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_第1页
测量实习报告_第2页
测量实习报告_第3页
测量实习报告_第4页
测量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测测 量量 学学 实实 习习 报报 告告 1 目目 录录 一 前一 前 言言 2 1 实习时间 2 2 实习地点 2 3 实习小组信息 2 4 实习目的及要求 2 5 实习任务及内容 2 二 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 二 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 3 1 控制点布置 3 2 闭合导线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 3 3 闭合导线距离测量 平面控制 6 4 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 平面控制 8 5 导线坐标计算及展绘 9 三 碎部测量 测绘地形图 三 碎部测量 测绘地形图 11 1 测区概况 11 2 外业数据采集 11 3 内业成图 13 4 注意事项 13 2 四 测设 放样 四 测设 放样 13 五 实习心得五 实习心得 14 1 前前 言言 1 实习时间 2013 年 06 月 24 日 至 2013 年 07 月 07 日 2 实习地点 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环经楼 3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观测与读数 记录与计算 描点与绘图 4 实习目的及要求 1 加深对工程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促进理论 和实践的相结合 2 掌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具体实践地形图的测绘全过程 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打基础 4 地形的应用方法 5 施工放样 6 实习期间一定要注意仪器 仪器的损坏将照价赔偿 和人身安全 5 实习任务及内容 5 1 任务 1 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在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本 部环经楼区域 通过 5 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 取得 5 8 个控制点数据 并进一 步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为 1 500 的地形图 3 2 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册 5 2 内容 1 6 月 24 号上午 领取仪器 2 6 月 24 号下午 踏勘测区及闭合导线控制点选取 3 6 月 25 号 6 月 27 号 图根控制测量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4 6 月 28 号 6 月 30 号 碎部测量 地形图整绘 5 7 月 1 号上午 图上设计建筑物 计算放样数据 6 7 月 1 号下午 测设点位和高程 7 7 月 2 号上午 机动 8 7 月 2 号下午 7 月 3 号 实习总结及报告撰写 9 7 月 4 号 7 月 7 号 合计 二 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 二 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 1 控制点布置 本实习控制点布设形式为闭合导线 导线位于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环经楼区 域 点号连接为 A B C D E A 边长均在 25 110m 所使用的仪器有 DS3 水准仪 DJ6 经纬仪 皮尺 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 每组在预订的范围内选定 5 8 个导线点 组成闭合导线 按图根测量的技 术要求进行测角和量边 即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 观测一个测绘 两个半测 回角值差不超过 40 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超过 40 n 用钢尺丈量导线边长 其相对误差小于等于 1 4000 最后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值 2 闭合导线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 2 1 观测路线 环绕江西理工大学环经楼 点号连接为 A B C D E A 2 2 观测方法 1 安置整平仪器 照准后尺黑面 依次读取上 下丝读数 2 转动仪器 照准前尺黑面 依次读取上 下丝读数 2 3 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仪器 DS3 水准仪 皮尺 2 4 内业计算 取每测段的高差 如果导线全长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 根据已知高程 算出 每一点的高程 2 5 测量成果 表一表一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序号点位读数高差 4 A 后1512 1 A前1426 0086 A后1318 2 B前1069 0249 B后1243 3 C前1314 0071 C后1158 4 D前1061 0097 D后1313 5 E前1321 0008 E后1215 6 A前1172 0043 表二表二 水准路线成果整理计算表水准路线成果整理计算表 点 号 距离 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备注 A 106 384 11 74 0 086 A106 470 107 75 0 249 97 0 152 B106 622 26 95 0 071 24 0 095 C106 527 90 91 0 097 82 0 015 D106 542 39 65 0 008 36 0 004 E106 498 79 48 0 043 71 0 028 A106 470 5 344 74 0 31 3100 2 6 注意事项 1 前后视距相等 在限差内 2 从后视转为前视时 望远镜不得从新调焦 3 读数前应消除视差 4 当用水准仪瞄准 读数时 水准尺必须立直 5 每站观测完毕后 必须及时进行计算 