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及其司法适用 参考文献浅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之内部求偿权中文摘要: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本文试图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论述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人之间以不存在内部求偿关系为原则、存在内部求偿关系为例外的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其概念是从德国普通法理论中的共同连带、单纯连带的连带二分法发展而来,由德国学者阿铱舍雷最早提出。 马强:试论不真正连带债务,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weizhang/default.asp?id=10069。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在德国出现后,虽然也遭到有力的反对,但已成为德国学界的通说,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法学界的认可。随着我国大陆民法学界的蓬勃发展,学界也基本一致地接受了“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概念,我国虽未明文立法,但不真正连带概念理论也散见于诸法及司法解释的条文中。但由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为我国民法学界研究较少,争议颇多,法官在审判实务中也常感无所适从,本文仅就与司法实践甚为相关的内部求偿权加以探讨。一、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所谓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多数债务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偶然产生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之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的债务”。孔祥俊: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外法学1994年第3期,第19页。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债务人为多数。2、几个债务人因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一个债权人负有不同的债务。3、数个债务偶然地联系在一起。4、几个债务人给付的法益或者给付标的相同。有的学者认为给付内容同一或基本同一马强:试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国民商法律网,/weizhang/default.asp?id=10069;王庆岭:不真正连带债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第12页。,该观点实质上是将给付法益与给付法益的内容、范围混淆,给付法益的同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范围、内容、方式等也同一,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一。如债权人可以在其中一债务上设定保证,也可以就债务人中一人之给付附以条件和期限,其给付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给付法益”的同一。债权人的同一给付法益甚至可以以不同的给付予以满足,如甲之物品交乙保管,被丙损坏,乙与丙分别基于违约与侵权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但乙、丙可以回复原状或金钱赔偿的给付满足甲的同一给付法益。5、债务人各负全部给付责任。6、债务人完全履行,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也消灭。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仅是针对债权人而言,并非意味着债务本身消灭,只是因为一债务人完全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因目的达到而使其他债务人无需再向其履行。二、不真正连带债务内部求偿权的存在依据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求偿关系,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说”,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无求偿关系,该说以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遒龙为代表,其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无内部分担之关系,自无分担比例及分担部分之求偿与代位权问题,连带债务有关此等部分之规定,自均无资为类推解释之余地”。 陈猷龙:民法债编总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9月三版一刷,第287页。台湾学者孙森焱等从此说。 参见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 ,文太印刷企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修订10版,第656657页。第二种观点为“原则肯定说”,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之间以产生求偿关系为原则,不产生求偿关系为例外,此说以日本学者於保不二雄为代表,於保不二雄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之间以各债务人的过失比例来确定负担的比例,在内部关系没有明确其负担部分比例时,应当视为平均分担 参见 日於保不二雄著,庄胜荣校订:日本民法债权总论,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98年版2月初版,第 236237页。我国台湾地区地方法院也有类似判例“连带债务人相互间,应平均分担其义务,民法第二百八十条定有明文,而关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相互间,其应如何分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惟该情形与连带债务相当,是以应予类推适用前条之规定”。 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下),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3月版,第296页。大陆少数人支持该说。 参见王庆岭:不真正连带债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第4244页;王磊: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问题探讨,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第52页;陈建云、陆代刚:由案例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确认与承担,济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4卷第3期,第78页。第三种观点为“原则否定说”,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以不发生求偿关系为原则,“但因其各自所负债务性质之差异,如有可以认为某一债务人应当负终局的责任者,则其他债务人于清偿后,自亦得对之求偿”。 