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异型竖板式降膜蒸发器的设计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乳类产品的大国,特别是奶粉产品的加工生产在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了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和生产效率,我国的食品机械设计人员不断实现加工设备的技术创新与改进。近年来,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脱颖而出,在奶粉加工设备的浓缩环节被广泛使用,并且获得好评。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是根据薄膜传热理论和板式换热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新型蒸发设备,它与管式降膜蒸发器相比,具有传热效率高传热效率高、物料受热时间短、挂料量少、不易结垢且结垢易清洗等诸多优点。但是,由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为浓缩设备的全套奶粉生产设备的设计及其规范仍处初步发展阶段,尚待研究与发展。本文核心以降膜式异型竖板蒸发器为浓缩设备的全套奶粉生产设备进行结构与选型设计。关键词:异型竖板式 降膜 蒸发器Design on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in Irregular-shaped RiserABSTRACTOur country is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products of the big country, breast milk powder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create higher commodity value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ur countrys food machinery design personnel continuously realizes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recent years, falling film type abnormity vertical board evaporator stand out, milk powder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link to be used extensively, and has won good comments. Falling film type abnormity vertical board evaporator is according to film heat transfer theory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developed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new evaporation equipment, it and tube type drop membrane evaporator, compared with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high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high, raw material is heated time is short, hang shoes few, is not easy to be scaling and scaling easy to clean,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But, by falling film type abnormity vertical board evaporator for the full set of the concentration equipment production equipment design and its milk powder criterion still prelimin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place i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re to falling film type different vertical board evaporator for the full set of the concentration equipment production equipment milk powder structure and type design. Keywords: Different vertical plate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目 录前言1第一章 流程设计21.1全套奶粉生产设备的工艺流程设计21.2浓缩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2第二章 