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合作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合作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合作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作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在中国的大学里,英语课几乎都是必修课。我们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以非英语专业为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英语课以一本英语书为主,即我们常说的读写教程。读写教程里听说读写几乎都包括进去了。虽然有些大学里学生手中也还有类似阅读教程,听说教程,写作教程等,但由于课时等的相关因素,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以精读教程为主,辅助以听说写作教程,而写作的练习几乎都是放在读写课程。蔡和方(2006)调查了中国的335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及202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并一一做了问卷调查。在这537个大学生中,有253位觉得英语写作很难。57.7%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写作文;78.7%的学生不知道不同类型的作文要使用不同的写作技巧;30.4%的学生表示写作中的语法问题难以解决;48.2%的学生用中文来辅助完成英语写作任务;几乎左右的人都觉得词汇十分缺乏。在2004版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能够做到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120字的命题作文。在中国,有两种传统方式练习写作:应试写作和命题写作。正如Hedgcock和Lefkowitz(1992)指出:外语习得者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语法构成上。我们传统的修改作文的方式则是由老师逐一指出甚至直接修改语法,最后给出一个相应的分数。然而,公共英语教师又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小班教学向大班教学的转换。一个班级的人数多达90-180人,修改作文大量占据了老师的时间。有限的时间使得老师不得不减少写作练习的次数。许多中国学者指出中国大学生写作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词汇量;2)英语话语知识的学习;3)阅读能力;4)中文的写作能力(侯,2005)。同时,蔡和方(2006)也指出学生不喜欢写作,教师也缺乏写作体裁分析意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式写作 小组合作的形式常常被用于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口语训练。Richards (1992)等学者指出,与个体学习经历相比,合作式学习模式显得更有效,因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可以减少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控制。郭(2004)指出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鼓励了多重互动,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术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何(2003)也建议说可以在教室建立一个动态的小组,把一些有权威的资料放进外语教学中。目前对于合作式写作的研究比较少。Neomy Storch(2005)的论文中提到:合作式写作包括写作成果,过程及学生的反馈。他对合作式写作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是23个学习外语的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成年人。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独立写作或者是2人合作写作。其中5人选择了独立写作,其他人选择了每2人合作写作。Storch得出了以下结论:1)独立写作的学生完成写作的时间是10-15分钟,而合作写作的学生平均耗时是22分钟;2)尽管合作写作小组的学生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他们完成的作文比独立完成的学生的作文要简短;3)在文章的复杂性和精确性方面,合作写作小组的同学做的更好;独立完成的学生常常在时态、冠词、介词及省略句中犯错误;4)合作写作小组的学生写出来的句子更加复杂;5)总体上来讲,合作写作小组学生作文分数高于独立写作的学生;6)独立写作的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加强调细节,而合作写作小组的学生更加突出对于事实的阐述。Storch事后询问了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那些认为合作式写作好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分享观点或资源,相互学习的好办法;可以提高彼此的词汇量及语法的精准性,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尽管大部分同学认为合作式写作是好的,仍有少数同学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由于有些同学自身的语言技巧的局限性,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敢向对方提出质疑甚至批评;有些同学认为如果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会让对方丢脸或者伤害对方的感情。合作式写作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合作式写作这种新的写作模式可以在中国大学中试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专门的写作课,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喜欢写作,他们认为这是一件既费时,又无聊的事情。但是将这种新的教学法用于中国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课堂是一种挑战。首先大一的新生是根据他们的高考成绩及高考志愿来分专业的,尽管他们的专业水平相近,可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差甚远。如何把他们分成合适的小组对于英语老师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Nelson和Murphy(1992)提出,在写作小组中存在4种身份:抨击者、写作能力最差者、写作能力最强者及调停者。这些身份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合作式写作。例如,写作能力最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表达他的观点或者改变结局。合作式写作在中国大学中的实证研究为了进一步证实合作式写作对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影响,笔者做了以下的实验。实验对象是宁波工程学院汉语专业的2个平行班。受试时间是大一下学期。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1)2个专业的学生入校时高考成绩相近,英语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并同时由笔者授课;2)选择第二个学期才进行测试是为了让同班同学有个磨合期,能让他们能处于不紧张的状态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实验方法:1)要求汉语3班的学生都独立完成,汉语4班的学生自由选择2人一组或最多3人一组合作写作;2)由笔者根据4级难度出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之内完成。