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_第1页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_第2页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_第3页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_第4页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文化传播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导论跨文化传播 Intercultural Communica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跨文化交流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传播学分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流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就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教学方式 本课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研讨式教学。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

2、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30% 其中包括10%的考勤成绩(提前)及20%的作业成绩,参与作业讨论的同学将获得10%的额外加分2、期末成绩:70%论文:题目围绕跨文化交流问题,独立完成,抄袭他人论文这成绩以不及格处理;字数3000字左右,须遵循学术论文规范;放寒假前完成,须给出纸板和电子版。闭卷考试:以课程讲义内容为主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成绩评定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参考书目教科书1、拉里 A 萨默瓦,理查德 E 波特:跨文化传播(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拉里 A 萨默瓦,理查德 E 波特:跨文化交流(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2004年第一版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参考书目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主要参考书1、史蒂夫 莫顿森编: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理查德 D 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新华出版社,2002年3、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4、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5、爱德华 霍尔:超越文化,重庆出版社,1990年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主要参考书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英文参考书1.Gudykunst, William B.& Mody, Belia,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mun

4、ication, Second editions, Sage Publications,2002.2.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ual,1976-2003.(国家图书馆)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英文参考书导论:传播与文化为何学习跨文化交流学?传播与文化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导论:传播与文化为何学习跨文化交流学?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一个多样化世界中的互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一个多样化世界中的互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Exp1:People in Global VillagePictures

5、of the open ceremony of Olympic Games 2008,Exp1:People in Global Village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体创意由北京奥组委确定为“文明与和谐”。中国官方及主创人员认为开幕式想表现的核心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活字模部分表现出的“和”字。“中国文化真正的性质是什么?是巨大的包容感,天地人的这样一个包容感。”“我们有另外一种面貌,浪漫和梦幻,现代感的梦幻和浪漫,尽管表现的是古老中国的许多文化遗产。”“我们想表现出的那种亲和、人性和包容感体现中国人那种包容、宽广的胸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体创意由北京奥组委确定为“文

6、明与和谐”。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9日刊登查尔斯莫尔的文章,强调中国通过极为壮观的奥运会开幕式宣告“集权主义”的成功,并且宣告准备“弘扬他自己的文化”;四天后,华盛顿邮报刊登哈罗德迈耶尔森撰写的专栏文章变革的锣鼓,断定北京奥运开幕式表演“将(无数)人缩减到一种巨大规模的准确划一的抽象”是传达了一种“集权集体主义”模式,他虽然与俄罗斯队格鲁吉亚的军事打击相比显得“和蔼可亲”,但代表一个“集权主义政权立意要让世界确信,他的社会和政治模式像任何民主制模式一样仁慈。” “文明与和谐”的中国还是极权主义强国?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9日刊登查尔斯莫尔的文章,强调中国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非但没有增加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亲

7、和力和友情,反而引发了新的一轮“中国威胁论”,并且是继“军事威胁论”和“经济威胁论”之后的“文化威胁论”。这一“威胁”来自崇尚集体、中庸的“和文化”与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梦”之间的对抗。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非但没有增加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亲和力和友情,反例二:“314”事件中的误读例二:“314”事件中的误读 4月9日在CNN一档名为“The Situation Room”(时事论坛)节目里,时事评论员卡弗蒂在谈及中国问题时发表了辱华言论,称中国产品是垃圾,中国人是“Goons”和“Thugs”。 就此事件,我国政府和人民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外交部两次要求CNN就此问题向中国人民道歉。关于卡弗蒂:

8、2005年,卡弗蒂开始主持“时事论坛”,同时,他还参与CNN财经类节目的工作。 2006年10月,卡弗蒂拍摄了5集电视短剧坏掉的政府,试图揭露美国政党及联邦法院背后的问题以及官僚主义,但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巨大争议。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教授诺兰认为,卡弗蒂长期以来一直在CNN扮演着满怀怨恨的老顽固角色。在电视新闻愤世嫉俗的评论中,CNN反而窃喜于卡弗蒂的言论所激发的强烈回应,及人们对CNN持久的关注度。 4月9日在CNN一档名为“The Situatio卡弗蒂言论中英文对比节目主持人:刚才谈到了一些支持中国的因素。Jack,今日的中国和10年前,20、30年前的中国很不同吗?今天的共产党政权几

