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课堂教学艺术镜头语文学习2016.1(2016-01-07 20:48:20)转载分类:我们的阅读“读”出其中味上海市松江一中王志成师:请大家读读看浔阳江头夜送客生:浔阳江头夜送客生:浔阳江头夜送客生:浔阳江头夜送客师:大家读得都很合理,但若把它读破了,如读成“浔阳江头夜送客”,就会给人怪怪的感觉。诵读古诗要讲究停顿,意思有关联的词要放在一起读,千万不要读破了。师:再从语调上看看这句话应怎样读?生:浔阳江头夜送客生:浔阳江头夜送客生:浔阳江头夜送客师:很好,大家能举一反三。如读成“浔阳江头夜送客”,不是不伦不类么?可见,诵读古诗除了要注意停顿外,还要讲究语调、语气。师:你认为这句重音落在不同的字或词上,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重音落在“浔阳江头”上,强调的是地点。生:落在“夜”上,强调的是时间。生:落在“送”上,强调的是行为。生:落在“客“上,强调的是对象。师:那么这句重音应落在哪里呢?全班:夜师:没错。不仅仅是交代了送别的时间,也营造出了一种离别的凄凉氛围。读古代的经典诗篇,固然要理解情感,但首先还是要掌握诵读的一些基本方法,诗人创作诗歌之初就是按照这些定律来完成的。下面大家自由朗读。师:说说你读后的感受。生:原本觉得古诗读起来很困难,总找不到感觉,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能入门了。生: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原来如此美妙。生:如若熟读成诵,或许也真能做到“读其形而知其义”了。生:今后,我要多读诗,希望可以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师:请大家选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读看。生:我读的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句重点应落在“惨”这个字上,主客离别愁绪万分,内心无比凄凉。读时语速应放慢,争取达到“此恨绵绵”的艺术效果。生:我读的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暗恨生“语速要放慢,语调低沉,情感压抑到“无语凝噎”的程度,酸楚之情无法自抑。生:我读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其中,“乍”字读的时候上下牙齿先紧闭后张开,而“迸”字则是上下嘴唇先紧闭后迅速张开,“鸣”也要读的短促有力,满腔怨愤之情喷涌而出,如山洪决口。生:我读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声音略带哽咽之气,伴随着一点儿哭腔,知我知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洗尽一生繁华,空谷传响,谁解其中意?师:我也献丑,来读“青衫湿”这两句。(全班齐读这两句)师:诗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生:忧愁、苦闷生:孤寂、失落生:追忆的欣喜与失意后的焦虑师:大家概括得很精当,分析得也很到位。其实,每个人在理想与现实出现冲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诸如此类的情感,也会借助一些方式来排解此情感,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出来的呢?生:琵琶曲的凄切、悲凉唤醒了诗人被贬江州的仕途失意的过往。生:琵琶女的命运遭际使得诗人与其产生心灵的共鸣。生:其实,缱绻回荡的曲调恰恰映射出诗人不幸的人生轨迹。师:大家能将文字背后的内在联系提取出来,真是不简单。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又是生活的深层次加工,人生的轨迹有时就犹如一首首曲子一样,跌宕起伏,在节奏鲜明的反差中,体味着人世间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纠葛之感。学生再齐读全诗。“寻声暗问”谁?云南马龙一中徐锦卫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疏通了文意,其中“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二小组王玉洁同学对此处产生了质疑。让大家下来议一议,想一想,思一思,“寻声暗问”,到底是谁在问?向谁问?为什么用个“暗”字?生:我们组对寻问的对象讨论分析后,比较认同的是向邻船的人暗问琵琶女的情况。因为白居易刚送客来到码头,不熟悉湓浦口的情况,听到“有京都声”的琵琶演奏,感到奇怪,于是就向邻船的人打听“是谁在那里弹奏琵琶?”生:我们组不同意这一说法,如果真如友组同学分析的那种情况,那白居易及朋友,为何不就近问问所坐船的船老大,何必舍近求远去问邻船呢?我们组认为是白居易直接去问琵琶女的。师:理由是生:作者白居易下马入船与朋友畅饮醉别,在寂闷、悲寥的心情下,忽闻琵琶之声悲悲切切地从水上飘来,如鬼使神差,知音天籁,身置此情此景此声,他可不是随便问问“喂,船家,是谁在那里弹琵琶?”,这样问法与文章的语境情调不符。师:好!你们组在阅读中,能注意到诗句的前后语境,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读得很细,肯定鉴赏揣摩得很深很透喽。老师愿听其详。生:白居易送朋友到浔阳江头湓浦口,设酒宴,为朋友饯行,时值秋夜,露重霜冷,秋风瑟瑟,于是想到自己是被贬谪流放之人,悲愁顿生。生:他是被贬谪在这当时还比较荒凉偏僻之所,说白了就是充斥流放,骨子里还是很想回京城的。一旦听到了有“京都声”的琵琶演奏声,冥冥之中,好像在牵引着他,吸引着他,所以,他闻声踱步,走到了琵琶女船边。