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 (2)_第1页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 (2)_第2页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 (2)_第3页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 (2)_第4页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色彩感摘要:古典诗词中常用色彩写意,姜夔的词向来以清空骚雅著称,在这种清疏淡雅洋溢着许多跳跃的色彩,当普通的色彩经过诗人的神来之笔后变得富有灵性,极具美感。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诗词、恋情词来论述其词的色彩感,并分析其色彩感的独特之处。关键字:姜夔词,色彩感,写景抒情词,恋情词,独特风格正文:诗词和绘画一样,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诗词是用文字作画,色彩是创造美的重要手段,刘勰说过:“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行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文心雕龙-情彩)。刘勰把五色作为“立文”的第一要义,可见色彩在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性。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招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即由点到线,向着五音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诗人的舒展开阔的心境。“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阳不过是一点而已。青红两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大,一个无限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律晚照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和令人留恋。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将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无影,挂牵牛数多青花小。秋太浓,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鲜明的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感情也表现得十分明朗而热烈。这种“看色的感情”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中国诗歌最常用的是红绿两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色,对比鲜明,在诗句中经常对称出现,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绿杨烟里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上述几例诗句中的绿与红,经过精心的迭配对比异常精致,诗人在绿色中轻微地点一点红色,收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效果。但不能使对比过多过杂,否则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对比适度,诗人一般采取合适的色调,掌握协调和对比的分寸。在这里。色彩与情感的呈现如取暖色调,可造成欢乐热烈的气氛,如红黄显得气焰光彩,高贵华丽;如取冷色调,可给人安详,悠然的分为,或表现沉静、忧郁或悲哀的情感,像青、蓝、紫等颜色。但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在使用色调时,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第一,景热而情冷的手法。如“碧野朱桥当事日,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碧野”、“朱桥”,虽然色彩绚丽,对比鲜明,由于下文的抒情诏言“人不见,水空流”,使鲜明的色彩反衬出感情的沉重,凄苦。说到在诗坛词苑叱咤风云的色彩大师,人们常常会想起李贺,诚然,李贺的诗诗色彩的诗,很少有人像李贺这样在诗歌中镶嵌了如此繁多密集的色彩词藻。陆游评李贺:“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钱钟书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彩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李贺的诗是艳的,如桃李;李贺的诗更是冷的,如秋霜,因此近人罗根评价李贺的诗:“冷艳”可作为贺词评语。正是因为李贺才闪耀,大家忽略了词坛另一位色彩大师-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以词名世,在南宋词坛与辛弃疾、吴文英诸人齐名。他引江西诗派清劲痩硬的笔法入词,以改造南宋词坛上周邦彦余风的软媚无力,开创了清雅词派。关于姜夔的词,前人评论亦多。清人王鸣盛云:“北宋词人元只有艳冶、豪荡两派,自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一派,五百年来,以此为正宗。”1张炎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陈廷焯说:“白石词入白云在空,随风变灭,独有千古。”(词坛丛话)陈藏一云:“白石道人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抗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这可说是对姜夔文化性格的精要概括。姜夔的清苦阅历和高洁品格,深深地印烙于他的词作之中,其风可谓“清空俊逸”。姜夔色彩感解读佛语有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姜夔的清空亦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姜夔词的清空与色彩紧密相连。姜夔的诗歌基本都是咏物诗词,咏物诗词又分为两类:写景抒情词,恋情词。下面就这几种词来分别研究其中的色彩感。一、写景抒情词的色彩感念奴娇云: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 ,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 ,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 ,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 ,几回沙际归路。