9、乎就像是个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是一个如此庞大的经济超级力量,我们也有很多利益在其中。Jack(卡弗蒂):嗯,我不知道中国是否有些不同,但是我们和中国的关系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我们欠了中国很多债。他们现在持有价值几千亿美元我们的债券,在我们继续进口他们含铅颜料的垃圾以及有毒宠物食品的同时,我们和他们之间还存在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你知道,在那些你可以一个月付工人一美元工资的地方,生产出了你从沃尔玛买到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我们和中国的关系显然已经改变了。我认为他们基本上是和50年前一样的,一帮暴民和匪徒。节目主持人:好吧,Jack,我们还有很多要谈,包括一些Host:Mentioned

10、saidthatsomeofthepro-Chinaelementsismaking,Jack,isthatthisisaverydifferentChinatodaythan existed10yearsago,certainly20or30yearsago.Thiscommunistregimetodayisalmostlikeacapitalistregime.Theyareahugeeconomic superpowerthatwehavealotatstakeinmaintainingthiseconomicrelationshipwithChina.Jack:Well,Idontk

11、nowifChinaisanydifferent,butour relationshipwithChinaiscertainlydifferent.WereinhocktotheChineseuptooureyeballsbecauseofthewarinIraq,foronething.Theyreholdinghundredsofbillionsofdollarsworthofourpaper.Wearealsorunninghundredsofbillionsofdollarsworthoftradedeficitswiththem,aswecontinuetoimporttheirju

12、nk withtheleadpaintonthemandthepoisonedpetfood;andexport,youknow,jobstoplaceswhereyoucanpayworkersadollaramonthtoturnoutthestuffthatwerebuyingfromWal-mart.SoIthinkourrelationshipwithChinahascertainlychanged. Ithinktheyrebasicallythesamebunchofgoonsandthugstheyvebeenforthelast50years.Host:Allright,Ja

13、ck,standby.Iwanteverybodytostandby,we havealottotalkabout,includingabattleofwhatssome.卡弗蒂言论中英文对比节目主持人:Host: “We are aware of concerns about Jack Caffertys comments related to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upcoming Olympics, which were broadcast on The Situation Room on April 9, 2008.” CNN would like t

14、o clarify that it was not Mr. Caffertys, nor CNNs, intent to cause offense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NN would apologize to anyone who has interpreted the comments in this way.” CNN is a network that reports the news in an objective and balanced fashion. However, as part of our coverage we also emp

15、loy commentators who provide robust opinions that generate debate.” On this occasion Jack was offering his strongly held opin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ot the Chinese people - a point he subsequently clarified on The Situation Room on April 14.”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over many years, Jack Caf

16、ferty has expressed critical comments on many governments, including the U.S. government and its leaders. “We are aware of concerns 例三:人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中国学生与美国教师中国婆婆与美国儿媳外企面试中的薪酬问题不同民族间的交流Skype Me例三:人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中国学生与美国教师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现 从两千年前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进入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时代。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

17、现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张骞出使西域起,大陆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就成为我国和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今日的跨文化交流在广度和频率上已有天壤之别。 唐朝鉴真和尚6渡日本,历时11年,如今半天就可以在中日间打个来回。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空间:交流模式从纵向转为横向,世界在变小时间:信息传递在加快人员:跨文化交流日益平民化 人们之间的依赖性与矛盾性同步增加,需要跨文化交流学的调节。空间:交流模式从纵向转为横向,世界在变小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移民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需

18、要跨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自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减少误解1、小的误解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失去朋友2、中的误解贻误工作、失去商机:丰田霸道广告3、大的误解影响国策和国际纷争:蜗牛事件、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mokusatsu)时代需要跨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自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减少误解Huge misunderstanding:Nuclear Bombs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in 1945Huge misunderstanding:Nuclear时代呼唤文化自觉费孝通: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

19、的趋向。同时,“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对自身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了解其他文化与自身的关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时代呼唤文化自觉费孝通: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世界和平需要各种文化相互了解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Affirming that respect for diversity of cultures, tolerance, dialogues and cooperation, in a climate of mutual trust and understanding are among the best gua

