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学 号姓 名培养学院外语学院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指导教师罗虹学习年限2008 年 9 月至 2011 年 6 月开题日期2010年5月21日论文题目的存在主义与叙事策略映照观The Correspondence of Existentialism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Sula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制表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精神,为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中期考核通过,进行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都必须做开题报告。第二条 开题报告主要检查研究生掌握专业理论的程度和研究能力,考察学位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第三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第四条 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内容包括:(1)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案、写作计划等;(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五条 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需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3人。在做开题报告时,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必须参加,跨学科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亦可旁听。第六条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第七条 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姓 名性别民族汉出生年月培养学院外语学院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中文的存在主义与叙事策略映照观英文The Correspondence of Existentialism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Sula指导小组成员姓 名专业技术职称签 名一、立论依据:内容包括 1.选题的缘由;2.研究意义;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选题缘由: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性。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与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猛烈冲击,探索了黑人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在秀拉这部作者最钟爱的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一组丰满、复杂的黑人形象,不仅描绘了他们在种族歧视的生存困境中的各般命运,更体现了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存在主义在西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思潮,它关注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及人的价值等根本问题。存在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除了存在主义哲学,还包括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美学等。这些领域都很好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另外,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还运用了诸多有后现代特色的叙事策略,如荒诞的视角、并置对照及非线性叙述。鉴于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与后现代叙事策略这两者相互映照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意义:近年来,对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热点。有的研究运用了传统批评模式,如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则采用了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如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叙事技巧等。然而,对秀拉这部作品鲜有跨学科地从哲学角度进行剖析的研究,探讨作品中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叙事策略一致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论文将填补目前学术界对秀拉这部小说研究的一项空白,综合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和文学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为欣赏这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的女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不失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对莫里森作品秀拉的评论体现为这样几个特点:一、从80年代年莫里森作品为中国学者和读者所熟知直至今日,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呈阶段性递增之势。在钱素满主编的当代美国作家评论(1987)一书中,收录了胡允桓撰写的题为“黑色的宝石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的创作思想和主题,探讨了秀拉中秀拉的形象。虽然莫里森在80年代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而且秀拉在1988年就经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但在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国内对其研究和批评很少。多数研究集中在获得普利策奖的宠儿等作品上。而对秀拉进行专门批评和研究的是在莫里森获奖两年后的1995年,魏颖超在社科纵横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一株挺拔的红杉评托尼莫里森 秀拉中的叛逆者形象”。近年来,莫里森的秀拉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二、从研究的切入角度和批评方法来看,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并存的态势。早期对秀拉的研究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些文章多数运用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也有运用叙事学等方法进行的研究,如周小平“莫里森秀拉中的时间形势及其意味”,以作品的时间表达形式为切入角度,研究时间与人物的变化关系,探讨了小说的写作形式。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的传统批评模式仍在运用,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如神话-原型批评、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文化研究、叙事特征等在秀拉的分析中也得到更多的运用。如杜志卿和张燕“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文章认为秀拉是替罪羊和撒旦原型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章汝雯的“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从女性主义角度,提出黑人妇女个性解放、实现自我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相结合、相统一的重要性。刘君涛“从镜像结构看秀拉的人物组合与叙事风格”从镜像结构来研究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叙述特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批评方法。总之,对于同一文本秀拉,由于批评方法和切入角度的不同,其解读也异彩纷呈。