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10 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理解字、词古今含义的不同,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引课激疑。师:同学们,有谁知道“之子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谁说的?它说明了什么道理?那么,当孔子遇到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而无言以对时,他又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来看一下孔子的言行是否一致。二、定向研法。 1、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 背诵 译文)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三、自学释疑。1、自读范读。2、领读试读。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4、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大家读书的收获吧! (1)下面我们分小节来说说课文的大意吧!第一小节谁先来说(指名回答)“辩斗”是什么意思?“故”呢? (2)第二小节呢? “以”是什么意思呢?“去”是什么意思呢?“中”呢? 你能给大家说说吗?词语都讲的这样好,看来你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第三小节呢?“及”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车盖”、 “盘盂”我还是不太明白?谁来给我讲讲? (4)下一小节呢?“沧沧凉凉”是什么意思?“探汤”呢?(指名说)(5)最后一小节呢?“决”是什么意思? (6)过渡:每小节的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吗?自己练一练吧!5合作译文。 四、合作汇报。1.师: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请注意看要求: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用一个字填写;用现代语言填写;用原文填写;口头叙述。 五、自评自结。 1、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设计。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 2、给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答案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七、板书设计:日初出时 日中时 一 儿:近(大) 远(小)10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也) 另一小儿:远(凉) 近(热)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 11飞天梦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小黑板。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中的人物。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5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二、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词语。 指名认读,评议正音。 两个多音字:载 著 理解词语。 三、理清课文脉络。四、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2、 小组交流。 3、 五、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关键词句,深入品析。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七、作业设计: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词语填空。3、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板书设计飞天梦圆做梦: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古人尝试坐风筝与乘火箭上天 勇于实践圆梦 (遭遇失败后顽强继续) 执著追求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默默奉献梦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梦:遨游于更深的宇宙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 12种瓜得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2、学会生字新词。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教具准备抄有生词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4、交流汇报。(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四)编列提纲,理清层次1、指导编写第一部分的提纲。(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总结全文,提出现代的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说明基因的功能。说明转基因技术原理。总结,转基因技术完全能做到“种瓜得豆”。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课文提纲。 三、课堂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那么,到底转基因技术是怎样做到种瓜得豆的呢?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设计1、喜欢读的你,把课文多读几遍。2、喜欢预习的你,继续预习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3、喜欢积累的你,摘抄课文的好词好句。4、喜欢设计的你,认真观察生字字形,设计几组形近字并组词。 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2、种瓜得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教具准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2、小组交流。3、指名读第3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基因的作用的句子。(1)学生汇报。(2)齐读句子。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五、作业设计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不应() ()()施令 前所()()()土不() ()()可支 和平()()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 ),有的管( ),有的管( )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 )。(2)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 )。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 )“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 )。 六、板书设计:12、 种瓜得豆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另一种生物 新生物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4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及有关拉曼的资料。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请看过大海的学生说说他所见到的大海的样子。2、欣赏多媒体课件:浩瀚的大海、蔚蓝的海水。3、启发提问,引起思考。海水是蓝色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板书: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去寻找答案。4、学生根绝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简介拉曼。【设计意图: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你掌握的方法理解课文出现的新词。(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3、学生反馈。(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2)理解词语。(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试着评价。(4)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5)给文章文段,概括段意。【设计意图:掌握生字词,在高年级的教学依然不能忽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字词。在学生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的条理性。】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从母子和拉曼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反馈。3、分角色朗读。4、说说男孩给你的印像。【设计意图:同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全文奠定基础。】四、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资料,了解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既注重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又为下文拉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教具准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组织谈话:在途经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遇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他给拉曼带来了哪些影响?2、学生回忆旧课,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默读课文9-13自然段。1、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1)、引导找出促使拉曼产生继续研究、努力探索的动力的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拉曼为什么愧疚,“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2)、说说拉曼研究的经过与结果。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示事情先后的词语:首先、接着、后来,然后让学生按这个顺序说说研究的经过与结果。4、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并提出质疑,统领课堂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朗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感悟好奇心对拉曼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拉曼的心路以及他取得成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二)、指名朗读14自然段。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找出来,反复品读。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理解“已知”的“未知”。