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尘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危险源.xls_第1页
测尘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危险源.xls_第2页
测尘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危险源.xls_第3页
测尘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危险源.xls_第4页
测尘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危险源.x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尘员岗位作业流程及危险源控制 工种 序号 流程 名称 流程步骤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危险源及后果 测 尘 工 1 采样 测尘 1 准备工器 具 1 检查采样仪器外观及电量 2 检查采样工器具 1 采样仪器电量充足 外表清洁 备件齐全 电键 旋转按钮灵敏可靠 计时器显示准确 2 采样仪支架 温度计 秒表等完好 采样记录本 样品盒等齐全 采样仪器不完好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 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2 准备滤膜 1 待用的滤膜放入干燥皿干燥24小时或放入烤箱温度65 摄氏度以下烘干30分钟 要使用的滤膜盒依次编号 2 称重时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并编号 与所用 的滤膜盒对应 将滤膜置于天平上称量至恒重 每5秒 钟称一次 相邻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 1毫克 并 记录质量 1 滤膜称重准确 记录规范 2 原始记录表 采样滤膜齐全 滤膜准备不完好 称重不准确导致测尘 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 尘肺病 3 制作采样 头 1 直径40毫米滤膜采样头制作程序 打开对应滤膜盒 旋开滤膜夹的固定盖 用镊子将已称量的滤膜毛面向上平 铺在锥形环上 再将固定盖套上并拧紧 2 直径75毫米滤膜 漏斗形 采样头制作程序 打开对 应滤膜盒 旋开滤膜夹的固定盖 用镊子将已称量的滤膜 毛面向内对折两次成90度角的扇形 然后张开成漏斗状 置于固定盖内 使滤膜紧贴固定盖的内锥面 用锥形环 压紧滤膜的周边 将螺丝底座拧入固定盖内 用圆头玻璃 棒将滤膜漏斗的锥顶推向对侧 在固定的另一方向形成滤 膜漏斗 将装好的滤膜夹放入带有编号的滤膜盒内 1 检查作业地点通风及有毒 有害气体情况 2 检查作业地点巷道支护情况 1 采样点设在回风流 采样高度同作业人员呼吸带 2 掘进工作面采样点选择回风流 距装煤 岩 打眼 喷浆地点4 5米 3 机采面采样点选择煤机回风侧 距煤机10 15米 4 采面多工序作业 采样点选择工作面回风口10 15米 5 转载点采样点在转载点回风侧3米处 6 其他产尘场所采样点 不妨碍工人操作 靠近工人作 业呼吸带 1 固定滤膜无皱褶 无裂隙 2 滤膜边缘不脱出固定盖内锥面 采样头制作不标准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 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4 检查作业 环境 1 检查作业地点通风及有毒 有害气体情况 2 检查作业地点巷道支护情况 1 通风良好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 2 巷道支护良好 无漏顶 无片帮 3 作业环境无杂物 无淤泥积水 测尘地点的环境不完好会伤害到测量人 员 5 选择测点 1 采样点设在回风流 采样高度同作业人员呼吸带 2 掘进工作面采样点选择回风流 距装煤 岩 打眼 喷浆地点4 5米 3 机采面采样点选择煤机回风侧 距煤机10 15米 4 采面多工序作业 采样点选择工作面回风口10 15米 5 转载点采样点在转载点回风侧3米处 6 其他产尘场所采样点 不妨碍工人操作 靠近工人作 业呼吸带 采样点选点位置 测点高度符合规定 测尘位置不符合规定导致测尘数据不准 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 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6 称重式采 样 1 将采样架平稳地放置在采样点 2 根据粉尘浓度大小 选择不同规格的采样滤膜 3 取出准备好的滤膜 迅速装入采样头中拧紧螺盖 启 动电源开关 迅速调节流量旋钮 使流量保持在20升 分 钟 计时结束 取出滤膜 放入采样袋 填写采样记录 1 采样头正面迎向含尘风流 2 粉尘浓度小于50毫克 立方米 选用40毫米直径的滤膜 粉尘浓度50毫克 立方米以上 选用75毫米直径滤膜 3 连续性作业产尘点 生产状态5分钟后采样 间断性作业产尘点 作业时采样 采样不准确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 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 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7 烘干滤膜 将采样的滤膜放入干燥皿干燥1小时 若采样现场有水雾 或滤膜表面有水珠 要将滤膜放入烤箱温度60 65摄氏度 烘干2小时 在放入干燥器内干燥30分钟 滤膜干燥时间 干燥度符合规定 滤膜干燥时间 干燥度不符合规定导致 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 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 员患尘肺病 8 称重 1 打开天平右侧气室门 用小镊子将要称的滤膜小心放 入称盘中央 关闭侧门 估计样品重量 轻旋读数指示盘 至相应重量 缓慢开启天平 观察指针偏移的速度和方向 待天平指针稳定后 按挂码重量从大到小记录其读数 轻轻关闭天平 轻轻取下样品 将读数指示盘恢复到零位 缓慢开启天平 检查天平的零点位置 2 天平的零点位置对准标准刻度线 然后关闭天平 将 天平恢复原状后罩好天平 3 填写测量记录表 1 测量数据准确 操作天平步骤符合规定 