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种物象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视觉形象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而且一些古曲调、动物的鸣叫及自然声响等听觉形象也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如:古曲霓裳多表达歌舞升平,杨柳曲多表达惜别与思念,“羌笛”、“胡笳”多表达边塞凄苦与荒凉之情。 一、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古典诗词中,不少音乐意象是以古曲调的形式出现的,一如古曲调原来的主题,寄托的思想感情是固定的,往往带有特定的含义、情感和寓意。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在古典诗词中,传达出来的往往是思乡之情。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听到梅花落的笛曲,想象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诗人将梅花落巧妙拆分,一语双关,寄寓戍边将士的无限思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国势岌岌可危仍不念时局维艰,终致亡国。因此,后庭花几乎成了“亡国之音”、“靡靡之音”的代名词。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这一名曲来讽谏当朝统治者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诗人借后庭花表达对腐败世风和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关山月,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诗句,汉代鼓吹曲中有关山月,相和歌中有度关山,多写征战离别之情。如“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李益夜上西城);“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诗人借呜呜咽咽的关山月笛曲,表现边疆战士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行路难,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一首声情哀怨的笛曲,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以此曲比喻世道的险恶,抒发诗人仕路坎坷的苦闷,同时也表现诗人不畏艰难,坚持理想的信心和抱负。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诗中借行路难曲调表现了将士们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行军的艰苦。阳关三叠,唐代名曲,歌词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常成为朋友依依惜别,互相酬答的歌曲,多用来表达离情别绪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耿家歌);“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谭用之江馆秋夕);“红绽缨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无题)。 二、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古典诗词中,许多音乐意象是借助器乐来表现的。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宴饮归客,借“胡琴琵琶与羌笛”渲染惆怅情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诗人借凄清悠扬的琴声抒写自己曲高和寡、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感慨。“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诗人借瑶瑟表达潇湘明月夜的哀怨和自己被贬的凄凉心境。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器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琴瑟,亦作“瑟琴”,源出诗经小雅鹿呜:“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人借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夫妻感情和谐,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睢);“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也有比喻兄弟朋友情谊的,如“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吹笙,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渲染歌舞升平、繁华迷人的场景。如“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诗人借笙歌渲染西湖繁华迷人的景象,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冯延巳抛球乐);“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顾况宫词),表现笙歌漫舞,及时行乐的情景。鼓角,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壮军威,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借鼓角表现战争场面和气氛。“(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表现金鼓震天,战旗飘飘的行军场面。“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弧。无限塞鸿飞不度,秋夜卷入小单于”(李益听晓角);“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诗人借“鼓”、“角”渲染战斗的酷烈,表现将士的英勇无畏。 三、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古典诗词中,不仅古曲调、古器乐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而且一些动物的鸣叫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声声关情,最常见的莫过于猿鸣和杜鹃啼叫。猿鸣声异常凄厉,尤其是深山峡谷中的声声悲鸣,空谷传响,常常令人愁绪满怀,泣下沾襟。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啼猿数泪行,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五少府贬长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等,都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杜鹃,又名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杜鹃。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因此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乡归家之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寄寓离别之情。传说杜鹃暮春即啼,直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恻,闻者为之悲戚动容,因此,其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料峭春寒,沉沉暮霭,更兼杜鹃凄婉的啼叫,写尽了羁旅行役之苦。又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在古典诗词中,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以此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寒蝉,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古人以蝉餐风饮露为高洁的象征,为诗人自比清高的喻体。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人以蝉自喻高洁的人品。“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人以寒蝉高唱,抒发自己蒙冤受屈的悲愤之情,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一番秋雨之后,秋蝉命折旦夕,只剩下几声若渐若续的哀鸣,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诗人借寒蝉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也表达了这种情感。鹧鸪,是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其叫声常常被人模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因此,古典诗词中鹧鸪鸣叫多带有离愁别绪,归去之意。