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_第1页
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_第2页
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_第3页
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_第4页
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二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 任务四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植物在园林中的景观效应和功能了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 乔灌木种植设计形式及花卉的种植形式 乔木 灌木 草本 花卉形成和谐空间 绿篱与植物造景 任务四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一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1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总体要求 1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 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特色 处理好植物同山 水 建筑 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规则式种植 自然式种植 2 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 综合性公园 从其多种功能出发 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 有遮荫的乔木 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 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 疏林等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 吸尘 隔音 美化等 因此要选择易活 对土 肥 水要求不高 耐修剪 树冠高大挺拔 叶密荫浓 生长迅速 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 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 而工厂的厂前区 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 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 在周围可种植密林 而在病房 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3 以植物造景为主 要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 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 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 合理配置 例如 观整体树形或花色的植物应距游人远一点 观叶形 花形的植物应距游人较近 有香味的植物可布置在游人可接近地方 如广场 休息设施旁 若要听松涛 则松树宜布置在风口地带 且要成片种植 淡色开花植物近旁最好配叶色浓绿的植物 以衬托花色 4 装饰美化 丰富意境 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创造 5 适地适树 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为创造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 必须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 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统一 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 因形就势 创造丰富的园林空间 2 主次分明 创造自然的群落景观 自然群落景观 辟出风景线 3 突出韵律 展示丰富的立体轮廓 变化起伏凹凸的轮廓丰富自然 但不杂乱 行道树 4 结合多种景观要素 建造和谐的景观环境 A 植物造景与建筑 置建筑于丛林中 植物衬托建筑 B 植物造景与水体 5 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6 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和搭配 7 注意植物造景的经济原则 二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一 乔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1 造景特性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 此树又称孤植树 广义地说 孤植树并不等于只种1株树 有时为了构图需要 增强郁郁葱葱 雄伟的感觉 也可以是2 3株乔木紧密栽植 形成一个整体 