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性格式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医学影像学 课程教学大纲(供 中医临床各专业 专业用)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e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考查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码: 031101 课程学分: 3 课程总学时: 54 实验(实训)学时: 9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研 室:影像学教研室课程负责人: 曾亮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学科。已从单一的传统X线诊断学,扩展为包括X线、CT、MRI及超声等的现代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直接影响临床各科室的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课程,目的就是让学术理解影像的原理和作用、选用原则,培养学生的临床阅片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见病影像诊断、独立阅片的能力。本教学计划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第6版教材编写,授课内容以该教材中的第一篇“影像诊断学”部分为主,第二篇“介入放射学”部分另行讲授,不在本次授课范围内。教学形式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总课时为36学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的影像图片信息,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授课时应有所偏重地讲授各论内容,尤其是各部位(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医学影像学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了解各种影像成像技术的原理;熟悉不同成像技术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恰当的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成像手段和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掌握熟悉人体各部位(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熟悉人体常见病影像表现,了解影像观察、分析与诊断的思路能力,强化使学生初步具备基本的临床阅片能力。 1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1.1第一章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1.1.1第1节 X线成像【目的】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 二、X线图像特点(熟悉) 三、X线检查技术(了解) 四、X线图像的解读(了解)、 五、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了解) 1.1.1第2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目的】一、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 二、CT图像特点(熟悉)1密度的概念CT值(掌握)2窗宽和窗位(掌握)三、CT常用检查技术(了解)四、CT图像的解读(了解)五、CT检查的临床应用(了解)1.1.1第3节 超声成像【目的】一、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 二、超声图像特点(了解) 三、超声检查技术(了解) 四、超声图像的解读(了解) 五、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掌握)1.1.1第4节 磁共振成像(MRI)概论【目的】一、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 二、MRI图像特点(熟悉) 三、MRI常用检查技术(了解) 四、MRI图像的解读(了解) 五、MR诊断的临床应用 (了解)1.1.1第5节 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目的】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了解)1.1.1第6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目的】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熟悉)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方式备注11.1.1X线成像1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21.1.2计算机体层成像(CT)0.5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31.1.3超声成像0.5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41.1.4磁共振成像(MRI)概论0.5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51.1.5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0.2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61.1.6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0.3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合计/3/【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1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1.2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1.2.1第1节 骨与软组织【目的】一、检查技术(了解)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 (一)骨结构与骨发育1骨结构2骨发育:膜化骨与软骨内化骨。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矿物质的沉积。(二)长骨1小儿骨骼线特点:骨干、干骺端、干骺、骺板(骺线)。2骨龄及骨龄测量: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线消失时的年龄为骨龄,骨龄判断可估计骨发育情况。3成年骨骼线特点:骺线消失,由骨端与骨干组成。(三)四肢关节线表现 成人关节 小儿关节(四)脊柱正常线表现1颈椎正、侧、斜位线表现2胸椎正侧位线表现3腰椎正,侧、斜位线表现(五)扁骨正常线表现(六)常见解剖变异1四肢:副骨、子骨。2脊椎:椎体融合、脊柱裂。