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与计算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与计算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与计算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与计算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与计算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的认识1、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2、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 万万位。3、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4、 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级万级个级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5、 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 “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 “3647个万”6、 大数的读法: 先分级,按照数级从高到低读数,每级读完后加上该级的计数单位。 7、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8、 大数的写法:找到数级的计数单位(用虚线表示分级),按照数级从高到低写数,没有数字的数级或数位用“0”补足占位。9、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10、 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11、 写出所组成的数: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如:12、 大数的比较:大数的比较方法和以前相同,先把数位对齐,位数大的数大;位数一样的,从最高位的数字依次往右比起。13、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如,12,5933 (精确到万位) 13,0000 12,5933 (精确到千位) 12,600012,5933 (精确到百位) 12,5900 12,5933 (精确到十位) 12,5930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14、 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如, 15,0000 = 15万 24,0000,0000 = 24,0000万 = 24亿 370,0000 = 370万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如 14,7283 ,因为千位上的数字是7,属于“入”的情况,所以14,7283 15,0000 = 15万 或者直接写成 14,7283 15万(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如 56,0384,9182 ,因为千万位上的数字是0,属于“舍”的情况,所以56,0384,9182 56,0000,0000 = 56 亿 或者直接写成 56,0384,9182 56亿15、按要求组数:(1)组成最大、最小的数: “用 2、4、5、6、0、9组成最大的六位数和最小的六位数”最大的数:把给定的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可,得965420 最小的数:把给定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可,若最高位上的数字是0,将第一个非0数字提前作为最高位,得 024569 204569(2)组成特定读法的数:“用2、4、5、0、0组成读出1个0的数” 按照读数规则,先把0的位置确定,只读1个0,则这个0不能在每级末尾,又已知这个数是五位数,所以单个0可以出现的数位有十位、百位、千位,连续两个0可以出现的位置有千位和百位、百位和十位。最后将非0数字填入即可。可得24050,20450,20045,24005(3)特定读法且最大最小的数:先照顾读法,排好0的位置,其他的数字按照最大或最小的要求排列即可。16、进位制: 用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大小的计数方法就是进位制,简单来说“满几进一”就是“几进制”。满十进一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共有10个数字(09)。17、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8、计算工具的认识:(1)算盘:发明算盘的是中国。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2)计算器:CE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三位数乘两位数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2、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3、 找规律计算(P48):注意找到题目中间隐藏的提示 “( )( )”,即几个一样的数相加。第一行,观察,发现130是中间数,140把10给120后,变成了2个130,以此类推,一共是122=5(个)130,即 110120130140150 1305第二行,观察,发现没有中间的数,但240把5给230后变成2个235,以此类推,一共是22=4(个)235,即 220230240250 23544、 笔算乘法的方法:(1) 观察横式列竖式:如14512=列出竖式,把位数小的写在下面,数位对齐(2) 个位算起依次乘:先算1452得290,因为这里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290从个位写起。再算1451得145,因为这里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所以145从十位写起。(3) 对齐数位再相加:把前面两步得出的结果按照数位对齐再进行相加,就得到正确的结果啦!5、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16030=(1) 先将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别对齐(2) 用虚线隔开,虚线要往下延长到得数的地方(3) 把“非0”部分按照原来的方法算出得数(4) 把末尾的0的部分的0添在得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6、 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P54每小时行60千米 也可以说成是 速度为60千米/时每分钟行225米 也可以说成是 速度为225米/分关系式: 速度 时间 路程所以 速度 路程 时间 时间 路程 速度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P56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 2 60 (千米/时) 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7、 笔算乘法应该注意的要点和步骤:(1) 估算:先估算出大概的答案(2) 计算:在草稿本或试卷上计算,要注意 “数位对齐”、“满十进一”(3) 验算:如果和估算差距大,或者有时间,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验算一下!(4) 检查:看看横式有没有把得数写上,看看末尾的0有没有添够8、 验算的方法:乘法验算用交换因数,但要注意步骤可能会变多,步骤数量取决于下面的因数有几个“非0”的数字如下面验算的算式,由于145有3个数字,所以要算3步:原式: 验算9、 “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P48解决方法1:先算实际付的钱数: 163=48(元) 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 31=4(棵) 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 484=12(元) 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 1612=4(元)解决方法2: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 161=16(元) 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 31=4(棵) 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 164=4(元)10、 “够不够”问题的解决:例1: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P48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 244=96(元) 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 10096 ,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例2: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 这题一看62不是整十数,当然不会去用除法啦,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最简单: 解:626=372(米) 372420 答:6分钟内他不能走到学校。