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介绍 自我强化混凝土(SCC),也被称为自密实混凝土,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的一项创新技术,1此后,由于混凝土质量提高和改善了工作环境,其产品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SCC具有高流动性,它有混凝土不可分离,可传播到位,填充模板,加固封装,无需机械整合的特点。SCC的高流动性的性质使得它可以在艰难的施工条件,或在密实的钢筋条件下根据其本身的质量进行合并。通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消除振动,可以大大减少放置大部分SCC所需的时间。这反过来在工地上有助于减少噪音和听力减值的工伤。SCC被精心设计,因为它可以实现高流动性和良好的传递能力,同时也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抵抗混凝土分离。然而,尽管有上述的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但由于从大量的水泥和外加剂的使用中得出此混合物设计很敏感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的结果, 使得在建筑上,尤其是在美国建筑方面SCC的使用量仍然有限。 虽然SCC相比较传统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噪声和振动方面有环境优势 ,在水泥和混凝土行业的再生混凝土骨料( RCA )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混凝土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固结的总资源,还减少了不必要消耗的有限垃圾填埋场空间,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是从空气中除去CO2。据估计,全世界混凝土和砖石瓦砾每年产生约一亿吨,然而他们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2,虽然当地RCA可以成功地应用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大部分RCA目前只用于在成本效益较低方面的使用,如回填,基础和路面基层的应用。在建筑上更高效使用RCA是需要的。由于更高精细成分和吸收的考虑,使得细再生混凝土骨料(FRCA)在新型混凝土上的使用被限制,甚至被禁止使用。虽然人们普遍期望,FRCA的使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强度的降低和干燥收缩率的增加,有研究表明FRCA的使用不一定是不好的,并且用FRCA的可接受的性能来制成混凝土是可行的。3-9 在评估用FRCA制成的SCC的性能方面有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从技术和环境方面的优势来说,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非常显着的。2.实验细节2.1材料 符合ASTM C150(普通水泥的标准规范)的I型硅酸盐水泥22和符合ASTM C618(在混凝土中使用粉煤灰或原材料或煅烧的天然火山灰标准规范)的C类粉煤灰23在混凝土拌合料中被用作为胶凝材料。在研究中使用的水泥和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在表1中报告。碎石灰石,人工砂,和石英砂在混凝土混合物中被用作为骨料。RCA的最大公称尺寸为25毫米(1英尺),由本地再生混凝土厂获得,用约15毫米的开口实验室颚式破碎机进一步粉碎获得。然后用筛子筛选出大于2.36毫米(8)筛孔尺寸的颗粒。获得最大的FRCA直径为2.36毫米(8),如在图1中所示,被用作为天然细骨料的替代物,即制造砂和石英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HRWR)外加剂(GLENIUM7700)和粘度改性外加剂(VMA)(Rheomac VMA 362)被用来调整SCC混合物的和易性。 根据ASTM C136(粗骨料和细骨料筛选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四种骨料进行筛选分析。24所有四种不同骨料的级配曲线如图2所示。人工砂,石英砂,FRCA的细度模数分别为3.22,1.08,和2.52。 根据ASTM C127(密度,相对密度 比重 和粗骨料的吸收的标准测试方法25 ,)和ASTM C128(密度,相对密度 比重和细骨料的吸收的标准测试方法)来分别测试骨料的比重和吸收26 ,其结果示于表2中。应当指出,由于残留了大量的水泥浆,相较人工砂和石英砂,FRCA具有更高的吸收率(7.2)和相对较低的比重。表1. 水泥和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氧化物(%) 水泥 粉煤灰SiO2 20.4 35.8Al2O3 4.6 20.37Fe2O3 4.5 5.54CaO 64.4 26.04MgO 0.8 4.49SO3 3.7 1.52亏损 1.8 0.31成色 (M2/kg) 433 NA比重 NA 2.74 图 1. 用于研究的FRCA 图2. 骨料的粒径分布表 2. 骨料比重和吸收骨料类型 比重(OD) 比重(SSD) 吸收率(%) 细度模数粉碎石灰石 2.384 2.475 3.80 NA人工砂 2.482 2.556 2.98 3 .23石英砂 2.648 2.664 0.60 1.00FRCA 2.158 2.313 7.20 2.522.2混合比例 在本研究中制备的两个系列的SCC混合物如表3所示。