三、基本病变表现:骨骼基本病变的定义、机理、病理、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因 1骨质疏松(掌握)2骨质软化(熟悉)3骨质破坏(掌握)4骨质增生硬化(熟悉)5骨膜增生(骨膜反应)(熟悉)6骨内软骨内钙化(了解)7骨质坏死(熟悉)8矿物质沉积(了解)9骨骼变形(了解)10周围软组织病变(了解) 注意: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的鉴别四、疾病诊断(一)骨与软组织创伤1. 长骨骨折、脊柱骨折(掌握X线表现)1)长骨骨折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骨折断面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骨皮质断裂、不连续,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局部骨密度增高,而可能看不到骨折线。(2)CT检查:CT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但对了解骨盆、髋关节等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位有无骨折和骨折碎片的数目及位置。CT表现 CT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但对了解骨盆、髋关节等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位有无骨折和骨折碎片的数目及位置。2)脊柱骨折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正位片可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带,其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严重时常并发脊椎后突成角、侧移,甚至发生椎体错位。(2)CT检查:可以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CT还可以对某些脊髓外伤情况作出判断。(3)MRI检查:在脊柱外伤,MRI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同时还可以观察脊髓挫裂伤和脊髓受压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椎间盘突出(掌握CT、MRI表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结构属软组织密度,X线不能直接观察。临床拟诊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都应行CT或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据椎间盘变形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的CT表现为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2mm。椎间盘突出时,直接征象是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MRI表现 椎间盘膨出:矢状位MRI见变性的椎间盘向后膨出,后方的条状低信号呈现出凸面向后的弧形改变,这一现象T2比T1加权像明显。横轴位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对称性膨出,硬膜囊前缘和两侧椎间孔脂肪见光滑、对称的轻度压迹。椎间盘无局部脱出。椎间盘突出:矢状位图像均可显示椎间盘高度减低,在T2WI上椎间盘信号强度显著减低,椎间盘局灶性地突出于正常轮廓之外,压迫硬膜外脂肪、神经根、硬膜外静脉丛或硬膜囊,突出的髓核通常与未突出部分经狭颈相连。(二)骨感染性疾病1化脓性骨髓炎(熟悉X线表现)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在发病后2周内,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开始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骨皮质也遭受破坏。周围出现骨膜增生。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使骨皮质血供发生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致密死骨。(2)CT检查:CT能很好地显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的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是能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3)MRI检查:在确定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的范围方面,MRI优于常规X线和CT。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X线片可见到明显的修复,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边缘不整,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2)CT检查:与X线表现相似。2骨结核(熟悉椎体结核X线表现)影像学表现(l)长骨结核:X线可见长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2)脊椎结核:以腰椎多见,X线可见:椎体骨质破坏、变形,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脓肿。(三)骨肿瘤1. 骨良性肿瘤(掌握)影像学表现(l)X线平片:X线表现多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瘤区X线表现可有两种类型,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X线上可见似有分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称为分房型。少数病例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并于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出现明确肿块者,则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2. 骨恶性肿瘤(掌握骨肉瘤;熟悉转移性骨肿瘤)1)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骨肉瘤的X线表现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以混合型多见。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骨膜增生较明显。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肿瘤骨X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皮质受侵较早,呈虫蚀状破坏甚至消失。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生成。混合型骨肉瘤: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2)转移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1)X线平片: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溶骨型转移瘤发生在长骨的溶骨型转移瘤,多在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骨皮质也被破坏,但一般无骨膜增生。