但必须是同一树种 株距一般不超过1 5m 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 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 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 供人观赏 还可起庇荫作用 供人休息 眺望 1 孤植 2 树种选择宜选择树冠开张 体形雄浑 生长健壮 寿命较长 不含毒素 没有污染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 如雪松 香樟 榕树 鹅掌楸 鸡爪槭 垂柳 樱花 梅花 桂花 银杏 合欢 七叶树等 但在具体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具体要求 香樟 雪松 合欢 3 种植位置孤植树种植的位置 总的来讲 要求比较开阔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反映植物个体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 另一方面 作为局部构图主景的孤植树 应安排合适的观赏视距 为树高的4倍 和观赏点 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宜的观赏位置 孤植树种植的具体位置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l 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自然重心处 2 配置在开朗的江 河 湖畔 3 配置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 山岗上 4 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 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入口处 5 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 4 配置要求在配置孤植树时 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 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 水边的孤植树 以水色 天空为背景 简洁 壮观 明朗 2 对植1 造景特性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 主要用于强调公园 建筑 道路 广场的入口 用作入口栽植和诱导栽植 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 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 如利用树木分枝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 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 构成框景 纪念碑前两棵体量相当 姿态相似的雪松对植 2 配置形式对植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形式 A 对称式对植 即采用同一树种 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 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 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 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 B 非对称式对植 即采用种类相同 但大小 姿态不同的树木 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 沿中轴线两侧作非对称布置 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 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 要顾盼生情 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 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 3 列植1 造景特性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 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 单纯 气势 列植与道路配合 可构成夹景 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 如道路 建筑 矩形广场 水池等附近 列植具有施工 管理方便的优点 2 树种选择列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 树冠为圆形 卵圆形 椭圆形 圆锥形等 3 栽植间距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 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 如景观 活动等 一般乔本采3 8m 灌木为1 3m 4 设计形式单纯列植和混合列植单纯列植 是用同一种树种进行有规律的种植设计 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 