A系列包含C类粉煤灰,B系列只包含硅酸盐水泥,两个系列都被作为胶凝材料。A系列的水与水泥之比为0.41,水与粘合剂的比例为0.34,B系列的水与水泥之比为0.41。在两个参考混合物(A FRCA0 和B FRCA0)中,分别用25%,50%,75%,和100(在参考混合物中,天然细骨料所占的质量分数)的种类来更换FRCA,用其他8种杂物来评估FRCA效果。由于本研究的重点为FRCA的效果,为了简化设计方案,将这两个系列的水泥,粉煤灰,水,HRWR和VMA的用量保持恒定。表中使用的大量骨料为饱和、干燥的骨料。表3. 混合比例 A FRCA0 A FRCA25 A FRCA50 A FRCA75 AI FRCA100水泥 390 (657) 390 (657) 390 (657) 390 (657) 390 (657)粉煤灰 83 (140) 83 (140) 83 (140) 83 (140) 83 (140)水 160 (270) 160 (270) 160 (270) 160 (270) 160 (270)粉碎石灰石 917 (1546) 917 (1546) 917 (1546) 917 (1546) 917 (1546)人工砂 555 (935) 402 (678) 253 (427) 103 (173) 0 (0)石英砂 98 (165) 73 (123) 44 (75) 18 (30) 0 (0)FRCA 0 (0) 163 (275) 326 (550) 489 (825) 600 (1012)HRWR 1043 (16) 1043 (16) 1043 (16) 1043 (16) 1043 (16)VMA 652 (10) 652 (10) 652 (10) 652 (10) 652 (10) B FRCA0 B FRCA25 B FRCA50 B FRCA75 B FRCA100水泥 415 (700) 415 (700) 415 (700) 415 (700) 415 (700)粉煤灰 0 (0) 0 (0) 0 (0) 0 (0) 0 (0)水 170 (287) 170 (287) 170 (287) 170 (287) 170 (287)粉碎石灰石 831 (1400) 831 (1400) 831 (1400) 831 (1400) 831 (1400)人工砂 659 (1111) 480 (809) 301 (507) 123 (207) 0 (0)石英砂 116 (196) 85 (143) 53 (90) 21 (36) 0 (0)FRCA 0 (0) 194 (327) 388 (654) 581 (980) 714 (1203)HRWR 978 (15) 978 (15) 978 (15) 978 (15) 978 (15)VMA 522 (8) 522 (8) 522 (8) 522 (8) 522 (8)提示: 水泥、粉煤灰、 水、 骨料 单位为kg/m3 , HRWR 、 VMA 单位为 ml/100 l磅(盎司/英担).2.3混凝土搅拌 根据ASTM C192(在实验室制作和养护混凝土试样的标准操作规程)中所描述的过程27 ,MP 75 SICOMA实验室搅拌机是用来搅拌混凝土的。粗骨料,人工砂,石英砂, FRCA先分别被置放于型号为1.28,2.93,4.33,和3.58的搅拌器中。在每种混合物中,水的用量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搅拌过程中,粗骨料首先被导入混合容器,并且与将近一半的水一起搅拌30秒。之后,将细骨料,水泥,粉煤灰(看具体使用没有),HRWA与 VMA的剩余部分水放置到搅拌器中,并搅拌3分钟。将混合物在搅拌器中放置3分钟,然后在整个搅拌过程完成之前再搅拌2分钟。2.4试验方法2.4.1 鲜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混合后,用ASTM C1611(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标准测试方法)28中的坍落度试验来评估不同SCC混合物的横向流动和填充潜力。测试设备包括一个标准的坍落度筒和900毫米900毫米(35.4 英寸x35.4 英寸)的不锈钢板。在该装置中,可以测量到SCC扩散到500毫米(20英寸)宽的时间,T 50和最后的坍落流动直径,如图3所示。根据ACI 237R-07,29SCC坍落度的一般范围为450-750毫米(18-30 英寸)。 图 3.坍落度测试 图 4. J-环 测试. 图4所示的J-环测试,也是基于ASTM C1621(由J-环得到自密实混凝土传递能力的标准试验方法)的测试。30这种测试方法提供了一个程序,即通过J-环测试与坍落度试验的组合来确定混凝土的传递能力。J-环置于坍落度筒外侧,当圆锥体被提升时,使混凝土流经环的腿。将带J-环和不带J-环的坍落度进行测量比较。一般小于25毫米(1英寸)的差值表示其具有良好的传递能力。29一般大于50毫米(2 英寸)的差值表示其传递能力差。 此外,坍落度试验和J-环试验,视觉稳定性指数(VSI)试验也被用来确定SCC混合物的稳定性。该测试是根据ASTM C1611中提到的SCC坍落度蔓延的范围来测试的。基于离析,流动,传播特性的观察,通常是用SCC坍落度蔓延了0,1,2,或3(分别指高度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高度不稳定)的VSI值来指示混合物的稳定性。在图5中可以找到,不同等级VSI的混合物试验。0或1的VSI等级表明SCC混合物稳定,2或3 的VSI等级的表明SCC混合物不稳定并有可能分离。 图5.不同指数VSI混凝土实例 图6.L-盒测试 图7.V型漏斗试验 L-盒测试被用来研究SCC的传递能力。正如图6所示,设备由一个矩形横截面的,设置在被可动部分(出口)分离的垂直钢筋前面的水平和竖直部分的L形框组成。