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5分)国学不是一个“圈”魏英杰已故作家王小波讲过一个驴和马的故事,大意是:驴来到草原上,看到了马,以为是表亲,于是快乐地奔了过去。草原上的马却从没有见过驴这玩意儿,以为是魔鬼,便被吓得一哄而散。如今的驴已在草原上疯狂繁殖,看似取代了马的主宰地位;被驴吓着的马,开始联络草原上所有的“原生动物”,一致对抗反客为主的驴。这样说,是因为想起了日前近百名学者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的事。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看上去不仅是振兴国学,还大有拯救世界的架势。何谓国学?按照主办者给出的定义,乃“一国所有之学也”。且不说“一国所有之学”是什么概念,仅从标准答案来看,范围就大得吓人,先秦诸子是国学,魏晋玄学是国学,隋唐佛学也是国学,明清小说,还是国学。这么一来,国学看上去就是一家大超市,至于卖的是什么,倒在于其次了。问题是,无论是哪家超市,肉和蔬菜能一个价吗?将咸菜当鸡肉卖,你愿意吗?再来看这百来号学者,有搞儒学研究的,也有那拿考古铲的,听说还有研究历代名人命数的,如今却被博客“圈”在了一起。如此拉郎配,在圈内是鸡同鸭讲,对外恐怕也只能各说各话。这个博客圈如果是一个学术交互平台的话,其中有很多学者基本构不成对话关系,即便作为一个统一学术品牌,其宣传效果也颇值得怀疑。进而言之,学者并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独来独往,但学术研究却注定是孤独的事业,于精妙微深之处,其中甘苦喜乐,唯有自知。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近乎学者的最高境界。以此来看,有的国学研究者还是太浮躁了些,以至于抵受不住时尚的诱惑。当然,学术研究是孤独的事业,搞学术却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画地为牢。学术既是个体创造的结果,也是知识的联合体。国学一旦形成圈子化,也很可能走向学术的集体自杀。我并不怀疑国学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我认为,近代以来国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一直徘徊在自卑与自大的极端情绪之中,从未有过平等、宽容开放的文化自信。西学渐入过程中,国学灭亡论载沉载浮,一直没有消停过。如果说其中还体现了一点文化危机感的话,却也附着了一种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此外,博客圈主办者提到,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姑且不论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西方学者的一句赞词而沾沾自喜,不免体现了某些国学家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无论自卑、虚无、幻灭,还是骄虚的自大情绪,均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常心态。“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也一直是国人的精神盛宴。国学并未衰亡,何来复兴之说?其真相就在于,近代以来我们关于传统文化的种种争论,一直无法摆脱文化冲突论的窠臼。但是,与其说中西文化处于截然对立的冲突之中,毋宁说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过程。历史的进程,也已经毫无疑问地证实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势下,无论是国学衰微说,还是文化冲突论,都应该尽早申请破产。博客的本质是自由与开放,学术交流的要件是平等与宽容,而所谓国学博客圈的一切特征,不仅与博客精神相背,也偏离了学术之道。在全球化格局下,国学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不无偏狭的文化观。国学不是一个“圈”,学术更不能自我封闭。否则,真要像王小波先生所说的那样:“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A.第一、二段中“驴”指的是源于西方的文化,“马”指的是国学。B.所谓的“国学”里优劣参杂,不能笼统地提“振兴”国学。C.国学研究者一定要做到安贫乐道,甘于淡泊,远离时尚。D.“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的事实,证明了“振兴国学”的提法是不妥的。E.文章结尾处,作者引用王小波的话,表达了对国学研究前景的忧虑。2.下列对待传统文化的各种态度中,不属于作者所反对的一项是( )(3分)A.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 B.文化自大心态C.中、西文化冲突论 D.文化危机感3.作者反对“乾元国学博客圈”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出。(4分) 4.根据文意,“国学不是一个圈”,说说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国学研究?(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共23分)老村与老屋王兆胜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所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与鸡飞狗跳。 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能够成功,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以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5.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5分) 6.请分析第三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7.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的深深情结,其中有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8.第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三)默写。(6分)9.(1)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2)登东皋以舒啸,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三五之夜,_,风移影动,_。(归有光项脊轩志)(4)_,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6)萧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7)士不可以不弘毅,_。(论语)(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8分)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 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10.诗人孟浩然与_齐名,同为唐代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3分)1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1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_(五)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7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醮:改嫁。 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13.画线句出自课文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4.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1)周门人方之游夏 _ (2)后刘终,服阕 _(3)孔明言教何碎 _ (4)华善之 _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密以祖母年高 问征夫以前路B有暇则讲学忘疲 他植者则不然C齐桓得管仲而霸 秦师轻而无礼D士之有名 感吾生之行休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_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_17.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1分)标山记(元张养浩)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其联岩属巘,盛于东南,而微杀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其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注童:山无草木。陂陀:不平。巘:山峰。窅乎:深远的样子。18.“表山”得名的缘由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9.文中最能体现“标山”山色特征的词语是 、 。(2分)20.对第二段末“莫此胜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没有比标山再好的啦 B没有一处名胜可游玩C这里找不到一处名胜 D这里的山不能胜任啊2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就本文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5分)_二 作文 70分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一个小女孩爬在窗台上,看见窗外有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情开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原来开错了窗户。”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户”吗?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吴淞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1( )( )(4分)2( )(3分)3._ _(4分)4 (4分)(二)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