可用于自然式也可用于规则式 混合列植 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有规律的种植设计 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 其形式变化也更多一些 4 丛植丛植通常是指由两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 乔木或灌木组合栽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 树丛的组合 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 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 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 即必须挑选在庇荫 姿态 色彩 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 树丛在功能上有作庇荫用的 有作主景用的 还有作配景用的等 以庇荫为主的树丛 宜采用单纯树丛形式 不必配置灌木 树种应选择树冠较开展的高大乔木 树下可设置景石或坐凳 以供游人休息之用 以观赏为主的树丛 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形式 同时可点缀草本花卉或景石 树丛配置的要领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 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 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 色彩上要协调一致 同时要有差异 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 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 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 丛植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及组合 分别是 2株 3株 4株 5株丛植 1 两株树丛 同种树木 或形态和生态习性相似的不同种树木 形态大小不要完全相同 注意变化与动势 创造活泼的景致 植株间距以小于矮树冠径为宜 在不影响植株个体正常发育的条件下 尽可能栽的靠近一些 2 三株树丛 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 若同种树 应同为常绿或落叶 同为乔木或灌木 大小和姿态应有所变化 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 常采用 2 1 式分组设置 最大和最小靠近栽植成一组 中等树木稍离远些栽植 两组之间应有动势呼应 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式均衡 若为两种树 则同种的两株分居两组 且单独一组的数目体量要小 方可达到即统一又变化的效果 注意事项 3株树丛配置时 体量上忌3株大小一样 分布上忌呈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分组上忌最大的1株为一组 中等大小和最小的为一组的机械平衡布局 3 4株树丛A 单株选择 最好采用姿态不同 大小各异的同一树种的4株树木 若是两个不同树种 也宜同为乔木或灌木 常绿或落叶 且一种为3株 另一种为l株 3 四株树丛 宜采用一种或两种树木 若同种树 应从形态 大小 株距上求变化 布局时常采用 2 1 1 组合方式 整体布局可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 若为两种树 则要求同为乔木或灌木 树量比为 3 1 仅一株的树种 其体量不宜最小或最大 也不能单独一组布置 应与另一种树木进行 2 1 式组合配置 注意事项 4株树丛配置时 分布上忌呈正方形 正梯形 等边三角形 树种忌大小一致 分组上忌1大3小 3大1小 大小一致 树种株数上忌两种等株 4 5株树丛A 单株选择 同种树 姿态不同 大小各异的同一树种的5株树木 两种不同树种 这两种树木最好同为乔木或灌木 常绿或落叶 且一种为3株 另一种为2株 B 树丛组合 若为同一树种时 5株树木可分成两组 并以 3 2 式或 4 1 式分组布局为佳 且体量最大的1株位于株数较多的一组之中 单株为一组的树木 不宜最大 也不宜最小 两小组之间要相互呼应 形成整体 若为两个不同树种时 株数比以 3 2 为宜 分组布置时最大树木不宜单独成组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树丛株数越多 则配置越复杂 但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孤植树与2株树丛是基本方式 而3株树丛是由1株 2株树丛组成的 4株树丛则是由1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 5株树丛可看成由1株和4株树丛或2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 6株以上树丛则可依此类推 总之 要遵循变化与统一的规律 万变不离其宗 5 群植1 造景特性 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数目群体景观 表现较大规模树木的群体形象美 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 2 