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doc_第1页
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doc_第2页
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doc_第3页
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doc_第4页
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深度好文:电梯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原创:包子电梯安全论坛今天武星军注:“贝爷”、“包子”、“戴鼠”等等这些名字,在我们小小的电梯检验员圈里即使不能说是无人不晓,但也可以说是鼎鼎大名!前些天看到“包子”在QQ群里发了一张现场检验蒂森电梯旁路功能的图片,就想邀请他帮忙写一篇有关新检规中旁路功能等的检验文章以供检验人员学习参考。“包子”欣然同意,就写了这篇近十页的文章。在此,我也代表电梯安全论坛的各位坛友感谢“包子”,并期待各位大侠能多写探讨文章供电梯检验同行学习交流,以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真正实现:检验人员应始终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人类的福祉,由此来不断提升电梯这一检验职业的荣誉和尊严。【红色文字引自美国ASME起草的检验人员资格标准中对检验人员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的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属于探讨性质,并不代表官方的观点。新检规中旁路、意外移动等项目的检验新检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第2号修改单)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新检规中增加的一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我自己也有一些心得,同时也有疑惑的地方。在这里,以最近检验的电梯为例,与各位专家及同仁探讨一下电梯配置对于电梯检验的影响及新检规中某些检验项目的判定。图1图2图1为蒂森电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E-Evolution1的无机房电梯,图2为日立电梯生产的型号为HGE的有机房电梯。从外观比较,两者的控制柜都是比较简洁的(TE-Evolution1的调速装置柜在井道内,外部是控制装置,HGE的调速装置在控制部分的背部)。现在检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电梯的试验装置对于检验检测人员是否友好,其友好程度对于检验人员的检验效率是有很大影响的。下面就以这两种电梯为例进行探讨。一、2.8(6)层轿门旁路装置层轿门旁路装置是在TSG T7007-2016中提出的要求,结合新检规2.8(6)的要求,凡是按TSG T7007-2016型式试验后出厂的曳引驱动电梯,都应该配置层轿门旁路装置。图3【武星军注:我就是看到这张照片后才希望“包子”帮写这篇文章的。】图4蒂森电梯和日立电梯的旁路装置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两种旁路装置,一种采用三位旋钮开关,另一种是插件式,这两种旁路装置对于检验检测人员来说都是比较友好的,而且插件式的带有“防呆设计”,不会因为不清楚接线顺序误插导致设备损坏。旁路装置的检验,是采用目测结合模拟操作的方式来实现的,新检规中对于旁路装置的要求见图5。图51. 两种旁路装置满足新检规中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标识,而且是中文标识,如果在检验中发现只有图形或标识为“DS”或“BYPASS”之类的英文标识,还是应提出整改的;2.的要求是分为取消正常运行、强制检修运行、声光报警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通过分别切换到层、轿门旁路状态,但不切换为检修运行或紧急电动运行,分别试验内外呼及操作开关门按钮,然后再切换检修运行或紧急电动运行,查看是否满足检规要求,如果电梯装设有ARD(自动救援装置),应验证旁路状态下ARD无法起作用。第三部分应在底坑查看,是否具备轿底闪烁灯,不要在打开的层门处观察,存在坠落井道的风险;3 .和个人感觉是旁路装置要求的核心内容,上述两种电梯的旁路装置如果接线无误,都无法同时旁路层轿门的触点,但对于层轿门旁路装置是独立设置的,应着重验证其互锁功能。对于的内容,在检验检测人员中,是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的,一种认为轿门即使处于旁路状态,也应处于完全闭合的状态才可以运行,另一种认为监控信号只是方便操作人员确认轿门处于闭合位置,但即使轿门不闭合,也是可以运行的。个人还是支持第一种说法的,原因有三:GB 7588-2003的7.7.2.2条中规定,只有再平层、提前开门及对接操作的情况下,才允许电梯开门运行,且检修运行时电气安全装置也应有效(GB 7588-2003的14.1.2(f),紧急电动运行并不使门回路失效(GB 7588-2003的14.2.1.4(c)。虽说GB 7588-2003中并不包含对旁路装置的要求,但EN81-20:2014(5.12.1.4、5.12.1.5、5.12.1.6、5.12.1.8)和TSG T7007-2016(V6.2.4、H6.2.3、H6.2.4、H6.2.5)中是同时包含有对检修及旁路装置的要求的;根据新检规2.8(6)中第三部分的描述,手动层门是不允许同时旁路闭合和锁紧触点的,那么也就是说层门旁路状态下是不允许开门走梯的,但为什么检规中未提及呢?个人理解层门是带有自闭装置的,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层门打开的情况运行,维修人员可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发生机械伤害。而对于无自闭装置的轿门来说,无论自动还是手动,在轿门闭合触点和锁紧触点(如果有)被旁路的情况下,都应该提供独立的闭合验证;从新检规2.8(7)中可以看出,独立的轿门监控信号是与层门锁紧和轿门闭合同为门回路检测的范围内。从以上三点我个人认为,2.8(6)中提及的独立监控信号应控制电梯的运行,而不是提醒操作人员轿门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对于2.8(6)的检验,我个人是采取在不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及不破坏电梯现有结构的前提下,用一定的方式阻止轿门闭合(不采用门机断电的方式),用以验证独立监控信号的有效性。而且在监检过程中,的确发现有部分电梯在轿门旁路的状态下开门运行。