工艺计算42.1设计要求42.1.1加工对象42.1.2操作条件42.2浓缩设备传热面积的计算52.2.1各效二次蒸汽蒸发量计算52.2.2第二效蒸发器进料浓度B1的计算62.2.3通入生蒸汽量的计算62.2.4传热面积的初步计算72.2.5传热面积的校核与取值82.3换热板上液相回流量的计算122.3.1判定原理122.3.2回流量的计算132.4全套设备的热性能142.4.1蒸发效率142.4.2蒸发强度 W142.4.3蒸汽的生产强度 u142.4.4热效率 H15第三章 主体设备的结构设计163.1蒸发器筒体的结构设计163.1.1 第二效蒸发器筒体设计163.1.2 第一效蒸发器筒体设计183.1.3人孔的设计183.2蒸发器换热板的结构设计183.2.1 第一效蒸发器换热板设计183.2.2 第二效蒸发器换热板设计193.3蒸发器封头的结构设计193.3.1第一效蒸发器封头的选型203.3.2第二效蒸发器封头的选型213.4蒸发器容器法兰的选取213.5开孔补强的计算213.6布液器的结构设计223.7降液收集器的结构设计233.8蒸发器支座的结构设计243.8.1第一效蒸发器支座243.8.2第一效蒸发器支座263.9视镜的设计与选型26第四章 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74.1杀菌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74.2预热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74.3分离器的设计与选型274.3.1第一效分离器的设计与选型284.3.2第二效分离器的设计与选型284.4奶泵的设计与选型284.5真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94.5.1蒸法室真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94.5.2换热板中空室真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94.6蒸汽压缩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94.6.1蒸汽压缩设备的选型294.6.2蒸汽压缩设备的选型计算304.6.3蒸汽压缩设备的规格304.7干燥设备的设计与选型30第五章 附件的设计与选型325.1接管及其配用附件的设计与选型325.1.1蒸汽包与第一效蒸发器蒸汽进口之间的管路325.1.2原料储罐与原料泵入口之间的管路335.1.3原料泵出口与第一效蒸发器物料进口之间的管路345.1.4第一效蒸发器冷凝水排出口与冷凝水储罐之间的接管355.1.5第一效蒸发器物料出口与分离器进口之间的接管365.1.6第一效分离器物料出口与第二效输送泵进口之间的接管375.1.7第一效分离器二次蒸汽出口与第二效蒸发器蒸汽进口之间的接管375.1.8第二效蒸发器物料进口接管385.1.9第一效分离器物料出口与三通接口之间的接管395.1.10第二效蒸发器冷凝水排出口与冷凝水储罐之间的接管395.1.11 第二效蒸发器物料出口与分离器进口之间的接管405.1.12 第二效分离器物料出口与产品输出泵之间的接管405.1.13 产品输出管上三通与浓缩液储罐之间的接管415.1.14第二效蒸发器物料回流管425.1.15第二效分离器二次蒸汽出口与蒸汽压缩机进口之间的接管435.1.16蒸汽压缩机出口与第一效蒸发器进口管上三通之间的接管435.2保温层的设计与选型435.3阀门设计与选型445.4流量计的选型44结论45参考文献46致 谢47前言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乳类产品的大国,特别是奶粉产品的加工生产在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了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和生产效率,我国的食品机械设计人员不断实现加工设备的技术创新与改进。近年来,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脱颖而出,在奶粉加工设备的浓缩环节被广泛使用,并且获得好评。但是,由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为浓缩设备的全套奶粉生产设备的设计及其规范仍处初步发展阶段,尚待研究与发展。因此本人以奶粉生产设备的成套设计为题,对于以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为浓缩设备的全套奶粉生产设备进行了结构与选型设计。在此论文中,本人对于全套奶粉生产设备中,不同工艺操作的设备分为主要设备和此要设备,有主次地做出了论述与说明。首先,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作为该套奶粉生产设备的浓缩设备,本人将其视为本设计的主要设备进行结构设计及其附属部件的设计。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亦称外流板式降膜蒸发器或自由流板式降膜蒸发器,它在轻工业及食品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我国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多用于造纸行业,在食品发酵行业已用于酒糟废液和味精废液的浓缩。又由于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具有处理高热敏性和高粘度物料的突出优势,因此,该设备极适用于乳类的加工生产。