布设位置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作为主景的树群 其主要立面的前方 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 林群宽度的1 5倍距离内 要留出空地 以便游人观赏 树群栽植地标高最好能高出外围地段 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地形 以利排水和突出主景 3 园林中的应用主景或配景 种群或群落 具观赏生态功能 不做休息庇荫用 但其边缘可设置休息设施 略具遮阳作用 滨水树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4 立面结构混交树群多采用郁闭式分层结构 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 亚乔木层 大灌木层 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5个层次 5 平面布局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 作为背景 亚乔木在其周围 大灌木 小灌木在外缘 其平面布局切忌呈金字塔式布置 6 生态要求树群在树种选择和组合配置时 除了像孤植树 树丛那样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外 还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如就光因子而言 作为第一层的大乔木应为喜光树种 亚乔木层可为半耐阴的 灌木层中分布东 南 西三面外缘的宜为喜光的 而分布在乔木庇荫下及北面的灌木可为半耐阴或阴的 7 种植设计形式群植的设计形式有两种 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 单纯树群只有一种树木 其树木种群景观特征显著 景观规模与气氛大于丛植 一般郁闭度较高 混交树群由多种树木混合组成 是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 层次丰富 景观多姿多彩 群落持久稳定 混交树群大多由乔木层 亚乔木层 大灌木层 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5个层次构成 其中每一层都要显露出来 显出部分应该是该植物观赏特征突出的部分 乔木层选用的树种 树冠的姿态要丰富些 使整个树群的天际线富于变化 亚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最好开花繁茂 或者具有美丽的叶色 灌木应以花木为主 草本植物应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为主 树群下的土面不应暴露 6 林植是指成片 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 林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林 又称风景林 树林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休息区 风景游览区或休 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等 树林按按林种组成又可分为纯林和混合林 种植密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 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 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以十分数表示 完全覆盖地面为1 简单的说 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1 密林林木郁闭度为0 7 1 0 由于密林郁闭度较高 日光透人很少 林下土壤潮湿 地被植物含水量大 质地柔软 经不起践踏 并且有时宜污染人们的衣裤 故游人一般不便人内游览和活动 而其间修建的道路广场相对要多一些 以便容纳一定的游人 A 单纯密林 由于树种单纯 缺乏垂直郁闭景观和丰富的季相变化 为此常应同异龄树苗与起伏的地形结合 使林冠线断续起伏 以丰富树林的立面变化 亦可于林下配置一些开花华丽的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如百合科 石蒜科 郁闭度不应太高 以0 7 0 8为宜 树种选择采用生长健壮 适应性强 姿态优美等富有观赏特征的乡土树种为宜 B 混交密林 一般具有垂直郁闭的呈层结构和较为丰富的季相变化 植物配置时 在供游人观赏的林缘和路边 既要采用复层混交形成垂直郁闭的层层景观 供人欣赏 又应布置单纯大乔木以留出一定的风景透视线 使游人视线纵深透人林内 洞察林下幽遂深远的空间效果 还可设置小型的草地或铺装场地以及简单的休息设施 供游人集散和休息 2 疏林林木郁闭度为0 4 0 7 由于疏林里林木密度较稀疏 常把疏林与草地结合营造 称为疏林草地 疏林草地夏日可庇荫 冬日可晒太阳 草坪空地上游人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游乐活动 如赏景 野餐 游戏 摄影 打牌 听音乐 唱歌跳舞等 林内景色变化多姿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A 树种选择 疏林树种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生长健壮 姿态优美 树冠开张 枝叶疏朗 以落叶乔木居多 如合欢 鸡爪械 马褂木 樱花 银杏等 落叶树内应搭配适当的常绿树种 林下草地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 