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doc_第1页
日本.doc_第2页
日本.doc_第3页
日本.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列资料对讲日本应该有些帮助。如下:一、日本的自然环境:1.东亚岛国: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一个群岛国家。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相望。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通称日本群岛,总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最大。日本群岛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南北距离约3000千米,这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现在,日本的四大岛之间已由大桥和海底隧道连接起来。四大岛的连接,改变了原来仅靠海运的状况,加强了岛屿间的联系,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2.海岸线曲折:日本的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海岸线总长度达330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曲折的海岸线和狭长的领土,使得内地距海一般不超过100千米,对海外联系比较方便。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多半岛、岛屿、海湾和深水不冻港。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均湾阔水深,可避风,三湾周围有许多优良港口。如横滨、名古屋、神户、大阪等,都是日本的重要港口。日本海沿岸海岸线较平直,缺少良港。濑户内海是由断层陷落和海侵形成的内海,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沟通本州、四国、九州间的重要海上通道,对沿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工业运河”的称号。3.多山的地形:日本群岛属西太平洋岛弧链的一部分,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接触带上,由于两个板块相互冲撞,地壳很不稳定,火山广布,地震频繁。山地、丘陵约占日本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三。岛上的山脉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不断隆起的,地势高耸,山岳陡峭,其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本州中部山脉相汇,是日本地势最高的地区,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富士山海拔3776米,为全国第一高峰,也是一座典型的圆锥形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共有200多座,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活火山,且分布广泛,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频繁的火山地震活动,不仅会改变地形状态,而且给日本日本带来灾难。据多年资料统计,日本每天发生地震20次左右,平均每年有一次6.5经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8经以上大地震。这些破坏性地震,往往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建筑物的严重损坏。日本的平原面积狭小,仅战领土面积的18%,且零散分布于河流下游及沿海一带。东京湾周围的关东平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日本最大的平原。4.季风气候显著:日本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除北海道外,均在0以上。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8以下。夏季,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掠过日本暖流,给太平洋沿岸的山前地带带来大量降水;冬季,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掠过日本海和对马暖流,给日本海沿岸的山前地带带来大量降雪。春夏之间的梅雨和夏秋之间的台风,也给日本带来大量降水。日本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002500毫米。濑户内海沿岸处于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5.能源、矿产资源贫乏:日本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但储量很少,分布零散,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严重不足,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如占全国能源消费量一半以上的石油,每年消费量高达2亿多吨,99%靠进口。磷酸盐、铝土、镍、铀、天然橡胶、棉花、羊毛等重要工业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日本进口的资源,占进口总额的近2/3。本国资源贫乏,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进口资源最多、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日本多山,降水丰沛,河流短、水量大,河床陡,水流急,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本州中部的水能资源开发得比较充分,在河流上游建有多座水电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源不足的缺陷。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特别快。特别是19561970年经济年均增长10%。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实现了现代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24600美元,超过美国,居世界前列。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如汽车、船舶、家用电器、计算机、照相机、钟表、钢材、石化产品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日本重视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克服本国资源不足的弱点,大量进口廉价的原料和燃料,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工生产高质量的工业制成品,并打入国际市场。这种“加工贸易型”的战略,促进了日本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商品出口贸易国。1.工业大国: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约占三分之二,是世界上重化工业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钢铁、造船等工业停滞,微电子、新材料等工业发展迅速。钢铁、汽车、造船、石油、石化、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日本钢铁工业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发展起来的。60年代,在三湾一海沿岸,填海造陆,先后建设了近十个大型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濑户内海沿岸的福山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汽车工业:日本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时间较晚,但发展很快。1980年即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的汽车工业技术先进,汽车质量好,耗油少,品种多,价格低,大量进入欧美市场。东京湾沿岸的京(东京)滨(横滨)工业区和伊势湾沿岸的名古屋工业区,是日本汽车工业两大基地。丰田市是最大的汽车城。造船工业:岛国日本,渔业发达,造船工业发展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海运量增加,对船舶的需求量大增,日本的造船业迅速发展,船舶下水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九州岛和濑户内海沿岸是造船业的主要基地。