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解析_第1页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解析_第2页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解析_第3页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解析_第4页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ISDR图标 1图中ISDR的含义是( ) A可持续发展战略B全球环境问题 C国际减灾战略D国际减灾十年 2开展这项国际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B培育灾害预防文化 C提高减灾在政治中的地位 D变简单防御为对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 3下列不属于该项活动强调的主要减灾战略的是 ( ) A提高公众对灾害危险性的认识 B政府对减轻灾害损害作出承诺 C督促各国制定各种减灾项目 D在减灾活动中确保公众参与 解析:本组题以”国际减灾战略”图标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国际减灾活动的目的及主要减灾战略。第1题,要注意区分”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战略”的目标。第2、3题,主要考查国际减灾战略活动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减灾战略,属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C 2D 3C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中。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成46题。 4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水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 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B预测洪灾期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D计算洪灾损失 5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GIS可以进行( )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灾害 D计算灾害损失额 6GIS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是( ) A空间模型B数据模型 C阅读速度D空间分析能力 解析: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水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面积。GI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数据分析,分析地震危害、计算灾害损失额并非是GIS空间数据分析的范畴。 答案:4C 5B 6B 7有关减灾防灾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减灾就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B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即减少灾害、减轻灾情 C减灾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事业 D减灾防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减灾防灾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并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其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战胜自然”“杜绝灾害”。通过减少灾害、减轻灾害,降低了灾害损失,相当于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有助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关系密切,因此减灾防灾工作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B 8有关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配合,可以得到有关气象灾害的更为准确的信息 B通过生物技术转变农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C喷洒剧毒农药,扑灭病虫害 D激光预测云层降水 解析:目前人们已经能够通过激光预测云层降水,通过生物转基因技术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这是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而喷洒剧毒农药扑灭病虫害是一种传统的灭灾方式,是一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答案:C 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祖国大陆的最强台风。阅读上述材料,完成911题。 9下图是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前后的速度变化示意图,台风中心接近该地的时间是( ) A2时B1时C5时 D9时 10在每年台风(飓风)季节来临时,对全球经济冲击最大的是( ) A粮食价格上涨B保险赔偿巨大 C海水污染加重D能源价格上涨 11对台风”桑美”监测预报,我国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使用的是( ) ARS技术BGIS技术 CGPS技术DDOS技术 解析:第9题,台风为一低气压,从图中可以看出5时气压最低,则此时为台风中心到达时间。第10题,受台风影响,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是能源紧张。第11题,卫星云图对台风的监测预报是通过GIS技术来实现的。 答案:9C 10D 11B 12个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正确应对态度是( ) 了解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尽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及时躲避 对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从容对待,不管不问 参加社会的防灾保险 AB CD 解析: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应遵循”十字要诀”,应平时学习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尽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及时躲避,参加社会的防灾保险,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而且注意观察各地的自然变异现象,并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答案:C 13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领域的应用方面是 ( ) 交通导航 火灾跟踪 区域监测 人员救生 提供灾害影像 AB CD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在全球范围内适时导航、定位的系统。交通导航属于GPS技术,火灾跟踪、人员救生是GPS定位的应用,而区域监测、提供灾害影像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案:D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Bb Cc Dd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 答案:B 15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14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双选)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新课标第一网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大面积的滑坡等。第(4)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17(12分)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候鸟迁徙路径图。 材料二:2007年2月28日福建建瓯市小松镇大庙村确诊感染禽流感病例1人。 材料三:联合国禽流感事务协调员大卫纳巴罗2007年3月1日在印度尼西亚表示,在未来几个月里,世界各地可能发生更多的禽流感疫情。 (1)说明候鸟迁徙路径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的原因,并分析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的原因。 (2)目前在局部地区发生了新型禽流感,科学家担心会蔓延到全球。从图中信息分析科学家担心的理由。 (3)如何减轻禽流感灾情?(至少回答三种措施) X解析:该题以全球候鸟迁徙路径图和禽流感疫情为背景,综合考查生态系统和禽流感防治的相关知识。该题的突破口有两个:一是候鸟迁徙过程中要进食和排泄,二是野生鸟类虽然一般不发病,但它们也是相关病毒的宿主。第(1)题,多数鸟类是以昆虫、鱼类为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它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必须选择沿途能提供它们食物的路线,沿海地区湿地广布,食物丰富,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而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陆地缺失,鸟类缺少迁徙过程中的中转站。第(2)题,禽流感病毒可以存在于宿主的羽毛或粪便等代谢产物中,由图中可以看出鸟类迁徙路径相互交叉,这就为不同路径中的鸟类互相感染提供了机会,由此可能蔓延到全球。第(3)题,禽流感病毒在加热到60 时,10分钟就可以杀死,它对大多数防疫消毒药敏感,紫外线也是杀灭该病毒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杀灭禽流感病毒并不困难,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对策,严防蔓延,严密监控病毒是否变异。 答案:(1)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缺失,缺少苔原气候,缺乏食物;南极大陆则为冰原气候,几乎没有候鸟的食物。 (2)图中的8条候鸟迁徙路径都相互交叉,新型禽流感病毒会在候鸟中传播,然后蔓延到全球。 (3)普及禽流感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其危险性的认识,同时具备相关预防知识。政府对减轻禽流感灾害作出承诺。加大监测力度和范围。制定相关预案。加强信息交流。对有关的传播渠道,加强监控,加强消毒措施,如对运输家禽的运输工具强化消毒、检疫。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禽类食品煮熟煮透。加大人用、禽用疫苗研制工作。 18(14分)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20多天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电力、通信、农业等部门造成严重的损失。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分布 图2 长江中下游12月1日1月31日平均气温 小于1 最长连续日数历年变化曲线图 (1)读图,写出图1中受本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部分省区的简称。 , , , 。 (2)(双选)读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一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灾害是19541955年 B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雨雪灾害的平均周期为53年 C长江中下游12月1日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 最长连续日数较平均为510天 D20072008年长江中下游12月1日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 最长连续日数较平均日数多出近10天 (3)这次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4)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这次灾害,气温并不比北方低,降水量比北方一些地区也少,而损失却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为黔或贵、湘、鄂、赣。第(2)题,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以看出正确的是A、D两项。第(3)题,北方的冷空气异常活跃,与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上空连续交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