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苏宁城市之光酒店文字报告.doc_第1页
芜湖苏宁城市之光酒店文字报告.doc_第2页
芜湖苏宁城市之光酒店文字报告.doc_第3页
芜湖苏宁城市之光酒店文字报告.doc_第4页
芜湖苏宁城市之光酒店文字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宁环球芜湖城市之光五星级酒店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详细勘察阶段)报 告 编 号:04110302工程勘察证书编号:110009-kj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11年5月15日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Q/HDKCD-7.5.07勘察证书编号:建设甲级第110009-KJ号工 程 名 称:苏宁环球芜湖城市之光五星级酒店工 程 编 号:04110302-A总 经 理:总 工 程 师:工程负责人:报告审定人:报告审核人: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15 / 15目 录文字部分一、工程概况二、任务要求及勘察目的(一)任务要求(二)勘察目的三、依据的技术标准四、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五、勘察完成工作量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七、岩土性质指标八、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场区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九、地震效应评价十、场地稳定性及不良地质作用十一、地基与基础分析评价(一)地基分析评价(二)基础分析评价(三)基坑开挖及支护十二、结论与建议图表部分1、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参数一览表1张2、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张3、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4、勘探点基本数据一览表1张5、工程地质剖面图10张6、钻孔柱状图3张7、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6张8、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2张9、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6张10、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7张11、分层N63.5试验成果统计表3张12、岩石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3张13、岩石试验成果表3张14、水质分析检测报告1张15、土壤腐蚀性分析检测报告1张16、波速测试报告 17张一、工程概况苏宁环球芜湖城市之光五星酒店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赤铸山路以南,中江大道以西,拟建酒店塔楼层高13层,建筑总高度51.9m,裙楼为14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一层地下车库,酒店0.00标高约为8.00m,室外标高约为7.55m,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约为2.60m。受芜湖苏宁环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本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工程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本工程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判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二、任务要求及勘察目的: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一)任务要求本次勘察的任务要求为按详细勘察的要求,正确反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二)勘察目的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为:1、查明拟建建筑物场地内岩土层结构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力作出评价。2、查明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3、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评价场区的地震效应,对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如有暗沟、暗塘,应查明其范围及深度。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供单桩承载力计算的技术参数及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7、提供基坑支护设计及降水的技术参数。三、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主要执行以下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9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1、勘察工作量布置本次勘察的工作量由设计院按规范要求布置,并经甲方确认,本工程共布置钻孔40个,孔深6069 m。布孔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钻孔间距均小于20.0m,钻孔深度按浅基础和桩基础同时考虑。浅基础时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桩基础时,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要求。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2、勘探点数量的确定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40个,钻孔深度、岩土样测试数量,孔内原位测试数据,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3、测量放样现场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电子版拟建建筑平面位置图,我公司测量技术人员在平面图上读出各钻孔坐标后,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地南侧控制点A和B,采用全站仪进行施放。控制点分别为A:X=69016.664,Y=72065.384;B:X=69016.664,Y=71642.173;孔口高程采用甲方提供的A点H=6.70M引测而得。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与地形图一致,坐标系统为芜湖城市坐标系。各钻孔坐标、孔口标高等详见勘探点基本数据一览表。4、勘察、测试方法勘察方法采用钻探取土和原位测试相结合,机钻孔采取泥浆护壁螺纹钻提土钻进,结合岩芯管取芯钻进,原位测试有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1)钻探和取样钻探使用GXY-1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开孔孔径150mm,终孔孔径110mm。