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0246 学 号 043053358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院 系 软件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姓 名 寿智振 指 导 教 师 刘 玲 博士 完 成 日 期 2006 年 03 月 01 日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目录目录 第 1 页 共 64 页 目目 录录 摘要摘要 4 4 ABSTRACTABSTRACT 5 5 第第 1 1 章章绪论绪论 6 6 1 11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6 6 1 1 1引言 6 1 1 2教育信息化浪潮 6 1 1 3知识管理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 7 1 21 2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 8 8 1 31 3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8 8 1 41 4论文内容安排论文内容安排 9 9 第第 2 2 章章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010 2 12 1知识知识 1010 2 1 1知识的概念 10 2 1 2知识的转化 11 2 1 3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 12 2 22 2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1414 2 2 1知识管理概念及其核心思想 14 2 2 2知识管理的模型 框架和模式 15 2 2 3知识管理过程和技术 16 2 32 3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717 2 3 1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 17 2 3 2教育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类型 19 2 3 3知识管理在学校应用中将面临的挑战 20 2 3 4提高学校知识管理应用水平的对策 20 第第 3 3 章章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设计方案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设计方案 2222 3 13 1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的建设目标 2222 3 1 1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 22 3 1 2系统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23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目录目录 第 2 页 共 64 页 3 23 2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的设计原则 2424 3 33 3系统的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 2424 3 3 1教育资源的字段定义标准 24 3 3 2学课分类取值标准 25 3 43 4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2525 3 53 5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 2626 3 5 1多层体系架构 26 3 5 2知识管理系统的三层架构 28 3 5 3多层体系结构的特点 29 3 63 6系统的开发平台系统的开发平台 3030 技术 30 3 6 2Visual Studio NET 2003 开发平台 30 3 6 3系统开发的软件框架 32 3 73 7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 3333 3 7 1系统的主要功能 33 3 7 2具体的功能设计 34 3 83 8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3535 3 8 1系统模型 35 3 8 2工作原理 36 3 93 9系统知识库共享体系结构设计系统知识库共享体系结构设计 3737 3 9 1学校的知识流模型 37 3 9 2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 37 3 9 3知识库共享体系结构 38 第第 4 4 章章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4040 4 14 1统一的用户认证功能统一的用户认证功能 4040 4 1 1权限分配系统的功能需求 40 4 1 2权限分配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 40 4 1 3系统中的实现效果 41 4 24 2教师办公室功能教师办公室功能 4242 4 2 1教师办公室的功能需求 42 4 2 2教师办公室的技术解决方案 42 4 2 3系统中的实现效果 43 4 34 3学生成长记录袋功能学生成长记录袋功能 4343 4 3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功能需求 43 4 3 2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技术解决方案 43 4 3 3系统中的实现效果 44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目录目录 第 3 页 共 64 页 4 44 4家长联系袋功能家长联系袋功能 4545 4 4 1家长联系袋的功能需求 45 4 4 2家长联系袋功能的技术解决方案 45 4 4 3系统中的实现效果 45 4 54 5教案管理功能的具体实现教案管理功能的具体实现 4646 4 5 1教案管理系统设计 46 4 5 2数据库设计 48 4 5 3实现效果 50 4 5 4教案添加功能的源码分析 54 第第 5 5 章章总结总结 5858 5 15 1研究总结研究总结 5858 5 25 2进一步的工作进一步的工作 595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6060 谢辞谢辞 6161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6262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摘要摘要 第 4 页 共 64 页 摘要摘要 学校先期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信息管理的层面上 主要以校务管理和教育资源管 理为主 没有能实现知识增值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学校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在 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成熟的案例系统可以参考 系统运行于国际互联网的环 境下 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 同时系统部署的软硬件平台也日趋多样化 系统的架 构应遵循开放的原则 采用 net技术 B S多层架构体系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与效率性 能够满足与平台无关的开放性要求 构建基于 net技术的学校知识管理 平台 尤其是促进学校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共享 探索学校知识管理的有效模式 对 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知识 管理平台在学校中的推广应用积累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 论文主要以构建学校知识管理平台为背景 以实现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理念为 目标 根据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知识对象 特别是隐性知识 通过目标分析建模 创建共享知识库 构建知识共享创新平台 探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管理 如教 案 论文 课件 试题库 读书笔记 教学随想等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初等教育学 校知识管理门户网站系统 管理学校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发布 共享 交流 转化和 创新 为学生 教师 家长提供一个统一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 分析学校知识管理 系统的架构 明确学校知识系统中需要管理的知识类型和共享的形式 兼顾显性知 识和隐性知识的不同特点 根据知识的转化规律 在系统中设计相适应的功能模块 论述利用 net技术构建一个高效 安全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 讨论系统 构建的关键技术点 并以教案管理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细节和开发源码 关键词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B S 体系 net 技术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摘要摘要 第 5 页 共 64 页 ABSTRACT Staying on the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s