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乐民之乐》学案.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乐民之乐》学案.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乐民之乐》学案.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乐民之乐》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一学时【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自主学习】 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 (2)庶几 (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直好世俗之乐( ) (5)举首蹙頞( ()羽旄之美( )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之乐 ( ) 可得闻与( ) 直好世俗之乐耳( ) 时日害丧( ) 予及女偕亡(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 ) 王变乎色曰( ) 今王鼓乐于此 ( ) 经之营之( ) 庶民攻之(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 ) 今王鼓乐于此(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庶民子来( ) 而民欢乐之( )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6)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合作探究 1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第二学时 【自主学习】 一、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第三则文字。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放于琅琊( ) (2)秋省敛而助不给) (3) 睊睊( ) (4)慝( )(5)徵招( ) 三、归纳文言现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遵海而南( ) 秋省敛而助不给( ) 为诸侯度( ) 民乃作慝 ( ) 师行而粮食( ) 人不得,则非其上(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 出舍于郊( ) 4、勾画出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探究案1、 简要概括第三则的主旨(主要意思)。 2“王变乎色”的原因3、三则选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4、本课三则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拓展案三、翻译下面的文段。 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