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2)_第1页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2)_第2页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2)_第3页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苏州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哟!两处好地方,两处好风光。”杭州和苏州都有一条白堤,杭州西湖那条白堤非常著名,其实却并不是白居易所筑,它原名白沙堤,有他的诗为证:“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州这条白堤倒确确实实是白居易所筑,也有他的诗为证:“自开山寺路”、“重开武丘路”,却偏偏知道的人不多,主要被俗名“山塘”二字掩盖掉了。塘者,堤岸也,山塘也就是虎丘山下的塘岸。白居易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大诗人,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藉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白居易从小聪明,出生只有六七个月的时候,家里人指着屏风上“之”和“無”两个字逗他玩,他居然记住了,以后每次有人问白居易这两个字的时候,还不会说话的他都能正确地指出来。他五六岁学诗,九岁就熟悉格律会作诗了。唐代以诗取士,当时长安有位老先生叫顾况,本是苏州人氏,他满腹才学,善于评诗,被推为诗坛宗主,相当于现在鲁迅文学奖评委主任,不过是光杆司令,也不收费,没有经济头脑。人们作了诗都要向他请教,以定高下。大多数诗他只略略看一遍就搁在一边,能看第二遍就算好的了,一般人即使送去了诗,也不敢进他的门,被人称为“金锁匙、铁门关”。白居易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也把一卷诗送到顾况门上,希望得到提携。那门人见他长相瘦弱,衣衫简陋,接下诗稿后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吧,过几天再来听消息。”白居易说:“我就在这里等候,说不定顾老爷马上就要接见我哩!”门人对他笑笑,就挟着诗稿进去了。那顾况正坐在书房里喝茶,刚看过几份诗稿,要么凑平仄、凑韵脚,生硬乏味;要么故弄玄虚,晦涩难解;要么空话套话,奉承拍马,就都搁在了一边。这时门人又呈上一卷诗来,展开一看,封面上书太原白居易诗稿七个字,全无一点谦逊请教的意思,不禁微微一笑,拿着他的名字打趣说:“呵呵!长安米大贵,居之亦不易啊!”看了一二首,觉得语言虽然浅显,却很有些意趣,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吟诵再三,不觉拍案称赞:“啊!这等人才,虽长安米贵,居之何难!”看来在唐代,即使是京城里,房价倒并不吓人,只是米贵,否则“春风”再怎么样吹啊吹的,也吹不出一套带庭院的住宅来。且说顾况忙问白相公在哪里?门人说:“小的原叫他回去,他不肯,就在门外等候消息。”顾况说:“快请他进来。”俩人相谈甚洽,相见恨晚,自此白居易名声大振。正是: 顾才子掣开金锁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白居易二十九岁中了进士,唐代新考中的进士要参加曲江宴,并且在慈恩寺下的雁塔题名,非常荣耀。他自豪地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他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为直言遭贬,被贬江州司马、就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后来调还京城,又因讽谕,先后被外放到杭州、苏州当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五月初五,已经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到苏州上任,当时苏州人烟稠密,财力雄厚,为东南之冠,自然公务也忙多了。他很想把苏州治理得更好,时时以“静、勤”二字勉励自己。唐代规定官员每十天休假一天,他上任后从早晨忙到夜晚,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使亲朋好友也很少接待。