premature information based construction was based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anager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out providing any solution on the inc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errace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there s no system of mature case to consult The system circulating in international internet requestes higher safety meanwhile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terrace deployed by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liberal principle Adopting the technique of net and B S multi layer structure system it will be advantageous to rais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est of the opening unrelated to the terrace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net the terrac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of practical meaning especially on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and share of school recessive knowledge exploring effective modes of school h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school s information struction and developing teacher s information attainment It also gaine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population of the terra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chools With the terrac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background share and innovative ideas of knowledge as the target and the exact target in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especially recessive knowledge as the basi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talk about establishing modes knowledge bank for share and constructing terrace for share and innovation by analizing the target It s going to inquiry into the effective mod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eaching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hesises exercise banks reading notes teaching essays etc It s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website system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imary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which would manage the release share communication trans form and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ovide a uniform terrace of knowledge share and communication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It s going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definite the type and share for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needed in school knowledge system taking account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recessive and dominant knowgedge and design proper functional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knowledge conversion It s going to discuss the design plan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nd safe terrace for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 net technique the key technique i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al details and development of source code in system with teaching plans as examples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constructing B S net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 6 页 共 64 页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介绍论文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 研究意义及论文的内容安排 1 11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1 1 11 1 1引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 科技 飞速发展 生产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而国与国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 竞争 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科技的竞争 也就是知识的竞争 社会正在向 知识型和学习型转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将取代土地 劳动 资本与 机器设备 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这对教育在数量 质量 效益 水平等方面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校对知识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较强的创新能力 教 育信息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知识管理 KM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理念 KM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集体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近二十年来在西方教育领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 在国外 西方发达国家围绕 打造知识链 构建知识新竞争力 这一核心思想 在教育领域中已率先推行知识 管理 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在国内 也已有单位开始研究学校知识管理 但通过创建知识库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以达到记录 评 价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思想的成熟的知识管理软件国内还没有 1 1 21 1 2教育信息化浪潮教育信息化浪潮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向知识型社会过渡 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 源 作为支持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也逃不开信息化浪潮的影响 目前 信息化 网 络化的热潮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网络和信息 技术为学校和员工提供了协同工作和交流学习的新模式 Internet技术的应用带来 了各层面上的深刻影响 