以利游人活动 B 配置方式 宜采用自然式配置 林木三五成群 疏密相间 断续有致 前后错落 高低参差 树丛 孤植树 疏散地分布在草地上 丛 株 距一般在10 20m之间变化 最小株距不小于成年树的树冠大小 有时也可留出小块林中空地 二 灌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 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1 构成整体景观 2 与其他园林植物组合配置 1 与乔木树种配置 2 与草坪或地被植物配置 乔木作为背景 提高灌木的观赏效果 灌木与草坪配置 丰富地表的层次感 3 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和联系 增强环境的协调感 4 布置花境 5 灌木可以增添季节特色 灌木使小桥和地面产生了联系 灌木和地被形成的花境 1 篱植篱植是指由同一种树木 多为灌木 做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数目景观 篱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为绿篱 又称植篱1 造景作用A 围护防范 作为园林的界墙 不让人们任意通行 起围护防范作用 多采用高绿篱 刺篱 二 灌木的配置方式 B 模纹装饰 作为花镜的 镶边 花坛和观赏性草坪的图案花纹 起构图装饰作用 多采用矮绿篱 C 组织空间 用于功能分区 屏障视线 起组织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还可组织游的游览路线 起导游作用 多采用中 高绿篱 D 充当背景 作为花镜 喷泉 雕塑的背景 丰富景观层次 突出主景 多采用绿篱 绿墙 E 障丑显美 作为绿化屏障 掩蔽不雅观之处 或作建筑物的基础栽植 修饰下脚等 多采用中 高绿篱 2 主要类型A 根据绿篱高度分绿墙 高度在一般人视高160cm以上 可阻挡人们的视线 高绿篱 高度在120 160cm之间 人的视线可通过但不能跨越 中绿篱 高度在50 120cm之间 是最常用的绿篱类型 时常所说的绿篱即指这种 矮绿篱 高度在50cm以下 人可轻易跨越 绿墙 中绿篱 矮绿篱 B 根据功能要求和观赏特性来分 常绿篱 由常绿树组成 是园林中最常用的绿篱 常用树种有侧柏 大叶黄杨 海桐 女贞 雀舌黄杨等 落叶篱 由落叶树组成 一般不用落叶树作绿篱 但在常绿树不多或生长过慢的地区 亦可采用落叶篱形式 常见树种有榆树 水蜡树 胡颓子等彩叶篱 由红叶或斑叶等色叶观赏树种组成 常用树种有紫叶小檗 金边黄杨 金心黄杨 金叶女贞等 花篱 由观花树种组成 常用树种有桅子花 凌宵 迎春 珍珠梅 锦带花等 果篱 由观果树种组成 常用树种有构骨 火棘 金银木等 刺篱 由带刺的树种组成 常用树种有构桔 枸骨 胡颓子 野刺梨 黄刺梅等 蔓篱由攀缘植物组成 需事先设置供攀附的竹篱 木栅等 常用植物有地锦 常春藤 爬山虎 凌霄 紫藤 南蛇藤 藤本蔷薇等 编篱 为加强绿篱防范作用 有时把绿篱植物枝条编结起来 构成网状或格栅形式 称为编篱 常用树种有藤本月季 紫穗槐等 编篱 3 栽植形式绿篱的种植密度一般应根据使用目的 不同树种 苗木规格和种植地带的宽度来确定 A 矮绿篱 通常为单行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 株距一般为15 30cm 宽度为30 50cm 高度为10 50cm B 中绿篱 成单行或双行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 株距一般为30 50cm 单行栽植宽度为40 80cm 双行栽植行距为25 50cm 宽度为50 100cm 高度为50 120cm 双行栽植点的位置成三角形交叉排列 矮绿篱及中绿篱 一般选用2 3年生快长树苗 如女贞 小蜡等 在栽植时离地面5cm处剪去 促其分枝 然后每年修剪4ru5次 逐年长成计划高度 C 高绿篱株距50 75cm 单行式宽度为50 80cm 双行式行距为40 80cm 宽度为80 100cm 高度为120 160cm 双行式呈三角形交叉排列 D 绿墙多双行栽植 株距l 1 5m 行距50 100cm 宽度1 5 2 0m 高度为1 6m以上 双行栽植呈三角形交叉排列 高绿篱和绿墙 最好应用较大的预先按绿篱要求修剪的苗木为宜 这样 设计意图形成较快 下枝又可不枯 2 色块 色带色块是的指将色叶植物紧密栽植成所设计的图形 并按设计高度修剪的种植类型 若长宽比大于4 1 则称为色带 这种种植形式是从篱植发展来的 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广场 街道 坡地 立体交叉等绿地的草坪上 是一种装饰性强 具有较好美观效果的种植形式 色块 色带的形式根据环境及立意设计 可规则 可自然 它们的材料主要有 桧柏 金叶千头柏 黄杨 金叶女贞 紫叶小檗等 也可用多年生宿根花卉组成色块 色带 三 花卉的种植设计 1 花坛1 造景特性花坛是指在具有一定几何形轮廓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 以构成华丽色彩或精美图案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 花坛主要是通过色彩或图案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 而不是植株的个体美 花坛具有装饰特性 在园林造景中 常作为主景或配景 2 主要类型A 根据表现主题不同来分 花丛花坛又称盛花花坛 以花卉群体色彩美为表现主题 多选择开花繁茂 色彩鲜艳 花期一致的一二年生或球根花卉 含苞欲放时带土或倒盆栽植 模纹花坛又称图案式花坛 常采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观赏植物 配置成各种精美的图案纹样 以突出表现花坛植物群体的图案美 