用L-框试验,可以测试得到垂直部分的混凝土高度h1,水平部分混凝土的高度h2,混凝土到达水平部分的终点的时间T。h 2 / h1的比值通常被定义为阻塞率。根据EFNARC,31当阻塞率大于0.80时,SCC一般具有良好的传递性。 如在图7中所示的V型漏斗试验,测得混凝土流过V形漏斗的总时间T V ,这个总时间是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流动性,评估改变混凝土的路径的性能以及评估它通过一个收缩区域的性能。V型漏斗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传递能力。根据EFNARC,31一个典型的SCC 的T V应该在6秒和12秒之间。 将上述基于ACI和EFNARC的SCC测试的主要验收标准总结于表4中。应当指出,大部分上述方法是通过模拟在不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流动,间接反映SCC性能的实证检验方法,多次的结果之间要么没有很好的相关性,要么无法准确反映SCC的性能。表 4. SCC的一般验收标准 (ACI 2007; EFNARC 2002). 典型范围的值测试方法 参考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坍落度 ACI 2007 mm (inc.) 450 (18) 760 (30)T50 ACI 2007;EFNARC 2002 s 2 5L-盒 阻塞率 ACI 2007; EFNARC 2002 % 0.8 1.0VSI ACI 2007 0 1V型漏斗, Tv EFNARC 2002 s 6 122.4.2混凝土流变测试 除了测量SCC流动性,传递能力,稳定性的常规试验之外,还用ICAR混凝土流变仪来测量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以更好地了解新鲜混凝土的性能。32人们普遍认为,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可以通过两参数的关系来表示,即Bingham模型,此关系用方程式将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表示为: (1) 参数是剪应变率,参数是剪切应力。屈服应力一般表示开始流动所需的剪切应力,塑性粘度反映超过屈服应力后的流动阻力。这两个参数,定义了流量曲线,即提供混凝土混合物流动特性的完整描述。A流量曲线测试被用来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这两个Bingham参数。 如图8所示,ICAR流变仪由容纳新拌混凝土的容器,一个带电动马达和扭矩计的驱动头,通过卡盘上的驱动程序启动的四叶叶片,将附加驱动/叶片装配到所述容器顶部的构架,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操作的驱动程序组成,需要在测试过程中记录扭矩,并计算流量参数。该容器包含了一系列围绕在周边的垂直杆,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测试过程中沿容器壁滑动。本研究中使用的叶片的直径为63.5毫米(2.5英寸),高度为127.0毫米(5英寸),每次用于测试的新拌混凝土约18.9升(20夸脱)。 在这项研究中,流量曲线测试用于确定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流量特性曲线的测试程序由预剪切期间和试验期间组成,如图9(a)所示。流量曲线测试开始时,预剪切期间叶片以0.5转/秒的速度旋转20秒,是为了在测量Bingham参数之前提供恒定的剪切速度的期间内,能击穿可能存在的触变结构。经过预剪切期间,流量曲线立即以按降序排列的一系列测试点开始排列。速度从初始速度(0.50 RPS)的转速下降到最终的速度(0.05 RPS),初始速度和最终速度之间有7个不同的速度均匀分布。每一个的速度运行时间为5秒。在每个步骤中的速度保持恒定,并记录下平均的速度和转矩。在叶片速度降低的七个步骤中,测定的平均扭矩和平均叶片旋转的情节通常被称为流量曲线。将流量曲线测试的一个典型结果示于图9的(b) ,它可以用于计算与混凝土的流变性有关的基本单位。该软件计算出了最佳拟合线的数据,并用截距和斜率作为相对参数。截距表示屈服值(Nm),斜率表示粘度值(Nm.s)。然后,该软件计算Bingham参数时: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取决于叶片和容器的几何形状。屈服值和粘度值是成比例的,但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基本单位不相同。32在使用手册中,可以找到此移动设备的的详细信息。33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此方法是用于计算屈服值和屈服应力,即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曲线到零剪切速率的计算,因此有时会在高度流动的混合物中出现负的屈服应力。由于这些混合料都应具有非常小的屈服应力,负值有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34 图8. ICAR 流变仪. 图 9. 测试过程和混凝土流变性测试的测试结果实例2.4.3硬化混凝土试验 在所有新拌混凝土试验之后,混凝土被倒入100毫米200毫米(4 英寸8 英寸)的气瓶,而且没有任何形式的密实,即棒或振动作用。混凝土圆柱体被放置在标准养护室,浇筑后由ASTM C192 27可证实。