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轨道交通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中段工程号线中段工程 枫林路 东四线站 枫林路 东四线站 初初 步步 设设 计计 第二十二篇第二十二篇 车辆基地车辆基地 第十一册第十一册 综合管线综合管线 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 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 2017年年1月月 长长沙沙 长沙市轨道交通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中段工程号线中段工程 枫林路 东四线站 枫林路 东四线站 初初 步步 设设 计计 第二十二篇第二十二篇 车辆基地车辆基地 第十一册第十一册 综合管线综合管线 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 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 院院 长 长 薛新功薛新功 总总 工工 程程 师 师 薛新功薛新功 总体设计负责人 总体设计负责人 张永明张永明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 孙给排水专业负责人 孙 斌斌 2017年年1月月 长长沙沙 目目 录录 1 概述 1 1 1 线路基本情况 1 1 2 车辆基地概述 1 2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 2 1 设计依据 1 2 2 设计范围 1 2 3 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1 2 4 段址处城市给排水管网状况 2 3 设计原则 2 4 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2 4 1 平面位置 2 4 2 综合管廊长度 断面和结构形式 2 4 3 防火墙设计 2 4 4 逃生口 人孔和投料孔的设计 2 4 5 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2 4 6 排水设计 2 4 7 照明设计 3 4 8 消防设计 3 4 9 监控与报警设计 3 附件一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5 附件二 图纸目录 5 1 1 概述 概述 1 1 线路基本情况线路基本情况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起于湘江新区雷梅片区 止于黄花机场 线路 长约 48 7km 均为地下线 设车站 32 座 均为地下站 平均站间距为 1583m 在东六线以西设黄梨路车辆基地检修基地 在梅溪湖儿童公园以 西设梧桐路停车场 6 号线分东 中 西三段实施 1 2 车辆基地概述车辆基地概述 长沙地铁 6 号线黄梨路车辆基地北侧为大元路 南侧为龙华路 西侧 为东六线 东侧为次干道四 黄梨路车辆基地由运用库 联合车库 物资 总库 调机工程车库 材料棚 动调试车间 混合变电所 污水处理站 洗车库 综合楼 含综合维修中心 给水加压站 办公 食堂 浴室 公 寓 垃圾站 压缩空气站 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棚 门卫 两栋 派 出所 汽车库 自行车棚等生产 生活 办公房屋及相关室外构筑物组成 黄梨路车辆基地总用地面积为 33 24hm 建筑占地面积为 11 12hm 总建筑面积为 13 85hm2 2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2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 2016 2 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 2015 3 其他相关现行规范和标准 4 实测地形 高程资料 5 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图及各专业互提管线资料 2 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 根据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系统设计 XTSJ 2 标段文件 长沙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黄梨路车辆基地的设计范围为 1 车辆基地范围内原有道路 水系改造设计 电缆改造配合工作 2 车辆基地 不含供电 通信 信号 AFC 等系统的维修车间 的工 艺设备设计 预留司机及车站值班员等模拟培训实验室 3 车辆基地范围内房屋建筑 室内外构筑物设计 装修设计 含精装 修设计 建筑智能化设计 室外道路标识及室内 库内 标识设计以及预 埋件和预留孔洞设计 4 车辆基地范围内的站场线路 不含轨道 桥隧 路基 含软土地 基处理 道路 站场土石方 以及通风空调 给排水和消防 自动灭火系 统等的工程设计 5 车辆基地围墙范围内的绿化规划和设计 6 车辆基地的管线综合设计 电缆沟 电缆井的结构设计 派出所和 运转楼电缆沟或电缆管道设计 7 车辆基地项目的工程筹划设计及概算 8 车辆基地设计不包括系统部分的工程设计 即不包括通信系统 信 号系统 主变电站系统 供电系统 与降压变电所 或牵引降压混合所 0 4kV 低压柜馈线电缆头为界 自动售检票系统 轨道工程 综合监控系 统等专业的设计 9 本册设计范围为车辆基地管线迁改 管廊及其相关的配套设计 分 为两个分册 第一分册为管线迁改 第二分册为综合管廊 包括管廊土建 工程及其配套的管廊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排水系统 照明系统 消防系统 监控与报警系统等 2 3 