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2017.11.24本试题卷分选择题(第卷)和非选择题(第卷)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计70分)读“太阳系模式图(左图)”和右图,回答下面小题。1. 在左图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 地球 B. 金星 C. 火星 D. 水星2. 右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地月系【答案】1. D 2. B【解析】1.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故选D。2. 据右图可知,该图体现了地月系和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最高一级为太阳系。故选B。读“太阳大气层图”,回答下面小题。3. 有关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太阳活动频繁时,A层出现大量耀斑 太阳活动频繁时,C层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小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 B. C. D. 4.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 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 B. C. D. 【答案】3. C 4. C【解析】试题分析:3. A是光球、B是色球、C是日冕;太阳活动频繁时,B层出现大量耀斑,错;太阳活动频繁时,C层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错;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正确;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正确。选C正确。4. 太阳活动极大时,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当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层时,干扰电离层,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错;闯入地磁场时,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正确;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与太阳活动无关,错。选C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5.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 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B.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 有昼夜更替现象 D. 体积和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A对。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有昼夜更替现象是行星的共有特性,B、C错。体积和质量在九大行星中不是最大的,D错。【考点定位】地球的特殊性。【名师点睛】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和其它行星一样,有一定的质量、体积、周期等特征,其特殊性是有生命存在,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行星。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6. 2017年11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 AB之间 B. CD之间C. BC之间 D. DA之间7. 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 B. 桂林昼长达到最长C. 桂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 D. 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答案】6. B 7. B【解析】6. 据图可知,A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因此2017年11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CD之间。故选B。7. 据上题分析可知,B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最长,B正确;北极附近极昼范围达最大,D错误;桂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应为冬至日时,C错误;夏至日接近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故选B。8. 下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角是黄赤交角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530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即是黄赤交角度数【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图中角是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AC错误;目前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B错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即是黄赤交角度数,D正确。故选D。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9. 图中A地较B地的地方时()A. 早2小时 B. 晚2小时C. 相同 D. 可能早,也可能晚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C可能同时日出B. 同一天中AD日出时刻不同C. BC时刻相同D. D所在时区的区时即为北京时间【答案】9. B 10. B【解析】9. 据图可知,A点所在经线位于B点所在经线的西侧,且经度差30时间差2小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判断A地较B地的地方时晚2小时。故选B。10. 据图可知,AC纬度不同,只有二分日时才同时日出,A正确B错误;BC位于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C正确;D点位于120E经线上,因此所在时区的区时即为北京时间,D正确。故选B。11. 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读图,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南半球水流向左偏,北岸是左岸,受侵蚀,无堆积物。南岸堆积,有沉积物。A、C错。北半球右岸是南岸,受侵蚀,无堆积物,北岸有堆积物,B对,D错。12. 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 B. C. D. 【答案】B13. 读下图,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7日8时20分(区时)自西向东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正确的是( )A. 10月17日8时30分 B. 10月17日9时30分C. 10月18日8时30分 D. 10月16日8时30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西向东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所以日期变为10月16日;经过10分钟,为10月16日8时30分。选D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日界线。【知识拓展】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又叫“人为日界线”。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空白部分为白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A. 90E, 0:00 B. 90W, 0:00C. 90E, 12:00 D. 90W, 12:0015. 此时北京时间为()A. 14点 B. 16点 C. 10点 D. 8点【答案】14. C 15. A【解析】14. 据材料可知,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空白部分为白天,则P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12时,AB排除;据图中180经线可判断其经度为90E,C正确D错误。故选C。15. 北京时间是指120E地方时,据上题分析可知,90E地方时12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4时。故选A。16. 读下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E点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A. 赤道上 B. 北回归线上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答案】D【解析】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E点时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7.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 传到,波速突然下降C. 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D. 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B 18.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白天或夜晚温差比晴天的白天或夜晚小(云层白天削弱太阳辐射,晚上增加大气逆辐射),AC错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的升温和降温比陆地慢,温差比陆地小,D正确,B错误。故选D。19.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b和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图a是河口三角洲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D是褶皱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b 是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C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所以B对。【考点定位】地质作用,地貌类型及成因。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0. 在岩石中,最早形成的可能是( )A. B. C. D. 21.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A. B. C. D. 【答案】20. D 21. C【解析】20. 沉积岩层越往下越先形成,越往上越后形成,岩浆沿应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据图可判断在岩石中,最早形成的可能是。故选D。21.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据图可知,均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故选C。