3)完成后对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访谈。4)作文分数按照四级标准0-15分分级打分: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在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为严重错误;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好,基本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误。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时间收到的有效合作写作作文总数为15份,独立写作作文总数为48份,结果如下:平均分数平均用时合作写作9.4分27.6分钟独立写作8.6分24.0分钟结论:1)1)独立写作的学生完成写作的平均时间是9.4分钟,而合作写作的学生平均耗时是27.6分钟;2)总体上看,尽管合作写作小组的学生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他们完成的作文比独立完成的学生的作文质量要高(平均分数高);3)在文章的复杂性和精确性方面,合作写作小组的同学做的更好,写出来的句子更加复杂;独立写作的学生语法错误及单词拼写错误更多; 4)独立写作的学生写出的作文有非常详细的例证,而独立写作的学生举例不详尽,泛泛而谈。根据笔者后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合作式写作的。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写作方式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原本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在有了合作伙伴之后变得有趣多了,那种常常不知如何下笔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还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合作式写作的方式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扩展了他们的写作思路。当然也有同学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合作式写作太耗时,常常在前期的争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写作十分紧张。实验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本实验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1)尽管笔者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及第一个学期的英语综合成绩进行了一些推荐性的合作组合方式,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根据各自关系好坏进行了搭配,这导致有些小组2-3名成员英语水平相差较大,合作写作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写作水平最好的那个完成,其他成员的参与性大打折扣;2)由于这次是课堂上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命题论文,合作小组时间的分配上出了些问题,很多小组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前期的讨论上,直到教师提醒才匆忙提笔开始写作,导致很多好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体现;而独立写作的同学由于非常熟悉这种方式的写作,在任务的完成方面显得更得心应手些。由于写作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计划,书写及修订,我们可以从这3个方面下手改进合作式写作。例如在计划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提前收集资料,然后让2人一组的形式改为3-5人一组,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事前的讨论,能得到更多的信息(Storch,2005)。到了写作阶段,再把大组分成2人的小组,人少一些可以刺激和促进学生的参与性,让她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需要的信息(何,2002)。最后是修订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让不是撰写者的那个同学先看稿子,这样更容易发现语法和词汇方面的错误。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换互相修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帮助学生修正。正如Lundstrom和Baker(2009)指出同伴之间的意见反馈在外语写作中十分重要,它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技巧和写作能力。参考书目:Cai,H.P. &Fang, Y.(2006). A survey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writing.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9: 21-24.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Retrieved Oct. 25th, 2010, from2/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4&Itemid=35Guo,X.J.(2004).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Large Class. CELEA Journal 4: 43-45.Helxcock, J. & Lefkowitz, N. (1992). Collaborative Oral/Aural Revision in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Instruction.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 255-276.He,M.H.(2003). Effective Pre-writing Activities in the EFL Writing Class. CELEA Journal 3: 63-66.Hou,J.J.(2005).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situations and strategies in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ch 6: 80-82.Lundstrom,K.& Baker,W. (2009).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The benefits of peer review to the reviewers own writ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8 :3043.Nelson, G.L., & Murphy, J.M. (1992). An L2 writing group: Task and social dimension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 171-194.Qin, L.L. (2004). Material Adaptation and Activity Design for Teaching EFL writing. CELEA Journal 5: 83-86.Reither,J.A.&Vipond, D.(1989). Writing as collaboration. College English, 51(8),855-867.Storch, N.(2005). Coll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