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导学案及单元测试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导学案及单元测试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导学案及单元测试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导学案及单元测试人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时导学案及单元测试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6理想【课文导读】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蕴含丰富意义的比喻,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只有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便于朗读和背诵。【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2.诗歌重点句子的含义。3.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把握诗歌的主旨。【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蜕变(tu) 饥寒(j) 缀连(zhu) 倔强(jing)B洗濯(zhu) 玷污(zhn) 扒窃(qi) 诅咒(zu)C海天相吻(wn)碌碌一生(l)坚贞(zhn) 庸人(yng)D鬓发(bn) 寂寥(lio) 榆杨(y) 当心(dng)2. 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理想/是船舶, 载着/你出海远行。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C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3. 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4.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2)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3)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扒窃:(4)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折磨:5.依据原文内容填空。(1)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2)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6.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B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我会品句:。7.“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用一句古诗对该句进行诠释,最恰当的一句是()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指出下面诗歌片段的修辞方法,然后仿写句子。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修辞方法(写出三种):、仿写句子:二、精段阅读第8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 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 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9.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10.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11.“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12.“夸耀当年的功勋”, 为什么说是“可厌”的?13.“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为什么说是“可笑”的?三、拓展训练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自己心中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八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和场内平面设计图。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纵横驰骋、英姿飒爽的牧马场梦境中。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大红的“差”字,这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老师是一个有一点绅士派头的、相貌冷峻的中年男子。他平静地看着这个与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的那份苦劲。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马场,需要很多钱买种畜和其他许多东西,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给你打分。这个分数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一个星期以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你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矢志不移,那样的勇敢,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其实,每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它们极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经济的拮据,往往容易因别人的“好言相劝”而夭折。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14.文章中“梦”其实就是理想一诗中的,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作用是:。15.在第六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16.最后一段“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17.中学时代正是多“梦”的季节,这“梦”除了文中所指的,还可以指些什么?怎样才能不让人偷走呢?18.你有过梦想吗?请你谈谈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想。19请写出一句有关“理想”的名言。答案:1.B2.C3.C4.(1)副产品原指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这里指荣誉是社会对正确理想的认同而不是理想的目标。(2)崇高而伟大的人。(3)盗窃,这里指理想的沦落与遗失。(4)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这里指考验。5.(1)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2)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6.示例:A诗人把理想比喻成罗盘,说明理想能给人指明前行的方向。B诗人运用蕴含哲理的诗句,阐述了理想的价值意义,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7.A8.比喻排比顶针仿写略9. 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10. 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11. 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12. 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13. 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14.理想比喻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15.功夫不负有心人。16. 照应文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17. 还可以指自己想做成的事,如成为一名画家、拍成一部电影等。只有自己对梦想有坚定的信念,并始终向着这个梦想努力,才不会让人偷走。18. 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能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19示例: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叶志文7短文两篇【课文导读】行道树采用拟人的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行道树其实就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象征:它“立在飞尘里”“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寂静黑暗孤独里苦熬”“制造清新”这些特质,正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体现。第一次真好通过列举种种生命中的“第一次”, 启示我们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作者先写第一次看见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再写第一次看见母鸡孵出的雏鸡,中间插入两段的议论抒情,结尾点明全文的主旨,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2学会在散文中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3体会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法指导】学习行道树这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用心品味“堕落”“忧愁又快乐”等词的含义,学习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时,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全文的中心。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细心品味结尾主旨句所蕴含的哲理。【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冉冉 () 丰硕( ) 姊妹 ( )沉甸甸(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贪ln( ) 点zhu( ) f( )小鸡ch( )形 污zhu( ) du ( ) 落3. 下列成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举世瞩目获益非浅贻然自得B玲珑剔透繁弦急管赏心乐目多姿多采C多愁善感可望不可及红灯绿酒昂然铤立D问心无愧慧心未泯具体而微盘虬卧龙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点缀:(2)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固执:(3)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低回: (4)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5)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具体而微:(6)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丰硕:5. 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1)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2)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3)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6.仿写。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二、精段阅读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7.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8.