所有标本均24小时后脱模,在标准养护室养护直到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依据ASTM C39(混凝土圆柱试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通过标记CM400 压缩试验机来试验,对所有混凝土混合物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35通过中间切断每个组合,研究粗骨料在横截面竖直方向上的分布,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试样,用它来评估其抗离析性。除了抗压强度试验,参照ASTM C157(硬化液压水泥砂浆和混凝土长度变化的标准测试方法),36干燥收缩试验是用来评估混凝土干燥收缩方面FRCA的效果。三个尺寸为7676265毫米(3310 英寸)的试样被准备来进行干燥收缩试验。接下来进行28天的养护,从标准养护室中移除后,使用灵敏度为0.0025毫米(0.0001英寸)的数字长度比较器来测定每个试样的初始长度。然后将试样放置到一个温度为232(733F)和相对湿度为504的房间,如在图10中所示,测出7天,28天,56天,112天后的收缩率变化率。 图 10. 干燥收缩试样3.结果与讨论3.1新拌混凝土试验结果 坍落度试验测试了SCC的流动性。参照ACI 237R-07,29SCC的坍流蔓延通常范围为450至760毫米(18-30 英寸)。如表5中所示,在坍落度试验中,全部10种混合物,包括两种参考混合物和FRCA混合物的扩散直径远大于650毫米(25英寸),表明其良好的流动性。在坍落度流动试验过程中测得的混凝土蔓延到500毫米直径时的时间为T50,此时间给出了粘度的相对度量。结果表明,较B系列来说,A系列(粉煤灰的混合物)的 T50一般较高,这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粘度,然而两个系列中,不同百分比的FRCA,影响得出的T 50的趋势是不同的。观察得出,A系列T50随着FRCA百分比增加而减少,在B系列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趋势。VSI的观察表明,在坍流试验过程中得到,大部分的混合表现出良好的相对稳定性好,没有或只有非常少量的离析和泌水。J-环的测试,通过钢筋给出了与坍流试验类似的结果,将此用来描述SCC的性能,然而J-环的直径一般都略低于坍流径。J-环流量和坍流流量之间的差异,在本文中描述成“流量差”,是通过钢筋被限制的SCC的程度的一种迹象。结果表明,少数的混合物在坍落流动和J-环流量(高达70毫米或2.75英寸)之间具有相对较高的区别,大部分的混合物的流量差小于50毫米,特别是所有J-环流量一直高于600毫米(24英寸)的事实,得到混合物的阻塞潜力对所有混合物的影响相对较低。 进行额外的测试,包括L-盒和V型漏斗测试,以进一步调查不同的混合物的流动性和阻塞潜力。如表6所示的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的混合物显示低阻塞潜力(阻塞率高于0.80),也有一些的混合物(B FRCA0,B FRCA 25)显示出高的阻塞比率。另一方面,V型漏斗试验表明,除了一种混合物(A FRCA75),其他所有混合物都表现出了良好的传递能力,因为T V小于12秒。A系列的新拌混凝土的单位面积重量高于B系列,这可能是由于使用较少量的FRCA,因为FRCA使用越多,该混合物单的位面积重量越低,这是由于FRCA的比重相较天然细骨料较低。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使用了更高数量的细颗粒,SCC预期的流动性和通过能力应随着更替的FRCA含量的增长而降低,这趋势通过本研究并没有清楚地观察到。该作用可通过在混合物中增加水量,以补偿FRCA较高的吸收力。从前人研究中,比较坍流实验结果T50,和L-盒测试的结果,由于不同材料的使用导致新鲜的SCC性能改变,目前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含粗和/或细再生骨料的SCC混合物一样。12-14在一般情况下,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的混合物显示出满意的SCC性能。表6. L-盒, V型漏斗,和 湿密度 结果. L-盒 最终时间 s L-盒 阻塞比率 V型漏斗 (Tv, s) 湿密度 (kg/m3 pcf)A FRCA0 7.0 0.85 10.0 2305 (143.9)A FRCA25 4.0 0.94 8.0 2287 (142.8)A FRCA50 6.0 0.94 10.2 2259 (141.0)A FRCA75 12.0 0.74 15.5 2278 (142.2)A FRCA100 1.0 1.00 4.0 2235 (139.5)B FRCA0 0.0 0.52 7.2 2231 (139.3)B FRCA25 3.0 0.25 7.0 2228 (139.1)B FRCA50 2.0 1.00 7.0 2233 (139.4)B FRCA75 7.0 0.74 4.2 2204 (137.6)B FRCA100 6.0 0.81 3.7 2177 (135.9)3.2流变测试 坍流试验是衡量的SCC的流动性最常用的手段,其它的方法,如J-环试验,L-盒试验,V型漏斗试验,也用于评估SCC混合物的传递能力,阻塞潜力, 稳定性。然而,这些常规的测试,在描述混凝土特别是SCC的性能时,有时不能够提供精确的数据。流变学参数,例如,屈服应力和粘度,是确保SCC混合物设计成功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出于这个原因,在这项研究中,ICAR流变仪使此混合物得到了更好的了解。 将不同的混合物的流动曲线测试的结果总结于表7中。应当指出,对于许多高流动性的混合物,由于由Bingham方程确定的外推,屈服应力为负。所有负值的屈服应力,因此被视为屈服应力为零。