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修改).docx_第1页
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修改).docx_第2页
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修改).docx_第3页
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修改).docx_第4页
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修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辆段调度员段内作业操作流程(讨论稿)根据前期VCC培训内容,结合段内各种作业情况,初步拟定车辆段内相关作业流程及VCC操作,如有规章对作业作出具体规定,以规章规定为准。一、动车组驶入停车库1. 确认动车组在上行线或下行线交界区停妥(司机报告动车组在交界区停妥,具备入库条件)。通知司机停车待命。2. 通知长客检调动车组即将入库,与之核对入库股道。3. 设置动车组入库进路(推荐方法:将动车组拖拽至需要停放股道的虚拟站台)。4. 通知司机列车进入车辆段的股道,及相关注意事项后,准许司机动车。入库过程中自动停车后向车辆段调度报告。5. 动车组进入停车股道自动停车后,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改为RM25模式,人工驾驶动车组对位停车。6. 列车停妥后司机通知车辆段调度员,列车对位完成。7. 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更改为AUTO模式。8. 待司机将动车组更改为AUTO模式后(SMC将显示动车组紧急制动),利用TA命令将动车组AUTO模式激活,具体命令为:TA id 0 (id为车号)9. 动车组入停车库停车作业结束。二、动车组驶出停车库当动车组处于AUTO模式,与VCC正常通讯时:1. 确认动车组具备出库条件(司机或长客检调报告动车组具备出库条件)。2. 设置动车组出库进路(推荐方法:将将动车组拖拽至交界区相应虚拟站台)。3. 通知司机动车组动车出库以及停车位置(上行线或下行线交界区)。4. 动车组在交界区虚拟站台停妥后作业结束。当动车组两个VOBC均处于Dormant状态时(入动车组断电重启后):确认动车组出库时VOBC的状态1. 确认动车组具备出库条件(司机或长客检调报告动车组具备出库条件)。2. 利用SR命令设置动车组停车股道至交界区的MRR,该命令为:SR id rt dir orgn dest其中:id 为车号; rt为VCC route 号,可通过拖拽信号灯或列车图标方式查询;dir为Guideway direction(0或1),此处为出库,取值1;orgn为MRR起始轨道号,此处为动车组停放股道的track号;dest为MRR终点轨道,上行线为303,下行线为 304。注意: 1-10道动车组必须将MRR设置至下行线交界区,dest取值304; 11-20道动车组必须将MRR设置至上行线交界区,dest取值303。3. 通知司机动车组将动车组更改为RM25模式。4. MRR设置完成后通知司机可以动车,人工驾驶动车组至指定交界区停车。司机停妥后(SMC显示相应交界区内出现相应动车组图标,VCC终端显示TRAIN IN SERVICE信息)。5. 利用RC命令取消已设置的MRR,具体命令为:RC id 0 (id 为SR设定的号码)。6. 利用OT命令打开关闭的轨道,具体命令为:OT tk (tk为关闭的轨道号码,经确认除之前设置的MRR区域外,VCC3区域内无其他关闭的轨道时,可用0参数,一次将所有关闭轨道打开)。注:若有不能被打开的轨道,利用PG命令检查是否有VESD被激活,如果有使用SO命令忽略被激活的VESD,之后重新用OT命令打开轨道,轨道打开后再使用RO命令重置被忽略的VESD。具体命令为:PG命令:PGid ESD (id为VCC的CPU序号)SO命令:SO esd (esd为VESD代码)RO命令:RO esd(esd为VESD代码)7. 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模式更改为AUTO模式。8. 利用TA命令将动车组AUTO模式激活,具体命令为:TA id 0 (id为车号)9. 动车组成功转换为AUTO模式,由停车库驶出作业结束。三、动车组洗车作业1. 确认动车组在上行线或下行线交界区停妥(司机报动车组停妥,具备动车条件)。