这一选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说明其作用。9.“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中“忧愁”与“快乐”矛盾吗?为什么?10.我们应当学习行道树的什么精神?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11.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12.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1)(2)13.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做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4.从文中各选出运用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的一个句子。记叙:议论:三、拓展训练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有满一周岁。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1) “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2) “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3)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15.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2)(3)16.你认为主人公是谁?17.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找出根据,写出两处即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8.“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19.文章写小男孩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人们对他的不同做法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0.“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21.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题目()A爬人行道B.小男孩C.第一次D.攀登答案:1. rn shu z din 2. 婪 缀 孵 雏 浊3.D(提示:A项中“非”应为“匪”,“贻”应为“怡”;B项中“乐”应为“悦”,“采”应为“彩”;C项中“及”应为“即”,“铤”应为“挺”。)4.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2)坚持不懈,体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3)留恋。(4)不知满足,尽情。(5)整个形体都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6)丰满硕大。5.(1)比喻,把景象具体化了。 (2)拟人,把行道树写活了。 (3)反复,强调第一次意义重大。6.注意仿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7.我们的事业需要我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及以苦为乐的精神。8.对比手法。如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之中的城市相对比,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9.“忧愁”与“快乐”并不矛盾。“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带来清闲和浓阴,迎接早晨的太阳和光明。10.学习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11.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12.(1)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2)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13.一共出现了十五次。第一次看小鸟从鸟蛋中孵出。14.记叙如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议论如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15.(1),(2):(3)。16.小男孩儿17.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也可以是: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18.马路边上的人行道。19.动作描写语言描写20.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成功地战胜它们。21.C8人生寓言【课文导读】本文是周国平写的两则现代寓言。它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哲理。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转折。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转折。前一转折,前后构成鲜明对比,后一转折给人以启迪,由此而透露出寓意:不配拥有的东西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当时他的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回想自己的心理感受,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意在告诉人们: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2.感受文章优美语言,把握寓言的寓意。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荣辱,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学法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情节,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了解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在不占有月亮的日子里,她能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在拥有月亮的日子里,她紧张不安,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生性多愁善感,可是当他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尊贵的王位,流落异乡靠行乞度日时却得到了要顽强的挑战命运的人生感悟。两则寓言启示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而厄运则会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此外,要能准确地理解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能流利地、动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寓言的特点,体味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王子巧妙的构思。【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风韵( ) 金窖( ) 抢劫( )禀告(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ch( )销 ( )运jio( )洁童心未mn( ) 险象di( )生慷ki( )3. 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 )(2)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 (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4)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 )(5)(事情)突然发生。 ( )(6)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 )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词语。(1)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地嬉戏,或是地赏月。(2)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了,脑中只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3)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便向他打听身世。5.对落难的王子一文的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性多愁善感的人,必定遭受苦难的磨练。B从王子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出财富对人是无用的。C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D人世间有些苦难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6.下面关于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异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而且都是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B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C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D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寓言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2)寓言在创作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3)这两篇寓言篇幅简短,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4)白兔和月亮也可以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这样也可以揭示相同的寓意。()二、精段阅读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8. 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9. 选文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10.“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11. 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12. 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像,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13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落难的王子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谁知他正色道“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14本文用的是第一人称,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15.文章为什么把“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16. 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1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三、拓展训练您也在井里吗?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18.农夫为什么决定放弃?(用文中原话回答)19.驴子后来为什么不再哭泣,而是安静下来?20.“枯井”和“泥沙”各比喻什么?2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2.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于“枯井”和“泥沙”的事情吗?你怎么对待?答案:1. yn jio ji bng 2. 