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品味诗词,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掌握词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典故、神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领会本诗,弄清思路,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教学法:引导法、探究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诗篇”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沁圆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体会本词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词中深远优美的意境。(老师介绍,同学边听边作笔记)二、问:什么是词?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目标,不同的词牌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哪些词牌?忆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这首词题目叫沁园春长沙,那么沁园春是什么?长沙又是什么?沁园春是词牌名,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如“水调歌头”“鹊桥仙”“永遇乐”等等。沁园春为双调,共114字。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后人作诗歌咏这件事,这个词牌就由此得名。长沙是词题,就是词的标题,跟诗的内容有关联。可有可无,很多都是后人加上去的,长沙就是后人加上去的。古代诗歌基本上是没有题目的,所以又很多无题诗。三、字词沁(qn)园春百舸(g)廖廓(lioku)携(xi) 峥嵘(zhngrng)挥斥(ch)方遒(qi)浪遏()飞舟 mn(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鱼xin(翔)浅底 xi(携)来百侣 峥嵘岁月chu(稠) 书生y(意)气万户hu(侯)浪(遏)飞舟四、齐读全词。五、作者及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六、整体感知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七、赏析上阕。1、我们先来看上阕中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同学们看看,这三句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交代了时间,“寒秋”,就是深秋;交代了地点,在橘子洲。看注释,橘子洲,风景名胜,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交代了人物,诗人。一个人吗?是的,从“独”字可以看出。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同学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有一条大江叫湘江,江上有一个小岛叫橘子洲,洲上站着个毛泽东。好,这是这首词的第一幅图,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独立寒秋图”。开头三句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学生讨论后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滚滚北流。问:“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慨。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伟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当德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毛泽东就在这大小背景的影响下写了这首词。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千山,万,孤独。”这是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逅被贬永州,身处逆境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家的胸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很有诗意地表达出来呢?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作者独自一人,在已经有些寒冷的深秋时节,面对滚滚湘江北去,心情会如何呢?会开心吗?不会,会显得有些凄凉,有些沉闷,所以我们在诵读前三句的时候,就要表现出这种情绪来。我们再来把前三句有感情地朗诵出来。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点明时令、地点交代环境渲染气氛2、站在橘子洲头,湘江的风景一览无遗。那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先注意动词“看”,诗人看到什么呢?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字统领下面的诗句,一共七句,这在古诗词中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各一个。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这一类词,在朗读的时候呢,因为“看”是领字,所以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这里诗人都看到哪些秋景?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师:是“远眺”,这写得是“远景”。 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师:这是“近观”,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生:“仰视”,写的是“高景”。师:“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什么景?生:“俯察”,写的是“低景”。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想象一下。主席的“手”该怎样放?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生:插腰。师:“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生:慢点好。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再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现在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可分四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看谁的脑海里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只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了这一切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明确:层林:写出林之密;尽染:写出染之透;染:拟人手法。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万山:写出山之多;红遍:写出红之广;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是的,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击”改为“飞”好吗?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飞”太一般了。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吗?“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浅底”说明水真的很浅吗?“浅底”并非真的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你们看,毛泽东用得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写作时,常在室内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了大半。”毛泽东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漫江:写出水之盛;碧透:写出水之清;鹰击:写出鹰飞的矫健,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作了哲理性升华。万类霜天: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生:号召和呼唤。师:对,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起来为生存的自由而斗争。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蓬勃,充满生机(板书)。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上阕中描写了哪些景象?各是怎么描写的?2、诗人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角度相应的有什么变化?3、哪句诗概述了眼前的秋景?4、这幅湘江秋景图有什么特点? 明确:上阕中描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山是红色的,林是染过的,江是碧透的,舸是争先恐后的,鹰是击打长空,鱼是飞翔浅底。山和林都是放眼望去,是远眺,属于远景;江和舸近在眼前,所以才可以看见江水的碧透,属于近景。鹰在上空,是仰视,鱼在浅底,是俯瞰。整幅画面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顺序来写的,而且这段景色的描写还有特别之处。我们一起来看看,山、林、江和舸、鹰、鱼相对比,有什么不一样?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所以,湘江秋景图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直接回答了我们第三个问题,万类霜天竞自由,万事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舒展,蓬勃生长。湘江秋景图给我们总体的感觉,也就是它的特点,同学们可以总结出来了吗?生机勃发、绚丽多彩、富有活力。 这就是诗人描写的湘江秋景图,远望群山,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抬头看,鹰在广阔的天空里展翅飞翔,低头看鱼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万事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生长着。整幅秋景的特点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充满生机。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学生讨论)答: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典型作点,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的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键,“翔”写游鱼之乐。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3、老师小结: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写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呢?为何与众不同呢?这与诗人本身有何关系?与诗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书生吗?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肯定不同于封建文人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不同,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就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自然不同。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4、看到这幅绚丽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谁来主宰你的荣衰沉浮?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师:这是全诗的“诗眼”。这样上阙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板书)的问题。我们把整个上阕朗诵一遍,注意诗人三阶段的感情变化。从孤零零地站立在橘子洲头,面对生机勃发的湘江秋景,发出深沉的历史思索,诗人的感情从悲到喜,再又转入惆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诗眼,也就是诗歌的中心句。在这里,诗人提出来历史性的问题,那么在诗歌中诗人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在哪里?()好,我们一起到下阕中去寻找答案。八、1、师: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百侣”与上文的哪个词呼应?生:独立 师:对,“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往昔那不寻常岁月值得回忆的太多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岁月,就是指不平凡的岁月;稠是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这两句话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呢要转入抒情,那么中间对,中间需要承接过渡,所以它是个过渡句。在诗词中,过渡句被称为过片,同样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故地重游,自然而然的回忆起以前和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2、那诗人回忆起什么了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万户侯。很好,忆字也同样引领下面7句,所以这个忆字也是领字。师“恰”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指点是指评论,江山指国家大事,激扬文字指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粪土是特殊用,把什么什么当做粪土。从诗人的回忆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群“百侣”形象?明确: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蔑视反动统治者的革命青年形象。这几句是通过回忆往事来抒情(板书)用以“回答”(板书)“谁主沉浮”。下阙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知识青年要担当大任,仁人志士要主宰沉浮。这样讲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诗味不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消费趋势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讲解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在线题库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高层次人员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血站工作试题及答案
- 耳鼻喉专科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吉林大学公开招聘教师(1号)(10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南京白下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人(二十六)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本币交易员考试题库
- 安徒生童话题目及答案
- 胃食管反流病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课件
- 小儿腹股沟疝麻醉
- 宜宾党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DB31T 444-2022 排水管道电视和声呐检测评估技术规程
- 演出冠名赞助合同协议
- (新版)智能楼宇管理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门窗安装工程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完全同态加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