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的混合物显示的屈服应力较低或为零,但大部分的混合物的粘度都相对较高(13-62Pa S),与SCC所需的流变性能的结果是一致的,即相比普通混凝土,粘度越高,屈服应力越低。37 结果表明,在V型漏斗试验和坍流试验中,粘度与Tv 相关性好,即T V增加,粘度增加;坍流增加,但混凝土粘度降低。从L-盒测试发现粘度与阻塞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坍流和J-环测试之间的流量差和流变参数也没用明显的相关性。 从流变学测试的结果也表明,从A系列的混合物的粘度,即与B系列混合物相比,粉煤灰显示出了轻微较高的粘度,这可能是由于在混合物中使用的胶凝材料总量较高的原因。在流变参数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同百分比的FRCA效果变化趋势。表 7. 流变参数. 屈服应力 粘性 屈服应力 粘性 (Pa) (Pa S) (Pa) (Pa*S)A FRCA0 -13.7 39.2 B FRCA0 -67.0 37.2A FRCA25 -42.7 41.2 B FRCA25 4.6 25.9A FRCA50 18.3 43.0 B FRCA50 -33.5 29.6A FRCA75 22.9 62.6 B FRCA75 -42.7 30.2A FRCA100 -48.8 17.5 B FRCA100 -39.8 15.93.3硬化混凝土试验结果 为了评价不同混合物的稳定性和隔离潜力,除了VSI,不同的混合物中的混凝土圆柱体的垂直截面,都通过中间气缸切割来制备。在图11中所示的两个示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离析现象。 所有混合物的压缩强度测定的时间为28天,其结果被总结在图12中。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着FRCA更换的增加(超过天然细骨料)而下降,包含在这项研究中的所有混合物显示出的抗压强度高,即从37.0至68.9兆帕(5480到10,000 psi),能与其他研究含RCAs的SCC混合物的强度相聘美。1214 A系列较B系列,此混合物显示出了较高的抗压强度,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混合物中胶凝材料使用量较高。 从第7天至第112天的全干燥收缩的数据示于图13。结果表明,在这项研究中,混合物的收缩率一般不是很高,这是由于混合物的低水胶比率。4 A系列较B系列具有较低的收缩率,这种趋势很可能是由于粉煤灰的使用减少了火山灰的收缩。38在系列B中,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FRCA比例的增加导致干燥收缩减少。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矛盾,因为普遍认为,由于砂浆附着在促进新旧浆体体积增长的再生骨料上面,RCA的使用可导致较高的收缩率。 14这种现象可能归因于FRCA的高吸收率,可通过内部的固化过程提供水分。高吸收率骨料内部的固化过程,被认为有更好的干缩性。39 由于以前的研究表明,40由于高额的细颗粒,粉碎的RCAs可以用作内部固化剂。A系列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趋势,即收缩率最高的两种混合物是A RCFA25和A RCFA75。这种相似的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较高的收缩率,高糊剂的成分和细骨料内部固化的组合效应。与B系列相比,A系列中FRCA用量较少,上述的结果表明,较高的FRCA体积分数可能会被用来提供有效的内部固化。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这一假设。 新拌混凝土试验,流变测试和硬化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各种试验参数并不一定相互匹配,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的混合物表明SCC具有良好的性能,即符合SCC标准。有兴趣的话,要注意作为替换细骨料的100比例的FRCA所制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具有高坍流,低阻塞率,和高稳定性,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新拌混凝土。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骨料填充程度较高(较低的孔隙率)和骨料级配较优。然而,如果用这项研究有限的数据无法证实这个假设,就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并结合骨料级配的影响,特别是结合骨料级配和堆积密度,来调查含FRCA的SCC的性能。 图 11. 截面所选标本 图12. 不同百分比FRCA的SCC的28天强度图 13. 不同百分比FRCA的SCC的干燥收缩曲线 .4.结论 在本文中,呈现了不同FRCA比例的SCC 混合物。在坍流,J-环,V型漏斗,L-盒,和VSI测试与流变测量的基础上,评估了SCC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强度和干缩性能也进行了测定。这项研究的结论概括如下:1. 尽管不同的测试之间,没有相互匹配的结果,然而在这项研究中的大部分混合物,两种含量为100FRCA的混合物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传递能力,稳定性,很好地满足SCC标准。