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素材.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素材.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素材.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素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据历史文字记载,战国时期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故事中,“鸡鸣狗盗”是最早将口技运用到了军事。到了宋代口技以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在杭州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溯源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至于那时的“寻声问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声在山涧森林里寻找、区分同伴,它也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但那时的“寻声问路”只是口技的前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298年的战国时期就有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口技故事。战国孟尝君的门客学鸡鸣使孟尝君脱险出函谷关的故事是关于口技的最早历史记录,可以说口技起源于战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那时的口技还未用于演出。齐国孟尝君田文因才能享誉六国,遭嫉妒,秦昭襄王准备杀害他。他让门客学狗叫,盗得狐面裘,贿赂宠妃,取得“通行证”;又让门客学鸡叫,使守关官吏打开城门,因而逃脱。口技的发展及代表人物口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人杂记中说在京城的游艺场里,有“学乡谈”和“百鸟鸣”,可能都是口技。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多是表演口技的人在后台完成的。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社会组织叫“学像声社”。在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有“学像声社”的描述。宋朝是口技艺术的兴盛时期,而东京梦华录一书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书中记载:宋代瓦肆中口技表演艺术已相当精湛了。1131 年,宋朝兴起口技隔壁戏,以八尺屏障为隐身,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以说、学、逗、唱和模仿动物声音为主,表演形式: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宋徽宗年间杭州有民间口技艺人“刘百禽”,他能学很多鸟叫和禽兽叫,学得以假乱真,因此人们称他为“刘百禽”。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经有了口技演出团体,口技以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在社会上流传。明清时期明朝时期,虞初续志郭猫儿,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戏杀猪、猪争食。明末清初年间,著名口技艺人“画眉杨”善学画眉鸟叫,能与树间鸟儿对答。他表演的二鸟争食将两只画眉鸟人物化,编成故事表演,其技艺高超,惊现京城,传承至今。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民国时期百鸟张,原名张昆山,1903年不详,北京人。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在清补类咏中就有记载他所表演口技的诗词。尹士林,艺名“开口笑”,他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将口技“隔壁戏”的表演形式进行改革,使口技艺人从八尺屏障幕后走向舞台;他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他表演的推小车纺棉花鸟鸣成为一绝,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现代孙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师,生于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为师学习口技,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1956 年荣获“华沙 国际杂技比赛金奖”,2003 年辞世。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师、教育家,生于 1904 年。孙泰三哥,1930 年与其弟孙泰一起学习口技,后拜尹士林为师。1939 年与其弟孙泰去东南亚、澳大利亚演出,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他桃李满天下,1979 年辞世。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师周志成为师学习口技,并深得师叔孙泰的培养,继承传统,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有独特见解和创新,口技“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是口技发展史上的突破。主持将口技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60年跟从哥哥牛玉亮学习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师孙泰为师学习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内涵,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来对口技摆着学习与实践的态度,探索研究中坚持继承传统,严谨创作出新。结合现代科技,系统的总结口技教学理论,编辑口技教程。首次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口技一文复原表演。国内为国家领导人及来访的30多个国家大使表演,国际上多次赴东南亚、欧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与赞誉。方浩然表演(2张)口技古诗词唐代汪遵的鸡鸣曲,就是写的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口技故事。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开关自有冯生计,不必天明待汝啼百戏竹枝词是清人李振声记述清代北京及河北地区百戏表演情况的竹枝词专集。清人李振声在百戏竹枝词口技条中写道: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曾无第二人。