撤 厄 皎 泯 迭3.(1)得失之患 (2)险象迭生 (3)心旷神怡 (4)多愁善感 (5)突如其来 (6)举世无双4.(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2)一扫而光绷(3)相貌不凡5.C6.A(提示:前篇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篇则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7.(1)(2)(3)(4)8.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白兔的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的特点。9.“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承接上文,写白兔爱赏月的习惯表面未起变化,暗含白兔内心已失去了平衡。10.比喻。把月亮比喻成财主的金窖。11.不能删。将白兔与人类区别出来,讽刺人类中的某些人慧心已泯,贪心贪欲。12.略如月亮缺了一块,是不是被什么人偷去了?云彩遮住了月亮,是不是光芒照不到大地了?13.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14.这正是这篇寓言的构思巧妙之处,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这样就拉近了寓言与读者的距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助于寓意的理解。15.这句话反复三遍,一次出自王子之口,一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在“我”耳边响起,耐人寻味。这句话的反复,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16. 因为王子向来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的。作者让王子落难,使他前后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主题。17. 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18.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19.驴子感到一味地哭解决不了什么,只有冷静的面对现状,换角度来思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20.“枯井”比喻令人绝望的困境。“泥沙”比喻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21. 面对生活困境,要想办法摆脱困境。22.我们就树立信心和希望,这都是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的好工具。9我的信念【课文导读】这是一篇居里夫人的随笔,写于作者晚年,文章以质朴、真诚的语言,向世人敞开了科学家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居里夫人坚韧顽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科学工作需要自由,宁静和时间,科学研究需要无私的奉献。【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3品析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4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她不计个人得失,专心从事科学事业,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能抓住关键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大意;能了解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能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询等方式广泛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称心(chng)酝酿(rng)着陆(zhu)懊悔(0)B驿站(y) 炫耀(xun)提防(t) 修茸(q)C教诲(hu)较量(ling) 寒颤(chn)魁梧(w)D贮藏(zh)归省(xng)鄙夷(b) 庇护(b)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xun( )染 su()事 tio()望bin()策 o()恼 ru()ln()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韧不拔:(2)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问心无愧:(3)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逆来顺受:(4)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蹂躏:(5)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获益匪浅:4.联系课文内容填空。(1)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坐在(简单简陋简化)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2)我永远追求(安静安逸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3)他们受事业的(热烈强烈猛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4)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斥责责备),也会过分(烦恼懊恼懊悔),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B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D这篇文章神采飞扬,立意高远,美中不足的是有条不紊。6.下面各项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B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C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D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7.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居里夫人曾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一次物理奖,一次化学奖。B居里夫人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著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C居里夫人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她对科学的热爱就像小孩子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D居里夫妇放弃专利是因为他们的研究经费较为充裕,不必为此而浪费他们的时间。8分别用一些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1)关于生活:(2)关于科学:(3)关于自由:(4)关于工作:二、精段阅读我的信念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沉醉于大自然的景色,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9第(1)段中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10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11第(2)段中说“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12、第(5)段中的“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3、第(7)段中“他更像一个小孩儿,沉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14“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句中“科学的魅力”指的是什么?三、拓展训练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得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15、作者认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16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取得伟大科学功绩靠的是什么?17、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对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陈述?()A她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己B她极端谦虚,甘做社会公仆C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心情抑郁,外貌严肃D她处事客观,公正不阿18文章第三段所举事例证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19一句话叫“先成人后成材”,这句话和本文主旨相吻合吗?试简要说明。答案:1.D(提示:A项中“称”此处应读chn;“酿”应读ning;B项中“提”应读d;C项中“诲”应读hu;“颤”应读zhn)2.渲琐眺鞭懊蹂躏3.(1)形容意志坚强,一点也不动摇。(2)比喻做事对得起别人,心中不感到愧疚。(3)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4)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5)得到很多益处。4.(1)简陋(2)安静(3)强烈(4)呵责懊恼5.D(提示: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也不乱。这不能是文章的缺点。)6.A(提示:B项中“像”表示想像,而不是比喻词;C项中“如”表示举例;D项中“好像”表示联想和想像。)7.D8.(1)热爱生活生活简单(2)沉迷科学献身科学(3)热爱自由追求自由(4)执著勤奋硕果累累9.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自己要有信心。10.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11.对科学的执着探索。12.“追求现实的人”是想在工作中获得报酬,“梦想家”是被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忘我地工作着,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对前者表示理解,对后者表示赞同。13.对科学的痴迷和热爱。14.科学本身的伟大的美。15.体现在道德方面。16.不仅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17. C18. 科学的成功与否在于科学家本身的品格。19吻合。本文就强调了居里夫人的道德方面对世人的影响和启示,而“先成人后成材”所表达的也是强调这一方面。10论语十则【课文导读】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其中善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语录很有借鉴意义。它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是先秦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十则是从中节选的十条,整篇都是人生格言, 或谈求知态度, 或谈学习方法, 或谈修身做人, 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积累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学法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罔()殆()2.文学常识填空。(1)上世纪九十年代,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山东曲阜人,名丘,字,是我国时期杰出的、,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因其思想在中国影响很大,所以又被人称为。(2)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与、全称为“四书”。3. 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1)温故知新()_ _(2)见贤思齐()_ _(3)任重道远()_ _(4)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