大量的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正纷纷将更多的人力 物力 财力投入到Internet环境下的应用开发中去 并在此环境中不断地开拓各种各样的 应用领域 国家教育部提出的 校校通工程 的目标 正是为在Internet这种特殊的环境 下开展应用建设作出了标准与统一均衡的发展纲领 但 校校通工程 只是一个总 体的发展目标 只是工作的开始 事实上如何梳理现有的应用需求 如何充分利用 已经建设好的校园网络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对本校教育资源进行组织化 系统化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 7 页 共 64 页 管理 象管理学校资产一样来管理教师 学生的知识 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创新 已 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而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资源管理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 理过程 不能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 创新发展 随着教师的调动和退休 学校 的教学资源不能实现积累式发展 学生也只是通过学生档案库 学生成绩库来实现 简单管理 没有真正的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管理 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也 很难掌握 只能通过学校有限的几次家长会来了解 当然有些学校也使用了一些校 园网管理平台 这些软件可以归类以下几种 1 校园网管理平台 是一个全校校务管理的大系统 管理学生成绩 校产 财务等 是校园OA系统 只是一个工作的记录平台 如方正电脑公司的校园网管理 平台 浙大的ZDNET校园网解决方案 2 资源信息库系统 这些平台提供了相当多的教学资源素材 学校教师只要 调用这些素材马上可用于教学 但没有知识交流和创新机制 如百年树人集团的中 小学教学资源库 3 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只是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简单的集中管理 如北 京中小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平台把本校教学的教案等教学资源内容简单上传 以上各种软件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管理只停留在信息管理的层面 是一个静态的 相对固化的结构 主要是完成信息的不断堆砌 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角色 行为和习 惯 教育资源没有进行互动的管理机制 没有进行增值的解决方案 1 1 31 1 3知识管理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知识管理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 我国是教育大国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在教育领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 已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五方面考虑 1 学校实现 校校通 以后 互联网上已累积了几十亿计的网页 数以兆兆 计的文字材料 可以说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 最开放的资料仓库 这些数据 资 料 信息如何才能加工 转化为易于共享 创新的知识呢 2 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网络资源库 网络课程 远程学习 平台等 如何设计 组织 运行 管理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 果 3 如何实现学校教师的知识共享 创新 4 如何实现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性 5 校内及校外如何形成知识开放 共享 创新机制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这是因为实现 校校 通 以后 一方面是学校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单位 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 服务者 学校肩负着实施日常教学工作和调控管理的责任 另一方面 学校又具有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 8 页 共 64 页 面向社会 家长的服务职能 逐步成为社会的知识传播和共享中心 随着学校局域 网络的完善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各个学校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资源库 也具 备了对内 对外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的基础条件 校园网络已经成了在校园内外 人与人之间协同工作的基础 网络存在的目的便是协作 教与教之间的协作 教与 学之间的协作 学与学之间的协作 在校园内外 四种基础的人群对象 学校行政 领导 教师 学生 家长 都有通过网络进行协同的需求 而要实现高层次上的协 同 一套适合学校的知识管理平台是目前学校所急需的 构建学校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对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来创建知识库 实现知识共享创新 把教师的教学 过程记录下来 把教师教的思想记录下来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 可以检验 教师教的质量 学生学的效果 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以实现教师对自己教学 的反思和改进 1 21 2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要以构建学校知识管理平台为背景 探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管理 如教案 论文 课件 试题库 读书笔记 教学随想等 结合红树林学校知识管理 软件平台的开发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初等教育学校知识管理门户网站系统 管理学 校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发布 共享 交流 转化和创新 为学生 教师 家长提供一 个统一的知识共享创新平台 分析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 明确学校知识系统中 需要管理的知识类型和共享的形式 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不同特点 根据知 识的转化规律 在系统中设计相适应的功能模块 论述利用 net技术构建一个高效 安全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 讨论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点 并以教案管理 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细节和开发源码 1 31 3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学校先期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信息管理的层面上 主要以校务管理和教育资源管 理为主 没有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 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核心 根据学校知识管理的 具体知识对象 特别是隐性知识 通过目标分析建模 创建共享知识库 构建知识 管理平台 通过教师 学生和家长之间知识的交流共享实现知识增值 对整个学校 知识的创新和共享进行有效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成熟的案例系统可以 参考 系统运行于国际互联网的环境下 有较高的安全要求 同时系统部署的软硬 件平台也日趋多样化 系统的架构应遵循开放的原则 采用 net技术 B S多层架构 体系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能够满足与平台无关的要求 构建基于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 9 页 共 64 页 net技术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 尤其是促进学校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共享 探索学校知 识管理新模式 对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知识管理平台在学校中的推广应用积累系统建设的经验 1 41 4论文内容安排论文内容安排 论文全文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是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 第五章是结束语 第一章 简要介绍论文课题的相关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从知识的概念出发 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及其核心思想 