对于土层采用直径108mm螺纹(麻花)钻具钻进、连续取土芯,取芯率可达100%,回次进尺小于1.50m。对于岩层采用108mm岩芯管配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回次进尺小于2.0m,均采用泥浆护壁工艺。钻孔控制操作的具体方法按GB50021-2001第9.2.4条及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取土样视土层情况而异,对于软流塑或软可塑状态的土层采静压法取样,对于可硬塑状的土层或砂层,采用重锤少击法采取原状土样。土样于现场及时填卡、封蜡,并采取防震、防晒、防失水等措施,用箱装好送到土工试验室试验。报告中所有图表均经微机程序处理。土、岩等试样由江苏省华东南工地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土工试验室分析试验。(2)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42mm触探杆,锤重63.5kg,长70cm对开式标准贯入器,落具76cm内抓式自由脱钩设备。操作时先下钻具清孔到达试验深度孔再下贯入器,击入15cm不计击数,再击入30cm计击数,当土层坚硬、密实,未到30cm即早已达50击时,则终止标贯试验。试验器具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10.5.2要求,试验方法符合GB50021-2001第10.5节要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探杆直径42mm,落锤63.5kg。施工中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贯入度连续进行,锤击速率每分钟为1530击。每贯入10cm记录读数。波速测试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5实施。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仪器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工程动测仪RSM24FD及声波检测仪RS-1616K(P),波速探头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JBT-1型。波速测试时,要求测试钻孔垂直,孔壁光滑,激振板应紧贴地面,探测头贴壁良好,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试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m,并自下而上测试。测定各土层的剪切波速。波速测试方法、原理详见报告附件波速检测报告。(3)室内试验土工试验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物理性试验:含水量采用烘干法、密度采用环刀法、液限、塑限采用联合测定法。压缩试验:常规压缩试验(压力段0.10.4MPa)抗剪强度试验:采用直剪快剪、直剪固快。特殊性试验:颗粒分析采用筛析法及比重计联合测定,渗透试验采用变水头法。岩石试验按照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进行。岩石密度采用量积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采用天然状态下抗压试验。(4)地下水水位量测潜水水位量测:在所有机钻孔均要求量测稳定水位。先干钻至含水层一定深度后停钻,根据含水层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地下水稳定时间,量测潜水稳定水位。(5)钻孔回填钻孔回填于野外勘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完成后进行,采用粘性土及水泥砂浆封孔。五、勘察完成工作量外业勘探工作于2011年4月13日5月2日进行,共投入4台GXY-1型机械型百米岩芯钻机。室内土工试验与野外勘探同期进行,2011年5月5日全部完成。试验要求按照送样单的要求进行,其质量符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规定。本次施工我公司共完成以下工作量:序号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 注1外业工作测量定点点40孔位采用坐标法确定。2钻孔孔40总进尺2514.30m,孔深60.069.0m3取土孔孔284取样原状样筒1315岩样件1106标贯点次3987动探测试m19.508波速测试孔2总进尺40.0m9室内试验常规组131含水量、天然重度、比重、76g圆锥仪测液限,搓条法测塑限12压缩项13113直剪组105快剪14固结快剪组2615渗透试验组41水平试验、垂直试验16颗分试验组3917岩石单轴抗压试验组110天然密度、天然强度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原为耕地及平房区,现场土正在整平,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各钻孔孔口标高范围在3.058.29m间,最大高差5.24m。经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冲积阶地地貌。(二)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在勘探深度内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可分为五大层,14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2层素填土:灰色、灰黄色,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松散,含少量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填龄约5年。该层层厚0.306.50m,层底埋深0.306.50m。-3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塑状态,局部为硬塑,中等压缩性,稍有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层厚0.606.90m,层底埋深3.408.50m。-5层粉土:灰黄色、灰色,湿,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局部夹有粉质粘土、粉砂,量约5%15%不等。该层层厚6.0015.10m,层底埋深10.0019.60m。-7层粉质粘土:褐灰色,软塑状态,局部可塑,中高压缩性,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有薄层粉土、粉砂,量约5%20%左右不等。该层层厚3.5011.70m,层底埋深19.0025.00m。-8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层厚1.203.90m,层底埋深21.9026.90m。-9层卵砾石:青灰色,中密状态,呈椭圆形及圆形状、少量为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级配不好,砾径312cm,卵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充填物为中粗砂层和粘性土颗粒,低压缩性。该层层厚1.204.30m,层底埋深23.6029.50m。-10层粉质粘土:褐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湿,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土质不均匀,底部夹有少量小卵砾石,量约515%,粒径14cm。切面光滑,韧性较高,干强度高,中偏低压缩性。该层层厚1.506.70m,层底埋深26.0034.10m。-11层粉砂夹粉质粘土:青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饱和,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为主,磨圆度较好,级配一般,夹有粉质粘土 ,量约1035%,土质不均匀。