成骨型转移瘤少见,多系生长较缓慢的肿瘤所引起,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或膀胱癌的转移。病变为高密度影,居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多发生在腰椎与骨盆。混合型转移瘤,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1.2.2第2节 关 节【目的】一、检查技术(了解)二、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三、基本病变表现:关节基本病变的定义、机理、病理、影像表现和常见病因1关节肿胀(了解)2关节破坏(熟悉)3关节退行性变(熟悉)4关节强直(熟悉)(1)骨性关节强直 (2)纤维性关节强直5关节脱位: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与错位(掌握)。(1)完全脱位(2)半脱位四、疾病诊断(掌握) (一)关节感染性疾病(熟悉化脓性关节炎)(二)慢性关节病(熟悉退行性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1退行性骨关节病 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 影像学表现此病X线检查即可确诊。四肢关节如髓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包括由于关节软骨破坏,而使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平,边缘锐利或有骨赘突出。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包括脊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脊椎小关节改变包括小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实训项目】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学时内容提要1骨关节系统2学时【实训目的】1. 了解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2熟悉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掌握骨关节常见病的X线表现。【实训内容】1. 结合解剖生理讲授儿童及成人四肢长骨与关节以脊椎的正常X线表现。2. 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结构、密度、大小以及形状上的改变。3. 掌握以下常见多发病的X线表现1)骨折:长骨骨折、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2)椎间盘突出的CT及MRI表现。3)骨肿瘤:良性骨肿瘤中讲述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中讲授骨肉瘤。并阐明良恶性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实训方法】1. 通过观片灯上观看骨关节典型影像图片,指导学生读片,并示范典型病例影像报告书写。2.在老师指导下,学生810人/组进行分组读片并书写影像报告。【阅片】1正常骨关节影像图片1)正常儿童、成人长骨及关节X线图片2)正常脊柱X线图片3)正常椎间盘CT及MRI图片2骨、关节基本病变影像图片1)骨质疏松:废用性、老年性2)骨质软化3)骨质增生硬化4)骨质破坏:炎症、肿瘤5)关节退行性变6)关节脱位3骨、关节常见病影像图片1)骨折:长骨骨折、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2)椎间盘突出的CT及MRI表现。3)骨肿瘤:良性骨肿瘤中讲述骨巨细胞瘤、骨囊肿;恶性骨肿瘤中讲授骨肉瘤。4)骨转移瘤【教学方法】1 1理论教学: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2 2实验教学:观片灯观看骨骼系统常见病的X线。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方式备注11.2.1骨与软组织6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21.2.2关节3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31.2实训项目1实验室阅片合计/10/1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1.3第三章 呼吸系统1.3.1第1节 检查技术(了解)1.3.2第2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目的】一、胸廓正常X线表现(了解)1软组织2骨骼二、肺正常X线和CT表现(熟悉)1肺野的划分:肺“三野三带”的划分。2肺门:注意正位右肺门角与左肺动脉弓。侧位肺门双侧重叠呈“逗号” 状。 3肺纹理:树支状分布。4肺叶、肺段、肺小叶。5肺实质与肺间质。三、纵隔X线和CT表现(熟悉)1纵隔位置2纵隔内容3纵隔的划分4纵隔形态的变化与呼吸、体位及年龄的关系四、膈肌X线表现(了解)1膈肌形态学特点2膈肌位置3膈肌变异:波浪膈与局限性膈膨升4膈肌运动与病变关系1.3.3第3节 基本病变表现【目的】一、 一、肺部病变1渗出与实变(掌握)2增殖(熟悉)3纤维化(熟悉)4钙化(熟悉)5结节与肿块(掌握) 良性肿块: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生长慢。 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有短细毛刺或脐样切迹,生长快。6空洞与空腔(熟悉)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良性空洞内壁光滑,常有明显液乎;恶性空洞内壁不规则呈结节状,不合并感染无液平。空腔 7肺间质病变(熟悉)二、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线、CT表现(熟悉)1阻塞性肺气肿(1)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3)肺大泡2阻塞性肺不张(1)一侧性肺不张(2)肺叶不张三、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掌握游离性胸腔积液)1)游离性胸腔积液: 影像学表现少量胸腔积液可见肋膈角变钝。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平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中量积液上缘平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 叶间积液 肺下积液2气胸及液气胸(掌握)(1)气胸影像学表现气胸区表现为肺外侧带状无肺纹理的高透亮区,其内侧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呈纤细的线状致密影。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2)液气胸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熟悉)、 四、纵隔改变(熟悉)1.3.4第4节 疾病诊断【目的】一、支气管扩张症(掌握典型CT表现)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印戒征”。