介绍知识管 理的模型 框架和模式 知识管理过程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管理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学校应用中将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第三章 以第二章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 具体论述了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建 设设计方案 包括系统的建设目标 设计原则 平台标准化 软硬件配置 体系架构设计 开发平台 功能设计 系统设计 知识库共享体系结构设 计等内容 第四章 探讨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点 统一的用户认证技术 教师办公室功能 学生成长记录袋功能和家长联系袋功能 提出相应的技 术解决方案 并以教案管理功能为例 详细介绍系统的实现细节和部分源 码 阐述系统的开发过程 第五章 是本文的结束语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0 页 共 64 页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从知识的概念出发 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及其核心思想 介绍知识管理的模型 框架和模式 知识管理过程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学校应用中将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2 12 1知识知识 2 1 12 1 1知识的知识的概念概念 关于知识定义 我国教育学教科书和辞海倾向于把它定义为 客观事物的属性 与联系的反映 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 这一定义来自哲学的认识论 强调知识 来源于外部世界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知识的分类没有统一标准 就像盲人手下的大象 从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说法 分类的不同只是因为研究方向偏重的不同 1 经贸合作与发展组织的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一书采用 4 W 分类法 把知识分成 知道什么的知识 Know what 关于事实的知识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Know why 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 知道怎样做的知识 Know how 技术和诀窍方面的知识 知道是谁的知识 Know who 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 1 2 在现代经济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知识的存在特征上进行分类 即分为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最早对知识提出显隐之分的是波拉尼 Michael Polanyi 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指大部分的 能够表达和交流的 存 在于个体内部或外部的理论知识 它可以用正式的语言 符号 数字 形 象等明确表达 如语言描述 数学公式 说明书 文档等 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是难以表达或不能以符号系统直接在个人 和组织之间交流的 个体内部的经验知识 隐性知识主要表现或植根于个 人行动 经验 理想 价值观 情感 洞察力 直觉和灵感 2 1 经贸合作与发展组织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1998 年 2 波拉尼 个人知识 1958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1 页 共 64 页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事实上 任何知识都含有隐性的维度 和显性的维度 罗纳德 Leonard 等人用一个连续体来描述知识 在连续体的一极 是完全隐含的 存在于大脑和意识中的个人知识 而在连续体的另一极 则完全是 明晰的 可编码的 并可以为他人获得的知识 大多数知识则存在于连续体两极之 间 3 2 1 22 1 2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转化 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隐性知识像雾一样 弥漫在人 的意识活动中 是人类知识融会贯通 触类旁通的关键 而显性知识则像粒子一样 离散地存在于意识活动中 像网络一样把认识之网提擎起来 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 的基础 显性知识是由隐性知识转化而来的 它们不仅互为前提 而且在一定条件 下 还以螺旋体的形式相互转换 其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过程 SECI模型描述了两种类型知识相互转化的四种模式 知识的转化模式如图2 1 图2 1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1 社会化 是在个体间分享隐性知识 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 的模式 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化 是一个分享经验 形成共有的思 维模式和技术能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参与者不使用语言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 得隐性知识 如徒弟仅凭经验 模仿和实践就可以学会手艺 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可 以掌握创新和技术的核心 大量经验 诀窍和直觉都是在书本上得不到的 3 Leonard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p innovation 1998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2 页 共 64 页 2 外化 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 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 是典 型的知识创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将自己的经验 直觉和想象转化为语言 可以描述和表达的内容 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 从想象转变为概念 的过程 由于显性知识可以借助网络 出版物等先进技术进行传播 因此将隐性知 识显性化是促进隐性知识广泛传播的关键性步骤 这项工作在知识管理中是难度最 大的 3 内化 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是 典型的学习交流 知识共享过程 对于学习型组织 如果组织的成功经验 典型案 例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所有成员所用 就可以大大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 压缩生产新 知识的成本和时间 4 组合 是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 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综合化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 它重点 强调的是信息采集 组织 管理 分析和传播 强调信息整合和集成 但在这一过 程中 信息并不是单纯的累积和叠加 而是在不断信息聚合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和 理念 2 1 32 1 3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 隐性知识主要表现或植根于个人行动 经验 理想 价值观 情感 洞察力 直觉和灵感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高度的自主性和直接性 非形式化和系统化 隐性 知识包含技术层面和认知层面 技术层面的隐性知识指具体的诀窍 手艺 技巧以 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认知层面的隐性知识指思维模式 信仰和知觉力 它反映不 同层面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隐性知识可以细分为个体的隐性知识和组织的隐性知识 个体的隐性知识与个 人有密切的关系的 它包含有技术要素 认知要素 经验要素 情感要素和信仰要 素 组织的隐性知识是个体隐性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催化剂 它也具有上述四种要素 但是 它的表现方式和作用是不同的 机构成员长期以来所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 事件 心理和认知体验构成了组织隐性知识的基础 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运作方 式是以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形式存在 新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体 隐性知识转化的起 点是个人隐性知识 同时 