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搬站 3 闭合导线距离测量 平面控制 3 1 观测路线 环绕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环经楼 点号连接为 A B C D E A 3 2 观测方法 利用经纬仪 测钎 皮尺大致找到两点连线取得数据 3 3 技术要求 经纬仪型号 DJ6 经纬仪 6 测角技术要求 做往返两个测回 所得数据满足 2000 1 2 返 往 返往 3 4 内业计算 如果在限差范围内 就取二次测得距离的平均数作为往 返 测距离 再取 往返测距离的平均数即为两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3 5 测量成果 表四表四 距离丈量表距离丈量表 边方向长度 平均值 A B29 029 029 020 74107 74 1 B A29 0 29 029 020 76107 76 107 75 B C26 95 2 C B26 95 26 95 C D29 129 628 53 790 9 3 D C29 0629 6228 543 790 92 90 91 D E29 010 6339 63 4 E D29 010 6739 67 39 65 E A29 029 021 579 5 5 A E29 029 021 4679 46 79 48 7 3 6 注意事项 1 皮尺尽量拉水平 起始读数要为整数 2 高差过大时要分段进行 4 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 平面控制 4 1 观测路线 环绕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环经楼 点号连接为 A B C D E A 4 2 观测方法 用经纬仪对每一测站利用测回法对同一水平角度连续观测一个测回 4 4 内业计算 取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为一测回角度值 取 1 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该角值 将 所有内角相加减去理论值 180 n 2 即为角度闭合差 看是否满足限差 4 5 测量成果 表三表三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 日期 20130626 天气 晴 组号 3 仪器编号 观测 记录 班级 测站竖盘位置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I1 00 02 24 盘 左 A 116 28 00 116 25 36 I1 180 02 48 A 盘 右 A296 28 18 116 25 30 116 25 33 A 00 05 18 盘 左 E 58 08 24 58 03 06 A 180 05 30 A1 盘 右 E 238 08 54 58 03 24 58 03 15 E 272 47 36 盘 左 B 04 54 24 92 06 48 E 92 47 06 A2 盘 右 B 184 54 06 92 07 00 92 06 54 A 209 53 06 B盘 左 C 307 08 06 97 15 00 97 15 03 8 A 29 52 00 盘 右 C 127 07 06 97 15 06 B 00 05 54 盘 左 D 117 28 54 117 23 00 B 180 05 36 C 盘 右 D 197 28 36 117 23 00 117 23 00 C 00 05 12 盘 左 E 146 23 30 146 18 18 C 180 05 06 D 盘 右 E 326 23 36 146 18 30 146 18 24 D00 01 54 盘 左 A 86 57 54 86 56 00 D 180 01 54 E 盘 右 A 266 57 36 86 55 42 86 55 51 注意几个限差 DJ6测回法 1 对中误差 2mm 2 水准管气泡偏离误差 半格 3 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 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 36 4 各测回角值之差 各测回角值之差 24 5 5 2c 2c 60 6 方向观测 全圆观测 归零差 18 4 6 注意事项 1 仪器安置的高度要合适 脚架要踩实 在观测时不要手扶或碰动三脚架 转 动照准部和使用各种螺旋时 用力要轻 2 如观测的两个目标高低相差较大 更须注意仪器整平 3 对中要准确 测角精度要求越高或边长越短时 对中要求越严格 4 尽量用十字丝交点瞄准测铅底部 5 一定要按观测目标的顺序记录水平度盘的读数 记录要清楚 发现错误 立即 重测 6 在一个测回的水平角观测过程中不得再调整照准部水准管 如气泡偏离 中央太多时 须再次整平仪器 重新观测 5 导线坐标计算及展绘 见成图 9 导线形式 闭合导线 班级 组号 姓名 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 点号 观测值 改正后角值 方位角 边长 m X Y X Y XY 点 号 A 116 25 33 2861003 05 6 517277 51 3 I1 已 知 172 21 36 A158 03 15 2861076 81 2 517267 68 8 A 已 知 108 47 0911 743 3 782 11 117 A 92 06 5492 07 032861073 03 517278 80 5 A 78 57 27107 75 20 638 105 75520 658105 800 B 97 15 03 97 15 13 2861093 68 8 517384 60 5 B 356 12 4026 95 26 891 1 78126 901 1 770 C117 23 00117 23 10 2861120 58 9 517382 83 5 C 293 35 0090 91 36 371 83 31736 391 83 279 D146 18 24146 18 332861156 98 517299 55 6 D 259 53 3339 45 6 923 38 838 6 913 38 821 E 86 55 51 86 56 01 2861150 06 7 517260 73 5 E 166 49 3479 14 77 057 18 037 77 03718 070 2861073 03 517278 80 5 A 539 59 12540 344 74 0 08 0 1440 000 00 辅助 计算 48 h f h容 89 44 f h容 h ff 0 08 x f 0 144 y f 0 16 成果合格 f 22 yx ff K D f 74 344 16 0 2155 1 2000 1 10 表八表八 导线坐标计算表导线坐标计算表 11 三 碎部测量 测绘地形图 三 碎部测量 测绘地形图 1 测区概况 测区是江西理工大学环经楼 道路平整 房屋整齐 环境优美 但是 植 被茂密对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2 