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是根据薄膜传热理论和板式换热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新型蒸发设备,它与管式降膜蒸发器相比,具有传热效率高、物料受热时间短、挂料量少、不易结垢且结垢易清洗等诸多优点。此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蒸发器一改传统的物料走管内,使蒸汽走管外的方式,物料在传热元件外表面自由降膜蒸发浓缩。即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中物料在加热元件外表面靠重力自由降膜蒸发浓缩,这不仅给与物料接触的传热元件外表面的精加工带来有利的条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热表面易于清洗,对易结垢的物料十分有利;不仅给与物料接触的加热元件表面的精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便于观察液膜的流动情况。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对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正是由于鲜牛奶的热敏性强及粘度高,近年来我国的奶粉生产企业逐渐青睐于物料受热时间短且挂料少的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另外,乳粉的浓缩设备是消耗能源最多的单元之一,因此在今天节能第一的时代,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可以大大减少奶粉生产设备的耗能。其次,除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外,其他的工艺操作的设备因为已有较成熟的规范及设计手册,在本设计中仅作这些设备的选型设计。这些设备包括了鲜牛奶的杀菌设备、预热设备以及干燥成粉设备,另外还有加热蒸汽的部分供应系统。为满足这些设备能够高效地同降膜式异形竖板蒸发器配合工作,本人查找了大量参考文献,经过全面对比,选用了合理的配套设备,并详尽地叙述了选型依据、过程以及参考文献。最后,对于部分附件如:接管、监测仪表、保温层及阀门作了简略选型。第一章流程设计1.1全套奶粉生产设备的工艺流程设计本设计内容是由鲜牛奶的杀菌开始,逐步对于预热设备、浓缩设备和干燥成粉设备进行了逐一设计,并且形成了一全套设备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的流程草图见下图 (图1.1):图 1.1 工艺流程Fig. 1.1 The Technical process1.2浓缩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本设计中,将浓缩设备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因此首先要对其进行选型。蒸发器的结构型式很多,应按生产过程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蒸发器型式。选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2)生产能力较大;(3)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4)经济实用。另外,要充分考虑到加工对象的性质,鲜牛奶是该设备的加工对象,其具有高热敏性和高粘度的特性。而膜式蒸发器的特点为:溶液沿加热管壁呈膜状流动而进行传热及蒸发,而溶液只通过加热室一次即达到浓缩要求,由于蒸发速度快溶液在蒸发器内停留时间短,故特别适用于处本设计。降膜式蒸发器在液态奶的前处理阶段主要作用是经过巴氏灭菌(灭菌温度78)和预热(预热温度70)的奶液进入到中蒸发器中可充分蒸发出水分。另外,当蒸发温度为6065时,奶液浓度一般可从11.5提高到12.7 ,即经过浓缩提高奶液干物质含量,同时去除奶液中的膻味及不良气味。用于液态奶蒸发的单效其浓缩比较小,在1.1左右,蒸发时间短、降膜管周边润湿量较大。最后,为了更好的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本设选用真空并流双效流程。该流程是料液与蒸汽的流向始终相同,具有的优点是在:溶液在各效间的流动不需要用泵来输送;其次,由于前一效溶液的沸点比后一效高,因此当前一效料液进入后一效时,便呈过热状态而立即蒸发,产生更多的二次蒸汽,增加了蒸发器的蒸发量;并且真空的条件下,使物料保持低沸点、高效蒸发。第二章 工艺计算2.1设计要求2.1.1加工对象加工对象为鲜牛奶,其具有:粘度大、热敏性强和易产生泡沫的特性。在本次设计中,鲜牛奶的设计数据如下:(1) 鲜牛奶的比重 :1.031 ;(2) 鲜牛奶的粘度 :1.23 cp ( 4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3) 鲜牛奶蒸发量 W :1260 kg/h ;(4) 鲜牛奶的初始浓度 B0 :12 ;(5) 鲜牛奶的终了浓度 B2 :40 ;2.1.2操作条件考虑到鲜牛奶的特性,根据文献1,并通过实验测量,最终确定操作条件的如表2.1。实验项目实验结果蒸发室设备类型蒸汽与物料温差 t()蒸汽温度()物料温度()真空度(Mp)加热压力(Mp)杀菌器套管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机747840.07020.0312预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878600.07020.0312第一效蒸发室异形竖板878700.07020.0312第二效蒸发室异形竖板870620.08110.0202表2.1 操作条件Table 2.1 Operating Condition2.2浓缩设备传热面积的计算2.2.1各效二次蒸汽蒸发量计算1.