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在古典诗词中,诗人还常常借鹧鸪的叫声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赠歌者),诗人借“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不愿游子远行的思念之情。 四、梧桐叶上三更雨 雨打梧桐、雨打芭蕉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音乐意象,尤其是夜阑人静、辗转反侧时,雨打芭蕉、雨打梧桐的潇潇声,传达出来的往往都有悲苦的人生况味和孤寂之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表现无尽愁思。梧桐叶落,秋风渐起,一夜潇潇雨声,敏感脆弱的诗人往往会倍增惆怅。“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敲打着梧桐的夜雨是离别的前奏,一声声,一下下,黯然消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勾起的是无尽的家国之痛和孀居之苦,怎一个愁字了得。和雨打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雨打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所以很自然地被赋予凄凉孤寂之情。如“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潇潇,碧纱窗外有芭蕉”(晁补之浣溪沙)。雨打梧桐、雨打芭蕉的声音本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只因诗人愁绪的难以释怀而显得特别恼人。 五、断续寒砧断续风 砧声,即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砧板上,用木杵捣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妇女白天一般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有空闲时间为家人准备衣物,所以多于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在古典诗词中经常被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往往成为“思妇”主题下最常见的意象。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捣衣的妇女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着他们的饥寒,捣衣声里贮存着思念、盼望、关切、依恋、关爱、伤逝等一系列丰富的人文内涵。“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不辞捣衣倦,一寄寒砧深”(杜甫捣衣);“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戌人犹在玉关西”(贺铸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月下捣衣,阵阵砧声,不仅思妇为之动容,也最能触动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因此寒砧声也是思念家人、思念家乡主题的传统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入首之一),正是诗人听到白帝城中捣衣之声,联想到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准备为亲人缝制御寒衣物时引发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向往家庭的温暖,思念捣衣的母亲或妻子,也伤感自己只身漂泊的命运。与思妇主题不同的是,它从游子的视角着眼,更多关注的是砧声意象,而不是捣衣的动作。如“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感秋);“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奈楚客沧留久,砧声带愁去”(姜夔法曲献仙音)等。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声不再是沉重单调的劳作声,而是爱的乐章,是一曲缠绵深情的亲情之歌。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尹雨 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意象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种物象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视觉形象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而且一些古曲调、动物的鸣叫及自然声响等听觉【作者单位】: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音乐意象 主观情感 民族文化意蕴 自然界 文化内涵 王昌龄 多表达 视觉形象 客观物象 【分类号】:I207.22【正文快照】: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种物象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视觉形象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而且一些古曲调、动物的鸣叫及自然声响等听觉形象也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如:古曲霓裳多表达歌舞升平,杨柳曲多表达惜别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李桂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4期2杨芙蓉;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3刘银光;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4;J;公民导刊;2003年04期5石尚彬;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6汤继良;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年01期7王名超;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5期8刘运韬;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9王成;J;写作;2000年06期10崔墨卿;J;新闻与写作;2001年06期1单秀凤;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2华锋;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3查干;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4林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5杨星映;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6胡毅雄;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7刘士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8朱海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9冯吉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10王更生;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1杨宇全;N;中国文化报;2003年2王三保;N;安庆日报;2010年3陈祺 记者 陈仁德 刘雄 张靖;N;重庆商报;2001年4樊星;N;湖北日报;2004年5王建柱;N;湖南日报;2003年6张同吾;N;文艺报;2011年7本报记者 彭薇;N;解放日报;200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解设备操作培训课件
- 2024年怀化中方县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课件如何上传培训平台
- 改色膜销售培训课件
- 空调工程调试方案(3篇)
- 靖西管线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甘肃秦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猫式运动康复
- 曲靖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智能工业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会计信息系统 课件 第0-2章 导学、会计信息系统概述、电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搭建
- 2024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真题
- 上海市内分泌科临床质控手册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清单(新版)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 三年级 第3课《体验人机交互》教学设计
- 《机械常识》(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常用金属材料
- 燃气市场风险分析报告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 四宫格数独课件
- 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