又根据表现主题思想的不同分为装饰性模纹花坛和标题式模纹花坛 标题式模纹花坛 如文字花坛 肖像花坛 图徽花坛 日历花坛 时钟花坛等 混合花坛 是花丛花坛与模纹花坛的混合形式 兼有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 B 根据规划方式不同来分 独立花坛 常作为园林局部构图的一个主体而独立存 具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 其面积不宜太大 中间不设园路 游人不得人内 多布置在建筑广场的中心 公园出入口空旷处 道路交叉口等地 组群花坛 是由多个个体花坛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 整体构图是对称布局的 但构成组群花坛的个体花坛不一定是对称的 其构图中心可以是独立花坛 还可以是其他园林景观小品 如水池 喷泉 雕塑等 常布置在较大面积的建筑广场中心 大型公共建筑前面或规则式园林的构图中心 带状花坛 是指长度为宽度3倍以上的长形花坛 在连续的园林景观构图中 常作为主体来布置 也可作为观赏花坛的镶边 道路两侧建筑物墙基的装饰等 立体花坛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 景观设计及观赏要求逐渐向多层次 主体化方向发展 花坛除在平面上表现其色彩 图案美之外 同时还在其立面造型 空间组合上有所变化 即采用立体组合形式 从而拓宽了花坛观赏角度和范围 丰富了园林景观 3 花坛设计要点A 植物选择 花丛花坛主要表现色彩美 多选择花期一致 花期较长 花大色艳 开花繁茂 花序高矮一致或呈水平分布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坛 如金盏菊 一串红 郁金香 金鱼草 鸡冠花等 一般不用观时或木本植物 模纹花坛以表现图案美为主 要求图案纹样相对稳定 维持较长的观赏期 植物选择多采用植株低矮 枝叶细密 萌发性强 耐修剪的观叶植物 如瓜子黄杨 金叶女贞等 也可选择花期较长 花期一致 花小而密 花叶兼美的观花植物 如四季海棠等 B 平面布置 花坛平面外形轮廓总体上应与广场 草坪等周围环境的平面构成相协调 但在局部处理上要有所变化 使艺术构图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 作为主景的花坛要有丰富的景观效果 可以是华丽的图案花坛或花丛花坛 但不宜为草坪花坪 作为配景的花坛 如雕塑基座或喷水池周围的花坛 其纹样应简洁 色彩宜素雅 以衬托主景为原则 不可喧宾夺主 花坛面积与环境应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 以l 3 15为宜 一般作为观赏用的草坪花坛面积比例可稍大一些 华丽的花坛比简洁的花坛面积比例可稍小些 在行人集散量或交通量较大的广场上 花坛面积比例可以更小一些 C 个体设计 花坛内部图案纹样 花丛花坛宜简洁 模纹花坛可丰富 纹样线条宽度不能太细 最少在10米以上 个体花坛面积不易过大 大则鉴赏不清且易产生变形 一般模纹花坛直径或短轴以8 10米为宜 花丛花坛直径或短轴可达15 20m 种植床的要求 多中生草本或灌木至少要40 50cm 为使花坛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和防止水土流失 植床边缘常用缘石围护 围护材料可用砖 卵石 混凝土 树桩等 缘石高度和宽度可控制在10 30cm 造型宜简洁 色彩应谈雅 2 花丛花丛是指多种花卉采取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 直接种在地上床内 组成花丛的花卉可以是同一种类 也可以为不同种类混交 但同一花丛内花卉种类不宜过多 形态和色彩要有变化 各种花卉以块状混交为主 花丛在植物选择上 因花丛管理较粗放 故通常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 如萱草 鸢尾 芍药 玉簪等 也可采用能自播繁衍的1 2年生花卉 在配置方式上 其平面轮感到立面构图均为自然式 应疏密相间 断续变化 花丛可布置在林缘 路边 道路转折处 路口 休息设施的对景处的草坪上 1 概念 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 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 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 其外形较规整 内部花卉的布置成丛或成片 自由变化 多为宿根 球根花卉 也可点缀种植花灌木 山石 器物等 3 花境 2 应用环境 各类园林绿地 通常沿建筑物基础墙边 道路两侧 台阶两旁 挡土墙边 斜坡地 林缘 水畔池边 草坪地以及与植篱 花架 游廊等结合布置 3 设计形式 界于规则式和自然式之间的一种带状花卉景观设计形式 是草花与木本植物结合设计的景观类型 花境植床与周围地面基本相平 中央可稍凸起 坡度约5 以利排水 植床长度一般不超过6m 单向观赏花境宽2 4m 双向观赏花境宽4 6m 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82 4 布局 单向观赏花境 种植设计要前低后高 有背景衬托的花境则要注意色彩对比等 双向观赏花境 花灌木多布置于中央 周围布置较高的宿根花卉 最外缘布置低矮花卉 5 常用的草花与花灌木 美人蕉 大丽花 小丽花 萱草 波斯菊 金鸡菊 芍药 蜀葵 黄秋葵 沿阶草 麦冬 鸢 yuan 尾 射干 玉簪 紫茉莉 菊花 水仙 郁金香 风信子 葱兰 石蒜 韭兰 三叶草 唐菖蒲 一叶兰 紫露草 常春藤 球根海棠 吊竹梅 南天竹 梅花 凤尾竹 五针松 棣棠 丁香 月季 牡丹 玫瑰 金钟花 珍珠梅 榆叶梅 金丝桃 杜鹃 腊 蜡 梅 棕竹 朱蕉 变叶木 十大功劳 红枫 龙舌兰 苏铁 铺地柏 茶花 寿星桃 矮生紫薇 贴梗海棠等 83 1 概念 花台是在较高的 