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真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道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添彩,做人与写字,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颜真卿书法的成就一直为后代,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 尊重 B.和光同尘 尊敬 C.相得益彰 推崇 D.相辅相成 推重 2、“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了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的显著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上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立了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文中结论?(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B广泛的销售网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C某些国家的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5、初中生冯某经常夜不归宿,其父母放任不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由公安机关对冯某父母( )。A.予以拘留 B.予以罚款 C.予以训诫 D.予以劝诫6、毛泽东在写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先生。”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 )。A层次性 B自觉性 C深远性 D规范性7、16岁的学生王某放学途中不慎将同学孙某眼部戳伤。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于该事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A学校B班主任C王某本人D王某的监护人8、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9、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10、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 ),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A顺序 B客观规律 C特征 D重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 )。A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D绝对真理的完美体现12、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A.升堂入室 B.教学相长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1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14、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15、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16、中学生程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张某让其缴纳“违纪金”充作班费。班主任张某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B合法,教师有管理班级的权利C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力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力17、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哪一项内容?( )A身正为范 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 D教书育人18、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19、根据联言命题的性质,不属于联言推理的有效式的是()。 A.合成式 B.肯定式 C.分解式 D.否定式 20、“医生都穿白衣眼,所以,有些穿白衣服 的人留长头友.下列选项中,这一陈述的必要 前提是( )。A.有些医生留长头发B.有些医生不留长发C.穿白衣服的人不留长发D.穿白衣服的人都是医生21、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取应对措施。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 B.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C.要求教育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 D.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22、下列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博雅教育 B全面发展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身教育23、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2015年推出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新版小说的作者是( )。A.肖洛霍夫B.瓦西里耶夫C.法捷耶夫D.帕斯捷尔纳克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起点公平25、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青、黄、赤、白、黑 B仁、义、礼、智、信C金、木、水、火、土 D宫、商、角、徵、羽26、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海国图志中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27、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D对违反校纪校规的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以儆效尤28、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A.情感枯掲B.却个性化C.成就感低D.知识枯掲29、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看到这一 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 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 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 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2、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叭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请看以上2位教师的做法: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C2、B3、D4、A5、C6、C7、D8、A9、D10、B11、A12、B13、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4、C15、A16、C17、B18、D【解析l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19、B20、A21、D22、B23、答案:B24、A25、C26、D27、D28、A29、C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在这段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如下学生观: (1)看到了学生是有潜能的个体,能够对学生抱有期望。材料中,学生刚上来无法谈出对丝竹图的体会时,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对学生失望,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出发谈论竹子,并最终谈论丝竹图,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的体现。 (2)能看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能够给学生合适的指导。学生虽然具有发展的潜能,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毕竟还不完善,对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材料中,学生对于丝竹图不能谈出自己的体会。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材料中的老师正是发挥了指明方向的作用。 2、我个人认为,我更同意A教师的做法。其中A教师的教学思路正是现代教学观下所倡导的新课程、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的实践,而B教师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