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doc_第1页
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doc_第2页
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doc_第3页
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摘要:本文在对变电站地电位干扰源及干扰途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防止地电位升高的常用措施。根据目前接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以及金属屏蔽接地等抑制地电位升高的措施。 关键词: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 1.引言 变电所的各类保护和控制系统在运行中面对的是高电压、强电场、电磁环境非常复杂,既有大电流造成的磁场干扰,又有高压设备造成的电场干扰,有大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时由地电位差引起的地电位干扰,电网中一些非线性铁磁原件和整流设备产生的谐波干扰,还有在雷击时由雷电过电压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干扰。 2.干扰源及干扰途径 变电站最严重的电磁干扰源是雷电,干扰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也称纵态干扰或共模耦合)是指出现于导线与地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也称横态干扰或差模耦合)是指出现于信号回路内的与正常信号电压相串联的一种干扰。 干扰源通过各种耦合途经作用在二次系统,从干扰源把干扰能量传递到干扰对象有2种方式:传导方式和辐射方式。干扰耦合进入控制电路,或从控制电路传导出去可以进一步分为如下几种方式: (1)共模阻抗耦合(电导耦合) 如图1所示,当2个或多个电路共用1条线或1个连接点时,将可能产生共模阻抗耦合干扰,干扰水平取决于共模阻抗幅值。 (2)容性耦合(电耦合) 如图2所示,弱电系统每部分之间存在电容,任何电压的变化,不管在什么位置,将驱动电流通过电容而传导干扰,产生的干扰电流为: I=Cdudt式中,I通过电路电容的电流;C2个电路之间的电容;dudt第1个电路的电压变化率。对于容性耦合,耦合随导体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高阻抗电路更有益于容性耦合。 (3)感性耦合 一个电路产生的磁场可能会对另一电路产生电感性耦合,它是由干扰源与被干扰对象之间的互感所引起的,主要由干扰源的电流所决定。 (4)辐射干扰(电磁耦合) 辐射干扰是指一次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辐射干扰能量通过空间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二次系统中,产生干扰,随二次电缆的接地方式不同形成共模和差模干扰。 干扰源对二次回路的耦合是非常复杂的,通常同时存在几种干扰源和几种干扰方式。 另外,变电所内发生工频接地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的大电流时产生的地电位差也引起地电位干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有共模干扰和电容耦合干扰两种干扰形式。 3.防止地电位升高的措施 3.1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限制地电位升高。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要求接地网的地电位升高的最大值不超过2000V。因而可以采取以下降阻措施: (1)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降阻: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设计中通常采用人工接地体,以便达到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并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工接地体又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取决于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和土壤性质。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顶部埋深0.50.8m。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1m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在接地工程中,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骨架、金属结构物以及上下水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既能起到了减小接地电阻、均衡电位的目的,又能节约钢材。 (2)外引接地装置:当距发电厂、变电所2000rh以内有较低电阻率的土壤时,可敷设引外接地极,在低电阻率的地方铺设专门用于降阻的接地装置,可以起到有效的降低工频接地电阻的作用。 (3)采用深井式接地极:当地下较深处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质结构时,可用井式或深钻式接地极;把平面地网做成立体地网,利用下层低电阻率的地层来降阻。 (4)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当接地电阻的面积一定时,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成正比,如果能想办法降低土壤的电阻率,也可以达到降阻的目的。 3.2改善地电位分布限制局部电位升高。在设计接地网时应尽量采用方孔地网以改善地面电位分布,对方孔地网的网格大小要从地电位分布均匀考虑,防止局部电位升高。在电缆沟内要设置接地带、在电缆沟附近要设置与电缆沟平行的水平均压带以改善电缆沟的电位均匀。防止地电位不均对二次回路的干扰。接地网表面的地电位分布要满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 3.3等电位连接。现代防雷理论里最主要的是均压等电位连接,可以把具体实施雷电防护的措施及各种方法看成是均压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形成。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防雷空间内各种金属部件及各系统相互间的电位差;实现等电位连接的主体为:设备处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属构件和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供电线路(含外漏可导电部分)、防雷装置以及由电子设备构成的信息系统。 3.4金属屏蔽接地。埋地电缆是对微机电源产生干扰的主要干扰源,它既是干扰的主要发生器,也是主要的接收器。电缆作为发生器,它向空间辐射电磁噪声;作为吸收器,它能敏感地接收来自邻近干扰源所发射的电磁噪声。因此,采用屏蔽电缆作为抑制地电位干扰的主要措施。 结论 本文对变电站地电位的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