40 100cm 空心台座式植床中填土或人工基质 种植草花所形成的景观 它一般面积较小 适合近距离观赏 展示花卉的色彩 芳香 形态以及花台造型等综合美 4 花台 花台与座凳结合布置 84 2 设计的类型 A 规则形花台 花台种植台座的外形轮廓为规则几何形体 常用于规则式园林绿地的小型活动休息广场 建筑物前 建筑墙基 强面 围墙墙头等 可以由单个花台或多个台座组合设计组合 或与坐椅 坐凳 雕塑等景观 设施结合起来设计 常用的植物有小型花灌木和盆景植物 B 自然形花台 外形轮廓为不规则的自然形状 多采用自然山石叠砌而成 常与假山 墙脚 自然式水池等相结合或单独设置于庭园中 一般种植草本花卉和小巧玲珑 形态别致的木本植物 还可配置一些假山石 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85 3 常用植物 应选用株形较矮 繁密匍匐或茎叶下垂于台壁的花卉 例如 玉簪 芍药 鸢尾 兰花 麦冬等 5 其他花卉种植形式花卉的种植形式除了前面所谈的外 还有其他一些种植形式 如花地 花钵 或花箱 花斗等 造形新颖的花钵 1 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指生长低矮紧密 繁殖力强 覆盖迅速的一类植物 包括 球根及宿根花卉 矮生灌木以及爬蔓植物 蕨类 葱兰 球根 多年生宿根草本 紫叶酢浆草 矮生灌木 月季 爬蔓植物 藤本月季 四 草坪与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及应用 1 地被植物的功能地被植物能覆盖地面 提高绿化覆盖率 改善生态环境和节约成本 还可丰富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某些地被植物的综合开发可增加经济收入 2 地被植物的类型一般按其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并结合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通常分为 A 一年生 二年生草本植物 如羽衣甘蓝等 B 多年生草本植物 如石蒜 葱兰 麦冬 鸢尾类 玉簪类 三叶草 马蹄金 萱草类等 C 蔓藤类植物 如爬山虎 金银花等 D 亚灌木类植物 如十大功劳 小叶女贞 金叶女贞 紫叶小檗等 E 竹类植物 如箬竹 白花玉簪 葱兰 箬竹 3 地被植物种植设计地被植物的配置应根据 因地制宜 功能优先 高度适宜 四季有景 的原则统筹配置 A 地被植物适宜栽植在人流量较小 需要达到水土保持效果的斜坡B 栽植条件差的地方 如土壤贫瘠 沙石多 建筑物残余基础地等场所C 某些不许践踏的地方D 养护管理很不方便的地方E 杂草太猖獗的地方 2 草坪的配置及应用 1 草坪做主景的配置 2 草坪做基调的配置 草坪是画面的底色 树木 小品等则是主角和主调 主景 开朗柔和的草坪空间 3 草坪和其他植物材料的配置A 草坪与乔木树种的配置B 草坪与花灌木的配置 草坪与乔木 草坪与常绿灌木 草坪与花灌木 C 草坪与花卉的配置D 草坪与山石 水体 道路的配置 大草坪上的山水盆景 E 草坪与其他景点和建筑物的配置F 草坪边缘处理 装饰和保护管理 藤本植物是利用攀援植物装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 可以创造生机盎然的氛围 攀援绿化除美化环境外 还有增加叶面积和绿视率 阻挡日晒 吸附尘埃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五 藤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1 藤本植物的特点 1 用途多样用藤本植物可以绿化墙面 阳台和屋顶 装饰灯柱 栅栏 亭 廊 花架和出人口等 还能遮蔽景观不佳的建筑物 2 占地很少藤本植物因依附建筑物生长 占地很少 在人口多 建筑密度大 绿化用地不足的城市 尤能显示出攀援绿化的优越性 3 繁殖容易 4 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藤本植物是茎干柔弱纤细 自己不能直立向上生长 须以某种特殊方式攀附于其他植物或物体之上以伸展其躯干 以利于吸收充足的雨露阳光 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植物 藤本植物与其他植物一样 有一二年生的草质藤本 也有多年生的木质藤本 有落叶类型 也有常绿类型 若按照攀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自身缠绕 自身缠绕的攀援植物不具有特化的攀援器官 而是依靠自己的主茎缠绕着其他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 如 紫藤依附攀援 依附攀援植物则具有明显特化的攀援器官 如吸盘 吸附根 倒钩刺 卷须等 它们利用这些攀援器官把自身固定在支持物上而向上方和侧方生长 如凌霄 地锦 复式攀援 复式攀援植物是兼具几种攀援能力来实现攀援生长的植物 所以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 配置攀援植物 应充分地考虑到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 2 藤本植物种植设计要点应根据绿化场地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藤本植物例如墙绿化覆盖 宜选有吸盘或有气生根的攀援植物 如美国地锦 薜荔等 间距2 4株 m 与栏杆配合的攀援植物一般选爬不高的攀援植物即可 栽植密度约1株 m 花架 阳台 栅栏等的绿化装饰 可选择攀附能力较强 有缠绕茎 卷须或钩刺的植物 绿化坡地的攀援植物可选地锦等 一 设计形式附壁式 是指攀缘植物设计种植于建筑物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