考虑到隐性知识本身可以分为个人隐性知识与组织隐性 知识 因此隐性知识转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个人隐性知识 组织显性知识 组织隐 性知识 在转化过程中 综合隐性知识转化的人与技术两个维度 发掘组织成员头 脑中的隐性知识有三种模式 如图2 2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3 页 共 64 页 图2 2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1 个人隐性知识 个人隐性知识 组织成员将隐性知识通过言传身教 面 对面交流等方式传递给组织内的其他成员 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 模式 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师傅带徒弟 通过知识的转化分享经验 形成共有的思维 模式和技术能力 这种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是创新和技术的核心 大量经验 诀窍和 直觉是在书本上得不到的 但是 这种 潜移默化 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不管是 师傅还是徒弟 都没有掌握技能背后系统化的原理 2 个人隐性知识 组织显性知识 组织成员自己将一部分隐性知识清楚地 表达出来 转变成显性知识 再通过某种技术平台与组织的其他成员共享 在快速 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组织的运行机制和人才配置会频繁地发生变化 通过组织成员 在长期交流中形成组织隐性知识的机会相对来说越来越少 为了有效地解决组织隐 性知识的积累与共享问题 很多高科技组织利用知识管理软件 让机构成员实时共 享彼此之间的成果与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为可供其他成员借 鉴和共享的显性知识 这种模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必要的技术条件 使得员工自己 将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并组合转化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 3 个人隐性知识 组织隐性知识 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在团队中通过隐喻 类比 模型等方式 为组织的其他成员所掌握 新的隐性知识总是从个人开始 继 而在组织的层次上通过交谈 讨论 分享经验和观察 知识被具体化 组织将隐性 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首先 用隐喻连接相互矛盾的事情或念想 其次 通过类比化 解这些矛盾 最后 将创造出的新概念明确化 并建立一个模型 让其他人都能共 组 织 个人隐性知识 个人显性知识 组织显性知识 组 织 隐 性 知 识 个 人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4 页 共 64 页 享到这些知识 当然 诸如隐喻 类比 模型之类的专有名词 都不过是理想形式 在实际生活中 它们往往很难区分 这三个术语概括了组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整 个过程 2 22 2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为了更系统地管理知识资产 实现知识资产增值 知识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 成为信息管理学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 由于各界学者对知识的理解各有千秋 同 样 作为以知识为管理对象的知识管理 目前也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 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 强调创造条件以利于个人之间 知识的交流共享来促进知识的创新 即知识的交互 另一类则从结构性资本角度出 发 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方便地获取 存储 传递和共享 即知识的结构化 2 2 12 2 1知识管理概念及其核心思想知识管理概念及其核心思想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这一概念 是1998年美国著名财经杂 志 福布斯 在题为 迎接知识经济 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的 但到目前为止 关于 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标准的 清晰的定义 以下是几个主流定义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也就是说 知识管 理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学问 卡尔 弗拉保罗 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 帮助和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 流的技术 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 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维 纳 艾莉 知识管理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是一种以知识为基 础的体系 集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组织流程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 行为概念之综合体 Liebowitz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管理手段 使知识的获取 储存 应用 流通 传播更 合理化 更优化 使知识更充分地发挥其创造价值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利 用知识 这是目前为大家引用比较多的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 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定义 知识管理的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知识管 理是组织用来创造 储存与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 知识管理能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 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特别是促进隐性知识的外化 知识管理关注人本资源 的建设 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提升组织及组织成员的生产力和创新力 从而提升组 织的绩效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5 页 共 64 页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 存储 应用 流通过程进行管理 实现知识的 共享和创新 以提高知识本身效用的工具 手段及方法 进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 就是通过群体的协作过程创新知识 共享知识 利用知识 并将知识直接作用于提 高群体效率和竟争力 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造一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的 机制和技术平台 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 机构的每 一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学习和成长 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知识的创新 与共享 利用现存的知识进行创新 创造出新的价值 让需要知识的人 更方便的 利用知识 2 2 22 2 2知识管理的模型 框架和模式知识管理的模型 框架和模式 1 模型 尽管从学术观点来说知识管理还处于自身发展的初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已经开 始尝试建立知识管理的模型 Wiig 1993 在他先驱性的工作中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三 条 支柱 图2 3 阐述了知识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 这些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取 确立知识的价值和积极地知识管理 可以称之为Wiig的三足鼎立模型 图2 3知识管理的三足鼎立模型 2 框架 VanderSpek和Spijerver 1996 将知识管理看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 Argyris的问题解决环路方法 他们发展了基于四个阶段的知识管理框架 概念形成阶段 Conceptualise 主要进行知识的存贮与分析工作 反思阶段 Reflect 主要确立改进的环节和设立改进的步骤 行动阶段 Action 主要进行知识的保密 融合 传播与发展工作 评价阶段 Review 主要进行新旧环境的比较与己取得成果的评价工作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2 2 章章 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 