作以下的拓展:如图所示是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将磷酸盐和石英的混合颗粒由传送带送至两个竖直的带电平行板的上方,颗粒经漏斗从电场区域中央处开始下落,经分选后的颗粒可分别装入A、B筒中,混合颗粒离开漏斗进入电场时磷酸盐颗粒均带正电,石英颗粒均带负电,所有颗粒的带电量与质量之比均为105C/Kg。若已知两板间的距离为10cm,两板间的竖直高度为50 cm。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为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如果要求两种颗粒离开两极板间的电场区域时有最大的偏转量且又恰好不接触极板,则两板间所加的电压应为多大?(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物理学科中的STS意识,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虽然是偏转类的问题,但问题的类型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沿电场轴线的方向不再是匀速运动),解题的方法已经不在拘泥于原有的方法,即已经不需要通过平抛类的方法来解决。这样,通过题组的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题无定法”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6 充分挖掘物理学史以及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阅读素材的内涵 物理学史,也应该作为是一种知识特殊知识的呈现,镶嵌在特定的社会发展的背景上,鲜活的事例对学生有着单纯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着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的影响,老师们在讲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时往往一带而过,即使是书中已附有的,也不愿稍有提及,而是把注意力完全锁定在习题教学上,认为那才是“正事”,忽略了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深邃的东西。众所周知,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尤其是理科知识的扎实和技能的熟练都比人家强。这种优势是以牺牲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牺牲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牺牲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的,学生成了 “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了。我们不能再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这种状况确实到了要非转变不可的时候了。实践证明,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物理学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式。物理学史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方法超越于一般的物理习题的解题方法,这种科学精神实际上也就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构建健康高尚的人格有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介绍物理学史时既可以是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的零星内容作一些系统化,展示科学探索、发展的轨迹,给学生以原始而又清晰的认识,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伽利略的生平事迹,斜塔实验,关于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对话,也可以补充一些书中没有的内容如物理学发展史中的逸事,花絮。如,牛顿的生平和牛顿热衷科学研究废寝忘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居里夫人将金质奖章作为给女儿玩耍的玩具的佳话;爱因斯坦拒绝了每分钟一千美元的演讲的逸事。当然,还有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如小居里夫妇与中子的发现失之交臂的沉痛教训以及战胜挫折顽强发奋,发现人工放射形同位素的感人事迹,原子核之父卢瑟福既做伯乐又做千里马,善于与人合作,培养新人的故事。关于物理学史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采用老师讲故事,也可以采用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将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与科学家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充分挖掘科学史话中的人文价值。除了与课本密切相关联的内容外,可以拓展性的讲一些逸事:在讲了高中物理序言课以后,在介绍宇宙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插图以后,可以补充史蒂芬霍金的有关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他的生平,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如在讲宇宙飞船后,可以介绍关于前苏联因设计失误,而导致飞船无法回收的文章宇航员之死,在讲原子核聚变时,可介绍意大利科学家将因操作失误而合起后达到临界状态的两块钚拉开,避免一场悲剧而自己被烁伤致死的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兴趣也有一定的价值。如磁场这一章中,有这样的阅读材料 “地磁场改变宇宙射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对宇宙射线起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就此可以借题发挥,对此多做些介绍,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STS(科学技术社会)意识,体现了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缩短物理学与学生的距离。7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上,必要时教师要让出自己的三尺讲台 华东师大二附中、南京师大附中的老师,早一些年就有让学生“讲课”的习惯,老师们也许会认为上述这些学校是一些名学校,生源比较好,自己的学生无法企及。事实上,学生所蕴藏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关键就在于老师们是否有这种意识,是否具有这种对学生的爱心,不要以学生的基础差为借口,老师代替学生思考,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剥夺学生推销展示自己的机会,忽视了教师的唤醒的职责。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成为一个知识的激活因子2。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已看到了这种令人振奋的曙光。在南京市的两节市级研究课中江宁高级中学的2002年5月31日的研究性学习的观摩课上,陈光林老师给学生提供舞台,展示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他们不仅从网上查阅资料收集了各种型号类型火箭资料的,而且自己动手制作了水火箭,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的非常的成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南京市第三中学的徐海燕老师,在教授静电屏蔽一节课里,花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微波炉、闭路电视到IT技术,介绍的各种屏蔽现象的应用多达八个种类,这种在态度层面上,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情感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价值取向上,使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知道物理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这个道理,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大增了,要求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的联系,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让学生走向讲台,有时会耗时较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但在这“消耗”的时间中,学生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释放,也使得课堂教学有效的向课外作了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有时候这种课看起来是“失败”的但也是“成功”的。8 教学评价突破书面考试(笔试)的局限,评价的多元化,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物理学科目前的教学评价仍以考试这种方式来进行,平时的考试偏向于选拔性,淘汰式。考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考试,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同时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这种倾向淡化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没有能够体现“让评价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仅是一个终极的手段”。在评价中要学会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是现代物理教师的必备的教学技能。2002年新颁布的物理新大纲实际上对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作了进一步的诠释,提倡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与评估,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估,并提供考核和评价的方式。笔者建议可以作如下一些细化: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物理知识提问、作业、书面测试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操作研究性课题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阶段总评情感、态度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 老师应对学生的一学期或一学年物理学科的成绩在各个方面都有记载,最后有一个综合的评定(尽管现在的高考还没有也不能体现这一点),不只是也不应是书面考试的分数。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