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1. 理念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重要性,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一些问题。2. 学情:对常见酸和碱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有所掌握,但对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大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样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和反应及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2)方法和过程:通过小组探究认识酸碱发生反应,通过观察图片为学生建立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符号的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探究、讨论及交流等学习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意识。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内容组织与处理: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二,中和反应既是对酸和碱化学性质延续和深化,又是对盐的学习做了 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教学是要面 对去全体学 生,注重个别差异。重点 依据教学目标确立中和反应及实质和应用为本课教学重点,有常见酸碱知识为基础,通过化学方程式发现规律,自然得出中和反应概念,发 现其实质,然后借助生活实例的图片,完成对中和反应应用学习。难点 认识中和反应实质,能够书写方程式,建立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内在联系 拓展 理解中和反应要注意什么,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采用举例的方法突破它。 2、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模拟实验、对比归纳等教学法。学法:为了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开拓思维,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归 纳总结中提高分析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 变,本节课学生利用演练方程式、观察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的。三、教学程序:1、问题讨论交流: (1)夏季当你被蚊虫叮后,你知道怎么处理吗?这是为什么?(2)在浓硫酸泄露现场,人们紧急调用熟石灰进行抢险,熟石灰作用是什么呢?2、小组活动探究:我们学习常见酸和碱知识,了解它们化学性质,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吗?怎么证明二者反应呢,请同学们看着实验桌仪器药品思考一下,提出方案(1)供选择药品: 仪器:小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品:NaOH溶液,稀HCI,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2)有小组说出自己方案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方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教师评价更正学生方案后,请同学们根据小组研究方案,探究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3、中和反应 : 酸+碱盐+水 注意: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如:CO2+2NaOH=Na2CO3+H2O CuO+H2SO4=CuSO4+H2O 跟踪训练: 1.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是( ) AMgO+2HCI=MgCI2+H2O CO2+2NaOH=Na2CO3+H2O NaOH+HCI=NaCI+H2O CO2+H2O=H2CO32.如图所示HCI和NaOH恰好反应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结论( )A 反应后溶液为中性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C 该反应实质是H和OH 结合成H2OD NaOH溶液中只有Na和OH 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下列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是( ) A 施用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 B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 服用含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4、问题解答: 1.被蚊虫叮咬后很快肿成大包,是因为蚊虫在人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牙膏肥皂水显碱性,可以与蚁酸中和反应减轻痛痒,还可涂稀氨水。 2.利用熟石灰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除去浓硫酸5、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