外业数据采集 2 1 碎部测量方法 极坐标法 2 3 公式 vi2sin 2 1 0 KlHH klcosD I 仪器高 v 瞄准高 中丝读数 k 100 l 上丝 下丝 竖直角 2 4 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本组有五名学生组成 每人轮流勾绘草图 跑尺 操作仪器 遵循 从整 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和 步步有检核 的原则 每次作业顺序为 1 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 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 同时还要有可 通视的已知点作为后视 2 架设仪器 建立项目 后视已知点确定零方向并检核 架设仪器时 脚 架的腿间距要适中 以保证平稳 对中整平不要踢到脚架 后视已知点时要精 确瞄 准 测得数据与已有数据检核 通过方可开始测量碎部点 3 立尺 测量读数 4 测站点检验与校核 在测量一定点数后或迁站时 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 核 部分数据用皮尺测得 2 5 碎部点的确定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2013 年 6 月 28 日 天气 晴 仪器型号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参加者 水平角测 点 盘 位 目 标 水平盘 读数 半测回值 一侧回值 示意图及边长 E00 01 24 左 I32 07 12 32 05 48 E180 01 12 A 右 I212 07 00 32 05 48 32 05 48 12 B00 03 12 左 03 58 12 03 54 60 B180 03 30 C 右 183 58 00 03 54 30 03 54 45 B 00 05 00 左 28 37 06 28 32 06 B180 05 30C 右 208 37 42 28 32 12 28 32 09 经纬仪法测量碎部点外业记录表经纬仪法测量碎部点外业记录表 日期 2013 年 06 月 28 日 天气 晴 仪器型号 组号 3 观测者 记录者 司尺者 测站点 A 后视点 E 仪器高 1 472 m 测站高程 106 470 m 视距读数 m 点号 上丝 读数 m 下丝 读数 m 上下丝 之差 m l 中丝 读数 v m 竖盘读 数 L 测站与 碎部夹 角 水平距离 m LlD 2 cos100 碎部点高程 m vKLiHH 2sin 2 1 0 1 4641 3940 071 404 05 05 32 5 8 6 95107 16 测站点 C 后视点 B 仪器高 1 496 m 测站高程 106 527 m 视距读数 m 点号 上丝 读数 m 下丝 读数 m 上下丝 之差 m l 中丝 读数 v m 竖盘读 数 L 测站与 碎部夹 角 水平距离 m LlD 2 cos100 碎部点高程 m vKLiHH 2sin 2 1 0 1 3051 1080 1971 207 2 27 9 3 54 75 19 66107 662 13 测站点 C 后视点 B 仪器高 1 496 m 测站高程 106 527 m 视距读数 m 点号 上丝 读数 m 下丝 读数 m 上下丝 之差 m l 中丝 读数 v m 竖盘读 数 L 测站与 碎部夹 角 水平距离 m LlD 2 cos100 碎部点高程 m vKLiHH 2sin 2 1 0 1 4881 4320 0561 461 2 36 9 28 32 15 5 59106 817 3 成图 利用极坐标法描点成图 部分数据用皮尺取得 通过查工具书 使用标准 图例以及表示方法 3 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 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 测点过密 造成成图密集 不该要的要了 测点过少 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 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 就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 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 通过手工来完成 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2 尽量在测站的可视范围进行数据采集 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 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 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 避免由于支杆偏 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3 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 一定要实时注意地物地貌的变化 尽可能地详细记 录 4 对于程序中规定顺序绘制的图块 如桥梁 广告牌等 最好能按其顺序 进行测量 5 人工实地绘制草图 在草图上标明点号 每隔 10 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 防止出错 6 量取仪器高 7 竖直角调水平 4 测设 放样 测设 放样 14 测设点是 p 点 已知点为 D x 2861156 98 y 517299 556 z 106 542 比例尺是 1 500 DP 6 7cm 夹角为 4 度 得 D 点坐标 D 2861123 562 517297 219 106 227 五 实习心得 五 实习心得 这二周进行了我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 这次实习是土木工程 的测量教学实习 实习前一天老师布置了任务我都有点不知所措 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 了 原来觉得很轻松的实习一下子变得不是那么简单了 第一天我们就体会到了实习不是那么的轻松 对我们的任务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始 不明天 今天该干什么明天该干什么 实习没有了好的计划 组员六人分工也没有明确 所以导致 了做起事来没有效率 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感受到了这次是我来说 是一次有力的挑战 我们第一天虽然做事效率低可是我们组一起从早上6点开工到下午7点 