2. 通过坍流,J-环,V型漏斗,L-盒测试已经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递能力。良好的抗离析性已被VSI测试与混凝土圆柱体的垂直横截面的观察证实。3. 混凝土流变测量提供了新拌混凝土的良好性能和基本信息。在这项研究中,SCC具有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粘度和更低的屈服强度。混凝土混合物的粘度能与V型漏斗和坍流测试的结果很好的相关。4. 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试验表明用FRCA制成的 SCC具有良好的性能。含FRCA的混凝土混合物,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也可以降低其干燥收缩性。5. 然而无论是在新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硬化阶段,有望在SCC中使用FRCA,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优化组合设计,并研究FRCA在 SCC性能中的影响。参考文献:1 Okamura H, Ouchi M.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J Adv. Concrete Technol.2003;1:515.2 Lauritzen EK. The global challenge for recycled concret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Use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1998, London, UK.3 Khatib JM.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fine recycled aggregate. Cem. Concr. Res. 2005;35:763769.4 Zhu P, Wang X, Feng J. Research on properties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from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s concrete. Adv. Mat. Res. 2011;396398:9395.5 Evangelista L, de Brito J.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oncrete made with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Cem. Concr. Compos. 2007;29:387401.6 Evangelista L, de Brito J. Durability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made with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Cem. Concr.Compos. 2010;32:914.7 Yaprak H, Aruntas HY, Demir I, Simsek O, Durmus G. Effects of the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on the concrete properties. Int. J. Phys. Sci. 2011;6:24552461.8 Kishore R, Bairagi NK, Kumar P.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and crushed stone fin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1999, Philadelphia, PA, USA.9 Kou SC, Poon CS. Properties of concrete prepared with crushed fine stone, furnace bottom ash and fine recycled aggregate as fine aggregates. Constr. Build. Mater.2009;23:28662877.10 Corinaldesi V, Moriconi G.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for rehabilit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excellence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rough innov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2008, London, UK.11 Kou SC, Poon CS.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repared with recycled glass aggregate. Cem. Concr. Compos. 2009;31:107113.12 Corinaldesi V, Moriconi G. The role of industrial by-products i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Constr. Build. Mater. 