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农家的暮.doc_第1页
一个小农家的暮.doc_第2页
一个小农家的暮.doc_第3页
一个小农家的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型: 新 授 备课人:肖志霞 时间:2019-6-5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年级: 高二( 5 )班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真挚的亲情。它们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细节,或是分别,或是葬歌,或是日暮时分的农家生活,或是献诗,或是农家劳作,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展示了新诗在表达现代人感情方面的抒情技巧和抒情风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情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量的古典诗词,但大部分的学生对诗歌鉴赏仍有恐惧感,对诗词鉴赏的方法掌握不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从人物形象入手品味诗歌,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人物美、人情美。2、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把握情感;2、培养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 2、体会作者对和谐自然、宁静美好的乡村赞美与向往之情【教学重点】1.,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教学难点】1. 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交流法、比较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3、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方式的异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中国现代诗人刘半农在伦敦求学时,发表过一首表达对祖国思念与热爱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请大家欣赏诗歌朗诵,体会诗人的深情。 异域的风物、文化,总能勾出游子的乡愁。当暮色苍茫,身在他乡的诗人凝神回望,浮现于眼前的,是珍藏的记忆,是少小生活的美好时光,是“一个小农家的暮”。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品读欣赏的篇章。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根据所给材料以及同学们自己收集整理的相关材料,解读下面这首小诗,概括刘半农三大功绩。 胡适尝试白话芽,半农扬鞭口语花。 段落标点情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他)?2、 找同学解读本首诗歌创作背景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三、诵读诗歌1、找学生范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学生自由朗诵,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把握诗歌内容。3、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欣赏一下标题“一个小农家的暮”四、合作探究1、问题一: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三个画面,请你给这三个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丈夫和孩子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三幅图画:农妇夜炊土、农夫收工图和孩子观月图。特点:这里的屋舍自然简单、拙朴温馨,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其乐融融,这里的生活闲适自足、温暖安康,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妙。 妻子: 第一段“嫣红的火光”“殷红的脸”“闪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朴实、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透过“他从田里走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我们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孩子们:摄入诗人镜头的还有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亮下面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动人的儿歌,孩子们数天上星星时的颠倒错乱,则突出了他们的童心纯真无邪,天真好玩。2、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头祖国、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它们都传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换言之,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寄托在这三种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成了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理想。 同时,许多知识分子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改造了,于是,异化了的自己都颇感失落,而安闲从容心态的失落,应该是一种最可怕的失落吧!因此,刘半农精心描绘的这些美好的画面,其重点不在展露小农生活的落后滞缓,而在寄托自我的心灵归宿,为自己寻找一片纯净的乐土。 3、问题三: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 参考答案: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4、通过前面的学习, 概括诗歌鉴赏方法:抓住人物的描写,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领悟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五、拓展迁移 学习比较性阅读的诗歌鉴赏方法 同是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教我如何不想她与一个小农家的暮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你能试着比较分析一下吗?六、提升训练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不要说诗歌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我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意,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互助、美丽的校园这一切都应走进我们的诗行。今天,在这里,我们播下一颗诗情的种子,让我们用岁月的长河浇灌,让它开出最美的花,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去读诗写诗,创造诗意人生!试着创作一首小诗,内容自定,题目自拟。小组内交流评价,共享成功喜悦。参考诗题:我向往的生活、祖国颂歌、童年、母爱、绿、春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 课后自己阅读理解贺新郎、也许、秋歌、妈妈,反复诵读。根据所理解探究内容,任选篇目写一篇鉴赏性的小短文。八、板书设计农妇夜炊图 农夫收工图 情景交融 思国、思乡之情孩子观月图九、教学后记学生们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但学生吟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音韵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还有所欠缺,所以诗歌读起来略缺韵味。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