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文章欣赏).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文章欣赏).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文章欣赏).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文章欣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2、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联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文章是如何详略得当来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爱国精神。(2)学习古人把握战机、料敌制胜的智慧和敢于斗争、克服困难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的叙事特点。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投影四、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两年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基本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但对于文言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还理解不够。好但是结合教材,适当引导,运用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教学效果应当不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知同学们是否都看过亮剑这部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没有,该剧的主人公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有几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必亮剑,哪怕敌人是一流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不敢亮剑那才叫耻辱;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其豪气何等的逼人!其勇气多么的可嘉!毫无疑问,如想打胜仗,绝对要有敢打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但是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打硬拼,而不懂得使用一定的谋略技巧,避实就虚,争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那么充其量只能算是逞匹夫之勇,其结局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国破家亡。孙子兵法说得好,“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所以说,要战胜强敌,不仅要靠勇,而且更要靠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共同了解古代军事家曹刿是如何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的。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2) 、复习提问: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关资料1、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散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纪事本末四体。 3、文章字词句的解释:生生互考。(三)、理清线索,梳理结构1、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明确:事物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开头到“乃入见”)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2(“问何以战”到段末)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二部分: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部分: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四)、深入学习课文,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0分钟)1、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出示课件,设疑讨论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 (明确: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保家卫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2、评价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 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曹刿: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指挥家。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爱国、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循循善诱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沉着冷静,果断 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后发制人 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方法:对比 人物对话和行动鲁庄公: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的平庸的国君政治上无能:目光短浅 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但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礼贤下士、知错就改、虚心求教方法:对比 人物对话和行动3、 拓展、探讨:纵观全文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即:把握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 (3)鲁庄公能够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礼贤下士、知错就改4、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究。教师归纳并出示课件。 明确:课文剪裁详略得当。记述一次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撕杀写得极为简略,既刻画出了曹刿的形象,又突出了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5、课堂讨论,多媒体显示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知道多少保家卫国的名言。学生讨论,以小组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引导:学习古人忠诚爱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尚武精神和克敌制胜的超人智慧;鼓励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勇担职责,舍我其谁的思想。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秦楚钜鹿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爱国名言(参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南宋诗人陆游病起书怀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代出蓟北门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朝政治家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西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朝军事家戚继光韬铃深处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朝军事家戚继光马上作仗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明朝军事家袁崇焕边中送别(五)、巩固练习:沙场练兵: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与曹刿论战比较,设计试题 年羹尧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塌子沟:淤泥深坑。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题型要求:1、解释加点词语:2分,课内两个,课外两个 2、翻译句子:4分,课内一个,课外一个 3、文章内容内容理解:4分,两道题中考原题回放:1.解释加线词语含义:(2分)(1)弗敢加也 (2)公将鼓之 (3)比次日 (4)一霎而绝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3.用简洁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2分)4.曹刿与年羹尧两个人物有何共同之处?(2分)(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剪裁得当的特点,学习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写法。附板书设计曹刿论战 左传人物形象:曹 刿:“远谋” 鲁庄公:“鄙”写作手法:对比 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六、课后反思:本人以为,本教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做到讲练结合,文章结构的板书设计简洁合理。在实际施教过程中总体的表现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预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