师:角振申同学好像跑题了,把诗歌赏析改编扩写成戏剧小说了。其才可嘉,但我们还是要回到“入诗披文,体情察意”上来。生:老师,我觉得角振申们小组的解读是合理的,也是入诗入境入情的。“寻声暗问弹者谁”的下句是“琵琶声停欲语迟”,如果不是白居易亲自到琵琶女身边去寻问,那琵琶声怎么会突然“停歇”呢?并且琵琶女已经想回答了,只是没有爽快的回答。师:我也打断你一下。她为什么不“爽快”地回答呢?作者在诗文中为什么不用“明问”而要用“暗问”呢?生:此处“暗”可能是“悄悄”或是声音比较低沉的意思,因为作者被贬,又值与朋友离别,心情不好,也可能是琵琶女弹的曲调,也比较哀婉凄楚吧。文中不是说琵琶女的丈夫“重利轻别离”做生意去了吗,琵琶女心感苦楚,她好像不愿与外人道。两个都是伤感悲苦人,所以不是“大声爽快”寻问和回答。师:张一凡同学很能体情察意,老师为你们组“点赞”,还有其它“解读”的可能吗?请其它组同学谈谈。生:我们组认为是白居易的朋友,即诗歌中的“客”去问琵琶女。师:理由是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为什么“客不发”呢?因为他听到了“琵琶声”,也因为他还惦记着朋友。客此时在为朋友担心,揪心,所以才来看他,所以才不想匆匆就舍他而走,所以反客为主,自己去问琵琶女,或许是去请琵琶女来弹琴助兴。生:此时白居易与客人都喝醉了,极想找个突破口,极想寻个寄托物,寻一片心灵的抚慰来消释。师:好一颗“诗心”,说得不错。生:老师,请别打断我还有“诗情”呢。就在这夜色中的江畔码头,听到了一丝熟悉的“京音”。所有的都融在一起了。所以“谁问”“问谁”,此时已不重要了。(全班掌声)师:我看四小组的同学不仅“江浸月”了,更是“人浸诗”了!整个小组的配合解读讨论像导演过一样,都入诗入文入境了。不仅揣摩了白居易的诗情,还变成了诗仙李太白“江船闻琵琶,畅饮三百杯”醉了!被白诗“浸”醉了!生:老师,我们七小组讨论的结果,与他们三个组的回答都不一样?师:哦!说说看”生:我们组的讨论结果就是“多元的”。作者有意这样模糊不明确地写,就是为了引发我们去想象。也可能只有白居易本人知道了饶是意外也精彩南京市第一中学包旭东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将诗歌读过两遍了。我们来找一找,诗歌中写景的诗句有哪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学生们很快找了出来。师:还有吗?生:我在第二节还找到这几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我有点懵,备课时我并没有将这些视为景物描写。大多数学生也似乎不认可这是写景的诗句,课堂上议论纷纷。)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是在写声音吧?生:我也觉得这不能算写景。师:我们还是来听听这位同学自己的想法。生:我看过一本书名为“人类的音乐”的书,书中写有一位音乐家提出“声景”的说法,声音也可以是一种景。(课后,我查阅了书籍,“声景”概念是加拿大音乐家莫雷沙弗尔提出的。)师:声音也可以是一种景?同学们怎么看?生:我觉得很有道理。声景和我们一般认为的景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可以呈现出清晰的画面来。生:我想了想,这几句诗完全就是在写景,而且还是多种景物,很有意思。师: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声景”的说法。实际上,在我国的古代诗文中,对声音、声响的描写,一直就是诗歌景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声音的诗文?生:比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也写到“犬吠”:“深巷寒犬,吠声如豹。”生:还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这些确实是在写声音,但声音怎么才能成为景物呢?必须通过我们的想象还原。你能说一说“鸡犬相闻”句中的景吗?生:一声鸡鸣从远处传来,短暂的静默之后,第二声、第三声接连响起。狗也忍不住了,加入了合唱的队列师:这样想象还原,使得原本沉静的桃花源有了盎然的生机。师:我们回到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读一读,读的时候请思考,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生齐读)生:写了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莺语、泉流、银瓶、铁骑、裂帛等景物。师: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生:“急雨”快速、高亢,“私语”缓慢、低沉,“急雨”“私语”交错在一起,清脆动听。生:鸟鸣声婉转细弱,泉流无声凝结。“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声音爆炸,激越响亮。师:这几句跟陶渊明的“鸡犬相闻”不一样,陶渊明直接摹写声音,白居易是怎样将声音变成景物的?生:白居易用了很多比喻来描述声音,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生动的形象了。师:刚才同学们赏析了诗句中那些比喻带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通过我们的想象,音乐的节奏被我们还原成了景物形象。我受这位同学的启发,在声景之外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景,这种景无法具象化,但能在我们的感受体验中触摸到,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一种景?