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doc_第1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doc_第2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doc_第3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doc_第4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整体现状,我们课题小组在前期的调研中进行了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性和混沌性的特点,为了探求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其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以下就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一)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角度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深层次原因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分析,探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根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哲学的、科学的、伦理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等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观念,有着儒墨道法释等众多流派,但其中对我们后世最具影响力的又莫过于儒家思想。下面是我们就传统文化对我们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的具体分析:首先,传统文化中学习的功利性造成大学生学习观的应试性、功利性在我国古代,由于文官政治的主流地位,科举制的作用,学习极具功利性。“学而优则仕”,学习是普通民众和封建官僚集团之间的桥梁,大部分的书生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中甲入仕,从一介草民摇身变成一个名利双收的牧民之官,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随着千年科举的日渐腐朽僵化,走向了八股取士的极端,朝廷对思想的禁锢,对科学和新思想的阻碍和摧残,使得学习的目的变的单一,那就是为了科举考试,为了中举进士,为了当官,而不是为了学问,为了科学,所以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试,为了功名,少有钻研,鲜有思考,没有思想。在中国古代,极少发现有真正的学者,即便有点学识、名垂青史,也几乎都是官员。我们认为这就是现如今应试教育的根源,也是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考得好的人多,学的好的人少;学习的人多,治学的人少;成绩好的人多,实践能力强的人少的根源之一。我们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铁饭碗、金饭碗,这无可厚非,但是它造成我们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创造力不足。学习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自己,享受学习的快乐,品味知识的乐趣,从而更高层次的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而只是功利地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一纸文凭和一本证书,作为以后工作能力的象征符号和职称评比中的有力筹码。能力和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凭是否吃香,学位是否够高,论文发表的数量是否够多,而不管其是不是真如其名,是不是含有水分,是不是系出抄袭。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高校作弊和学术腐败的大量存在就是铁证。传统教育的悲哀造成了现代教育的悲哀。我们针对学习观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份好的工作,这样的学习会失去兴趣,所以有42.8%同学学习目标模糊,35%的学习动力不足。数据就是明证。其次,传统文化造成大学生的信仰真空和理想虚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教的力量是弱小的,虽然我们有外传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但我们国人的宗教从实质上是“儒道释”的一个合成体,我们既拜佛,祈求观音送子,又供奉玉帝,更多的人供奉的关老爷和财神爷,土地、山神、龙王,乃至灶王爷、钟馗都是我们大部分人烧香磕头的对象,并且孔庙也是中国人主要祭祀的,各家祠堂里的祖宗的香火也少不了。所以我们中国人什么也信,又什么也不信,什么有用信什么,想信什么信什么。由此看来古人是没信仰的。到后来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文革”最终使国人猛醒:那些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神圣名义下进行的“斗私批修”的“革命”行动,原来只是一些“篡党夺权”、争权夺利的丑恶勾当。再到如今的贪污腐败现象横行,更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信心。即便是党员又有几人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信仰的,也就是党员好工作,便升迁罢了。这也正是我们大学生入党的主要原因。所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缺失信仰的。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农民们具有明显的小农意识,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满足了,既不能容忍外来的侵犯,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将就过,没有什么奋斗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所以中国人又是没有什么理想的。中国人喜欢中庸,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就是“中间”的路线和方针,要人们走在中间,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于是乎,人们都以身处中间的道路为傲。而这种“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将就”。到现在有一首打油诗:“中游好,中游好,不受表扬不检讨,不拔尖,不落后,一天三顿吃个饱。”这种“中庸”即“中间”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推动了 “将就”思想的发展。什么事也将就,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会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了,那样你不就不“中庸”了。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东西也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虚无,没有什么追求,也就没有什么努力奋斗的想法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理想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信仰和理想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困扰之一就是空虚和迷茫,我们的调查显示,48.8%的学生在学习中动力不足的原因是没有学习目标,空虚、迷茫,这也正好证明了以上所述。第三,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伦理”二字,“伦”有类、辈份、顺序、秩序等含义,可以被引申为不同辈份之间应有的关系。“理”则具有治玉、分别、条理、道理、治理等意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伦理就是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其基础则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统治的核心思想,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核心价值标准,对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都有极大的影响。伦理关系,说得最清楚的就是孔子。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意思是说,齐景公问如何处理国家政事。孔子回答说:“君主要象个君主,臣子要象个臣子,父亲要象个父亲,儿子要象个儿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君主不象个君主,臣子不象个臣子,父亲不象个父亲,儿子不象个儿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用孟子的解释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孔孟的的伦理观其实究其本质是对个人角色的定位,是对每个社会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做人标准的确定、限制,通过伦理的定位,道德的评价,舆论的批判来维持一种秩序。