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村小学 张松峰学生作文,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也正因为如此,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个现状迫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陷入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一、然而,从学和教的关系看当前的作文教学,不能不令人担忧。 (一)、从小小称谓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 习惯上,这对关系被教育工作者们称为教和学的关系。然而,这个习惯性的称呼仅仅是出于偶然吗?我不禁陷入沉思。在主体性教育研究开展得红红火火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头脑中仍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那只能说明主体性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到我们深层的教育教学观念中去。教学中,包括在作文教学中,这个表层意识中的学生是主体,和我们深层意识中可能存在的、甚至自己至今也不敢直面相对的我是主体相较量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行动上用自己的一言代替了学生内心的呼唤,它的力量又是多么的微弱呀!因此,我想首先在称呼上起用学与教的关系,以警戒自己。在我看来,当前我国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在于研究者们开始把重点从研究教师怎样教转移到了研究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想成功地教学,首先必须研究 学生怎样学,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师怎样教。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正因为如此,当前我们的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即是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如要要从根本上使学生主体性观念内化成为教师门教学观念和自动化的教学行为 ,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一、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等制约着整个教学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怎样学要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有选择性的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老师在指导了观察方法之后,先布置回家仔细观察小动物并认真填写观察表格,然后让学生带着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写作文。其中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他的作文整篇作文看下来,如果捂住作文题目,我相信任何人看到的只能是模糊不清的神秘小动物,因为,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小动物!老师经过调查得知:有的学生是家里养了小动物,有的是亲戚或邻居家有小动物,还有的是家长带着学生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个学生家里没有小动物,为了完成老师的观察任务,就从家里的老照片中翻出一张小狗的旧照片,但照片上的小狗已经模糊不清了总体上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地体现在学生作文中的谋篇、构思、谴词、造句中;体现在学生对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身边的事物、描绘自己的生活中;现在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中。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与否,发挥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教学的成果。 (二)、透视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作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人类积累的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教学的主体甚至社会的主体。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主导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内化才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因此,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学生学写作文和教师指导作文的先后顺序,必须实现 主体和主导的相互运作,协调统一。 但事实未必恰如我们所愿。当前,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协调交互作用却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活动,颠倒了学和教的关系,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应有的尊重和发展。这也是造成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或厌倦心理的一个原因。 虽然许多的作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但仍然是杯水车薪。一是因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所以至今还在广泛地使用,这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以命题为主的作文考试(特别是高考)没有根本的转变,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们也没有能力,更确切的说,没有魄力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事实上,许多在作文教学中颇有造诣的优秀教师介绍他们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时,台下听讲的我们一边感叹优秀教师的技高一筹,一边感叹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难以完全放开手。一些教师们一面高呼作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文教学要坚持民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原则,一面又小心翼翼地走一步,回头看看,不敢完全地放开手脚,因为,裹脚布依然很多!二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真正把学和教关系的实质内化成为自己的深层观念。学生主体性这一观念虽然逐步被教师们们认识、接受,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但多数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形式上的东西还很多:明明告诉自己课堂上要有耐心地听学生们自由谈论,又怕学生不着边际会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进度;明明告诉自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出心中所想,又怕这样的作文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所以删删改改,最后学生自己也不认识自己的作文;明明告诉自己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却又不能原谅学生的缺乏经验,写不出东西来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设计教学,其中变化的因素太多,自己不能把握,干脆就以自己为主去指导、去修改、去讲评。这还是没有真正把学放在首位!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不能完全驾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论,不容易把握主体和主导的度,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化这一教学观念,使其进一步内化成为教师的自动化行为,从而在教学中从深度上和广度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以学为主,完全为学服务。 二、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探索作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探索写作过程,把握作文教学思路。如前所说,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首先要研究学生怎样学。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发挥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在传统的命题作文模式中,往往只抓住了起草这一环节。经过命题,逼迫学生从自己的少的可怜的亲身体验中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我总觉得,这时的学生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往往重视的是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为了写出一篇无可挑剔的好文章,学生必须在作文纸上经历了一场思想斗争,必须在作文纸上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 仅仅抓住起草这一环节,对起草前那一段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是关键的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和人格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写完草稿之后,由老师修改、老师讲评,在学生的写作经历中缺少修改这一环节。事实上,修改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自主地深入思考去凝练作文的过程,此时会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去修改自己文章篇章结构,去斟酌自己的谴词造句,因而能够在此时自主地总结经验,内化写作技能。老师往往用自己的勾勾画画,删删改改代替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宏观上,我们有必要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二)、激发写作兴趣,挖掘主体潜力。在中国教育史上,从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教育与生活理论,无不渗透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因为一千多年来的考试制度迫使教师们绕道而行。学习致用的教师教作文、学生学写作文的目的从此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正因为诸多的压力,使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因不会而怕写,因怕写而厌烦,因厌烦而不会周而复始,到现在,演变成提到作文,老师喊难教,学生喊难写。如果深思学生的学习心理,我想,许多老师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就是:首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苦功。 原来写作文这么容易!让学生自由谈吐,解除畏难情绪。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能写作文该多好呀!写作文是不是很难呢?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他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老师这时所要做的,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写什么都可以!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让练习自由谈吐的途径有三:一、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有机会去写自己身边的琐事,大胆地写,不受约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心里有话就会写下来,既可以练笔,又可以为作文积累素材。二、经常写练笔作文。练笔作文不给题目,学生有什么感慨就写下来,难度就降低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笔作文和学生一起商量,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修改作文。这一过程,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三、作文要求因人而异。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感想、认识深度以及对语言运用能力都差不多,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松要求,不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我要把这个作文写好!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师:写作文时,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我只想快点儿写完师:你为什么不想:我要把这篇作文写好呢?这样的师生对话并不少见,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我的作文能够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够被编在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作文集里,如果我努力写出的作文被登载在杂志上,如果我的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的作文一向不错,我写作文一定能写好,我一定能得奖这样的气势,怎么可能不下决心写好呢?但请相信,这样的自信,是老师抬出来!因此,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如果细心地去挖掘,即使作文最差的学生写作文时都会有闪光的一面。老师的高明之处应在于抓住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讲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是怎样好的,这样的夸奖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写作文上入了门,上了路,写作水平真的提高了,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的得到了好处,那么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就会很高,就会以写作为乐趣。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在作文竞赛中得了奖,写作文是我最大的乐趣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在写作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蓝图的刻画,那是多么令人激动呀!这一切,如果能通过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多好呀!这种写作的快乐的体验会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怎样才能更吸引人?在乐趣中激发创造性。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的时候,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别人愿意读?有些同学的作文却没意思呢?曾有老师来这么一着:作文不管好赖全都贴在教室的墙壁或板报上。如果细心人暗自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生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