目前确诊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类型和范围主要依靠CT,尤其是薄层或高分辨力CT。二、 二、肺炎(掌握)1.大叶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1)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2)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3)消散期时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索条状阴影。CT表现:表现为高密度的形态与肺段或肺叶的形态相同,病灶内的含气支气管征有助于区别其他阻塞性肺不张。2支气管肺炎 影像学表现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有散在小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大片状。3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增粗、模糊;网状及小斑点状影;可伴有弥漫性肺气肿。CT表现 早期或轻症病例,高分辨力CT见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呈不规则改变,并伴有磨玻璃样阴影,较重者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HRCT可见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三、肺脓肿(掌握典型X线表现)四、肺结核(掌握)1. 1.原发性肺结核(熟悉)2.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掌握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影像学表现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小为1mm3mm,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多见于两肺上、中肺野,粟粒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均、分布不均;病灶可融合,或增殖硬结和钙化,也可纤维化呈索条阴影,甚至部分病灶可形成空洞透亮区。3继发性肺结核(型)(掌握)影像学表现(1)浸润性肺结核 病变常多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一种为主或多种征象混合并存,主要可见以下8种征象。局限性斑片阴影。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密度中心较高,边缘模糊。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结核球: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常见2cm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内壁一般较规则,有时可呈厚壁不规则空洞。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硬结钙化:呈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索条及网状阴影。(2)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单侧或双侧肺上中部不规则透亮区。空洞壁厚,壁周有大量纤维粘连,使洞壁固定而坚硬。多支引流支气管与空洞相通,呈索条轨道状阴影。空洞周围有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双肺上叶收缩,双肺门上抬,下肺纹理拉直呈垂柳状。双肺中下叶透过度增加。肋间隙增宽,双膈变平下降,呈桶状胸。胸膜增厚及粘连。常见支气管播散性结核病灶。 4.结核性胸膜炎(熟悉)五、肺肿瘤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1)中央型肺癌: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区肿块影;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等表现。(2)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见不规则的分叶、短细毛刺,较大的肿块可出现不规则的厚壁空洞等。(3)弥漫型肺癌: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病变呈进行性发展,有融合倾向,融合病灶呈肿块状,甚至发展为整个肺叶的实变,在融合病灶内可出现不规则支气管充气征。CT表现:(1)中央型肺癌:支气管改变:包括支气管壁增厚和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侵犯纵隔结构;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2)周围型肺癌:能提供较X线胸片更清晰的图像,有利于显示结节或肿块的边缘、形态、瘤周表现、内部结构特点及密度变化等,从而更易明确诊断。增强扫描时,肿块呈密度均匀的中等或以上增强,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另外增强CT对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更敏感。(3)弥漫型肺癌:CT表现两肺弥漫不规则分布的结节,多在1cm以下,边缘模糊,常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融合后可见大片肺炎样实变影。MRI表现:MRI目前主要用于检查中央型肺癌,由于MRI可同时直接行冠状、矢状及横断面扫描,对确定肺门部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以及纵隔血管受累等更为直观清楚。2.转移性肺癌(熟悉)六、纵隔原发肿瘤(了解)【实训项目】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学时内容提要2呼吸系统3学时【实训目的】1. 熟悉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2. 熟悉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掌握胸部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实训内容】1 1结合解剖讲授正常胸片及胸部CT图片。2 2概述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纵隔病变的X线及CT图片。3 3重点讲解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的X线及CT图片。【实训方法】1. 通过观片灯上观看呼吸系统典型影像图片,指导学生读片,并示范典型病例影像报告书写。2.在老师指导下,学生810人/组进行分组读片并书写影像报告。【阅片】1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图片1)正常胸片(正侧位)2)正常胸部CT图片2基本病变影像表现1)支气管阻塞2)肺实变3)空洞与空腔4)结节与肿块5)胸腔积液6)气胸3常见疾病影像表现1)支气管扩张2)大叶性肺炎3)支气管肺炎4)急性粟粒型肺结核5)浸润型肺结核6)中央型肺癌7)周围型肺癌8)肺转移瘤【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2、实验教学:观片灯观看胸部常见病的X线及CT教学片。