这些研究对秀拉的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文化价值进行了全面、透彻、中肯的阐释。国外对莫里森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莫里森与女性主义。Barbara Christian的Black Women Novelists: The Development of a Tradition, 1892-1976是一部关注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开山之作。相关研究还包括Mae Gwendolyn Henderson的论文Speaking in tongues: dialogic and dialectics and the black women writers literary tradition (1989),以及Barbara Hill Rigney的The Voices of Toni Morrison (1991)。二、莫里森与黑人文学传统以及非洲民族主义者的思想与美学的关系。Trudier Harris在Fiction and Folklore: 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 (1991)中把莫里森的作品置于民间传说这一特定的非裔美国文学传统中,认为她在作品中真实再现了黑人社区。Dorothea Drummond Mbalia的Toni Morrisons Developing Class Consciousness (1991),利用尼库梅森的意识形态来分析莫里森的作品,她运用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植根于种族与阶级的对非洲人压迫,并对这种压迫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Philip Page在Dangerous Freedom: Fusion and Fragmentation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 (1995)中利用后结构主义中区分与分解的框架分析美国与非裔美国文化。Stelamaris Coser的Bridging the Americas: The Literature of Paule Marshall, Toni Morrison, and Gayl Jones (1995),把莫里森的作品置于泛美写作的背景,特别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对莫里森柏油娃和所罗门之歌的影响。Jan Furman在Toni Morrisons Fiction (1996)中,重点阐述了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妇女的中心地位,探讨了社会与家庭文化中的暴力因素。三、莫里森与白人经典作家的比较。如David Cowart比较莫里森与福克纳、乔伊斯之间的关系;Eileen Barrett论述了莫里森与伍尔夫两者的联系。Marylin在著作Folk Roots and Mythic Wings in Sarah Orne Jewett and Toni Morrison: The Cultural Function of Narrative (1991)对莫里森与其他女作家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研究也很多。有多篇硕士论文运用存在主义观点分析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等文本。习传进的试论的存在主义思想探讨了托妮莫里森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存在主义思想。以上这些研究虽然涉及学科广泛、理论丰富,但是缺乏一定的跨学科意识,有其局限性。对于秀拉这部作品鲜有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进行解析的研究,将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相贯通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及情节分析入手,论证其存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叙事策略是相互映照、相互呼应的,从而为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二、研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目标;2.研究内容;3. 拟创新之处;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或可行性分析;5.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6.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目标:论文研究的目标是了解秀拉中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与后现代叙事策略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映照、相互呼应的关系。这两个看似来自不同领域的概念能否在作品中得到统一?存在主义观点是如何通过后现代叙事策略得以表现的?叙事策略的运用又如何深化了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这些问题都是论文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研究内容: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引言介绍托妮莫里森本人及她的作品,概述秀拉这部作品的内容,提出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论述国内外对托妮莫里森作品,特别是秀拉的研究概况。第三章在存在主义哲学及后现代叙事策略,即哲学基础和文学理论上构建论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运用理论框架对文本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荒诞的世界、荒诞的事件和荒诞的人物角色来论证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世界是荒诞的”与叙事策略中“荒诞视角”的一致性;从秀拉与夏娃、奈尔、夏德拉克的对照描写来论证存在主义“他者”理论与叙事策略中“并置对照”的一致性;从对“李子”被母亲夏娃烧死和“小鸡”的意外死亡事件的描述来论证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和叙事策略中“非线性叙述”的一致性。综合这三个部分的论证分析,来强调作品中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后现代叙事策略相映照、相契合的特点。最后一章是对整篇论文的归纳和总结。拟创新之处:1. 综合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着力分析其在文本中的表现。2. 联系哲学基础和文学理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论证两者的共通性。采用的方法: 论文将依据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后现代叙事策略的文学理论,对著名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的人物及情节进行研究。 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一些代表人物,如海德格尔、萨特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论断及理论,如“世界是荒谬的”、“他者”理论和时间哲学。后现代主义体现了文学理论的转向,其叙事策略包括这样一些主要特征,如荒诞视角、并置对照和非线性叙述。论文尝试把以上例举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和例举的叙事策略一一对应,论证文本中两者相统一的部分。本文用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以哲学理论及文学理论的贯通性和渗透性来关照文学批评,充实对作品思想性及表现力的认同感。论文选取秀拉中对人物及情节的描写,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论述其展现的相一致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叙事策略,阐明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理论是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挖掘这部关注黑人命运的小说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征。可行性分析:存在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议题。它包括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借助存在主义文学这一媒介,存在主义哲学的很多观点得以体现。因此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是相通的。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文学亦运用了诸多后现代的叙事策略,如荒诞的描写手法,情节地“碎片化”处理等。