生:是“情景”吗?生:我想“情景”不合适,这个词应该包含“感情与景色”两个方面。生:我想是“心景”。师:请说说这几句诗句中的“心之景”。生:刚开始诗人的心情是悲愤凄苦的,接着转变为轻柔舒暖,又从心旷神怡变为惊心动魄。师:说得真好。你能读一读这几句吗,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诗句?(生深情朗读)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吧。(生齐读)师:刚才有同学说这几句中包含了诗人的心情,仅仅只有诗人的心情吗?生:还有琵琶女的心情。师:诗人自然通晓音律,堪称琵琶女的知音。但诗人这样详细地描写音乐,意图何在呢?生:我觉得是表现琵琶女的演技的高超演奏技艺的高超,前面写她的动作,后面再写演奏的师:演奏效果。生:我觉得这里是在暗示琵琶女的生活经历,琵琶女的情感变化代表着她的生活遭遇的变化。生:我觉得诗人听着音乐,也在想着自己的生活遭遇。(临近下课,我决定将这个问题留待下一节课探讨。)师:大家说得很对,琵琶女弹奏着自己的命运,诗人听着他人的经历,想着自己的遭遇。明天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今天,我要感谢这位同学,他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的概念,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走近了琵琶女和诗人的世界。生:老师,你还没有说你发现的是一种什么景呢?师: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重要了。“心景”不挺好吗?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眼中有景不如心中有景啊。序诗对照探诗心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丁曰宏师:琵琶行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接下来我们把序诗进行对照比读。请分别整理序诗的脉络。生:序的脉络是:送客闻(声)问(答)命酒使快弹自叙感(言)觉(意)歌赠。生:诗的脉络是:送客举酒(醉)闻声问邀见重开宴弹奏自言我言促弦(弹奏)司马青衫湿。师: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序中“问(答)”和“自叙”在诗中合并为“自言”。诗中“举酒(醉)”“我言”“司马青衫湿”是序中没有的。序中琵琶女的两次弹奏到诗中变成了三次。师:诗中为什么要合并“问(答)”和“自叙”呢?生:因为“问(答)”中“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含有“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是对“问(答)”中“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后的描述。两者可以合二为一,笔墨更集中而简省些。生:“问(答)”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自叙”重在描述命运和情感的巨大落差。“自言”中合二为一,叙述中带有情感,文笔更生动些。师:是的。这样既可避免枝蔓,又可突出琵琶女身世的前后反差对其心理的影响。诗中为什么增加“举酒(醉)”的情节呢?生:是为了突出“送客”时的悲愁,为全诗定下基调。生:更是为了突出琵琶声对“我”精神的振奋作用,以此突出弹奏者技艺之高。师:一个“醉”字,再加上“重开宴”,再加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再加上促急的弦音,非怪“江州司马青衫湿”啊!诗中又为什么增加“我言”呢?生:“我言”是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阐释。没有“我言”,这种感触就没有根据。生:正因为有“我言”,琵琶女才有“感”而“却坐促弦弦转急”,才会“凄凄不似向前声”,才会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师:诗中加了“我言”,才使序中“始觉有迁谪意”更加具体,才有了与琵琶女的互动与共鸣,才能使诗歌“寄托遥深”。序中琵琶女的两次弹奏为什么变成诗中的三次弹奏呢?生:第三次弹奏既是共鸣的结果,又是引起“我”有更深的感触的原因。师:说得好!“我”与“琵琶女”的共鸣更使读者深深震撼。序诗还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生:“曲罢悯然”不一致。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然,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不一致。师:“曲罢悯然”怎么不一致?生:我觉得琵琶女曲前和曲中就“悯然”了。师:为什么呢?生:诗“自言”中说“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澜干”,这时侯琵琶女弹奏的声音让“我”听到了,这不是曲前的“悯然”吗?生:“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也是曲前的“悯然”。生:“弦弦掩抑深深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这些都是曲中的“悯然”。师:是的。诗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生:为了突出“我”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的性格。生:这也体现了琵琶女“悯然”之深和演技的高超、才艺的惊人。