物料衡算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W = S ( 1B0 / B2 ) (2.1)式中:S 牛奶的处理量 :kg/h ;B0物料初始浓度 ; B2物料终了浓度 。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S = 1800 kg/h 。2.热量衡算 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得到第一效二次蒸汽蒸发量W1与第二效二次蒸汽蒸发量W2的关系:W2 = (2.2)式中:蒸发系数 ; 自蒸发系数 ; 热损失系数 ;平均比热 :kcal/(kg)。查文献2得:=1;2 =0.01; =0.98 。 查文献3得: = 0.912 kcal/(kg)( 7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W = = W1 + W2 (2.3)根据已知数据,由(3.1)、(3.2)计算得 :W1 = 631.36 kg/h ;W2 = 628.64 kg/h 。 2.2.2第二效蒸发器进料浓度B1的计算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B1 = (2.4)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B1 = 18.48 。2.2.3通入生蒸汽量的计算1.通入第一效蒸发器的生蒸汽量 D1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5)查文献2得 : 1 = 1 ;= 0.98 ; 1= 0 。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D1 = 644.24 kg/h 。2.通入第二效蒸发器的生蒸汽量 D2 D2 = W1 = 631.63 kg/h 3.通入双效蒸发系统的生蒸汽量 D0由于采用双效蒸发系统,则第二效二次蒸汽通入到第一效蒸发器,故通入双效蒸发系统的生蒸汽量 :D0 = D1 W2 = 15.6 kg/h 。4.通入杀菌器的生蒸汽量 Da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6)式中:D通入生蒸汽量 :kg/h ;Ms 物料处理量 :kg/h ;对数平均温差 : ; 水蒸汽汽化潜热 :kcal/kg 。查文献3得 : = 0.935 kcal/(kg)( 4 情况下的全脂乳 ) ;查文献4得 : = 552.3 kcal/kg ( 78 情况下的水蒸汽 ) ;另外 ,Ms = 2000 kg/h ; = to ti= 60 4 = 56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Da = 189.61 kg/h 。5.通入预热器的生蒸汽量 Db 由公式(2.6)进行计算 ,查文献3得 : = 0.918 kcal/(kg)( 60 情况下的全脂乳 );另外 ,Ms = S = 1800 kg/h ; = to ti = 70 60 = 10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Db = 29.92 kg/h 。6.通入全套浓缩设备的生蒸汽量 D D = = Da + Db + D0 = 235.13 kg/h2.2.4传热面积的初步计算1.第一效蒸发器传热面积 (1)第一效蒸发器传热量 Q1 :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7)查文献4得: = 552.3 kcal/kg ( 78 情况下的水蒸汽 ) ;另外 ,D = D1 = 644.24 kg/h 。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Q1 = 415.12 kj 。(2)第一效蒸发器初步传热面积 :根据文献2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 = (2.8)式中: K 蒸发传热总系数 :W/() 。经实验测得: K = K1 = 2200 W/()( 78 的情况下 ) 。另外 ,= t1 = 8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23.58 2.第二效蒸发器传热面积 (1)第二效蒸发器传热量 Q2 :查文献4得: = 556.8 kcal/kg ( 70 情况下的水蒸汽 ) ;另外 ,D = D2 = 631.36 kg/h 。 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7)计算得 : Q2 = 410.13 kj 。(2)第二效蒸发器初步传热面积 :经实验测得: K = K2 = 1800 W/()( 70 的情况下 ) 。另外 ,= t2 = 8 。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8)计算得 : = 28.48 。2.2.5传热面积的校核与取值1.传热面积校核方法根据文献5,采用临界热负荷校核法,即保证单面换热板上的单位热负荷q小于或等于1.5倍的极限热负荷qm ,qm为开始鼓泡沸腾时的热负荷。这是因为当鲜牛奶单位热负荷高于极限热负荷后,具有鼓泡易进而产生泡沫的性质,从而在局部蒸发液面上产生剧烈的飞溅和带液,同时严重的破坏了液膜,影响了操作的稳定性。