16 页 共 64 页 3 模式 Kerssens Van Dronge Weerd Nederhof和Fisscher 将知识管理向更专业的 领域发展 给出了R 判断匿名用户是否有进入系统的权限 if IsPostBack 判断是否首次载入页面 try Generally gnr new Generally 确定模块根限是根据第几位 int LevelPosition int Parse gnr GetLevelPosition 教案 string strUserLevel Session UserLevel ToString Trim char chrUserLevel strUserLevel ToCharArray LevelPosition 1 1 if int Parse chrUserLevel 0 ToString 3 int Parse chrUserLevel 0 ToString 2 Response Redirect ListTeachPlan aspx BindDropList 绑定下拉列表控件中的数据 txtRealName Text Session RealName ToString txtRealName ReadOnly true drpChapter Visible false drpNode Visible false catch Exception err 选择学科类别时触发的事件 drpSubjectName SelectedIndexChanged 2 private void drpSubjectName SelectedIndexChanged object sender System EventArgs e if drpSubjectName SelectedItem Text Trim 数学 如果学科类别是数学 显示不同的章节课时分类 drpChapter Visible true drpNode Visible true drpSubjectHour Visible false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4 4 章章 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第 56 页 共 64 页 else drpChapter Visible false drpNode Visible false drpSubjectHour Visible true 用户单击 浏览 按钮上载附件时触发的事件 UpFileToServer 3 private string UpFileToServer Generally gnl new Generally 确定模块根限是根据第几位 string sfDPath FileName PostedFile FileName string sfDName Path GetFileName sfDPath 得到上传文件名 不包括路径 string strDate gnl GetFormatDateTime 得到处理后的时间 string strDFilePath JiaoAn strDate sfDName 保存在数据库的文件名 sfDName Server MapPath upFile strDFilePath FileName PostedFile SaveAs sfDName return strDFilePath 还要再判断是否存在同名文件 输入教案内容后单击 保存 按钮时触发的事件 btnAddSave Click 4 private void btnAddSave Click object sender System EventArgs e 数据库连接和写入操作 if txtTitle Text Trim Response Write alert 标题不能为空 Response Write window history back return SqlConnection cn new SqlConnection System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Settings AppSettings mDbconn cn Open SqlCommand cm new SqlCommand cm CommandText INSERT INTO Tb TeachPlan SubjectName FasciculeName Chapter SubjectHour StudyHour Title UserName RealName UpdateTime Content FileName StarLevel VALUES SubjectName FasciculeName Chapter SubjectHour StudyHour Title UserName RealName Updatetime Content FileName StarLevel cm Parameters Add SubjectNa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50 cm Parameters Add FasciculeNa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20 cm Parameters Add Chapter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6 cm Parameters Add SubjectHour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6 cm Parameters Add StudyHour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6 cm Parameters Add Titl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200 基于基于 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构建 第第 4 4 章章 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学校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第 57 页 共 64 页 cm Parameters Add UserNa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5 cm Parameters Add RealNa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5 cm Parameters Add Updateti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DateTime cm Parameters Add Content System Data SqlDbType NText 10000000 cm Parameters Add FileName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200 cm Parameters Add StarLevel System Data SqlDbType NVarChar 16 cm Parameters SubjectName Value drpSubjectName SelectedItem Text Trim cm Parameters FasciculeName Value drpFiscicule SelectedItem Text Trim 数学有章和节 其他学科没有章和节 数据库中SubjectHour代表的意思 如果是数学则代表节 其他学科则代表课时 if drpSubjectName SelectedItem Text Trim 数学 cm Parameters Chapter Value drpChapter SelectedItem Text Trim cm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潍坊职业学院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北流市山围镇卫生院招聘编外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第三中学“绿色通道”引进教师3人第二次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宽频带地震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湖北省招募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99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南通海润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管理人员1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招聘村(社区)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汕头市中心医院招聘编外人员5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航空钢绳项目建议书
- 2025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委社会工作部招聘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IATF16949-2016内审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跟单信用证业务基础知识讲解(36张)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精品课件【带视频】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100题
- 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 UPS电池更换方案
-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信息问答
- 处理补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事务工作指南
- 电线电缆购销合同
- 金属、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共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