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文化进入劳技课堂唐蕊蓉“能动手、会设计、爱劳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的劳技总目标。它要求学生除了动手动脑自主创新之外,还要注重劳动品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突出这样的教学思路?结合这样的要求和学校正在开展的民俗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我在初二年级的劳技课和预备年级的中国结拓展课上进行了实践。首先,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民俗技能的前期调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我国民俗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如对刺绣、包粽子、中国结、包饺子、做汤圆等传统技艺尤为感兴趣,但是只有不到10%的学生有亲自尝试和参与的经历。针对这些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和情趣,我选取了制作中国结为主线、以传统食品制作体验为辅的内容结构。历史悠久的中国结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气息的代表性作品,它喜庆祥和的寓意、千变万化的造型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喜爱。而通过在欢度中国传统节日时的“包粽子比赛”、“谁做了最成功的水饺”等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现代的DIY乐趣。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种形式。如中国结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体验成功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结中蕴涵的民俗文化的精髓。如传统食品制作中,通过学生课前的资料收集、课上的展示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技能中所包含的勤劳、朴实、亲情和关爱有了更深的体会。一、 通过民俗资源展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自从开设了编织中国结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这些兴趣和热情的长久性都不够,当在制作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困难时,立即退缩、缺乏耐心的学习态度暴露无疑。而且尤为突出的是学生合作互动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很差,在制作中各管各地做,没有交流和切磋,甚至于以逸待劳,缺乏竞争意识。如何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浮躁不安的情绪?如何利用中国结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改变行为习惯?我采用了广泛收集民俗资源,特别是现代社会中所运用的中国结图形和寓意等事实案例来作为切入点。如以下教学二回盘长结片段:某班某节课,制作盘长结的同学们都埋头做着,气氛很沉闷。我走到坐在最后一排的朱强身边,一脸无奈的他看着我:“老师,我、我、我没带大头针,不能编了。”平时学习成绩差的他可喜欢上劳技课了,今天看来他真遇到困难了。我刚想要问他。“老师,我编好了!”一个有意带着几分高兴和几分炫耀的声音在教室响起。是刘家育,动手能力很强的他,在班级里很有号召力,可以说和缺乏人缘的朱强是鲜明的对比。我马上想到: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结对帮助同时带动全班同学呢?我马上拿起刘家育的盘长结仔细地看了又看,还好有一个细节错了,机会来了!我微笑着表扬他:“哦,不错,又快又基本正确。可惜有一个地方穿错了。是看图的时候一个人没顾上吧?”刘家育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发,点了点头。我不失实机地说:“你再做一个,让朱强帮你看图吧,他识图挺好。一起做肯定又快又好!顺便你也帮助帮助他,做次小师傅。” 刘家育听着表扬可舒服了,连连点头:“好啊。”朱强也开心地笑了。果然没几分钟,一个完整的二回盘长结完成了。我又抓住时机,把中国联通的企业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五环标志等展示出来,把盘长结中所包含的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深刻含义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团结互助、愉快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快更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通过这样的教学后,一方面学生看到了民俗文化在现代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有效改变了学生在劳动技术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初次接触中国结的学生是抱着新奇的心态进入学习的,对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结赋予的现代含义还不清楚,即对学习制作中国结的目的不明确。通过课堂的展示和课后的查阅资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传承民俗技艺、发扬民族文化的情感。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积极动手之余,使参与集体合作设计和创新的意图成为可能。我通过在学习完一种基本结制作后,让学生寻找此结的变化结图形和制作过程,进行小组比赛活动,如“比比谁的结最漂亮”“比比谁的结最有创意”等,让学生在劳动后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改变了独自学习的方式。二、 解决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不是课前的教学设计所能驾驭的,需要学生和课堂的适时检验。教师课前设计得再精巧,自信地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就是亲身体验加上生动感化,那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我这样的感受来自于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教学片段: 当我根据课前做得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自信地向同学们进行着展示和解说。突然有一位学生脱口说了一句:“粽子商场里都能买到,比这些花样繁多,又方便又省力,我们今天就当玩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都议论起来,“是呀,我们家就奶奶会做,我妈妈都不会做,我学会了做也没意思。”“反正有得买,自己做多麻烦。”我一下默然了。是呀,我事先怎么没有想到:“为什么要学包粽子呢?”。而学生看似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地把我所有课前的充分准备一下击溃。这样的教学细节虽然看似很小,但正充分证明了我只考虑到用介绍文化历史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去接受这样的民族精神教育,寄希望当代的学生在屈原精神的感召下有所感悟。