(好奇心;不迷信权威、不断探索的精神)(2) 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设计意图:反复品读课文中心句,概括课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举例说明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奇心的作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找出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3、小组交流。4、汇报。【设计意图:找出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的和教益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有助于突破课文的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文本结合生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四、作业设计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4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的发现即发现的过程。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教学难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教具准备抄有生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2、让学生畅所欲言。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设计意图: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满足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读通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和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得扎实到位。】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4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说出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抄有重点语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在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发现过程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具体词句谈出自己的看法,此时再深入指导朗读会更好。这样,不仅整合了课堂内容,突出了重点,还锻炼了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设计意图: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 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 在体会朗读中,真正感悟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请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五、布置作业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14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说出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抄有重点语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在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发现过程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具体词句谈出自己的看法,此时再深入指导朗读会更好。这样,不仅整合了课堂内容,突出了重点,还锻炼了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设计意图: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 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 在体会朗读中,真正感悟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请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五、布置作业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百花园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2、背诵积少成多。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教具准备 抄有相关语句的小黑板课时划分4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成语运用(一)游戏导入:1、成语接龙:鲜为人知( )( )( )胸有成竹( )( )( )2、教师小结。 (二)成语的运用。1、投影:读一读划线部分,你能把句中画线的部分改成成语吗? 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费尽心机,苦苦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 )到了豫州,他看到到处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难民,无辜而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 )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学生自主读题,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再读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理解后改写成相应的成语。)2、你能运用“冥思苦想”、“勃然大怒”、“哀鸿遍野”、“拾金不昧”说话吗?3、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 )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琳琅满目。滔滔不绝 夸夸其谈爸爸是个足球迷,一谈起他喜爱的球队,总是( )。新来的同学维克多喜欢( )。他说自己一个人曾经扑灭过一场大火,肚子一人去过很多大城市游玩,一天看完过三本小说,可是他说的并不真实。 二、积少成多(一)引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并能把握成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受到成语的精炼和含义深刻。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对句,这更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精炼和含义深刻。(二)出示对句,让学生朗读。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道德行为凭自律,文明规范贵坚持。须养成处处好风正气,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修身治国生死无惧,敬业奉公宠辱不惊。车走直马走斜必依规矩,绿灯行红灯止才成方圆。崇尚文明充实精神生活,升华公德熏陶思想感情。(三)让学生合作交流,理解对句的意思。(四)通过诵读你读懂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五)引导学生背诵。三、作业:请学生再搜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对句,谚语。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百花园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教具准备课时划分4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拓展交流(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公正执法,严守规则的故事,我们也从中结识了一个个主持公平正义的人物,学了本单元课文以后,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读读宁宁同学的读书日记,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 三月十二日 星期一 天气:多云转晴学完了这单元的课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放学路上,我看着路边的车辆,眼前总浮现出课文美丽的规则中的所描写的场面,我现在还能背诵那句话“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马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这的却是一种“最美丽的景观”,我不禁为那些遵守规则的人而感动,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世界不就会变得更美好吗?(二)分组合作交流。(首先在组内确定交流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然后回顾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的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和启发?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如果学生还愿意交流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和心得,比如文章的表达方法,词句的理解与积累等,也是可以的。)(三)展示交流范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二、阅读平台(一)学生自读女儿要投诉。 (二)指名学生朗读,并评价。 (三)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四)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女儿要投诉讲的是“我”和读小学的五年级的女儿到一家商城的顾客投诉室投诉的事情,表现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赞扬了她的维权行为喝乐于体谅别人的精神。 (五)讨论和交流:你对这位小学生投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从入门到精通香席制作技艺全攻略含试题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公司招聘专员模拟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出版物发行零售项目发展计划
- 护理操作培训知识点课件
-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 2025年科研合作协议书
- 抢救车及抢救药品课件
- 2025年吡虫啉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智能小区(楼)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玉米新组合项目合作计划书
- DL-T5394-2021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 摄像机原理与使用教程
- 饮料风味设计与感官评价研究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含参考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 招标采购业务培训课件
-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基于电子时钟的设计报告参考模板样本
- 小学武术社团教学计划
- 中科院2022年物理化学(甲)考研真题(含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
-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完整版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