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新笔画:斜钩。2.自主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13个生字,写好4个字。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投影仪、朗读音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将和我们共同来学习,你们猜猜它是谁?(投影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叫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猜猜这个小游泳家是谁?2学生猜谜、回答。(出示小青蛙图片)师模仿小青蛙和大家问好。在你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呢?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小青蛙。这只小青蛙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呢!请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看看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2.质疑: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困难?(针对学生读不好的字,教师加以指导)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直接感受读书的快乐,听听与自己读的是否一致。4.和老师竞赛读: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看看是同学们读得棒,还是老师读得好。5.同桌之间互读,全班齐读。(三)随文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还认识它们吗?2.指名读生字卡片。3.重点指导的生字:捉(翘舌音)见、劝(辨音)等(后鼻韵母)什(翘舌音、前鼻音)么(轻声)(1)指名读。(2)小老师领读。(3)开火车读。4.交流识字窍门: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四)课间休息师教唱儿歌:青蛙青蛙大嘴巴,唱起歌来呱呱呱,一只青蛙叫声呱,两只青蛙叫呱呱,三只青蛙呱呱呱。(五)指导写字1.复习字音,练习组词:妈、见、我、问。2.复习与本课要写字有关的熟字:女、门、口。3.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1)组合法。“门”和“口”组成“问”。(2)笔画分析法。“见”字四笔写成,最后一笔竖弯钩;“我”字七笔写成,第五笔是斜钩。(六)练习写字1.先说说每个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2.再在写字本上描红。3.练习写好每个字。要求写字时尽量不用橡皮,写好后查一查写得是否正确;在同一个生字中,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教师进行巡视,随时纠错和表扬,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鼓励学生写好字。第二课时(一)通读课文,了解内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能说一说这首小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板:捉放)复习词语:青蛙、一只、为什么。2.自由读全诗,数数全诗一共有几句话。3.小组合作学习:四人一组自学课文,先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4.小组汇报:汇报时先读句子,再说意思。没说明白的地方其余小组给予补充。(二)细读课文,引导感悟1(投影难过的青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青蛙的心情)师:这只小青蛙被文中的小朋友捉住并带回了家。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此时你会想些什么?会对我说些什么?2师: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后,怎样对我说的?这句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能体会妈妈的心情吗?谁能把妈妈焦急的心情读出来?(板书:劝)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话。4师:你知道妈妈让我放小青蛙的原因吗?指名回答。(板:爱也爱)(1)指名读第三句。(2)想一想平时妈妈是怎样爱你的。青蛙妈妈也像你的妈妈爱你一样爱着它的孩子。你能模仿妈妈的语气读读第三句话吗?(3)分角色朗读。5齐读课文。6中间休息:教唱小青蛙,快回家(三)展开想象,延伸拓展1.你来编故事:课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我”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同学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2.小结:老师不仅被你们的故事所陶醉,而且被你们的行为所感动。我想小青蛙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一定会感激你们的。让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遍吧!3.边看投影边试着背诵全文。我爱(),捉了一只()。妈妈见了():()。我问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等它()。4指名背诵,请背诵得好的同学讲讲方法。5拓展:像青蛙这样的动物朋友,还有许多呢!出示动物图片。说说它们对人类的帮助。总结: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动物对人类有帮助。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吧!板书设计:小青蛙爱捉劝放也爱快回家附送:2019-2020年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3.情感目标: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教学设想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教学工具:Powerpoint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无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二、解题:1.近体诗略说2.王维与山居秋暝生回答,师补充,出示课件。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 ,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略说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三、诵读感悟(1)教师范背(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明确:浣(hun),洗 歇(xi),衰败(3)指名读,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四、品味鉴赏1.欣赏画中之美(1)析题明确: 暝:日暮,傍晚。 居:停留,住宿。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情)(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结合本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为什么?明确:全诗构成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定的气氛。颔联可入画: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颈联也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2.教师引导,咀嚼画外之意。(1)教师略说王维与“佛”。(2)学生再次咀嚼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体味其深层意蕴。思考、品味: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明确:是。颔联侧重于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于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调动积累,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配乐朗读,进一步品味诗情。五、课堂练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明确:D项与作者诗的意境和表现的心情愿望矛盾。2.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明确:B(A反衬出环境的静。B突出环境的幽静。C描写夏日之景的的深邃广阔而又色彩缤纷。D显示出一种恬静美。)六、作业(2题选1题)1.根据全诗或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