它确定了一个道德标准,让每一个人都在道德所允许的模式内活动,从而慢慢形成了一些美德,比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忠君爱国,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等。其中,忠、孝、义、礼、诚、信等细化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强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巨大的作用。“忠”,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尚忠。首先,对国家、组织要忠诚。在中国最被人唾骂的不是偷盗抢掠、杀人越货,而是背叛国家,当汉奸、当卖国贼。秦桧、汪精卫不知为多少国人所唾骂。其次,对朋友要忠。一个人如果背叛朋友,抛弃兄弟,以后是很难在这个圈子里呆下去的,旁边的人全都会唾弃你,瞧不起你。“孝”,中国人同样也是世界上最注重孝的。万事孝为先。古代的选官制度中,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就是“举孝廉”,可见对孝的重视程度了。在古代,如果你的父(母)去世,那么你必须放弃你的正常工作三年,在你的父(母)坟钱搭个凉棚,素衣淡饭,满面哀思,守孝三年,谓之“丁忧”,孝在古人眼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孝在现今社会中也是一样重要。人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能不管不顾,那你还怎么敢指望他能对工作上心,对领导忠心,对朋友真心的了。这成了每个中国人的共识和统一的道德标准。“义”,在古代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则被主要理解为义气之意了。关羽之所以被中国人奉为武圣,为多少人所供奉敬仰,就是因为关羽是义的象征,是国人“义情怀”的寄托。水浒中众英雄不就在“忠义堂”聚义吗?而如今义依然是每个人心中不变的价值准则,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舍生取义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道德选择。“礼”,其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越到后来,“礼”字的含义范围就越小,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其实古代的“礼”也就是通过礼貌、礼节、礼仪来体现等级、地位,起到规范的作用。如周王适用什么样的礼,王侯适用什么样的礼,大夫适用什么样的礼。后来,在官方文化的引导下,人与人之间的礼貌、礼仪的普遍使用,使得国人心中普遍有了礼的意识与礼的标准、体系。慢慢也以注重礼仪而视己为礼仪之邦。说你不懂礼貌你会很没面子的。“诚”“信”,即诚实,诚恳;讲信用,讲信誉,讲信义。自古中国就以诚信为荣,以欺诈虚伪,背信弃义为耻。这些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规范约束下形成的美德对每一个中国人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以众多细微的要求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成为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核心价值标准,引导了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对我们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起了很大的至细至微又至大至伟的作用。我们也以拥有这些美德为荣,以没有这些美德为耻。但是,传统的伦理又有其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一些东西。儒家伦理实质上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维护,是对封建皇权等级的捍卫,是对人身的限制和对进步思想的禁锢。他维护传统,反对进步;维护儒家的独尊地位,视他家学说为异端。僵化的伦理导致了国家整体的僵化,导致了整个民族思想的病态和瘫痪。随着伦理走向极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出现,他的好多东西也成了民族思想的毒瘤,让我们中华民族日渐老迈,衰落。儒家的伦理道德对我们大学生的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评判标准、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比如对忠孝仁义的赞赏和推崇,对传统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默许,尊老爱幼的自觉体现,尊敬师长,同情弱小的本能行动等等。既有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不良思想的不自觉默许和不积极改变等等。总之,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是父母、老师、社会所潜移默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关键看我们如何看清和取舍了。最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有益成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其一,崇尚伦理,自强不息。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始终,强调“人道”法于“天道”。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多数思想家所一贯追求的。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一个人既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又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只有“与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些传统思想激励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工作的箴言。同时他也引导我们用仁之心爱去面对生活用爱心对待他人,培养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其二,是贯穿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的公忠为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前在中国虽然没有爱国主义这个概念,但是爱国的思想和行为早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从先秦时期的“以公灭私”(尚书?周官)、“夙夜在公”(诗经?采蘩)、“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到明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眷顾楚国”以自沉汩罗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辟总结,把中国古代奉公尽忠的思想推到了最高境界,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这种自强不息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爱国主义情操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传统,不仅对过去,而且对现在以至将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三,在中国传统美德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东西,比如:博爱大众的利民济世精神、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尊老爱幼的公德精神、勤俭节约的勤俭精神、谦敬礼让的谦虚明礼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乐群贵和的和合精神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很好继承的优秀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是浸入骨髓,深入灵魂的。她在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文化资本的同时,又让我们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甚至是枷锁。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她对我们的学习观、政治观、历史观、荣辱观、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择业观以至道德标准的形成、价值体系的建立都起着极大的作用。