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下面小题。22.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23. 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 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喀斯特作用 D. 海蚀作用【答案】22. C 23. B【解析】22. 黄土高原坡度陡且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选C。23. 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主要是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4. 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25. 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A. 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B. 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C. 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D. 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答案】24. A 25. C【解析】24. 据图可知,图中有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说明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选A。25. 石钟乳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峰林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选C。下图是A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7年11月13日2时18分 (北京时间)在伊拉克(34.90N,45.75E)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0 km,震中位于伊朗、伊拉克边境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从上图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A. 欧亚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27. 11月13日伊拉克北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A. 古登堡面以下 B. 外核 C. 岩石圈 D. 软流层28. 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原因是()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答案】26. C 27. C 28. A【解析】26. 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板块边界上没有点,说明非洲板块的边界上没有发生过。故选C。27. 据材料可知,震源深度为20 km,可判断位于岩石圈。故选C。28. 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处,因此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故选A。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9. 图中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30. 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31.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 大气的反射作用C. 大气的吸收作用 D. 大气逆辐射作用【答案】29. B 30. A 31. D【解析】试题分析:29. 从图中可知,是从太阳辐射经大气层的削弱到达地面,是从地面指向大气层,是地面辐射,是从大气层指向地面,所以为大气逆辐射。30.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A正确。31.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指大气逆辐射作用,从图可看出是大气逆辐射作用,所以D正确。考点:大气受热过程读下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2. 图中ABC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33. 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点气温最低的是()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答案】32. D 33. D【解析】32. 据图热力环流可知,近地面A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B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高空C为高气压DWie低气压。垂直方向气压降低,因此四点气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ACD。最低点为D点。故选D。33. 据上题分析可知,A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B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温降低,因此气温最低点为D点。故选D。34.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考点:大气运动35.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读图回答下题。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上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水的热容量大,不易热也不易冷;白天,岸上受热快,近地面形在低压,水库较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夜晚,岸上冷得快,近地面形在高压,水库较温暖,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度假村吹向水库。正确的是B。第卷二、非选择题(30分)36. 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问题。(1)ACB线是 (晨、昏)线;这一天的日期是 ,为北半球 日(节气)。(2)B、C、E三点中,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3)此日,E点的地方时为 ,D点的地方时为 ,F点的地方时为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此刻地方时为10:00的经线为 。【答案】(1)晨线 ,6月22日,夏至 (2)CEB , 相等(3)12:00, 8:00, 0(或24:00) (4)(2326N 150E), 120E【解析】(1)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为昏从夜进入昼为晨。据图可知,ABC为晨线。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可判断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据图可知,B、C、E三点中,线速度大小关系是CEB。角速度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均相等。(3)据图可知,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因此地方时12时,F点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D点所在经线位于E点经线的西侧且相差3060,因此地方时为8时。(4)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图中经度可判断地方时12时的经线为150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2326N 150E)。此刻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20E。37. 读下图,回答问题。(1)A、B、C、D分别属于哪种地质构造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2)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答案】(1)A:断层,岩层断裂并位移;B:地堑,中间岩层相对下降,两侧岩层相对上升;C:向斜,岩层向下弯曲;D: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拱起)(8分) (2)C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解析】(1)据图可知,A处岩层断裂并位移,可判断为断层;B处中间岩层相对下降,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可判断为地堑;CD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且C处岩层向下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务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外科手术技术与操作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科常见病例分析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学法普法知识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科医学慢性病管理与健康管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病理学常见病理切片鉴定与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播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整形外科美容技术评比答案及解析
- 急救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T-BECS 0006-2025 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护规划设计规范
- 2025贵州册亨县招聘教师2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运动会进行课件
- 污水厂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面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5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苗族舞蹈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民航网络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铁建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07年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标准)买月饼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