郑玉波著,陈荣隆修订: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修订2版,第427428页。该说认为,只有在终局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当其他债务人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后,可以就履行的债务向终局责任人追偿。此说为德、日、法、我国台湾地区等肯定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学界的通说。笔者赞同“原则否定说”,前两种学说均有所偏颇。否定说虽然认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之间无求偿关系,其并非真正否定求偿关系,而是从区别于连带债务人内部求偿权的性质出发,认为此“求偿”非彼“求偿”,其并不排斥非终局责任人履行债务后向终局责任人求偿的观点,如陈猷龙认为,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各个债务中,若有须负终局责任者,则非终局责任人承担债务后可依终局责任的法律关系向他债务人求偿。 参见陈猷龙:民法债编总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9月三版一刷,第287页。因此,该说与第三种观点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其认为这是依终局责任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求偿,不是依各债务人之间内部分担关系的求偿而已。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此说的合理性在于其指出的连带债务的求偿关系与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的求偿关系的法理基础是完全不同的。“原则肯定说”与“原则否定说”对于有终局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无终局责任人履行给付义务后可以向终局责任人追偿的观点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无终局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各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求偿权?“原则肯定说”主要基于两个理由:1、“连带并不将求偿关系视为当然的产物”, 日於保不二雄著,庄胜荣校订:日本民法债权总论,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98年版2月初版,第236页。连带债务成立时,数债务人之间并不必然一定产生债务分担,此后债务分担问题可以由法律规定或债务人约定,不真正连带债务成立后也可以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如既无法律规定也无当事人约定,法官应根据具体法律关系,斟酌债务人过错程度分担比例; 参见王磊: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问题探讨,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第51页。2、如果认为无终局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之间无求偿关系,则后履行者可以合法逃避债务,既鼓励债务人互相推诿,也对债务履行者有失公平。 参见王庆岭:不真正连带债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第44页。笔者以为,1、连带债务的本质是“由多数债务人,共同分担连带债务,此项主观的共同关系,即为连带债务之基础,求偿权亦系基于此主观的共同关系而发生。” 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 ,文太印刷企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修订10版,第643页。正是由于主观上的共同关系将各债务人之间的过错程度联结才会产生内部的分担,而不真正连带债务就各自的立场对债权人负责,其主观上没有共同关系,因此各债务人的过错程度也就无法划分比例,更谈不上相互分担了,除非各债务人事后约定分担比例,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例如甲与乙、丙分别订立合唱一首歌的演出合同,乙故意违约,丙因过失而未至现场导致合唱未成,因乙、丙任何一人未到将导致合唱无法进行,乙、丙均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乙的故意与丙的过失没有“主观上的共同关系”联结,以此来划分乙、丙之间的责任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不能认为乙的过错程度大于丙,在内部分担上其应当承担比丙更多的责任。2、连带债务是一种加重责任,债务人履行了超过自己应负担部分,其实质是为他债务人清偿债务,因而可以追偿超出自己应负担部分。而在无终局责任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履行义务者无法向未履行义务追偿导致后者合法地逃避债务,也不存在对前者的不公平,因为前者只是履行了属于自己的义务,并未因后者的存在而加重自己的义务,后者义务的不履行只是债权人未向其主张而已。因此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一般情况下各债务人之间不存在求偿关系,只有例外情况下,各债务人之间可以求偿,一是在有终局责任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非终局责任人履行债务后可以向终局责任人追偿;二是在不真正连带债务债务发生后,各债务人之间通过约定分担责任比例三、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中求偿权的区别1、性质不同。连带债务中的求偿权依据是债务人之间的内部分担关系,债务人在履行了超出自己应负担份额的义务后,为弥补自己加重的债务而向他债务人追偿,而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的求偿是基于终局责任基础上的相互追偿问题或者由债务人自行约定。2、权利来源不同。连带债务中的求偿权是债务人履行义务后而享有的法定权利,系“为消灭连带债务行为之债务人的新生之权利”。 陈猷龙:民法债编总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9月三版一刷,第283页。而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的求偿权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基于债务人权利的让与。3、方向不同。连带债务中,求偿权的行使方向没有限制,可以循环,而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具有无终局责任人向终局责任人求偿的单向性,如果终局责任人承担履行义务,不可以向其他债务人求偿。四、终局责任人的确定因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的求偿主2要发生于有终局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故而何种情况下存在终局责任人及如何确定终局责任人是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此问题,理论界都未能作出详尽分析。所谓终局责任人是指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应当对债权人承担最终给付义务的债务人。关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曾世雄先生将其分为终局式结构形态和非终局式的结构形态,继而又将非终局式形态分为放射式之结构形态和连键式之结构形态,考析两种非终局式形态,有终局责任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属于放射式非终局之结构形态,但遗憾的是曾世雄先生也未提及确定终局责任人的依据或标准。 