才收工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熟悉实习操作 那一天收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很疲劳了 我 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好好总结了这一天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了每个人以后实习的具体分 工 同时我们还一起规划了每天要做的内容 这样一来我们做事就更具高效性更有目的性 果不其然 我们第二天做起来相比第一天就好多了 这次的测量实习说真的还是比较辛苦的 每天就是不停的找碎步点 定点 找点 读数 计数 画图 每天固定的工作有时真的很疲倦 还要担心我们操作是不是正确 如果出现 一点点错误那数据就全部报废要返工了 那就很麻烦了 例如 进行测图时就要注意以下 几点 1 标尺要立直 尽量避免晃动 有晃动时 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 在读 数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 两侧的线重合 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 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 如果目标较小 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 如果目标有一定 宽度 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 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 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 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 否则就 会导致数据错误 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 4 在读取数据时 每位成员都要细心 既要 看得准 还要果断 不能犹豫不决 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5 选点非常重要 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 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 相反 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 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 而且会因点多而杂 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6 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 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 这样不但条理清楚 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我们还要 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 避免漏测 重测 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每次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进行激烈的 讨论 最后不能得出结论的就问问其他组的同学 或者向老师请教 我有时真觉得我们真 的很幸运和幸福 因为我们有一位很和善亲切的老师 老师每天还在测量地点陪伴着我们 15 不管是大太阳还是大雨天 还有老师每次见她的那脸上的微笑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亲切 求真务实测量实习 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 综合应用的机会 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 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 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经纬仪测量仪器与工具 很好的巩固了理论 教学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当然其中不 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 老师对每个组的成果进行检 查 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 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 风景 还记得晚上七点多了 因为一个站点的错误我们不得不重新测量 忙了半天大家连 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总之 一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 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 差 有时测量处处碰壁 像发现错误找不出来 点号密集时畏缩过 但大家也算都坚持下 来了 当我们完成了测量时大家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 但 挺过去都好了 实习结束时大家面对镜子中被晒得黝黑的脸蛋和肌肤 大家都毫无怨言 因为大家都明白苦尽甘来 另外 测绘是艰苦型的专业 不留汗 不吃苦是做不出成就的 这一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 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 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 麻烦 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 俗话说得好 态度决 定一切 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 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 够默契 分工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