2011;25:31813186.13 Grdic ZJ, Toplicic-Curcic GA, Despotovic IM, Ristic NS.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repared with coars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Constr. Build. Mater. 2010;24:11291133.14 Kou SC, Poon CS.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repared with coarse and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Cem. Concr. Compos. 2009;31:622627.15 Ridzuan ARM, Fauzi MAM, Kassim A. The evaluation of self consolidating concrete incorporating crushed concrete waste aggregat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Exhibition in Sustainable Energy & Environment (ISESEE 2011); 2011, Malacca, Malaysia.16 Fakitsas CG, Papakonstantinou PEA, Kiousis PD, Savva A. Effects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on the compressive and shear strength of high-strength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J. Mater. Civ.Eng. 2012;24:356361.17 Yuan Y, Takao U, Yu C. SCC produced with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s. Adv. Mater. Res. 2012;512515:29862989.18 Li J, Qu X, Chen H, Li J, Jiang 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elf-compac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wit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s. Adv. Mater. Res. 2012;374377:18871890.19 Li J, Qu X, Wang L, Zhu C, Li J.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it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s. Adv. Mater. Res.2011;306307:10841087, pt.2.20 Liu Q, Cen G, Cai L, Wu Y, Wu H, Liu X.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lfcompacting recycled pavement concrete of high early strength. Appl. Mech.Mater. 2012;193194:910913.21 Reinhardt HW, Wstholz T.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aggregates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Mater. Struct. 2006;39:683693.22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ASTM C15012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rtland cement. West Conshohocken (PA): ASTM International;2012.23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ASTM C618-12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al fly ash and raw or calcined natural Pozzolan for use in concrete.West Conshohocken (PA): ASTM International; 2012.24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ASTM C136-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eve analysis of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s. West Conshohocken (PA): 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