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反思.doc_第1页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反思.doc_第2页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反思.doc_第3页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反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反思于 洋(大连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艺术系, 辽宁 大连 116600)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全面改观,设计深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设计市场逐步细分,尤其是发展所催生的设计行业也越来越多。但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基本停留在“大一统”模式上,专业重叠、因循守旧、课程分散,与市场所需脱钩。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设想,以从与时俱进、地域为根、市场为本的理念来构建“一校一品”的专业设置做以分析。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市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76(2009)01-0018-03Rethinking About the Specialties Offeredof Art Design of Regular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YU Yang(Visual Communication Faculty,Dalian Art college, Dalian 116600,China)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an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people life becomes better and better and art design is embedded in all aspects of life and divided into many design trades. But the specialties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of regular universities are still monotonous and are dislocated with the needs of market.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assumptions and analyses the specialties offered of “one school, one feature”.Key words: education of art design; specilities offered; market 一、我国现行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一统模式:据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298个本科院校有艺术类专业设置,而到2001年达到597个本科院校,到2002年一年时间又陡增到700多个,至今艺术类专业设置在艺术院校和一般院校中依然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这么多高校中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基本都是统一模式,且规定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方向太少,与日益发展的制造产业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相适应。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言:“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世界科技革命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如果说,前一个挑战可能是世界共同的问题,则后一个挑战是中国特殊的问题。”1 (2)专业设置与布局不合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设计教育规模却全球第一,但专业设置单一、没有特色、重复性强,且地域布局不均衡,常常引起资源的过剩或空缺而造成浪费或不足,正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教授所说:“这种类似“大跃进运动”式的设计教育发展的后果不是学科的良性发展,不是对设计专门人才的优质培养,而是对艺术设计学科的葬送和人力资源的浪费。”2(3)课程孤立、更替缓慢:据调查,全国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地方性院校)教学内容几乎几年如一日,延续多年的程式化体系,很少进行调整教学与社会脱节,其僵化、死板的弱点日益显现,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非常可怕。市场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及时整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市场需求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新措施1.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谓专业设置的与时俱进指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的,合理设置产业需求的设计专业。但在普遍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现状来看,往往还保持传统的姿态,经验主义,对艺术的形态往往感觉迟钝或视而不见,持排斥心理。这与一些综合院校严谨的态度有关,我国普通的综合院校的艺术系很保守,学生也很传统,艺术氛围很沉闷,在设计教育上也较传统,按部就班。当下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弊端:(1)专业目录沿袭过去严重。对市场经济催生下的一些重要产业没有相应的专业设置,如家具制造、玩具制造、陶瓷玻璃制造等制造产业急需的设计专业在国家的学科目录中无一席之地,反之,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设计大学中,这些专业仍然继续保留,并且发展成为具有硕士与博士学历层次、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设计专业教育,成为国家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对已有专业调整不合理。如家具设计专业,它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同时起步,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家具教育体系与中国现代家具工业体系。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具设计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取消,调整到艺术设计专业、工科的木材科学技术专业与工业设计专业,看似整合了专业,实际成了大杂烩,削弱了家具设计专业的职业性。因为家具作为一个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需要有独立的专业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而在我国取消此专业的同时,全球顶级的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却把“家具设计专业”从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系中独立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家具设计系,进一步强化家具设计专业。因此,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有必要理智地认清中国设计教育的现实;有必要重新规范专业设置体系;使我国设计专业设置全而不重复,大而不空泛,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发展的推动力。当然区域经济发达的一些学校灵活地根据市场需要和区域优势,开拓了新的设计方向,如:温州大学的靴鞋设计方向;中原工学院的形象艺术设计专业;广州大学的商业娱乐设计方向;广东商学院的玩具与游戏设计方向;中国地质大学的珠宝首饰设计方向等,但整体来看这样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业还是太少,因循守旧还占主导。艺术设计是一门传统而又新兴的学科,虽有历史积淀,但又随着经济、技术、材料等变化而不断的边缘化,常新常变。我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学科一般包括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门类,专业相对固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对艺术设计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带来新兴艺术门类的出现和专业设置的重大变化。因此,在时下的专业设置必须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1)要保持传统专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因为发展新兴专业而忽视传统专业的发展。传统专业是该门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历经时代和社会变迁而沿传保留至今,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传统专业体现着学科的本质特点。(2)专业设置又不能固步自封,一味保持传统专业设置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务实的态度把市场的实效性同教育的持续性相结合,抓住特色与热门专业的优势,与相关学科专业相互融合,以寻找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切入点,使专业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体现专业设置的现代性。因此,正确地对待新事物或现象,打破小圈子,以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宽容的姿态,用多元的思维去理解市场文化形态,吸收一切适用的文化样态。这样,设计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设计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 2.地域为根,和而不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设置所谓地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模式大同化格局而提出的,是对保护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保持教育特性的应对措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保持自身的个性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和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艺术院校来说,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专业,是突出办学特色乃至铸就学校品牌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快速发展的经济,催生的文化多样性成为可能,艺术设计教育视野更应开阔,兼收并蓄,但要把握好普通与特殊的关系,普通即同质文化(多元文化),特殊即异质文化(地域文化),普通高等院校应建立以地域文化为根,以多元文化为干的“一校一品”模式,做到“术业有专攻”,打造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争取主动的话语权。地域文化也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如何使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化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并相互吸收,形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呢?我认为古语的“和而不同”原则或许可提供平台。国语郑语,有史伯回答桓公的一段话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又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侯与晏婴的一段对话,齐侯对晏婴说:“唯据与我和夫。”(按:“据”指梁丘据,齐侯侍臣)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其乎?”对曰:“异。和如羹焉,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从以上的二段话看,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衰败。把这“和而不同”作为处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一条原则,是能得到某些有益的发展的意义。在不同文化中通过文化的交融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大文化,这就是“和”的作用。但这种和的文化,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优势,以此优势为中心进行融合,而不是“被同化,被吃掉”。 新形势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性的设计人才,各高校的设计教育,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中国人文精神,尤其是加强对本地域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建构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办学模式。打破“大一统”的传统模式,形成文化上的特色和聚焦点。这种焦点就是“一校一品”的支撑点。所以地域文化才是一所艺术院校的“品”,才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如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及其文化艺术的集萃地,各地的歌曲、戏曲、舞蹈、剪纸、刺绣、扎染、岩画、宗教艺术等民间艺术,构成了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为西部艺术院校办出西部特色提供了源源不竭的艺术资源。 3.市场为本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群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从一开始便采取了“拿来主义”,引进并借鉴了国外设计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分为三大块,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各段中又设计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的封闭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设计重新走向综合,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人才的严重障碍。有些每门功课几乎都优秀的学生却做不出好设计来,甚至不懂设计程序、很难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因为在这种课程模式下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些缺乏相互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所以,现在的课程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课群建设为模块,建立需供一体的实务课群体系。但在设置上必须有利于设计的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培养素质人才。其课群建设三大关系是:基础核心与边缘渗透的关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系;专业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课群建设的优点是:以整体优化为准则,组织建立公共通识课群、学科基础课群及院系学科平台课群(交叉课群)、综合实务课群,摒弃过细、过专、过旧的内容,明确了课群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定位,注重当代学科前沿发展概况以及与其他课群或课程相关内容的联系,以立体化的结构呈现。课群结构设置,注重了综合素质培养,能较好的把过去与现在有机整合为一体;形成专业上的交叉网状分布,对专业的建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图1 课群建设图解模式 三、结语 艺术设计是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强。设计专业也会随着生活的多样需求而越来越细化。本文对现行专业设置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