石油和石化工业:日本的石油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所以炼油和石化工业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石油消费量极大的三湾一海沿岸工业区。京滨工业区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包括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机器人、集成电路(又称微电子工业)等,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日本近三十年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集成电路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适于空运,它的原件和组装工厂多分布在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供电稳定的现代化飞机场附近。环境优美的九州岛是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日本的新兴工业区,有“硅岛”之称。2.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从日本上述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在三湾一海地区,东起鹿岛,向西经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北九州,东西延伸约1000千米,包括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北九州五大工业区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这里几乎集中了日本所有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工业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重化工业产值占五分之四以上。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内,多临海型的工业区。众多的工厂、车间,在临海的深水港口码头周围排列。巨型的船舶可以把原料和燃料,通过自动流水线,直接投入生产车间。这样既节约了生产用地,又节省了原料和燃料的转运所消耗的运费,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由填海造陆建设的工业企业,工厂车间往往按生产工序排列,岛的一侧为原料和燃料码头,另一侧为成品码头,尤如浮在海上的工厂。这种临海型工业布局,对于日本这样工业用地紧张,原料和燃料大多依靠进口的岛国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的优势和海洋航运运费低廉的条件在人口密集的消费区和公共设施完善的地区发展工业。日本的工业分布,除属于临海型的以外,还有部分工业属“临空型”分布,如近些年在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积极修建现代化飞机场,以飞机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在周围地区大建电子工厂,即属于临空型的分布。3.发达的农业:夏季高温、降水充沛的季风气候,非常适于种植水稻。水稻是日本最重要的农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和产值在各种作物中居首位。由于日本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程度高,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5800多千克,全国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国内自给有余。日本还充分利用各地区气候的差异,在九州南部和北海道、本州北部及山地地区,分别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以保证各个季节和各种蔬菜的充分供应。此外,还在北部温凉地带发展苹果等温带水果,在南部温暖地带发展柑橘等亚热带水果。蔬菜、水果、水稻是日本种植业三大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养牛业、养鸡业和养猪业发展很快,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有显著增长。日本北海道以东海域,是日本暖流(黑潮)与千岛寒流(亲潮)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成为世界最大的渔场之一。日本渔业历史悠久,发达的造成业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设备先进的渔船。日本每年鱼获量超过1000万吨,居世界前列。日本的山区森林茂密,三分之二的领土被森林覆盖。北海道林区是日本最大的林区,那里生长着冷杉为主的针叶林。日本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人工林几乎占全部森林的五分之二。在大力营造用材林的同时还营造了多种防护林,以减少自然灾害,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活环境。为了保护森林,日本对森林采伐加以严格控制,所需木材大量进口,加速了一些出口木材的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三、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本历史和文化:古代师从中国:日本靠近中国大陆,中国的文明辐射到日本。盛唐时期,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意义深远。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依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78世纪,大和政府向大唐派遣一系列使节,培养本国科学、艺术和文学上的人才。近代效法西欧: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级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自17世纪中叶起,实行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19世纪中叶以后,被迫签约开放国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仿效西欧,确立了近代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朝鲜和中国成为其侵略的最主要目标。战后唯美是从:1945年8月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占领军的强制之下,日本多次实行政治改革,于1947年5月3日实施日本国宪法,最后走上了宪法民主的道路。战后的日本一派荒凉,百废待兴。美国人要求日本要通过“非军事化政策”、“清理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通过反垄断法”等来发展经济,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由于美国执行的不彻底和出于日本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考虑,美国不想让日本一蹶不振,一种附庸关系自然形成了。美国要让日本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对日本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大力移植美国文化,日本人享受了“公民自由权”、“工作和集体谈判权”、“公民选举权”等权利,使战后的日本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美国重要的盟友。2.人口稠密:日本虽然领土狭小,境内多山,平原很少,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2%多。但日本人口众多,有1.27亿(2000年)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300多人,人均耕地仅0.04公顷,比中国人均耕地数还少。日本各地人口分布疏密悬殊,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周围的三湾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首都东京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1万人以上;而北海道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68人。日本居民绝大多数为大和族,少数民族阿伊努人仅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北海道沿海,从事渔业和农业。日本居民多信仰佛教和神道教。3.首都东京:东京都位于东京湾西北岸,地处本州岛中部的关东平原上,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