20、rantees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公约 确认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世界和平需要各种文化相互了解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来自美国的一封中国好友的信我在这里经常被人问美国人的生活有没有令你大开眼界?我在想他们可能还在期待80年代,90年代出国的人的答案:一切都很新奇!超市里东西那么多那么全,人人都有车开,都有house住.可是如今出国的中国人已经不会觉得美国人的生活有什么稀奇的了,美国中产阶级开的车中国人也在开(还比他们的新),美国人光顾的超市和超市里的货品和中国也差

21、不离(大多数还是中国进口的),得益于地广人稀的优势,他们住的房子还是比中国的要大,可是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发展,房子大多都有点破破旧旧的了,所以哪里看着都不如中国的簇新.也许是我来自一个一切都太新的国家了,所以即使是到纽约-美国最最时髦繁忙的大都市,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和狭窄的马路,你虽然还能感觉到它的辉煌和气派,可总有一种昨日黄花的感觉.所以现在已经很难讲美国人的生活比中国大中城市优越多少,不同的可能就是中国的城乡差别还很大,而这里差别比较小.来自美国的一封中国好友的信我在这里经常被人问美国人的生活有没就我目前接触到的事物来说,美国最令我感到惊讶的地方,是他们的大学,一点不夸张,他们给学

22、生提供的条件可以说是奢侈!图书馆很大很豪华,书很多,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的都能找到(我在这里还找到郭小聪的书呢!呵呵).到处是沙发,那些学生就这么横七竖八地享受着学习.每一个学生宿舍学院大约住一百多号人,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舞蹈室,小酒吧,小图书馆,布置得有如莫斯科餐厅那样豪华的食堂,放有三角钢琴的公共客厅,让他们享受烹饪的小厨房,还有专业的小剧院(不知道为什么西方文化好像很重视戏剧艺术).总之,整个学生宿舍就像一个老干活动中心,还是高干的那种.我在想中国的学生要是有这样的条件,还会有人学习么?就我目前接触到的事物来说,美国最令我感到惊讶的地方,是他们的了解文化了解文

23、化,了解文化对你的行为、价值观甚至你的思想的塑造,认识到文化包含着某种主观因素,会是一种令人吃惊的和恍然大悟的经历。沙皮若了解文化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对你的行为、价值观甚至你的思想的塑了解文化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其最早出现于汉代刘向的说苑中。 西方的“文化”一词,原指农耕和对植物的培育,15世纪以来,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Chinese 文化 AD(618-907) AD 20th c. Latin “cultura” English culture Japanese (AD 19th c.)了解文化文化的起源 文化

24、的定义霍尔认为:“人生没有哪一个方面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改变。”文化影响我们的吃、穿、住、行、玩、信仰;决定我们应该干什么,如何花钱和使用时间。1871, E.B. Taylor: Culture is a complex whole, including knowledge, believe, arts, moral, laws, customs and other abilities and habits that a man acquires as a social member.文化的定义霍尔认为:“人生没有哪一个方面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改文化的定义1952, Kroeber 和 Klic

25、khohn 列出了文化人类学中164 种文化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发表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将文化定义为:“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的定义1952, Kroeber 和 Klickhohn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 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察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

26、enoe 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化培养,还是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观或风俗、信仰,都反映出文化作为规则的属性,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有社会规则的总称。在世界各个地区生活的人类种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利用当地环境,更好的处理群体内部以及自身和心灵的关系,人为的形成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规则,这些规则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扬弃、补充和变更,逐渐形成一套影响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并被其所自觉的规则体系,正是从如此的规则体系中抽象出了“文化”的概念。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化培养,还是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观或风俗、“文化环境”儒家“仁”、“礼”的文化脱胎于农耕社会下的家族血源制度,是在

27、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时期维系家族制度、促进群体生产的精神保障;“自由、平等、博爱”的文化理念依附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是促进市场配置资源的道德前提。从这个角度说,文化是具体的,必须依赖其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才能够存在和发展。一种文化能够产生影响的时空纵深取决于其所存在的文化环境的地域范围和生命长度,以及这种文化自身随文化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包容度。“文化环境”马塞拉(Marsella)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为了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生存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以及保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通过后天习得的共同行为。文化有外在形式(如艺术品和等级制度)和内在形式(如价值观、态度、信仰、感知、思维