二、2.8(7)门回路检测功能与层轿门旁路装置相同,此项目也是在TSG T7007-2016中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新检规中要求检验的,所以凡是应按照新检规进行安装监检的电梯,需具有此功能。具体要求见图6。图6但目前据我了解,暂时还没有电梯具有能够完全满足检规要求的门回路检测功能,基本都是检测“大封线”,也就是检测层门的“锁紧触点+闭合触电”被短封、轿门的“闭合触点+锁紧(如果有)触点”被短封、整个门回路被短封以及轿门关门信号失效的情况。所以在检验中,可以采用在机房分别短接厅门门锁(包括锁紧和闭合)回路、轿门门锁(包括锁紧(如果有)和闭合)回路、整个门锁回路的方式来检测。在检验前,将电梯轿厢选层至次顶层,在次顶层做好防护,确定轿厢无人且层轿门均关闭后,将电梯断电,分别短接层门门锁回路,轿门门锁回路,门回路,送电,分别观察电梯状态,电梯不能正常运行为合格(有些电梯是需要运行并开关门一次的,需要在呼梯目的层做好防护,选层时注意安全,防止剪切)。以蒂森电梯为例,可以分别从插件处短接XS2-1至XS2-3(层门回路)、XA1-9至XA1-10(轿门回路)、XA1-9至XS2-3(门回路),检验门回路检测功能,日立电梯也与此类似。对于这个项目的检验,大部分电梯都是比较好操作的(除了部分控制柜完全置于井道内的电梯,需要在井道内短封,稍稍有些麻烦以外)。这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对于某些有贯穿门的电梯,应分别考虑每一侧门回路检测的问题。在监检中以及在QQ群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电梯是只能检测同时短封两个轿门或两个层门的情况。虽然门回路检测功能并没有官方的解释,应该能做到怎样的程度,但个人理解此功能的提出应该就是为了防止人为短封门回路的情况。对于贯穿门来说,无法检测出单侧门封线,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要求制造厂家做出解释,并向监管部门上报重大安全隐患。对于轿门关门到位的验证,目前我了解,有采用接近开关、旋转编码器、安全触点等几种方式实现,基本都可以采用风险的方式进行检验(封线位置在门机控制器或轿顶板)。【武星军注:我个人认为欧洲标准在层轿门旁路装置、门回路检测功能的要求上表述的过于复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EN 81-20是不是有意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其实这两条要求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层轿门旁路装置是就是为了方便层轿门触点的维修并避免维修人员使用短接线而提供的一种功能;而门回路检测功能是防止维修人员维修时不遵守规则非要使用短接线,维修后又忘记取下来,结果有可能导致电梯继续运行造成严重后果而要求的一种预防措施。简单地说就是:维修层轿门触点故障时应该使用层轿门旁路装置,而你非要使用短接线那也没问题,因为短接线没有取下来之前电梯是不会正常运行的,是不会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的。是不是我又说多了?哈哈】三、2.6(8)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此功能也与旁路及门回路检测功能相同,按新检规进行安装监检的电梯应标配的功能,要求如图7。图7如果受检电梯的自监测方式包含“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的验证”,则可以与8.3(2)同时检验。文中的蒂森电梯和日立电梯的自监测均包含“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的验证”。以蒂森电梯为例,蒂森电梯此功能的实现,是依靠主机制动器上的S07.1和S07.2两个微动开关实现的。在检验此项目时,将电梯呼梯至顶层,确定轿厢内无人后,待关门后,按下主板MC2左下角的S804按钮(开门禁止),然后切断电源,将BSW-E2.0上JP3插件的1-3和1-5分两次短接,送电后分别验证功能的有效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验证闸臂动作与开关动作的同步。四、8.3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功能试验1.检测及制停子系统蒂森电梯与日立电梯检测子系统与制停子系统验证方法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蒂森电梯与日立电梯的试验方法稍有不同,蒂森电梯是一步到位,直接将检测子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和制停子系统的制停能力一次实验完毕;而日立电梯则将检测子系统有效性和制停子系统的制停能力分别进行验证。日立电梯的测试方法可以不需要PDA,但测试后故障代码的清除则需要PDA的配合(除HE以外),而蒂森电梯测试需用PDA将检修速度调整至0.15m/s,但试验过程和故障代码的清理则不需要使用PDA。但就方法本身,两种电梯效率都是比较高的,但如果没有PDA的配合,日立电梯将有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检验。图8图92.自监测子系统蒂森电梯与日立电梯的制动力自监测测试方法如图10和图11所示。蒂森电梯的方法相较于日立电梯的个人认为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更强一些(声明一下,不是广告)。首先是因为蒂森电梯的自监测是利用对重及钢丝绳自身的重量加上电动机自身的上行转矩来测试制动力,相比起日立电梯的利用载荷或PDA测试更具可操作性(定检时载荷和PDA未必能够保证到位),而且只要平衡系数可以保证在0.4-0.5之间,那么完全可以保证加在制动器上的转矩可以与额定载荷时的转矩相当。为什么是额定载荷而不是1.25倍载荷呢?其次,蒂森电梯的制动力自监测是分别对每个闸臂进行检测,而不是像现在大量的电梯,是把测试转矩同时加载在两个或以上的闸臂上,这种情况未必就能真实反映每个闸臂真正的制动能力。所以个人认为就制动力这一项测试来说,蒂森电梯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都更好一些。图10图11当然,蒂森电梯的测试方法也不是没有缺陷,通过查看其型式试验证书可以知道,其自监测方式为“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的验证+定期维护保养时检测制动力”,而蒂森电梯提供的方法中,只涉及了制动力如何测试,而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并没有提及。(说个题外话,同步主机的制动器实在是太累了,一专多能,既要是工作制动器,又得是附加制动器,同时又是上行超速保护,还是意外移动保护的制停部件,这到底是技术先进了,还是成本节约了呢?)相比起某些品牌电梯为了垄断维保,一切操作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