师:说得好!那“恬然自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怎么不一致呢?生:“我”在听弹奏之前,“送客”时,有“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描写。师:那“惨”是因为与“客”“将别”吧。生:与“客”“将别”虽然是“惨”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恬然自安”就不会那么“惨”!生:如果真是“恬然自安”,那“我”不会感到“浔阳地僻”;不会觉得“绕宅生”的是“黄芦苦竹”;也感觉不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更不会“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了。师:言之有理!序为什么那么说呢?生:为了突出琵琶女对诗篇创作的诱导作用。生:诗篇突出的是“我”与琵琶女的互动与共鸣。师:文学史上说“这次被贬,对白居易内心的震动是不可言喻的”,因此“恬然自安”是不真实的。诗真切地表现了“我”的内心。钱穆的父亲说:“读书当知言外意。写一字,或有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三句未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己聪明,始解读书。”我们都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探知书中言外之意。沧江皓月惹人思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林承雄PPT显示: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唐汝询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师:唐汝询的评点抓住了琵琶行中的“月”这一背景意象,从它出现的频率与作用角度作了概括评价。下面,我们来细读诗中写“月”的诗句,去品味其“各自之情”及其表达效果。请大家从诗中找出写月的诗句来,说说写“月”有什么作用?生:开篇部分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两句写诗人与客醉饮不成欢而将别的心情,凄惨、伤感。师:你读出了诗人的心情,很好;那么这里写“月”,有什么作用呢?生:应该是烘托出离别时黯然、沉郁的情绪。师:“山之精神写不出,则以烟霞衬之。”以“茫茫江浸月”渲染抑郁、凄迷的伤别之情,融情于景,意味幽远。还有写“月”的诗句吗?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写琵琶女第一遍弹奏完毕后的“月景”。“江心秋月白”,四周静悄悄,没一点声音,只有一轮皎洁的秋月,倒映江心。师:你能描述出诗句意境,不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生:“江心秋月白”,画面宁静安谧,突出乐曲停顿给听者带来的震撼力。乐声已歇,听者仿佛忘却了自我,完全被陶醉了。师:还有别的看法吗?比如从“茫茫”而“白”生:从“茫茫”而“白”,应该是暗示时间的推移。琵琶曲戛然而止,让人觉得时间仿佛停滞了,这刹那的宁静,好像有一种掏空心灵的感觉。师:你看出了“月”景变化之于诗歌叙事顺序的标识性功能,很有新意。“唯见江心秋月白”,月印江川,秋气森森,万籁俱寂,“此时无声胜有声”,怎不叫人沉醉自失呢!写月的诗句还有哪些?生: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女自诉京城为倡女时的生活,有过短暂的欢愉。生:“秋月春风”指美好的时光,从上句的“欢笑”,本句的“等闲”,可以看出,琵琶女还是欢乐无忧的。师:与前两处的相比,此处写“秋月”有什么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安徽淮北师范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9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黑龙江鸡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讲解员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宁德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江苏淮安市淮阴城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第一次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安康石泉县两河镇中心卫生院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届春季雅砻江公司校园招聘正式启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施工队进场安全教育培训
- 海绵印拓画课件
- 2025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知识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秩序员休假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耳机品质协议书范本
- 2025版VI设计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等奖教案设计
- 从法律出发理解与应用新清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