11、 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以(或除以)几。如:由850=400可以推出以下算式:12、 乘法估算方法:一般估算方法: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如:3278? 可以将32估算成30,再将78估算成80,最后写出乘积2400。应用题中的估算:在解决问题中,题目的条件常常会给估算带来限制,要分清什么时候只能估大,什么时候只能估小。例: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问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P60因为是带钱买票的问题,所以钱一定要带够,只能估大。因为把49估成50已经很好算了,再把104估大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只估算49。提示:估算在应用题中的标志词是“大约”。估算过后不要忘记单位转换,有的应用题算出来数字很大,其实问题的单位已经变了!(如P61练习十第2题: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除法的意义:如果说乘法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话,除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除法表示从总数中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在以下三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用到除法:(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如 求180里有几个3018030(2)求从总数中能连续减去几次每份的量,如 求46连续减去几个2后为0462(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 求160是40的几倍16040(4)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 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2406其中,(1)(2)(3)类似,都是求“包含”的关系。2、 除法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由于除法和乘法相通,可以互相转换,所以还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数量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请列几个算式自己理解巩固3、 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乘法:(如16020)把160和20末尾的0各去掉一个,相当于算162,记作160208。 理由见“商不变规律”4、 “除以”和“除”的不同: 读法、意思有不同,常作为考点如 18030读作:一百八十除以三十,或 三十除一百八十易错考题: (1) 列式计算: 多少除三十等于六? 错误列式为 ?30=6 306=180 正确列式为 30?=6 3065 (2) 列式计算: 一个数除458得11,余数是18,这个数是多少?错误列式为 ?458=1118 4581118=5056正确列式为 458?=1118 (45818)11=405、 笔算除法的方法:(1) 根据横式列竖式:如57618=,列出竖式,把被除数写在“”横线下方,把除数写在“”曲线外边,如右图(2) 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上题,除数是18,就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57去除以18。(3) 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商就写在第二位上,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商则相应地写在第三位上,即“算到第几位商就写在第几位的上面”。(4) 5718,可以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以方便口算出商,57183, 60 20 把商写在7的上方,如右图。(5) 每算出一位商,就要用这位商乘以除数,写在下面(从这位商写起),表示从被除数中扣除的部分。如31854,从3写起,写在下面,如右图。(6) 每乘一次,就相当于要从被除数中扣除一次,得出这次扣除的余数。每得出一次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否则说明还能再扣除(商小了)。(7) 算出一位商后如果被除数还没有除尽,则将下一位被除数落下来,继续除以除数,并将商写在这一位的上面。(8) 重复(3)(7)的步骤,直到被除数的最后一位上的商都算出来,如右图。注意:其中红色字体是思考过程,不用写出。(9) 最后根据竖式补充完横式,注意要写余数。6、 笔算除法竖式中的0的特殊位置:在笔算除法中,如果这一步算出的余数是0,而被除数下一位落下来的数字也是0,则不落0,直接把余数写在这一位上,而下一位商直接写0。如右图,93减去93余数是0,而下一位也是0,则0写在3的下面,同时注意在商的下一位直接补0占位。但如果被除数下一位不是0,这一位余数的0不写,而应当把被除数下一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计算。7、 直接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1) 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2) 如果够除,商就从被除数的第几位写起(3) 如果不够除,商就从被除数的下一位写起典型考题:3853,要使商是一位数/两位数,可以填几?正确答案:如果要使商是一位数,说明前两位不够除,即“353”,可以填14 如果要使商是两位数,说明前两位够除,即“353”,可以填598、 商的变化规律:(1)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2)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3)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规律”(或商不变性质)。具体见下表,简便记法:“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是反向变化的,其余都是同向变化的”被除数除数商不变乘以几(除数不能是0)除以除以反而 几乘以乘以几(除数不能是0)除以不变乘以也 几除以乘以 几(除数不能是0)除以乘以也 几(除数不能是0)除以不变9、 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方法、步骤如下:(1) 根据横式列出竖式(2) 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划掉相同个数的0(相当于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3) 按照划掉0后的竖式进行计算(4) 得出的余数如果不是0,还要再添上0,原来各去掉几个就添上几个如下:左图三个算式是列式方法,右边两个算式是运用前后的比较10、 笔算除法应该注意的要点和步骤:(1) 确定商的位数、估算:先确定商的位数并估算出大概的答案,作为验算、检查的依据(2) 计算:在草稿本或试卷上计算,要注意“每步算什么”、“数位对齐”、“余数要比除数小”(3) 验算:如果和估算差距大,或者有时间,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验算一下!(4) 检查:看看横式有没有把得数写上,看看末尾的0有没有添上11、 估算的方法:先将除数看成近似的整十数,再将被除数看成除数估成的整十数的倍数,以此估算出商。如右图12、 笔算除法验算的方法:笔算除法的验算一定要用乘法,不可用除法验算!用除数与商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13、 “算错了”问题的解决:例:小冬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6写成了63,结果得到的商是26,余数是18。你知道正确的商是多少吗? 丛书P44解决方法:要求正确的商,就要知道原来的被除数是几,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可以根据错误的算式算出正确的被除数6326181656,再算出正确的商16563646。14、 “余数和除数”问题的解决: 抓住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例1:3916,最小是几,这时是几?解决方法:除数要比余数大,所以大于16的最小整数是17,这时173916679例2:2546,最大是几,这时是几?解决方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小于25的最大整数是24,这时2546241174例3(不要求,不会考): 26417,原式是几?解决方法:因为“被除数余数除数商”,所以除数商26417247,而247只能分解成1319,又因为1317,所以13不能做除数,原式是264191317。15、 解决问题应当注意的要点:(1)常考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总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 (注意速度单位!) 效率工作量时间 其中速度单位是常考点,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