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方式备注11.3.1检查技术0.5多媒体授课加板书21.3.2正常影像学表现3多媒体授课加板书31.3.3基本病变表现3多媒体授课加板书41.3.4疾病诊断5.5多媒体授课加板书51.3实训3实验室阅片合计/15/1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1.4第四章 循环系统1.4.1第1节 心脏与心包【目的】一、 一、检查技术(了解)二、 二、正常影像表现(熟悉X线表现)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平片上仅能显示各房室和大血管的轮廓。后前位:心脏、大血管有左、右两个边缘。心右缘分为两段,上段由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构成,下段为右心房构成。心左缘分三段,自上向下依次分为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 2心脏大血管的形态:正常心影形态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 3心脏大血管大小(掌握):测量心胸比率是确定心脏有无增大最简单的方法。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率0.5。三、 三、基本病变表现1.形态异常(掌握)可分为二尖瓣型:后前位呈梨形,心腰丰满或弧形突出,左心缘下段圆钝,心右缘下段较膨隆,主动脉球较小,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主动脉型:后前位呈靴形,心腰凹陷,心左缘下段向左扩展,主动脉球突出,常见于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病变等。普遍增大型:心向两侧均匀增大,较对称,以心肌炎和全心衰竭最多见。2.心包积液(熟悉)X线表现 心包腔内如液体量超过50ml,即为心包积液。X线检查对少量的心包积液诊断有限度。当积液量增加时,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甚至呈球形,心缘搏动普遍减弱或消失。CT表现 为心包腔增宽,心包腔内液体呈水样密度,心包壁层、脏层间距明显增宽。3.肺血管异常(熟悉)肺动脉异常:肺充血:肺动脉血流量增多。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地增粗,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明度正常。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呈肺门截断现象。常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流量增多。肺少血:肺动脉血流量减少。主要表现为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门动脉变细,肺动脉血管纹理稀疏、变细。常见于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 肺静脉高压:病因有左房室压力增高、肺静脉阻力增加等。主要征象为肺淤血: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肺门增大且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间质性肺水肿:出现各种间隔线即Kerley线,B线最常见。肺泡性肺水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重者两肺大片影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短期内变化较大。四、 四、疾病诊断1 1风湿性心脏病(掌握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X线表现 心影呈二尖瓣型,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变小,二尖瓣膜偶见钙化。肺内有肺静脉高压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表现。2 2先天性心脏病(掌握二房间隔缺损X线表现)3. 高血压性心脏病 (补充)X线表现 心影呈靴型,左室肥厚增大,主动脉扩张、迂曲、延长。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房增大,并有肺淤血及肺水肿征象。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补充)X线表现 为肺动脉高压和肺部慢性病变的改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心呈二尖瓣型,心胸比率大于正常者不多,与肺气肿、膈低位等因素有关;肺部慢性病变,有慢性支气管炎,广泛肺组织纤维化及肺气肿等表现。1.4.2第2节 大血管(自学)【实训项目】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学时内容提要1循环系统3学时【实训目的】1. 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及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2掌握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病的X线表现。【实训内容】1. 结合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X线表现。重点讲授心脏大血管在正位片上的投影。介绍心胸比率的测量方法。2介绍心脏增大的各种形态。3. 掌握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实训方法】1. 通过观片灯上观看循环系统典型影像图片,指导学生读片,并示范典型病例影像报告书写。2.在老师指导下,学生810人/组进行分组读片并书写影像报告。【阅片】1正常心脏正、侧、左、右前斜位片2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图片3心脏增大三种形态:二尖瓣型心脏、主动脉型心脏、普大型心脏4二尖瓣狭窄5房间隔缺损6心包积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方式备注11.4.1心脏与心包3多媒体授课加板书21.4.2实训1实验室阅片合计/4/1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1.5第五章 消化系统1.5.1第1节 急腹症【目的】一、检查技术二、正常影像表现1腹部平片正常的X线表现(熟悉)三、疾病诊断(一)肠梗阻1单纯性小肠梗阻X线表现(掌握):当梗阻发生后36小时,立位可显示出近端肠曲胀气扩张,肠内有高低不等、长短不一的阶梯状气液面。仰卧位可见膨胀充气、盘曲排列的肠管,梗阻端远侧无气体或有少许气体。2绞窄性小肠梗阻(了解)3麻痹性肠梗阻(熟悉):肠曲胀气累及大肠与小肠,多呈中等度胀大,肠内气体多,液体少,致肠内液面较低,甚或肠内几乎全为气体,通常以全结肠充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4. 结肠梗阻(了解)(二)胃肠道穿孔(掌握腹部立位片X线表现):到目前为止,腹部透视及立位腹部平片仍是诊断胃肠道穿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亮影。 (三)腹部外伤(熟悉):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CT扫描,实质脏器呈高或等密度影,脏器实质可显示压迫内陷,其他包括腹腔内积气、积血、急性腹膜炎征象等。1.5.2第2节 食管与胃肠道【目的】一、 一、食管 1. 检查技术(了解)2. 