参见曾世雄著: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3638页。笔者认为,放射式非终局之结构形态非常复杂,固然没有固定的标准或规律可循,但也并非毫无章法可循。王泽鉴先生曾以对“物或权利之丧失或损害的关系远近”来确定终局责任人, 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修订版,第287页。郑玉波先生在论及终局责任时提到因各自所负债务性质的差异也是给我们讨论终局责任人确定的基本思路,笔者试以此思路结合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具体形态分析终局责任人确定的相对依据。1、同种性质请求权竞合而形成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此类情形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终局责任人,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会有终局责任人。(1)数个侵权之债竞合时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有可能出现终局责任人。如果有对人或财产造成最终损坏的或最终控制占有财产的侵权人为终局责任人。如甲的物品被乙窃取,后被丙损坏,则丙是终局责任人。又如甲的物品被乙窃取,在乙处又被丙窃取,则丙最终不法占有财产,其为终局责任人。(2)合同上约定的当为义务与债务不履行相互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该类的典型为保险法上第三人过错造成保险赔偿的情况。如甲、乙订立贷款合同,后与丙保险公司订立保证保险合同,约定乙不还贷则发生保险事故,后因乙未还贷,乙、丙形成不真正连带债务,乙为终局责任人。2、不同性质请求权竞合而形成的不真正连带债务(1)侵权行为与其他债的发生依据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都有终局责任人,多数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为终局责任人。如甲将货物交于乙运输,被丙损坏,丙为终局责任人。但也并非绝对,少数情况下可能是非侵权行为人为终局责任人。如甲物品被乙窃取,乙遗失后被丙拾走,乙与丙分别基于侵权和不当得利对甲承担责任,但因丙为最终控制占有财产者,丙为终局责任人。有的观点论述此点时以侵权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侵害程度重于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的角度论述侵权行为人均为终局责任人 郎亚蕊:论不真正连带债务,西南政法大学2004届硕士毕业论文,第35页。此观点是值得商榷的。(2)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与合同之债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多数情况基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的债务人为终局责任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间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也可能产生终局责任人,一般是由最终造成财产损害或实际控制的债务人为终局责任人。如前文中运输物品被误领之例,误领人即为终局责任人。(3)多数情况下,合同之债的债务人不是终局责任人,但发生狭义的请求权竞合的情形例外。如甲将物品交于乙运输,乙在运输中致使物品部分损坏,后被丙误领,乙、丙分别基于合同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对甲承担责任,但乙与甲并非单纯的合同之债,由于乙在运输中造成物品部分损坏,已构成侵权与违约的竞合,因此乙作为侵权人对损坏部分是终局责任人。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终局责任人存在条件及依据:1、原则上必须有物或权利的丧失或损害,才有终局责任人,只有合同之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无终局责任人,但保险人基于法律规定向违约的第三方追偿的情形除外。2、对权利或物的丧失或损害关系较近者,应负终局责任。五、求偿权的份额与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人各自均应对债权人履行全部给付义务,履行义务的债务人向其他债务人求偿时能否全额求偿?如前所述,持“原则否定说”者认为只有存在终局责任人的情形下才存在债务人之间的求偿,自然不承认非终局责任与终局责任人内部分担份额,而持“原则肯定说”者认为,无终局责任人之间存在按照损害之原因力强弱决定份额,其相互之间的求偿自然不是全额追偿。笔者前文中已论述了“原则否定说”的合理性,此处行文自然在“原则否定说”的基础上加以讨论。一般情况下,非终局责任人就自己履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均可以全额向终局责任人追偿,但并非绝对。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形非终局责任人无法向终局责任人全额追偿:1、在标的额不相同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如果非终局责任人承担的标的额大于终局责任人承担的标的额,则非终局责任人只能就终局责任人应承担的份额以内向其主张。如乙将甲委托运输的货物误送至与收货物同名的丙处,乙与丙分别基于违约和不当得利对甲负不真正连带债务,丙为终局责任人。但乙需对甲承担赔偿损失和违约金的责任,而丙为善意第三人,只负有返还原物及所生孳息的责任,因此乙承担给付义务后并不能向丙全额追偿。2、当债权人与终局责任人的关系中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过失的,终局责任人可向债权人以过失相抵来抗辩,而非终局责任人向债权人全部履行给付义务后,由于其向终局责任人的求偿权是基于债权人的让与,因而终局责任人可以债权人的过失相抵向非终局责任人的求偿抗辩。如甲与乙发生车祸,甲损失10000元,甲乙责任各半,丙保险公司根据甲与其的保险合同约定赔偿甲8000元,但其向乙追偿时,乙可以甲存在过失抗辩,只需要赔偿5000元。需要指出的是,终局责任人只能对债权人的过失提出过失相抵的抗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力资源师专业能力提升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初级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模拟题集及参考答案
- 拉拔试验课件
- 2025年垃圾中转站装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便携式数字地震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付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硼酸铯锂晶体(CLBD)项目发展计划
- 抗美援朝课件
- 2025年系列高效脱氧剂项目建议书
-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8)Excel版
- 棋牌室员工管理制度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建筑工人临时用工协议书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_3~6年级_单词表(带有音标)
-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北京17号线)
-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练习题
- 鲫鱼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 CPS21F变频恒压供水调节器使用说明书1
- 600MW发电机组海水脱硫工艺特点及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