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叙事策略和小说文本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映衬的。讨论小说中哲学观点、文学理论和文本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论文的文本选择了托妮莫里森的作品秀拉。该书涉及的人物和情节丰富,不同于美国白人作家的作品,这部小说还涉及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这两个重要话题,探讨了黑人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的艰辛之旅。而这正与关注人生意义及人的价值的存在主义相吻合。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似乎昭示了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黑人被奴役、被歧视的生存状态。因此,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上看,结合小说文本与存在主义也是可操作的。鉴于以上几点,以小说为文本语料,以存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叙事策略为理论框架,论述两者相互映照、相互呼应的特点是可行的。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2009年5月-6月: 阅读相关文献,掌握理论知识;2009年7月-8月: 阅读原著,筛选相关文本。2009年9月: 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200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完成文本收集整理,并运用哲学及文学理论分析文本;2009年10月中旬-12月中旬:完成论文剩余部分2009年12月下旬-2010年1月:修改论文,提交论文初稿;2010年3月:修改论文,完成二稿;2010年4月中下旬:修改论文,定稿主要参考文献:Adell, Sandra. Literary Masters: Toni Morrison M. Detroit: Thomson Gale, 2002.Bakerman, Jane. “The Seams Cant Show: An Interview with Toni Morrison,” J.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Forum 12(1978).ButlerEvans, Elliot. Race,Gender, And Desir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the Fiction of Toni Cade Bambara, Toni Morrison, and Alice WalkerM.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9.Carmean, Karen. Toni Morrisons World of Fiction M.Troy, New York: The Whitston Publishing Company, 1993.Conner, Marc C.(Ed.).The Aesthetics of Toni Morrison: Speaking the UnspeakableC.Jackson:UP of Mississippi, 2000.Craib, Ian. Existentialism and Sociology: A Study of Jean-Paul Sartr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Currie, Mark. Postmodern Narrative TheoryM.London: ST. Martins Press,1998.Danille Taylor - Guthrie,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 M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ppi,1994.Grant, Robert. Absence into Presence: The Thematics of Memory and “Missing” Subjects in Toni Morrisons Sula A. NellieY. McKay. Critical Essays on Toni Morrison C. Boston: G. K. Hal&lCo., 1988. Grewal Gurleen.Circles of Sorrow, Lines of Struggle: 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M.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Hassan,Ihab. The Postmodern Turn: 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 M.Columbus, OH: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Maggie Galehouse,“New World Woman: Toni Morrisons Sula,”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all) 1999.McDowell, Deborah E. The Self and the Other: Reading Toni Morrisons Sula and the Black Female Text A. Critical Essays on Toni Morrison C. Ed. Nellie Y. Mckay. Boston: G.K. Hall, 1988.Morrison, Toni. Rootedness: Theancestor as Foundation C Mari Evans.Black Women Writers. New York: Anchor Press,1985.Mori, Aoi. Toni Morrison and Womanist Discourse M. New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9.Morrison, Toni.Sula M. London: Chatto &Windus. 1980Peach, Lindon. Toni Morrison Contemporary Critical EssaysM. Macmillan Press Ltd,1995.Ruace, Charles.“Toni Morrison: Conversations.” J.Trans. SiMo.Foreign Literature Developments1(1994).Stein, Karen F. Toni Morrisons Sula: A Black Womens Epic J.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Forum 18 (1984).Wilfred D. Samuels and Clenra Hudson. Experimental Lives: Meaning and Self in Sula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90.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杜志卿,秀拉的后现代叙事特征探析J.外国文学5(200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 北京: 中国社科出版杜,1987.柳鸣九.“存在”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马里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萨特.存在与虚无M. 陈宣良译.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唐红梅.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王艳丽.存在主义时间观念在新时期先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翁德修,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杨仁敬等.美国后现代派小说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张京媛. 当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章汝雯.托妮莫里森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周煦良汤永宽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让一保罗萨特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ContentsChapter 1 Introduction1.1 Introduction to Toni Morrison1.2 A Summary of Sula1.3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2.1 General Studies on Toni Morrison and 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