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1页
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2页
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3页
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4页
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根据诗句想象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象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古 诗 两 首小 儿 垂 钓(dio)唐胡令能第一、二句写山野小儿学习垂钓的情景。第三、四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声音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整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的纯真无邪。这是一首抒写儿童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夜书 所 见宋叶绍翁第一、二句描写梧桐叶萧萧飘落声告诉人们已到深秋,天气寒冷了,江上秋风阵阵,拨动他的乡情。第三、四句描绘了这深夜时分,篱笆下还有一盏灯亮着,那是儿童提着灯笼在捕捉蟋蟀。1.学会小儿垂钓中的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儿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象能力。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能力。生字卡片,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呢?(指名请同学说一说)2.那么怎样才能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竿长一些)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课件)谁能看出这个人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古代的事情,从服装上看出来的。)那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题目。二理解题目1.认读“垂钓”。(出示生字卡,书写“垂”字的笔顺)2.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3.看图,指名说说哪儿是钓鱼竿,哪儿是鱼线,再理解“垂钓”的意思。三学习诗句出示诗文1.看图,听录音。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认读生字、新词。蓬头稚子垂钓侧坐莓苔借问招手 4.学习前两句诗的意思。(1)看图,读诗句。(2)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小孩儿在钓鱼?“学垂纶”是什么意思?小孩儿是怎样坐在水边学钓鱼的?“草映身”是什么意思?(3)讨论后请学生回答。(4)指导朗读,边读边看图想象诗中的情景。(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5.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1)读后两句诗。(2)问:小男孩儿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出示课件,一位过路人朝小孩儿走来的画面)(3)他来干什么?(问路。)诗中哪个词是写问路的?(“借问”。)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4)看,小男孩儿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小男孩儿摆手的画面)(5)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6)从哪儿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自己的回答声。)(7)“应”是什么意思?(回答。)老师小结:小男孩儿既怕过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8)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小男孩儿紧张的心情。(9)请同学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6.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专心致志学钓鱼的情景,很富有儿童情趣。谁能谈一谈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四总结诗人抓住了小孩儿钓鱼时所表现出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感到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读这首诗,好吗?1.学会夜书所见中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诗中描绘的图像,体会作者热爱秋天、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挂图,生字卡片。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课内外学过的古诗。2.齐读题目,理解“书”是什么意思。3.(出示挂图)说说你所看到的情景。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萧xio萧挑促c织篱l落lu 儿童tng 寒hn声 秋qi风 动客k情4.指导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出节奏,体会古诗的特点。5.借助字典和注解,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画出不理解之处。6.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话的意思。2.组织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思念家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地朗读。5.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的声音,送来阵阵寒意。身在外地的诗人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见远处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诗人顿生感慨,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老师:这首诗所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但诗人不写如何独自在外,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提灯捉蟋蟀。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人此时的心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最后请大家齐读古诗。17古诗两首小 儿 垂 钓夜 书 所 见1.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水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路人借问,小童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重在写神。在遇到“路人借问”的情况下,小儿急着“遥招手”,为什么呢?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这把小儿专注垂钓的神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可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诗中用“招手”而不是“摇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诗句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2.在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时,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步骤。在引导学生释题时,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中的“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指那个人在看书,有的同学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题目,会有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的意思,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3.在教学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这句诗时,虽然学生知道作者描述的是晚上,有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蛐蛐儿,但学生不知道那个时候蛐蛐儿应该是在石缝里或者草丛中比较隐蔽的地方,这样捉蛐蛐儿就还得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捉。因为学生对捉蛐蛐儿的操作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这是用一根麦秆或者很细很细的树枝在洞口拨弄,把蛐蛐儿拨出来,所以对于这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教师应该引起注意。1.比一比,再组词。2.填一填。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3.读一读这首古诗,填一填。万里桥宋吕大防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拿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注释:拿舟:移动船只的方向。修篁(hung):高高的竹林。风湍:风声和急流的水声。填一填。(1)这首诗写的是春季的景色。(2)这条江叫锦江。(3)诗人要坐船去高高的竹林里。(4)他爱听风和急流的水的声音。一作者简介1.胡令能胡令能, 唐朝诗人,曾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2.叶绍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长期隐居于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所著四朝闻见录,记述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逸闻趣事及“庆元党禁”始末,可补正史之不足,收入四库全书。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著有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旅客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