随着儒教走下神坛,传统文化遭到彻底的批判和整个民族的长时间思考,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有一个新的定性和甄别,不要盲目的全盘否定,也不要迷信地一概接受,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用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思维来认清和评价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的美好高尚的东西来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摒弃其中落后的、封建的残余思想,不要对你产生误导和不良影响。(二)从西方近现代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角度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同时,随着近代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在西方的鸦片和先进廉价的商品进入中国的同时,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并且对之后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爆炸一般的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等等,是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中国一个半世纪不断的伟大探索变革,随着国家的变革,每个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体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彻底的颠覆。到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的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让世界变的越来越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的传递和交流也放在了全球的一个大平台上,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影响也愈来愈大,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也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探求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深层次原因。西方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后,西方的核心思想诞生了,那就是以承认个人的人身自由平等为基础,以承认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前提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颠覆性的作用。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没有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使得农民都依附于封建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下,一级级的文官治理下,又是完全没有民主的;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等级森严,在皇帝与官员间,贵族官员与贫民间,地主与农民间,也是绝对没有平等而言的。所以,没有自由、民主、平等的物质基础,也就没有自由、民主、平等的意识。因此,当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必然导致思想的斗争,直至大部分人的思想被颠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和革命。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也深入人心。在大学生心中,自由、民主、平等的意识,也成为了每个同学心中不可改变的核心意识。大家崇尚自由,不希望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其他任何方面的束缚和限制,坚持自己的思想自由,坚持自己的言论自由,坚持自己的行为自由已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大学生同样期望民主,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取民主,要求参与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决策,反对集权和专制,抗议政府中存在的集权和个人权力膨胀以至单位内的个人专制现象;同样,大学生也绝对追求平等,在学校平等地受教育,平等地得到各种机会等等。总之,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已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心中,成为其生活上和政治上的基本立场和诉求,是其基本的价值标准、价值观。但是,西方文化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过分强调也对中国大学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比如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过分强调自我,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抵制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再如拜金主义的泛滥,惟利主义的盛行,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对不劳而获,权钱交易,权情交易,权力交易的不以为然,甚至是默许、支持;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享乐主义,讽刺嘲笑艰苦奋斗,沉浸在名牌服饰、西式大餐、游戏网络之中,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价值观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迷失方向,走向极端。所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进步和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消极和危害的一面。需要我们大学生自己努力把握一个平衡点。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入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就在中国革命正艰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括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等政治思想,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科学的世界观、哲学观、价值观,让我们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困扰;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成了我们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对每个大学生的一生的政治立场、政治取向、职业理想都有深刻的影响;其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等一系列经济理论在让我们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的同时,也帮助我们形成了科学的金钱观。最后,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各种西方新思维、新生活模式、新风尚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大学生面对的是极大量的信息轰炸,传媒的多且杂,信息源的极大丰富与混乱,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获取任何我们想知道的东西,也不免被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所影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又使我们有条件做到这些。博客、播客、论坛、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手机、电影等让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心里的不满,也必然会接触到各种思维和想法,甚至是些有意的宣传、煽动。西方的各种新思想也就趁机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大学中,不少人就穿着耐克、阿迪,听着美国黑人音乐,喝着大桶可乐,周末去看好莱坞大片,省钱准备去西餐厅提高品味,抑或去迪厅high一把,嘴里骂的是“shit”、“fuck”、“the son of a bitch”,玩的是CS或者来自美国的网游。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西方文化渗透进了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我们没法逃避,处处是西方而来的思想的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