2.第一效蒸发器传热面积的校核与取值(1)第一效蒸发器极限热负荷qm1根据文献5,极限热负荷qm应根据换热板上端的操作条件进行计算。A.第一效蒸发器的换热板单面雷诺准数 Re 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9)式中:Re 牛奶的处理量 :kg/h ;换热板单面上的牛奶处理量 :kg/h ;b 换热板宽度 :m ; l液相的动力粘度 :Pas 。 (2.10)式中:n 该效蒸发器换热板数 。查文献3得: l = 0.00047 Pas ( 7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1 = S = 1800 kg/h 。另外 ,初选第一效蒸发器的换热板为 :板数 n1 = 6 ;板宽度 b1 = 1 m 。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9)、(2.10)计算得 :1 = 150 kg/h ; Re1 = 354.60 。B.第一效蒸发器的普朗特准数 Pr1 ;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Pr = (2.11)式中:平均比热 :kcal/(kg);l液相的导热系数 :Pas 。查文献3得 : = 0.912 kcal/(kg)( 7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l = 0.605 w/(mk)( 7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Pr1 = 2.98 。C.第一效蒸发器的局部对流传热系数1因为 Re1 = 354.60 500 故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12)式中: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w/(k);l液相的动力粘度 :/s ;g 重力加速度 :m/s2 。查文献3得 :l= 0.045510-5 /s ;另外 ,取 g = 9.81 m/s2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1 = 7487.70 w/(k) 。D.第一效蒸发器的换热板单面极限热负荷qm1因为 Re1 = 354.6 500 ,故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X = (2.13)式中: 液相的表面张力 :N/m ;T饱和温度 :k ;蒸汽密度 :kg/m3 。l 液相密度 :kg/m3 。Y = (2.14) qm = (2.15)查文献3得 : = 0.047 N/m ; = 0.1979 kg/m3 ;另外 ,T = 70 + 273 = 343 k ;l = 1031 kg/m3。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3.13)、(3.14)、 (3.15)计算得 :X1 = 56.82 ;Y1 = 82.62 ;qm1 = 23912.10 j/ 。第一效蒸发器传热面积A1的校核与取值(2)第一效蒸发器热负荷q1故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1 = Q1/ (2.16)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q1 = 17604.75 j/ 。(3)第一效蒸发器传热面积A1的校核与取值因为q1 1.5 qm1 = 1.523912.10 j/ = 35868.15 j/ ,故设计合理 ,并将A1圆整为24 。则换热板长度为 :L1 = = = 2 m 。3.第二效蒸发器传热面积的校核与取值(1)第二效蒸发器极限热负荷qm2A.第二效蒸发器的换热板单面雷诺准数 Re2查文献3得: l = 0.00050 Pas ( 62 情况下的全脂乳 ) 。2 = SW1 = 1168.64 kg/h 。另外 ,初选第一效蒸发器的换热板为 :板数 n2 = 6 ;板宽度 b2 = 1 m 。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9)、(2.10)计算得 :2 = 97.40 kg/h ; Re2 = 216.40 。B.第二效蒸发器的普朗特准数 Pr2 ;查文献3得 : = 0.915 kcal/(kg)( 62 情况下的全脂乳 ) ;l = 0.605 w/(mk)( 70 情况下的全脂乳 ) 。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11)计算得 :Pr 2 = 3.20 。C.第二效蒸发器的局部对流传热系数2因为 Re2 = 216.40 500 故根据文献5由公(2.12)式进行计算:查文献3得 :l= 0.048010-5 /s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2 = 6877.66 w/(k) 。D.第二效蒸发器的换热板单面极限热负荷qm2因为 Re2 = 216.40 500 ,故根据文献5由公式(2.13) 、(2.14)、 (2.15)进行计算:查文献3得 : = 0.046 N/m ; = 0.1425 kg/m3 ;另外 ,T = 62 + 273 = 335 k 。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X2 = 60.21 ;Y2 = 67.97 ;qm2 = 22319.98 j/ 。