该层层厚1.907.20m,层底埋深31.3038.30m。-12层中粗砂:灰黄色,中密状态,以石英砂粒、硅质砂粒为主,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级配不好,局部混粘性土颗粒,底部渐变为砾砂,低压缩性。该层层厚2.406.50m,层底埋深36.6043.60m。层卵砾石:青灰色,中密状态,部分为密实状态,呈椭圆形及圆形状、少量为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级配不好,砾径312cm,卵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充填物为中粗砂层和粘性土颗粒,低压缩性。该层层厚0.603.90m,层底埋深38.2045.60m。-A层残积土:紫红色、灰白色,中密,部分为密实,主要呈砂土状,局部为硬塑状的粉质粘土,夹有大量的风化岩屑及卵砾石,量约1545%不等,土质不均匀。该层层厚0.804.20m,层底埋深40.3047.69m。-1层强风化泥岩: 紫红色、棕红色,层状结构,岩体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显著变化,风化强烈,碎块手捏易碎,标准贯入实测击数均大于50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浸水易软化。该层层厚2.608.70m,层底埋深46.0052.80m。-2层中风化泥岩:棕红色、紫红色,层状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岩体较完整。局部夹粉砂质泥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岩芯采取率大于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0.858MPa。该层层厚11.5017.20m,层底埋深61.2066.00m。-3层微风化泥岩:棕红色、紫红色,层状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岩体完整。局部夹粉砂质泥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岩芯采取率大于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23MPa。该层未穿透。各层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七、岩土性质指标(一)岩土参数的分析为保证本次勘察土样的质量等级,野外所取样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所取土岩样满足物理力学试验的要求,土岩层划分是以地质单元相同、物理力学性质相近为原则进行的,岩土参数按规范进行了统计,剔除了个别异常的试样,场区中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变异性很小,个别指标变异性较大,说明土层呈不均匀性质。(二)岩土参数的选用野外所取土样质量满足室内试验要求,在统计岩土性质指标前已按岩土单元进行划分,对异常指标剔除后进行统计。勘察报告按岩土单元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统计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各项统计指标见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分层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静力触探统计表、岩石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如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指标。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如抗剪强度指标等宜选用指标的标准值。(三)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层号土层名称W(%)(KN/m3)eIpILa1-2直接快剪强度平均值Ck(kPa)k()-3粉质粘土25.519.30.74014.80.340.257.664217.3-5粉土29.718.60.8498.50.760.296.661322.2-7粉质粘土31.918.40.91212.30.830.394.972112.2-8粉质粘土27.019.10.77914.30.420.286.804016.5-10粉质粘土21.819.80.64111.90.350.218.064418.3-11粉砂夹粉质粘土23.119.90.64310.70.490.237.562720.4-A残积土21.620.30.60015.20.190.1411.536121.4(四)各岩土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确定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参照GB50007-2002规范5.2.5条采用直接快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层号直接快剪强度标准值承载力系数fakCk(kPa)k()MbMdMc(KN/m3)(kPa)-338.016.20.36702.45905.031019.3223.5-511.220.70.54503.19305.793018.6107.6-719.211.50.21751.88754.357518.4106.1-834.414.90.32152.28704.829519.1195.4-1037.917.00.39502.57505.155019.8230.1-A58.120.70.54503.19305.793020.3382.1注:假设b=3.0m,d=0.5m,r为基底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地下水位埋深取0.5m, e0.033b。2、地区工程实践经验法(1) 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层号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W (%)eILEs1-2(MPa)-325.50.7400.347.66222.7-529.70.8490.766.66141.1-731.90.9120.834.97129.9-827.00.7790.426.80168.7-1021.80.6410.358.06266.3-1123.10.6430.497.56317.2-A21.60.6000.1911.53222.7注: (2)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层号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后平均值 N(击)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后标准值 N(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311.411.0225-59.08.7184.