2. 联系洗车库,确认洗车任务,得到洗车库允许列车进入的许可。3. 设置动车组洗车作业进路(推荐方法:将动车组从交界区拖拽至洗车线虚拟站台)。4. 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改为PM模式。5. 待进路准备完成后,通知司机可以动车,人工驾驶动车组驶入洗车线,并于洗车库前停车联系洗车库,按洗车库指示进行洗车作业,洗车作业结束后将列车停至洗车线西端,停妥后向车辆段调度员报告接到司机洗车作业完成、车辆停妥报告信息以及洗车库允许动车组可以反向通过洗车库的许可报告信息后(SMC系统显示动车组处于等待状态),安排动车组至上行线或下行线交界区的进路(推荐方法:将动车组拖拽至相应交界区虚拟站台)。6. 通知司机可以动车,人工驾驶动车组至交界区停车7. 接到司机交界区停妥的报告后,通知司机将列车更改为AUTO模式。8. 动车组AUTO模式更改完成,整个洗车作业结束。四、动车组驶入小修库1. 确认动车组在交接区停妥(司机报动车组停妥,具备入库条件)。2. 通知长客检调动车组即将入库,与之核对车辆入库停放股道,并得到长客检调的入库许可。3. 开放小修库方向CBTC边界处至动车组入小修库停放股道的进路。4. 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改为RM25模式。5. 利用SR命令设置交界区至小修库方向CBTC边界处的MRR,具体命令如下:上行线:SR id 1 0 303 337 (id 为车号)下行线:SR id 4 0 304 337 (id 为车号)6. 进路设置完成后通知司机动车,人工驾驶动车组至小修库指定股道停车。7. 动车组在小修库停妥后,利用TR命令删除小修库方向CBTC边界处交接处车辆图标,具体命令如下:TR tr (tr为需删除动车组图标所显示的车号)8. 利用RC取消已设置的MRR,具体命令为:RC id 0 (id 为SR设定的号码)9. 将S1302道岔恢复定位。10. 利用OT命令打开关闭的轨道,具体命令为:OT tk (tk为关闭的轨道号码,经确认除之前设置的MRR外,VCC3区域内无其他关闭的轨道时,可用0参数,一次将所有关闭轨道打开)。11. 动车组驶入小修库作业结束。注:在模拟器上1-8步可成功模拟,后边只是理论做法,未模拟成功。五、动车组驶出小修库,进入VCC区域1. 确认列车具备出库条件(司机或长客检调报动车组具备出库条件)。2. 利用SR命令设置交界区至小修库方向CBTC边界处的MRR,具体命令如下:上行线:SR 1001 1 1 337 303。注意:动车组从小修库出库只能进入上行线交界区进行自检。3. 开放列车在小修库停放股道至CBTC区边界处的进路。4. 通知司机将列车模式改为RM25模式,人工驾驶至上行线交界区停车。5. 等待VCC操作终端反馈TRAIN IN SERVICE信息。6. 利用RC取消已设置的MRR,具体命令为:RC id 0 (id 为SR设定的号码)。7. 利用OT命令打开关闭的轨道,具体命令为:OT tk (tk为关闭的轨道号码,经确认除之前设置的MRR区域外,VCC3区域内无其他关闭的轨道时,可用0参数,一次将所有关闭轨道打开)。8. 通知司机将动车组改为AUTO模式。9. 等待VCC操作终端反馈列车自检完成信息(TRAIN ENTRY CHECKS COMPLETE)。10. 将S1302道岔恢复定位。11. 再次利用OT命令打开关闭的轨道。12. 动车组从小修库使出作业结束。注意:若列车自检失败需将列车退出CBTC区域,重新进入交界区进行自检。注:在模拟器上模拟时1-9步模拟成功。后边只是理论做法,未模拟成功。六、动车组驶入/出试验线当动车组处于AUTO模式时,在SMC操作中,可直接将动车组图标由上行线或下行线拖拽至试验线西端虚拟站台(TTWP),反之可从将动车组图标直接由试验线西端虚拟站台(TTWP)拖拽之上行线或下行线交界区虚拟站台,进路自动排出,正常情况下无需在VCC终端中输入命令。注:进路准备妥当后通知司机停车位置。七、其他车辆作业:工程车,轨道车等没有配备VOBC设备,不能与VCC进行通讯的车辆在段内CBTC区域内移动或作业时,均需设置MRR进行保护。在模拟器上模拟动车组出入小修库时出现的问题:1. 开放小修库至上行线进路时,D1601,D1602信号灯不能开放,仍为红灯。2. 设置轨道337至303区段MRR后,D1304信号灯不能开放,仍为红灯,取消该区段MRR后D1304信号灯仍为红色。3. 列车驶过S1302道岔后,S1302道岔不能搬到反位,报Not moveable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