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doc_第1页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doc_第2页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doc_第3页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doc_第4页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1 必做实验名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碘酒 米饭 滴管 白纸 酒精灯 碟子 花生 瘦肉实验过程: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灼烧,注意问一问,有什么气味。实验结果: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蓝,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白纸上挤压花生,有油渍,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在酒精灯上烧肉,有一种烧焦的羽毛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附: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2 选做实验名称:面粉变蓝实验目的:知道面粉中含有淀粉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碘酒 面粉 小碗 筷子 盘子 开水实验过程:1.把少量面粉放在小碗里,加入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再倒水搅拌。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几滴碘酒。4.观察现象。实验结论:面粉变成蓝色了。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水变咸了3 必做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小苏打 面粉 食用油 粉笔末 洗衣粉 黏土 木屑实验过程: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年级上册第五课怎样加快溶解4 必做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物体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把物体研碎等因素有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药匙 冰糖 小锤 冰水 热水 白砂糖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实验一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三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做一杯饮料5 选做实验名称:做一杯饮料实验目的:知道做饮料过程及配方。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蔗糖 柠檬酸 香精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二氢钠 碳酸氢钠 玻璃棒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500毫升水。2.把备好的蔗糖 、柠檬酸 、香精、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二氢钠 、碳酸氢钠倒入烧杯。再倒水搅拌。3.用玻璃棒搅拌。4.品尝。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6 必做实验名称:沉淀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明矾 浑浊水 药匙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7 必做实验名称:过滤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铁架台(含漏斗架) 玻璃棒 漏斗 烧杯 滤纸 带过滤的水和纯净水实验过程:1.将直面烧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2.将履职对这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呈漏斗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植物的根8 选做实验名称:根吸水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 玻璃杯 花生油 水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好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由于杯口用花生油密封,不会蒸发,液面降低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植物的叶(二)9 必做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的实验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办法能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95%的酒精、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实验过程: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变成绿色。实验结论:将叶片加热煮沸,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叶绿素跑到酒精中,究竟变成了绿色。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植物的茎10 选做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茎有疏导水分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实验过程: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液体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结论:茎的导管能输导水分。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1 必做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实验过程:1.把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3.过一会儿,塑料袋会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空气受热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2 选做实验名称:纸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4.观察纸蛇的变化。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13 必做实验名称:压缩空气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注射器 橡皮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5.反反复复3、4步骤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14 必做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气球 铁丝 塑料管 细线实验过程:1.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2.用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3.用细铁丝做两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在铁丝上。4.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状况。实验现象:松手后,气球开始滑动,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瓶“吞”鸡蛋的秘密15 必做实验名称:瓶“吞”鸡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水流有力量16 选做实验名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过程:实验一: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实验二: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得慢;水位高时,小水轮转得快。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四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杯子变热了17 必做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酒精灯实验类型:分组(也可以演示)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火柴、酒精灯实验过程: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再打开,再盖上。四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杯子变热了18 选做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实验一: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二:铜片、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实验过程:实验一: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实验二:1.将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铜片。2.观察蜡融化的方向。实验现象:蜡在加热点开始融化。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铜片)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水变热了19 必做实验名称:观察液体对流的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中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液体对流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高锰酸钾、火柴实验过程: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的一角。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