2 测量记录填写规范 称重测量数据不准确 操作天平步骤不 符合规定 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 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 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9 分析计算 1 粉尘浓度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C M2 M1 QT 1000 式中 C 粉尘浓度 毫克 立 方米 M1 采样前滤膜的质量 毫克 M2 采样后滤膜 的质量 毫克 T 采样时间 分钟 Q 采样流量 升 分钟 2 分析采样结果 填写测量记录 1 粉尘浓度分析计算准确 2 记录填写详实 规范 粉尘浓度分析计算不准确 方法错误导 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 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 人员患尘肺病 10 制作报表 根据测量记录编制测尘报表 1 井下作业地点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 地面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呼吸性粉尘 采掘面每月测定1次 其他 地点每3个月测定1次 2 报表填写规范 数据准确 测量数据记录不准确 报表编制不及时 不准确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 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度 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测 尘 工 2 侧尘 作业 1 准备工器 具 检查直读式采样仪 配齐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温度计 采 样盒 记录本等 1 直读式ccz 1000采样仪电量充足 附件齐全 计时 流量准确 2 采样仪支架完好 温度计准确 采样记录本齐全 采样仪器不完好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 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2 准备滤膜裁剪滤膜 滤膜裁剪到与滤膜夹同样宽度 滤膜大小以盖满夹孔且边缘不突出 滤膜准备不标准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 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3 检查作业 环境 1 检查作业地点通风及有毒 有害气体情况 2 检查作业地点巷道支护情况 1 通风良好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 2 巷道支护良好 无漏顶 无片帮 3 作业环境无杂物 无淤泥积水 测尘地点的环境不完好会伤害到测量人 员 4 选择测点选择测尘采样点 1 采样地点设在产尘点回风侧 距底板1 5米左右 靠近工人作业呼吸带 2 掘进工作面采样点距装煤 岩 打眼 喷浆等产尘地点4 5米处 机采面采样点在距煤机10 15米处 采面多 工序作业采样点距工作面回风口10 15米处 转载点采样点在距转载点3米处 测尘位置不符合规定导致测尘数据不准 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 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测 尘 工 1 采样 测尘 5 安放滤膜 采样头 1 将滤膜放在滤膜夹内 2 安装采样头 1 滤膜不歪斜 不凸出滤膜夹边沿 2 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量 分别选用相应采样头 滤膜准备不完好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 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6 测量空白 滤膜数值 1 滤膜夹放入测量腔 2 开机自动进入主菜单 按确认键进入测量子菜单 在 显示空白闪烁状态时 按确认键 倒计时30秒 显示空 白膜数值 按任意键返回 1 滤膜夹以水平方向缓慢插入测量腔 2 测量数值准确 可靠 未测量空白滤膜数值导致测尘数据不准 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 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7 采样 1 滤膜夹从测量腔取出放入采样腔 按方向键选中采样 按确认键显示采样时间 调整采样时间 按确认键开始 采样 2 采样结束 2秒后采样仪自动返回子菜单 1 仪器采样口迎向风流 连续性产尘作业 采掘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分钟后采样 间断性产尘作业时采样 2 滤膜夹垂直向下插入采样腔 拧紧采样头 测尘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测尘数据不准 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 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8 读取数据 1 滤膜夹从采样腔取出 放入测量腔 按键确定 30秒 后 显示测量结果 测量日期 测量时间结束 按确认键 存档测量结果 2 记录测样编号 每个测尘地点连续测定的数据不小于3个 取其平均值 读取数据不准确 测点连续测定数据不 符合规定 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 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 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9 打印测尘 表单 根据测量记录单 调取对应测量编号的测量数值 打印测 尘表单 整理数据 形成测量结果 测量记录完善 数据真实可靠 测量数据记录不准确或测尘报表填写不 正确造成测量的数据误差大 导致测尘 