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上阶段未见关于管廊部分的审查意见 2 2 4 段址处城市给排水管网状况段址处城市给排水管网状况 目前黄梨路车辆基地东面东六路既有两路 DN400 市政供水管 南面龙 华路既有一路 DN400 市政供水管 既有一路 DN300 市政供水管 水压 0 25MPa 0 35MPa 车辆段北面大元路规划有一路雨水管 管径 DN2600 管内底标高 37 56 m 35 80m 下游汇入双桥子港雨水箱涵 车辆段东面东六线路既有 一路市政雨水管 管径 DN600 DN800 管内底标高 42 14 m 35 91m 车辆段东面东六线路既有一路市政污水管 管径 DN1500 管内底标高 35 05m 32 34m 最终汇入榔梨污水处理厂处理 3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1 根据车辆基地内工艺布局 经过技术 经济 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 因素考虑 2 做好系统安排 远近结合 认真选择布局合理 稳定可靠的最佳方 案 保证设计质量 使工程更加经济 安全 合理 4 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4 1 平面位置平面位置 根据车辆基地房屋平面布局 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绿化带下 当无条 件时 在车行道和绿化带下设置 投料口 逃生口 通风孔等设置于绿化 带内并设置明显标识 4 2 综合管廊长度 断面和结构形式综合管廊长度 断面和结构形式 采用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综合管廊断面见平面图 管廊断面分 为雨污舱和综合舱 当管线较多时 设置雨污舱和综合舱联合舱体 雨污 舱放置雨水管 污水管和废水管 综合舱放置电力电信电缆 给水管 中 水管 消防管等 当管线较少时 设置为综合舱 舱内排水管线暗覆 其 他管线在排水管线上部支架敷设 综合管廊主廊设计宽度为 2 5 3 米 设 计高度为 3 4 米 人行通道为 0 8 米宽 在管沟两侧的内壁上预埋钢板 以便于管沟内管线支架安装 管沟底板和顶板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板 侧 墙采用标号为 C25 的素混凝土 管沟底部铺设 150mm 的 C15 的素混凝土 垫层 伸缩变形缝设计按设计要求每 15 米设一道变形缝 其断面中部预埋橡 胶止水带 压力管道进出管廊设置检修闸阀 排水管槽进出管廊设置检修闸门或 闸槽 进出管线预埋防水套管 4 3 防火墙设计防火墙设计 每不超过 200m 设置为一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分隔 并设置甲级钢质防火门 防火墙采用 240 厚的实心砖砌筑 要求砌筑砂浆 饱满密实 当有管道穿过时 应用非燃烧材料将缝隙填塞紧密 4 4 逃生口 人孔和投料孔的设计逃生口 人孔和投料孔的设计 综合舱逃生口最大距离不超过 200 米 雨污舱不超过 400m 考虑 将人孔和投料孔设计为二合一 设计在绿化带内 投料口间距不大于 400m 4 5 通风及防排烟设计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通风 排烟方式采用机械通风 机械排烟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双速消 防排烟风机 平时低速运行 进行机械通风 火灾时高速运行进行机械排 烟 设置气体灭火区域 在气体灭火后 开启该区域风机机械排风 排出 有害气体 平时通风量按换气次数 2 6 次计算 事故通风量按换气次数 6 次计算 排烟量按每平米不小于 60m2 h 计算 4 6 排水设计排水设计 未设置雨水管的综合舱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 沿线设计了 200 100mm 的排水沟 管沟内横向坡度设计为 2 每个防火分区设计 1 5 1 5 1 2m 的 3 集水坑 内设潜水排污泵两台 高水位两台同启 潜污泵参数 Q 15m3 h H 10m N 3KW 强排废水排至雨污舱雨水管 4 7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 综合管廊照明单独设置供电以防火分区作为配电单元 每隔 10m 设置节 能型防潮检修灯 照明电缆采用阻燃电缆 穿 PVC 管沿管沟顶敷设 电气 设备防护等级不为 IP55 管廊内疏散应急照明的应急电源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60min 4 8 消防设计消防设计 综合管廊内综合舱当电力电缆超过 6 根时 每隔 6m 设置一套 8Kg 的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设施 每隔 20m 设置 2 具 3Kg 手提式 ABC 类干粉 灭火器 置于灭火器箱内落地放置 在管廊适当位置设置简易空气呼吸器 4 9 监控与报警设计监控与报警设计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通 信系统 预警与报警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等构成 4 9 1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对综合管廊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报警 可上传至综合监控中心 对管廊内的排风机 排水泵及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可实现就地手动 就地自动和远方自动的控制方式 4 9 2 安全防范系统 综合管廊内设备集中安装地点 人员出入口 变配电间和监控中心等 场所设置摄像机 管廊内摄像机设置间距不大于 