28、模式和认识论等)。文化身份马塞拉(Marsella)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为了提升个人和文化的基本功能文化是人们适应环境、解读生活得主要手段。文化得以不断进化的原因在于,它服务于人类的基本需要,展现出一个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的可以预测的世界,从而让人们真正了解所生存的环境。原因:文化赋予事件、物体以及人们以意义,使这个世界不再神秘和恐惧。 文化使得生活更加有序。文化的基本功能文化是人们适应环境、解读生活得主要手段。文化的特征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新生儿面对的应该是一个纷繁混乱的景象。但从那时起,对意义的追求就成为贯穿一生的努力。你给事物赋予意义的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并且以文化为基础。“把集体的知识储存于记忆

29、中、书本中和事务中,以备后用” 文化的核心有意识的习得和无意识的习得s p.37 谚语、民间故事、艺术、大众媒体文化的特征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具有传承性文化以符号为基础文化易于改变1、创新 2、扩散 3、文化适应*“文化休克”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的适应性(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具有传承性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

30、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但是,当一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这种文化休克的现象。文化休克文化的要素认知体系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菊花、猫)文化的要素认知体系法学院法学院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左面食堂,右面是礼堂/音乐厅左面食堂,右面是礼堂/音乐厅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文化的层面文化的层面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 costumes, language, architecture, music, food, gestures, etiquettes, a

31、rt works, festivals Different habits make us seem remote the concepts of time and space religions, world views, outlook on life, code of ethics, concepts of family concepts of laws and aesthetics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Basic needs of human being Basic human nature is similar at birth IcebergIceber

32、g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主导文化在一个大的文化群体中具有支配地位的文化。亚文化亚文化既具有大群体的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语言文字、行文模式等,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主导文化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的概念Latin communisEnglish communicate communciation various translations in Chinese (传播、交流、交际、沟通、交通、通信等多种翻译)在中文里,并没有对应”communication”的合适概念communicati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id

33、eas or feelings.”(柯林斯最新英语词典)R.马礼逊:Communicate with 相通,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通达,传达。1821年。从这里,跨文化交流的困难之处可见一斑。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的概念Communication的定义劝服说卡尔霍夫兰:信息发送者通过渠道把信息传给信息接受者,以引起反应的过程,既传送者传递刺激,以影响接受者行为的过程。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交流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本课程中的定义: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Communicati

34、on的定义劝服说同文化交流根据中华文化编码根据中华文化解码同文化交流根据中华文化编码根据中华文化解码跨文化交流模式根据中华文化编码根据美国文化解码跨文化交流模式根据中华文化编码根据美国文化解码例子:“蝙蝠”在中美文化中的编码与解码例子:“蝙蝠”在中美文化中的编码与解码了解交流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流是连续的。(The only unchanged is change.)交流是转瞬即逝的。交流是互动的。疏忽带来变化。(人在倾听时,注意力是短暂的)了解交流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了解交流交流是符号化的(符号是交流的核心)交流是系统化的交流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背景之中,交流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背景。(

35、场所、场合、时间、人数、文化背景)交流依靠推断进行由于人们无法进行从思维到思维的直接接触,人们不可能体会到他人的想法和感情,只能通过推断来掌握别人的感受。了解交流交流是符号化的(符号是交流的核心)了解交流交流是对自身了解的过程爱默生:无论我们去哪儿,无论我们做什么,自我是我们研究和认识的唯一主题。交流产生效果交流的反应:公开的 潜在的 无意识的 生物的了解交流交流是对自身了解的过程交流是复杂的人们是相似的人们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同一符号具有不同的含义,因为人们的解释是主观的。我要去图书馆。甲:她好爱学习啊!丙:她大概是太无聊了乙:图书馆的周末电影很好看啊,我也喜欢。交流是复杂的人们是相似

36、的甲:她好爱学习啊!丙:她大概是太无聊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学诞生的原因交通(航空)和通讯技术提供了可能性美国对外政治经济的需要(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需要少数民族争取自由民权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学学科奠基人对外服务研究所于1946年在美国成立。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was established in USA, 1946.Edward T. Hall是其中的成员之一。他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于1959年出版,其中首次提到了以下词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