-75.04.8112-810.09.5198-1012.211.7230-1116.816.0184-1233.032.0356-A14.813.9234-135.834.4375注: (3) 参照动探N63.5试验指标标准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层号动探N63.5试验锤击数修正后平均值N(击)动探N63.5试验锤击数修正后标准值N(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916.815.027016.516.3290(4)按岩石试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层号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r(Mpa)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Mpa)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0.4490.393377-20.8860.858784-31.2481.2231080注: 3、根据本场地周边已有勘察资料及本次钻探成果综合确定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层号岩土层名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备注-2素填土不计-3粉质粘土220-5粉土150-7粉质粘土150-8粉质粘土190-9卵砾石250-10粉质粘土230-11粉砂夹粉质粘土180-12中粗砂240卵砾石270-A残积土230-1强风化泥岩300-2中风化泥岩780-3弱风化泥岩1080(五)、地基变形指标 层号重度(KN/m3)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a1-2(Mpa-1)Es1-2(Mpa)Es(Mpa)建议值050kpa100kpa200kpa400kpa-319.30.7400.7060.6880.6620.6300.257.667.50-518.60.8450.7950.7720.7430.7060.296.666.00-718.40.9110.8420.8100.7700.7210.394.975.00-819.10.7790.7420.7210.6930.6570.286.806.00-922.0-1019.80.6410.6100.5920.5710.5440.218.068.00-1119.90.6430.5960.5770.5540.5270.237.567.50-1215.025.0-A20.30.6010.5820.5720.5580.5380.1411.5311.0综合固结试验曲线图详见图表部分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八、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场区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芜湖市临近长江,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控制,受季节及汛期影响较大。长江水量丰实且洪水汛期水位高,历年最高洪水水位为12.87米(吴淞高程)。(一)地下水类型拟建场区内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地下水类型属潜水,赋存于-2层填土及层土中。层土中-3透水性差,为良好的隔水层,-5层透水性强,赋水量大。地下水最高水位一般在78月份,最低水位多出现在旱季12月份至翌年3月份。野外勘探时间为2011年4月2011年5月,勘探期间多雨。勘探期间,测得场地潜水初见水位埋深0.701.00m,稳定水位埋深0.901.20m,相应地下水位标高3.157.29m。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蒸发和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年变化幅度为0.51.0m。按不利因素考虑,建议场地最高水位按室外整平后地面下0.50考虑。(二)场地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勘察场区附近无污染源。芜湖地区属湿润区,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处于干湿交替作用中。取2组水样及2组土样的水、土腐蚀性分析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可判定:场区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九、地震效应评价(一)建筑场地地段划分该场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有关规定,本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二)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为判定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场区内高层及多层建筑取2个孔进行波速试验,场区内20m以浅各土层剪切波速平均值如下:-2层Vse=124.6m/s,-3层Vse=303.3m/s,-5层Vse=250.3m/s,-7层Vse=197.6m/s。覆盖层厚度取至-1层顶面,场地20米以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266.3268.7m/s,为中硬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约为35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6表,可判定拟建场地为类建筑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场地处于抗震一般地段。详见附件中“波速测试报告”。(三)场地地基液化与软土震陷评价场区内20米以浅分布有-5层粉土,拟建五星级酒店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安徽省芜湖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液化的判别和处理。场地分布有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层。根据实测波速,其剪切波速大于90m/s,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5.7.11条,场地饱和软土层可不考虑震陷影响。十、场地稳定性及不良地质作用(一)场地稳定性评价芜湖地区以长江为界,西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区,冲沟多为宽平的U型谷。长江沿岸、级河流阶地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见有侵蚀阶地。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新近纪以来,出现2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第1次发生在上新世和第四纪之间,表现形式为洞穴流水沉积问断,溶洞普遍抬升。第2次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之间,表现形式为构造隆升,持续时间约34万年。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升降差异活动为主,断裂活动和褶皱作用不明显。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继承性、差异性和间歇性.早期活动以继承性为主,晚期活动差异性表现比较突出;而间歇性运动基本上贯穿整个新构造时期。根据地质地貌、断裂活动和测年数据,该区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在上新世末期至第四纪初期。综合上述的分析结果,可确认本区属相对稳定区,适宜建设工程。(二)不良地质作用评价1、场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及周围未发现有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滑坡或边坡存在。2、场地勘探深度内未发现岩溶、土洞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3、建筑的场地类别属类。另根据钻探及调查结合上述分析,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对建筑物稳定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适宜工程建设。十一、地基与基础分析评价(一)地基分析评价-2层素填土:松散,工程性质差。