100m 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 通风口设置入侵报警探测装置和声光报警器 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综合管廊设置离线式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4 9 3 通信系统 综合管廊设置固定式通信系统 综合管廊人员出人口或每一防火分区 内设置通信点 不分防火分区的舱室 通信点设置间距不大于 100m 4 9 4 预警与报警系统 综合管廊管路内设置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对管廊内火灾进行探测 并接入附近的消防主机内 管廊内设置的排风兼排烟风机 正常情况下为 通风换气使用 火灾时作为排烟风机使用 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室控制 消防控制室具有控制优先权 防火门监控系统对防火门的开启 关闭及故 障状态进行监控 并返回相应的状态信号 4 9 5 地理信息系统 设置地理信息系统 1 套 具有综合管廊和内部各专业管线基础数据管 理 图档管理 管线拓扑维护 数据离线维护 维修与改造管理 基础数 据共享等功能 4 9 6 统一管理平台 设置统一管理平台对监控与报警系统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 具有 数据通信 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功能 4 10 回填要求回填要求 1 回填材料选用合适的挖出土或经试验合格的外运材料 回填前 确 保基坑内无积水 不得回填淤泥 腐殖土 冻土及有机物质 2 管廊在回填前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3 基坑回填时应对称回填 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 必要时采 取适当的限位措施 4 基坑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实的施工方法 每层回填高度不大 于 0 2 米 对中管顶 0 4 米范围内用人工夯实处理 5 基廊回填的密实度要求按以下执行 1 基地和台阶下部持力层 0 95 4 2 综合管廊两侧 0 9 3 综合管廊顶板以上 25 公分范围内 0 87 4 综合管廊顶板以上 25 公分至地基 0 93 6 回填土夯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加适量石灰 土 砂 砂砾或其他可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的材料 7 回填管廊时 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 应用人工先在管 子周围填土夯实 并应从管沟两边同时进行 直至管顶 0 5 米以上 8 回填土每层压实后 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 测出干土的质量 密度 达到要求后 再进行上一层的填土 5 附件一 附件一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序号项目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 1钢筋砼管廊B H 2 5 3 3 4米1948雨污 综合舱 2钢筋砼管廊B H 2 5 3 3 5 4米190雨污 综合舱 3钢筋砼管廊B H 2 5 3 2 5 4米350雨污 综合舱 4钢筋砼管廊B H 3 4米630综合舱 5钢筋砼管廊B H 2 5 4米17电缆舱 6管廊吊装孔处13 7管廊集水坑处30 8潜水排污泵50m3 h H 10m台60 9燃气管沟B H 800 800米150102J331 消防设施消防设施 1悬挂超细干粉灭火设备8Kg台420 2 放置式 ABC 类干粉灭 火器 MF ABC3 2组160 3空气呼吸器套140 通风及防排烟通风及防排烟 1消防双速风机 高速 L 31421m3 h H 600Pa 低速 L 20800m3 h H 263Pa 台20消防双速风机 2280 防火阀DN7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铁集团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 电解熔铸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AI芯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垂直极化箔条项目提案报告
- 临床护理新进展
- 脑瘫剪刀步态康复
- 2025-2030中国污水处理技术升级及PPP模式与绿色债券融资研究报告
- 物资稽核如何管理办法
- 特定服务餐厅管理办法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025版)导言课课件
- 混凝土施工示范样板制作方案
- 酒店房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 2024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女性原发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知识学习
- 2025重庆轨道集团招聘1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乡镇卫生院医师三基考试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
- 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