他喜欢饮酒,但连续十天滴酒不沾。他喜欢抚弄乐器,但乐器也积了灰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是简化了不少清规戒律,受到下属官吏的欢迎;二是平均了赋税徭役,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三是筑了武丘寺路,也就是现在的七里山塘,这样挡住了河水泛滥,辟出了大片良田,便利了行人,从此苏州出现了全民旅游的热潮,受到千古颂扬。却说有一天,白居易登上阊门城楼,四处一望,绿树郁郁苍苍,人流熙熙攘攘,东西南北桥相望,家家门外泊舟航。他指点城外不远处的一座土丘,问:“那是何处?”随从告诉他:“那是武丘(唐时因避太祖讳,改称虎丘为武丘),吴王阖闾就葬在这里。晋代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在此舍宅为寺,现在山上有东、西两座武丘寺。”白居易又问:“要到武丘游览,是否便利?”随从又说:“听说原来沿河也有一条长堤,但不知多少年前就被河水冲毁湮没了,现在全是一片水面和沼泽。如果从陆路上过去,行不多远,就无法骑马了,必须沿着田埂七弯八曲,远兜远转,再从后山登山,非常不便。如果坐船,就要多化船钱了,所以一般百姓也不常去。”白居易上山后,方知这座土丘从外表看,微不足道,山里却有绝岩耸壑、茂林深篁,远近高下,宛转有致。还有晋代高僧生公在此说法的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遗迹,有隋代所建的仁寿塔,也有本朝的陆羽泉、真娘墓、清远道人养鹤涧、颜鲁公题的“虎丘剑池”等等。白居易徘徊留恋,不觉夕阳西下。他心想:如此好风景,离城并不远,只因路途不便,少人游赏,以致冷冷清清,岂不可惜了?就招募民工堆土筑了一条到虎丘去的长堤,并把它筑高加宽,同时又种了许多的桃李、杨柳、菱荷。到第二年,长堤上红红绿绿,绵延七里,远远望去,犹如锦带一般,把苏州最繁华的阊门和苏州第一名胜的虎丘连接起来。引得那城里城外的男女老少或骑马、或坐船、或携樽提盒、或吹笛抚琴,都到堤上来游赏。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白居易高兴地吟诗道: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白居易见苏州水网密布,骑马出行不便,就叫人打造了一只小舫,游览了天平、灵岩、太湖诸般名胜,但他更喜欢沿山塘到虎丘去游玩,自称“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差不多每个月就要去虎丘一次。第二年,他从马上不慎摔下来,伤了腰。到了秋天,因患眼病,看东西时模模糊糊,于是不得不在这年秋冬之交,辞职离开苏州。唐代规定地方官三年一届,而白居易才做了一年半就要卸任,苏州父老乡亲听说后再三挽留不成,在他离别那天,更是扶老携幼,倾城出动前来送行。船沿着山塘缓缓西行,人们也沿着山塘步步相送,不少人甚至就在河边跪拜。白居易站在船上不断地拱手打着招呼。不知谁先失声哭起来,一霎时大家再也忍不住,一起放声大哭。白居易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吟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归乡信有兴,离苏能无情?”船渐渐地远去,远去,终于消失在烟波茫茫之中。白居易把苏州的白藕带到了洛阳去栽种,他没有忘记在苏州任职时度过的美好时光:“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也时时怀念在山塘河里听吴娘的浅斟低唱:“吴娘一曲潇潇雨,自别江南更不闻”。十八年后还写信告慰苏州的父老。晚年他编选自已的诗文集,仅抄录了五本,其中一本就赠送给苏州南禅寺(遗址位置即今工人文化宫)收藏。苏州人更没有忘记为官一方,为民谋利的白居易,人们把山塘街又称为白公堤,把堤上的两座桥分别命名为白公桥、白姆桥,还曾在山塘斟酌桥西建了白公祠,太平天国战火毁祠后,现在又在山塘桥东侧建起了白居易纪念苑。七里山塘历经唐宋元明清一个个朝代,有人说这里可以憩憩脚力,就添一座亭子;有人说那里可以望望远山,就筑一座楼台;又有人说这里渡口不便,就造一座桥梁。又有好佛的,找幽静处建寺院;好仙的,择名胜地创宫观;施行慈善的,为贫病鳏寡设义局;崇尚道德教化的,为忠孝节义立牌坊;外地客商,为联谊乡梓置会馆。更有名士、名姬也纷纷迁居到这里,留连山水,啸傲风月。虎丘一带农民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