-3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局部为硬塑,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5层粉土: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7层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局部可塑,中高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8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9层卵砾石:中密状态,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10层粉质粘土: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中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11层粉砂夹粉质粘土:中密为主,局部稍密,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12层中粗砂:密实状态,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层卵砾石:中密状态,部分为密实状态,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A层残积土:中密,部分为密实,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1层强风化泥岩: 密实,工程性能较好,但浸水易软化。-2层中风化泥岩: 较完整,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工程性能好。-3层微风化泥岩:岩体完整。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工程性能好。(二)基础分析评价拟建酒店塔楼层高13层,建筑总高度51.9m,裙楼为14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一层地下车库,酒店0.00标高约8.00m,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为2.60m。上部结构荷载大,对不均匀沉降敏感,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1、桩基持力层的建议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建议以层或-2层中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选用预制管桩时,桩基持力层可选用-9层卵砾石。当采用预应力管桩时,因-9层卵砾石层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桩长的控制应以贯入阻力及深度控制相结合。2、成(沉)桩可行性分析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桩穿越-2、-3、-5、-7、-8、-10、-11层难度不大,由于-12层中粗砂,土质不均匀,施工时钻穿该层有一定难度,建议采用反循环钻进,并做好护壁工作。-9层、层为卵砾石层,施工时钻穿该层难度较大,建议选用合适的成桩机械。弱承压水对现有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的成孔、灌注、桩身不会产生质量影响。当采用预应力管桩时,由于-2、-3、-5、-7、-8层均为中高压缩性土,桩身易于穿过,-9层卵砾石桩身无法穿越。因-9层卵砾石层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建议以贯入阻力为主,深度控制为辅,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作好施工顺序的排序工作。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周围环境,可自中间分别向2个方面对称进行,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建筑物侧面背离建筑物方向进行。同时采用先深后浅,先长后短的方法,并合理安排桩机行走路线,避免压坏已施工桩。由于层填土土质疏松,建议桩基施工前对拟建场地进行碾压处理,以满足机械设备对地基承载力之要求。3、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桩基沉降控制场地基岩为极软岩,强度低,覆盖层中有厚度较大的砂土层。控制桩基沉降措施:(1)、首先要控制好桩底沉渣和嵌岩深度,嵌岩深度不宜太浅。(2)、必要时可进行桩底注浆。由于桩基沉降包含了桩底岩层的压缩变形、桩身混凝土的压缩变形和桩底沉渣的压缩变形,很难根据理论公式估算。建议桩基沉降量参考静载荷试验分析确定。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荷载大,与裙楼及地下室荷载差异大,为协调其变形,设计时可在高层塔楼与低层裙房及地下室之间设置后浇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4、设计与施工的建议(1)、报告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仅供设计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使用,按规范要求实际单桩承载力及单桩变形应通过静荷试验确定。桩基施工完成后,应检测桩身质量。(2)、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直接影响桩端和桩侧阻力的充分发挥,应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后,认真做好清孔和沉渣量测工作,控制沉渣厚度不超过50mm,确保单桩承载力的正常发挥。(3)、场内基岩主要为极软岩,强度低,浸水易软化。钻孔桩达到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缩短成孔和浇注的时间,防止岩层长时间浸水软化,降低桩的侧阻力、端阻力。(4)、场地表层为松散的杂填土,主要为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及建筑垃圾,部分厚度较大,密实度、均匀性差,施工中会造成桩头偏位而影响桩身的垂直度。桩基施工前,对影响桩基质量的建筑垃圾应清除,并对场地进行回填土和平整压实。(5)、场地中下部为厚度较大的砂土层,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塌孔和缩径,施工中应控制成桩速度,注意泥浆比重,保证桩身质量。(6)当采用预制管桩时,因-9层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桩长的控制应以贯入阻力及深度控制相结合。(7)因预制桩为挤土桩,由于挤土效应影响,对周边土体的挤压,易产生断桩、冒桩、周边土体隆起等影响,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进行监测,必要时可采取引孔等措施。(8)根据桩位分布设置砂井,并采用引水明渠,防止桩身冒水及桩偏移。(三)基坑开挖及支护1、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北侧为在建的二层销售中心,地下室边界距销售中心最近处约16.0m;东侧为中江大道,地下室边界距政通路边界约20.0m;南侧为空地,西侧为空地。基坑开挖时,东侧主要影响道路及道路管线。2、钻探时场地标高约为3.058.29m,现场地已进行平整,标高约为6.50m左右,本工程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为2.60m,开挖深度约4.005.0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别为- 2层素填土,-3层粉质粘土。地下室底板主要位于-3层粉质粘土,局部为-5层。坑内外采用降水井、疏干井降排地下水后放坡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