食管正常X线表现(熟悉)食管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下端相当于10-11胸椎水平与贲门相连。食管位于中线偏左,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cm。食管的粘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纤细纵行而平行的条纹状影。 3基本病变表现 (1)轮廓的异常龛影与钡斑(掌握)憩室(熟悉)充盈缺损(掌握)压迹(外压性)(熟悉)(2)粘膜皱袭的异常(熟悉)粘膜破坏粘膜皱襞平坦粘膜皱襞增宽、迂曲粘膜皱襞纠集胃小区和胃小沟异常(3)管腔大小的异常(熟悉)狭窄 扩大(扩张)(4)功能异常张力增强和减弱蠕动的增强、减弱和逆蠕动运动力(输送能力)的增强和减弱分泌功能的改变 4疾病诊断(掌握)食管癌(掌握)(1)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2)管腔狭窄;(3)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4)不规则长形龛影;(5)受累段食管壁僵硬。食管静脉曲张(掌握)早期食管静脉曲张发生于食管下段,表现为粘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管壁边缘也稍不整齐。典型表现为食管中下段的粘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病变加重,还可出现食管张力降低,管腔扩张,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二、 二、胃与十二指肠1. 检查技术(了解)2. 胃与十二指肠正常X线表现(熟悉) 胃 分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的形状可分为四型:牛角型、钩型、长型及瀑布型。胃的轮廓在胃小弯和胃窦大弯侧一般光滑整齐。胃底及胃体大弯侧轮廓常呈锯齿状,系横、斜走行的粘膜皱襞所致。胃的粘膜在胃小弯的皱襞平行整齐,向大弯处逐渐变粗而成横向或斜行。胃底皱襞较粗而弯曲,略呈网状。胃窦粘膜皱襞舒张时呈横行,收缩时呈纵行走向。 十二指肠 全程呈C型,将胰头包绕其中。一般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球部呈锥形,两缘对称,尖部指向右上后方,底部平整。球部轮廓光滑整齐,粘膜皱襞为纵行彼此平行的条纹。降部以下则与空肠相似,多呈羽毛状。 3基本病变表现(熟悉) 4疾病诊断(掌握)1)消化性溃疡(掌握)胃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小弯,突出于胃腔轮廓之外,形状规则,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整,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慢性溃疡周围常可见粘膜皱襞纠集。间接征象包括:痉挛性改变;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或减弱,张力增高或减低,排空加速或减慢。 十二指肠溃疡:绝大部分发生在球部。球部溃疡常较小,直径多在4-12mm,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水肿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间接征象包括:球部变形,许多球部溃疡不易显出龛影,但如有恒久的球部变形,也能做出溃疡的诊断;激惹征: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幽门痉挛,开放延迟,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等。 胃良、恶性溃疡X线鉴别诊断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龛影位置龛影周围和口部附近胃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突出于胃轮廓外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等,粘膜纠集柔软,有蠕动波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突出于胃轮廓内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皱襞中断、破坏僵硬、峭直、蠕动消失2)胃癌(掌握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1)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型癌引起,也可见于蕈伞型癌;(3)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边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以上表现被称为半月综合征;(4)粘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5)癌瘤区蠕动消失。三、空肠与回肠1. 检查技术(了解)2. 空肠与回肠正常X线表现(了解) 空肠和回肠 空肠位于左上中腹,富于环状皱襞且蠕动活跃,常显示为羽毛状影像。回肠肠腔较小,皱襞少而浅,蠕动不活跃,轮廓光滑。末段回肠自盆腔向右上行与盲肠相接。 3基本病变表现(了解) 4疾病诊断(了解)四、结肠与直肠1. 检查技术(了解)2. 结肠正常X线表现(熟悉)结肠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绕形于腹腔四周。主要特征是充钡时可见两侧大致对称的袋状凸出,称为结肠袋。它们之间由半月皱襞形成不完全的间隔。 3基本病变表现(熟悉) 4疾病诊断(掌握) 1)结肠癌(掌握):(1)肠腔内可见肿块,其轮廓不规则,该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2)肠管狭窄;(3)较大的龛影,形状不规则;(4)肠壁僵硬。2) 2)结肠息肉(了解)3) 3)1.5.3第3节 肝脏、胆系、胰腺【目的】一、肝脏(一)检查技术(了解)(二)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肝脏分叶、CT值).肝脏正常CT表现(1)部位 肝脏大部份位于右侧季肋部,小部份超过中线达左侧季肋部。上界相当于第三前肋间,下界平右侧肋缘。(2)肝裂、分叶 在肝脏较上层面中,静脉韧带裂的前方为左叶,后方为尾叶。圆韧带裂的内侧为左叶内段,外侧为左叶外段(方叶),圆韧带裂又称为左叶间裂。经胆囊窝下腔静脉间画一假设连线,连线内侧为肝左叶,外侧为肝右叶。在右侧门静脉前、后支之间画一条线,连线的前方为右叶前段,后方为右叶后段。(3)肝门 肝门位于静脉韧带裂、圆韧带裂、叶间裂之间的一条横沟内,横沟类似飞鹿样,内有肝胆管、门静脉、肝动脉、神经及淋巴组织。门静脉在后,肝胆管在外前,肝动脉在内前。(4)肝血运 肝固有动脉:腹腔动脉分出肝总动脉的延续支,自肝门进入肝脏。肝静脉:肝脏输出系统,在CT图像肝脏的较上层面,可见左、中、右三支进入后方的下腔静脉,三支位于段间或叶间。右支的后方为右叶后段,左支、中支之间为右叶前段,中支前为左叶,左支为肝左叶内、外段的分界。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肝胃韧带在下腔静脉前进入肝门。()肝脏的密度 正常肝脏的CT值为4080Hu,平均5060Hu。与脾脏密度相比,高于或等于脾脏密度。(三)基本病变表现(熟悉)(四)疾病诊断1肝脓肿(掌握CT表现特征)影像学表现CT检查:平扫显示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中央为脓腔,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部分脓肿内出现小气泡或气液平面,脓腔周边可见脓肿壁,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带无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环征”。