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 尘肺病 10 制作报表 根据测量记录编制测尘报表 1 井下作业地点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 地面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呼吸性粉尘 采掘面每月测定1次 其他 地点每3个月测定1次 2 报表填写内容详实 上报及时 各个测尘点风速 风量 温度 瓦斯等 数据未及时整理编制报表 报表数据不 准确 不规范 导致测尘数据不准确 使得处理煤尘措施不到位 可能出现煤 尘浓度超标或引起人员患尘肺病 测 尘 工 2 侧尘 作业 标准与措施备注 1 仪器要随身携带 严禁碰撞 挤压 不得让他人代拿或摆弄 2 检查仪器 仪表 用脱脂棉轻轻将测尘仪擦拭干净后 放入盒 内保存 3 测尘 工按要求放置仪器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 保持仪器干净 清洁 完好 4 跟班队长每月对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精度进行检查 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测尘工使用粉尘采样器测尘时 要保证所用滤膜无褶皱 滤膜盒盖 要拧紧 并置于干燥器内 按照采样头制作标准严格制作 制作完成后要进行检查是否达到制 作要求 并置于干燥器内 1 测尘员作业前对顶板 巷帮状况进行检查 对顶板 巷帮状况 不完好的情况应处理后方可作业 测尘作业时 设好警戒牌 2 安监员每班对井下所有地点进行检查 对顶帮 巷帮不完好的情 况应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3 各区队带班人员应先对巷道的顶帮 巷帮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不 完好的情况应先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业 1 采样地点设在回风侧 2 采样高度 在人的呼吸带高度 一般为1 5m左右 3 在不妨碍工人操作的条件下 采样地点应尽量靠近工人作业的 呼吸带 4 采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 应在回风侧距转载点3m处进行 5 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时 应在采煤机回风侧 距采煤机10 15m 处进行 6 单位 定期对测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7 跟班队长每月对测尘工的测尘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测尘工选择测 尘点不符合要求时 对测尘工进行相应处理 测尘员岗位作业流程及危险源控制 1 测尘时 仪器的采样口必须迎向风流 2 对于连续性产尘作业 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分钟后再进行采 样 3 对于间断性产尘作业 应在工人作业时采样 1 严格按照测尘操作规程要求规定方法烘干滤膜 2 单位定期对测尘员进行专业培训 1 严格按照测尘操作规程要求规定方法进行称重 2 单位定期对测尘员进行专业培训 严格按照粉尘浓度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C M2 M1 QT 1000 式中 C 粉尘浓度 毫克 立方米 M1 采样 前滤膜的质量 毫克 M2 采样后滤膜的质量 毫克 T 采样 时间 分钟 Q 采样流量 升 分钟 进行称重 1 每次测量结束 测尘工必须根据测量记录编制测尘报表 经通风 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阅 2 单位定期 对测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培训 3 跟班队长每半月对测尘工测尘数据与现场的实际产尘量进行校 核 每发现一次测尘数据与现场的实际产尘量不符 对测尘工进行 相应处理 1 仪器要随身携带 严禁碰撞 挤压 不得让他人代拿或摆弄 2 检查仪器 仪表 用脱脂棉轻轻将测尘仪擦拭干净后 放入盒 内保存 3 测尘 工按要求放置仪器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 保持仪器干净 清洁 完好 5 跟班队长每月对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精度进行检查 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测尘工在测尘前要保证所用滤膜无褶皱 滤膜盒盖要拧紧 并置于 干燥器内 1 测尘员作业前对顶板 巷帮状况进行检查 对顶板 巷帮状况 不完好的情况应处理后方可作业 测尘作业时 设好警戒牌 2 安监员每班对井下所有地点进行检查 对顶帮 巷帮不完好的情 况应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4 各区队带班人员应先对巷道的顶帮 巷帮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不 完好的情况应先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业 1 采样地点设在回风侧 2 采样高度 在人的呼吸带高度 一般为1 5m左右 3 在不妨碍工人操作的条件下 采样地点应尽量靠近工人作业的 呼吸带 4 采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 应在回风侧距转载点3m处进行 5 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时 应在采煤机回风侧 距采煤机10 15m 处进行 6 单位 定期对测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7 跟班队长每月对测尘工的测尘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测尘工选择测 尘点不符合要求时 对测尘工进行相应处理 将滤膜放在滤膜夹内 滤膜不歪斜 不凸出滤膜夹边沿 同时要保 证所用滤膜无褶皱 滤膜盒盖要拧紧 并置于干燥器内 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