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士、小姐等。这种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 A.平等观念B.民主观念C.自由观念D.等级观念【答案】A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之间改称职务或“先生”“君”等,这些规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故答案为A。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C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故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B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提到了服装、发饰、缠足、时间、礼节的变化,这是辛亥革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引起了许多社会习俗的变化。故答案为B。4.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众传媒的普及B.西方思想的影响C.封建思想的根除D.男女实现了平等【答案】B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可以看出是受外国风俗的影响,即受西方思想的影响。A项大众传媒的普及和题干中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西方思想的影响是题干中材料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C项封建思想的根除和题干中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男女实现了平等和题干中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答案】D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时间可知当时“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A项工业结构合理调整不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不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资本投入迅猛增加不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列强暂时放松侵华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B.C.D.【答案】B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因为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故投资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假如你是一位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在下列哪一年你所经营的民族企业会有一个相对更好的发展空间( ) A.1900年B.1917年C.1940年D.1948年【答案】B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在1917年所经营的民族企业会有一个相对更好的发展空间。故答案为B。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材料三: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1)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废缠足;历法;礼节;婚姻四个方面。(2)特点: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相同点:都受到辛亥革命影响,都是民国时期的新气象。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和材料二“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的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废缠足;历法;礼节;婚姻四个方面。(2)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帝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