清史增补类咏中关于“百鸟张”一诗中写道:学来禽语韵低昂,都下传呼百鸟张。最是柳荫酣醉后,一声婉转听莺簧。口技故事(一)公冶长懂鸟语孔子的七十二贤当中,有个懂鸟语的人,他是个打柴郎,复姓公冶,名长。公冶长家里只剩下母子二人,家境十分贫寒。但是他从小就很聪明机灵,经常跟随母亲到山上砍柴。有一天,母亲病重不能上山砍柴,家中也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于是他背着母亲,悄悄地拿起砍刀和绳子独自跑上山去了。公冶长独自一人来到山上,很孤单害怕,不由得大哭起来。随着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小鸟,小鸟都从远处飞了过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好奇地盯着他。公冶长看着这些鸟儿,很好奇,不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长更加纳闷,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因此就回应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话?”那鸟儿喊道:“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公冶长心想:既然鸟能学人话,那么人也能学鸟说话了。这时八哥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自己独自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情告诉了八哥。八哥和其他鸟听了后,都很可怜公冶长,然后齐声说道:“我们一起给你做伴,帮你捡柴。”小公冶长听了后非常高兴,心里没有了恐惧,就和这些鸟儿一起拾柴。他一边拾柴,这群鸟儿也叨着柴往他身边堆,不一会儿,就堆成一座小山。公冶长就用绳子捆好柴火要回家,这时,八哥不知从哪里叼来一串花生送给小公冶长,让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小公冶长非常感激,他背着柴,提着花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群鸟儿。他回到家天也快黑了,母亲担心地问他去了哪里,他就把自己上山发生的这些事情讲给母亲听,善良的母亲不由得一阵心痛,将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泪珠不断地落在小公冶长的身上。从此以后,小公冶长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经常和这群鸟儿玩,常常学着鸟叫声,时间长了,小公冶长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鸟语,听懂了鸟音。几年后,小公冶长长大成人,他依旧每天上山砍柴,和这些鸟儿一块玩耍、学习鸟语。一天,他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就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剥了,把獐肉煮熟吃了,但是他忘记了乌鸦说的话,就把獐肠子埋了。乌鸦非常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到后,又往北山跑去。在很远的地方,他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是一只死绵羊,但又恐被别人拖去,就大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绵羊,而是一个死人(当时他还提了把刀)。围观的人们把他捆了起来,送到县衙。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是谁打死的。”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向县官讲了一遍,县官听了,心里暗暗想道:“人怎么能会鸟语?”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了一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飞来一只老燕子,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他放了。(二)公冶长罢宴有一天,公冶长应邀赴朋友婚宴,在喜庆高潮时飞来两只喜鹊叽叽喳喳地叫了一番。主人高兴地说:“今日一对喜鹊前来贺喜,真是喜上加喜。”他把这对喜鹊当作上宾来款待。这时又飞来一对乌鸦,双双点头,拍打着翅膀,呱呱地叫着。主人出来愤怒地说:“真是丧气,这是不祥之兆。”于是他用石头将这对乌鸦打跑了。公冶长却拍桌而起,说道:“你们太不讲道理了,你们知道吗?先来的一对喜鹊说得是你们结婚打架!打架分家,是来拆散你们婚姻的,你们却把它们当作上宾款待,而那对乌鸦是来祝福你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你们却用石头将它们打跑,你们真不识好歹。”愤怒之下,拂袖而去。全城犬吠传佳话1958 年,口技大师周志成随中国杂技艺术团在法国巴黎一个小镇演出口技,当他模仿狗叫时,逗起小镇的狗全部叫了起来。这件有趣的新闻被当地传为笑谈。二犬争斗轰动全场1982 年春节前,牛玉亮与弟牛玉明应邀为祝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生日表演口技。牛玉亮说:“今年是中国农历狗年,为各位模仿几种狗的不同叫声。”当他俩模仿到两只狗打架时,西哈努克亲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抱来的小白狗和他姑母抱来的小白狗,听了口技表演“两只狗打架”的声音时,也紧跟着互相打起架来,打得很凶。这时,全场轰动了,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西哈努克亲王也站起来鼓掌,全场观众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演出结束后,西哈努克亲王走向前握着他们哥俩的手亲切地说:“太精彩了!谢谢!”同时作陪的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拉着他们哥俩的手说:“祝贺你们演出成功!”中学“口技”课文复原中学课文口技首次复原表演1表演者:口技演员方浩然许多人了解“口技”,都是从口技这篇初中语文课文开始的。文章中描写火起时的嘈杂之声,逼真到令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竟全然出自口技师的表演,令人啧啧称奇。但在赞叹之余不免遗憾,因为这个节目已经消失百年,人们只能通过文字“意会”。恢复口技场景的,是年轻的“90后”口技师方浩然。他告诉记者,自从小学二年级看过一次电视里的口技表演,就深深迷上了口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为了学习口技,他到北京来上大学后,四处拜访高人。2009年,他终于拜到口技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牛玉亮门下。为了完整还原文章中描写的每个场景,方浩然付出了许多心血。不同的材质,表现的逼真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文中“火起”,提到“泼水声”,这在表演中需要用木质算盘作为道具。为了完美体现泼水声响,方浩然花了一年多时间,从亲戚家、地摊上、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