而恰恰忘记了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想、去设计。归根揭底就是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线、以事实的依据来解决问题,把开启学生民俗文化认识的钥匙交给学生来亲自打开。因此我通过此问题引入,进行相关的讨论,让同学们来发表看法:如何看待在物质相当丰富的今天,学习包粽子的目的是什么?。大家的争论非常积极,有的说:“锻炼动手能力和技能学习。”。有的说:“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端午节,传承民族文化。”。有的说:“自己做的东西有成就感,吃起来更香。”。还有的说:“自己学会了,以后奶奶老了,我包给她吃,她肯定会更高兴。”等。我对这些同学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我又韩国江陵成功获得联合国申报“端午节” 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的新闻告诉学生。一下子同学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纷纷表示不能让这一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纷纷要求马上进行学习这一传统技能,自己要学会并要学好,做一个中华民俗技能的继承者,为中国端午节的申报做一份贡献。整堂课在浓浓的中华情中快乐地进行着。当代的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主见的创新一代,在他所理解的范围内考虑的是现实和理论的结合,能打动他的除了情感还更多的是他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这样他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妥善处理学生质疑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后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才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才会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感召。教师就是要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素质,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与之相呼应,才能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漫漫长路中做好一位引领者,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情感之花长开不败。三、 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创新民俗技艺。以往我们总是在教学中考虑的是学生会动手吗肯动手吗,忽略了他们是信息时代具有较高综合性能力的孩子,尊重学生的观察和视野,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培养他们发挥自己想象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我在进行丝袜花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同学们的建议和创意,都让我很惊讶。我在教学丝袜花制作梅花朵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会中国四大名花之一的梅花的神韵时,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请每位同学了解梅花花枝的特点,下节课各小组进行制作比赛。结果在课堂上同学们设计了很多造型,有小盆景设计的,有插花造型中配上兰竹菊的,有加入硬铁丝做分枝杈弯曲造型的,甚至还有组同学经过网络寻找利用杉树的枝桠和彩色皱纸做出了梅花枝造型。而且大家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梅花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为自己的作品设计了好听的名称,如梅之魂、她在从中笑等。在这样的创新实践过程,学生既开拓了思路,又使民俗文化增添了时代的气息。这样的劳动课,我深感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同时,民俗文化的教育也在课程的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每位教师把情感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兴趣、视野相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需要创新和融合。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也许学生的某一时刻所闪现的光芒会是最好的课堂效果。综上所述,劳动技术课堂需要民俗文化的融合。劳技教学中师生需要民族精神之类的情感支持。劳动技术内容的授课特殊于其他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不光是中国结等这类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把民俗文化情感教育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势融合进劳动技术教学中。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共鸣的桥梁,让学生在比较枯燥的技术学习内容中,得到一些情感体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教学设计会得到更好地贯彻,教师才会赢得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睡眠照顾课件
- 《大学物理实验2》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春节安全预防
- 老年人护理知识培训活动课件
- 酿酒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汇源PET新产品命名方向再讨论
- 实数高频基础考题分类训练(12种类型60道)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提分专项训练
- 红米需要泡几个小时
- 天津市2025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人物传记(第二单元)-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素养通关训练(原卷版)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每课练习试题
- 修剪指甲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适应教案
-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DB61-T 1295-2019保水采煤技术规范
- 八年级上册英语开学第一课
- 民事纠纷委托律师合同书
- 《统计学(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应知应会质量管理
-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
- 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