“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2肝血管瘤(掌握CT多期增强特点)影像学表现CT检查: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展,强化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长时间持续强化,延迟扫描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全部对比增强过程呈“快进慢出”的特征。3肝癌(掌握CT多期增强特点及与肝血管瘤的鉴别)影像学表现CT检查:(1)平扫常见肝硬化征象,肝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肿块,肿块多数为低密度。(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内又表现低密度状态。全部对比增强过程呈“快进快出”现象。4肝转移瘤(熟悉CT表现特点)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多发小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对比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牛眼征”。5肝囊肿(熟悉CT表现特点)影像学表现CT检查:平扫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OHU20HU。对比增强后,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周围强化的肝实质的衬托下,囊肿境界更加清楚。6肝硬化(熟悉CT表现特点)影像学表现CT检查:早期可为正常;少数肝硬化表现为全肝萎缩;更多的表现为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发生萎缩,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肝轮廓边缘显示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以及脾大、腹水、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7脂肪肝(熟悉CT表现特点)二、胆系(一)检查技术(了解)(二)正常影像学表现(了解)分辨率较差的CT平扫不能显示肝内胆管,在高分辨增强扫描图像中,少部分人可见低密度的肝内胆管影,约13mm宽,与门静脉分支走行一致。肝内胆管汇合成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在肝门区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与肝外门静脉的关系较固定,在胆囊颈平面,它位于门静脉的前外方,到十二脂肠平面,转到门静脉的后外侧,再向下在胰头平面,胆总管位于胰头后面的深沟内。一般在肝脏的胆囊窝内可见胆囊影,卵圆形水样密度结构,胆囊壁薄,约12mm。(三)基本病变表现(了解)(四)疾病诊断1胆囊炎与胆石症(熟悉)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或胆囊内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的高密度影。胆总管结石可见上部胆管扩张。合并急性胆囊炎则胆囊增大,直径5cm,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并有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周围常有环形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储留。慢性胆囊炎则表现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2胆囊癌(熟悉)影像学表现CT检查: 胆囊增大或缩小,肿瘤表现三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腔内型,胆囊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肿块型,胆囊腔全部被肿瘤所占据,形成软组织肿块。对比增强,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同时可见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和上部扩张。3胆管癌(了解)三、胰腺(一)检查技术(了解)(二)正常影像学表现(了解)1胰腺正常CT表现胰腺是腹膜后脏器,横过1、2腰椎前方。周围有脂肪包围,故CT能清晰地显示它的轮廓。它的前方有后腹膜、小网膜囊、胃后壁。后方有脾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胸导管等。胰腺分为头、颈、体及尾四部分。胰头位于十二脂肠球部后方,十二脂肠圈内。胰头向左后方突出的部分为钩突。胰颈部为胰头、体交界处,位于门静脉的前方。胰体横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向左行走。尾部的顶端抵近脾门。胰腺在CT上的辨认标志有:胰尾对着脾门;胰体在脾静脉的前方;钩突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十二脂肠圈内为胰头。胰腺的大小:胰头为233mm;胰颈为192.5mm;胰体为203mm。或者与同层的椎体横径相比,胰头不超过椎体横径(0.51),胰体不超过2/3(1/32/3)。胰尾不超过椎体横径的2/5(1/52/5)。在判断胰腺是否有增大时,应十分重视胰腺的外形。从胰头到胰尾,正常胰腺外形呈一自然曲线,平滑而连续,从体到尾,逐渐变细。如有局限性隆起,应视为异常。它的各径线绝对值的测量,更有临床意义。胰腺的密度:正常胰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购物中心商铺招商租赁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事业单位应急周转借款合同范本
- 2025版外汇风险对冲基金投资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融资抵押租赁合同
- 2025版内衣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订货合同模板
- 2025版围栏施工项目质量检验与认证服务合同
- 2025年航空航天零件打磨维修合同
- 贵州省福泉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服务合同书
- 2025版企业内部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合同
- 士林电机SS2变频器操作手册SS2-043-5.5K
- Unit 1 What's he lik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个课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慕课版) 课件 第七章 职场适应与发展
- 《数字化样机技术》课件
- 教室里的安全隐患
- 内审首次会议上的讲话
- 全书课件:计算机网络技术
- 梁实秋《雅舍》课件
- 幼儿园厨房食堂人员培训
- 非计划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 机关食堂从业人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