E第二效蒸发器传热面积A1的校核与取值(2)第二效蒸发器热负荷q2根据已知数据 ,由公式(2.16)计算得 :q2 = 14400.63 j/ 。(3)第二效蒸发器传热面积A1的校核与取值因为q2 1.5 qm2 = 1.522319.98 j/ = 33479.98 j/ ,故设计合理 ,并将A2圆整为30 。则换热板长度为 :L2 = = = 2.5 m 。2.3换热板上液相回流量的计算2.3.1判定原理在设计蒸发设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不发生出现“干壁现象”,即当降液密度低到极限密度时,液膜发生破裂,薄膜状的液流转变为絮条状液流,必须要判定换热板单面上的流量是否过小而引发“干壁现象”。引发“干壁现象”的原因是水分不断蒸发,向下流动的液膜越来越薄,进而最有可能破坏的部分是换热板的下部。因此,当判定会发生“干壁现象”时,要通过计算得出需要的回流量来补充换热板单面上流动的液相。2.3.2回流量的计算1.第一效蒸发器回流量 min1(1)第一效蒸发器最小回流量 Gmin1 根据文献5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2.17)由已知数据计算得 : Gmin = 0.1088 kg/s ,又因为换热板为双面蒸发,则Gmin1 = 2 Gmin = 0.2176 kg/s 。 (2)判定第一效蒸发器是否需要回流因为第一效蒸发器换热板下部的流量 : = = 1168.64 kg/h = 0.3246 kg/s Gmin1 , 所以不需要回流。2.第二效蒸发器回流量Gmin2(1)第二效蒸发器最小回流量 Gmin2根据已知数据,由公式(2.17)计算得 : Gmin = 0.1083 kg/s ,又因为换热板为双面蒸发,则Gmin2 = 2 Gmin = 0.2166 kg/s 。 (2)判定第二效蒸发器是否需要回流因为第二效蒸发器换热板下部的流量 : = = 540 kg/h = 0.15 kg/s A A1A2A3 A ,因此,本设备其它开孔小于此孔,不需补强。3.6布液器的结构设计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能否充分发挥其性能,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液体的分布状况。异形竖板降膜布液装置应满足(1)料液在每块竖板传热元件上布液量相同;(2)料液在板宽方向和板两侧布液均匀,并在整个板面上保持连续稳定的液膜;(3)竖板传热元件上端液膜起始的不稳定段要短。(4)操作中料液无飞溅现象。布液性能不良的布液器往往会导致液膜厚度不均,使蒸发过程中板面上布液量不足之处出现干斑,结焦等现象,而渡膜过厚处,传热效率下降,但不影响到蒸发器的性能,而却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特别对于食品工业中鲜牛奶等热敏性物料,对布液的要求就更为严格13。本设计根据该蒸发器的蒸发操作条件,自行设计配用的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鲜牛奶进料分布器(如图4.5)。其中双层套管起缓冲进料与导流作的用,物料最后由收集槽通过溢流堰、导向折板流到换热板面上。 图 3.5 布液器Fig. 3.5 The Ware of distributing-liquid 3.7降液收集器的结构设计为了保证浓缩液能够连续的进入排管中,并且缓冲降液液流,在下封头焊接浆液收集器(如图3.6)。图 3.6 降液收集器Fig. 3.6 The Ware of3.8蒸发器支座的结构设计3.8.1第一效蒸发器支座1.设备总重(1)筒体重量 由文献6查得不锈钢的理论重量为39.5 kg/m2 ,故 :G1 = = 517.92 kg 。(2)筒体封头质量 G2 = G上 + G下 = 1024.8 kg 。(3)法兰重由5.1法兰规格得 :G3 = (6.23+1.09+0.30+0.60)2 = 16.44 kg 。(4)人孔法兰盖重G4 = 40 kg 。(5)视镜重由5.3视镜规格得 :G5 = 210.3 = 20.6 kg 。(6)换热板 G6 = 2.5139.512 = 1185 kg 。(7)布液器 G7 = 480 kg 。(8)水压试验所装水重G8 = V = 964.61 kg 。(9)保温层 因为保温材料重量过轻,所以保温层的重量忽略不计。(10)降液收集器 G9 = 200 kg 。(11)支座 G10 = 22.32=44.6 kg 。(12)总重量G = G1 + G2 + G3 + G4 + G5 + G6 + G7 + G8 + G9 + G10 = 3969.37 kg2.支座选型根据容器总重,以及容器为直立设备且需安装保温层,查文献5选用(如图 3.4):支座 B5.0 JB1165-81 图 3.4 支座5Fig. 3.4 The Footstep 3.8.2第一效蒸发器支座由于第二效蒸发器的总重量与第一效蒸发器的总重量相近,故第二效蒸发器选用于第一效蒸发器相同的支座。3.9视镜的设计与选型为了能够在操作中了解到操作中的一些现象,并很好的预防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需要在筒体上部直径两端,正对降液板的位置安装一对视镜。根据设备内为真空环境,查文献5选用真空视镜 :组合视镜 PN 1.0 ,DN100A HG21505-1992 。玻璃材质为钢化硼硅玻璃,耐热急变温度为180,允许介质温度均为0200。第四章 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4.1杀菌设备的设计与选型根据操作条件及工艺计算的结果,查文献11,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