起笔写小舟划入开满荷花的湖中 ,湖上有鸳鸯戏水 ,不像在人间。接着走入人迹不到的荷花丛中 ,举目尽是荷花。花美如佳人 ,以水波为佩带 ,以清风作衣裳 ,风姿超尘脱俗。“风为裳 ,水为佩 ”乃李贺赞美苏小小之句 ,想像精妙。接着描绘荷叶之绿 ,绿得清凉 ,风吹来更觉清凉 ,而荷花之娇红 ,如酒晕才消的美人的脸 ,加上刚洒了些细雨在菰草蒲叶间 ,四周更是清幽宁静。荷花绽放 ,清风一吹 ,如同美人的嫣然微笑,舞姿充满诗意。她轻盈在水上飞舞 ,散发的冷香气韵飞进了词人的词句。花如美人 ,美人如花 ,可观可感可觉 ,想像奇特。下片写荷花之情意。天色渐暗 ,荷花衬着青翠如盖的绿叶 ,亭亭玉立,没有改变姿态 ,像是在等待情人。因为情人始终未到 ,她也不忍凌波而去。此处又将荷花比作美丽多情的洛水女神。接下来 ,词人写自己的感受 ,他忧虑红颜将在天寒时候凋谢 ,因此不忍归去 ,离愁也因此弥漫在西风吹拂下的水滨。岸上的高柳以垂下的枝条留客 ,水里的鱼也频频升上来热情挽留。此情此景更教人依依不舍。回程时 ,同样从田田叶中而出 ,不知看了多少。以人拟花 ,以人写花 ,虚实相生 ,又以花之特质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人与花兼写,其中描写色彩的的词有“闹红”、“翠叶”、“玉容”、“凌波”等,有些是明写颜色,有些则是暗里写色。这些明色和暗色使得姜夔的词故弄玄虚,虚虚实实,终不肯明白道破。俞陛云也说:“此调工于大端,闹红四字,花与人皆在其中。以下三句咏荷以及赏荷之人,皆从空际着想。翠叶三句略点正面。接以嫣然二句,诗意与花香俱摇漾于水烟缈霭之中。下阙怀人而兼惜花,低回不去,而留客赏荷者,诸托柳阴、鱼浪,仍在空处落笔。通首如仙人行空,足不履地,宜叔夏读之神观飞越也。”2再如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略商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燕雁”、“云”、“数峰”、“黄昏雨”、“残柳”等词带着明显的冷色调,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色彩哀伤惆怅。可见使用色彩对诗文的影响。以上都是姜夔词中对色彩的运用,很少人会注意到姜夔的诗歌中一样跳跃着这些清雅的颜色。京口留别张思顺:伯劳飞燕若为忙,还亿东斋夜共床。别后无书非弃我,春前会面却他乡。联宵为说经忧患,异日相逢各老苍。更欲少留天不许,晓风吹艇如垂杨。从这首诗可看出姜夔的诗歌充满的自然感,他不以浓烈的色彩,繁复的笔调和沉思冥想来损害大自然的的形象,而用清新的语言描绘清泉一般明丽的自然美。他的诗词中无论是落花流水还是山川草木,都是活生生的的富有灵性的形象。它们没有躺在纸上,而是要立起来,甚至要活蹦乱跳于字里行间。这是因为姜夔将色彩巧妙地镶嵌在诗词中,给诗词带来了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大自然丰富多彩而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人与物水乳交融。昔游诗中有着无数神奇、栩栩如生的景物:“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我舟度其中,晃晃惊我神。”“玉盘”、“水银”、“长虹”、“无色轮”这些色彩就是作者对洞庭的感受,他用色彩来表现感受,给人很直观的印象,似在眼前。再看他对雪景的描绘:“半空扫积雪,万马玉花凝。或如玉绡挂,或如薄雾横。纷纷虎豹吼,往往蛟龙惊。人语不相闻,溅雹漂风缨。有渔缘峭壁,上上终不停。还有他对山上景物的描写:“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在“江湖诗人”的作品里很少能看到如此多姿多彩的景物形象。他那明快的韵调,或波澜壮阔,或清新明丽,或富有妙趣,都反映出诗人多自然的敏锐感受。它们带着读者的心灵一起涌向神奇的大自然,承受着大自然的激动,使读者的审美感受产生无数神奇美丽的遐想。姜夔论诗:“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所以妙,曰自然高妙。”3这用来概括他自己的诗歌非常贴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豪华落尽见真醇”。如湖上寓居杂咏:“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风恬月淡”、“云影”、“青芦”这些都是对自然的描写,明丽清澈的颜色,文笔流走自如,又富有隽永秀美的风致。再看其诗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阑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诗各如出水芙蓉,素妆淡抹,风姿天成。姜夔诗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动态的画意美。作画需要用色,姜夔写诗如在作画,所以他的诗就是一幅画,一幅色彩画。看越中士女春游: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全诗不是一幅停滞的景物写生,而是生动的色彩写意。雨中秦山越树模糊可见,杨柳翠绿,泛着层层春色。玉箫声响,越女归来,诗中的人物使得诗歌富有生活情趣和逼真感。又如下菰城: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记得下菰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峰。竹篱掩映,杨柳婀娜,青峰绕云。如一副水墨山水画,色泽清淡而画意悠远。二、恋情词的色彩感姜夔的词较之周邦彦的要更进一步,他将身世之感融入咏物之中。所咏之物多为花草树木,花草树木等意象都是色彩感极强的意象,因而其恋情词中的色彩感亦十分丰富。作者长写的花有“红梅”、“荷花”、“桃花”,常写的树木有“柳树”。因此常用的颜色有“鹅黄嫩绿”、 “桃根桃叶”、 “汀洲自绿”、 “相思血”、“ 绿筠枝”等等色彩词。姜夔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1186年曾往来于江淮之等地,此间结识了一位妙擅琵琶的女子。姜夔引其为音乐上的挚友和心灵上的知己,两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温馨的时光。在长期漂泊的生涯中,一缕恋情可以慰藉姜夔那颗愁苦、凄凉、孤独、寂寞的心灵,因此他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恋情。浪迹天涯的姜夔,为了生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与之睽离。当这份恋情随着琵琶女他适而永久消散后,姜夔失去了最后的情感家园,造成了终身难以痊愈的心灵创伤。两人永别后,无论梦里醒时,还是漂游安居,他内心始终拂不去琵琶女的倩影,无法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淡黄柳(空城晓角)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阙,以纾客怀。”看淡黄柳(空城晓角)全词: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垂杨”、“鹅黄”、“嫩绿”、“梨花”、“池塘自碧”等字眼将我们带进了一片色彩的天地,不是浓妆艳抹的,而是素淡清雅却又漂着几许愁思。唯但景语即是情语 空濛之中见池塘碧水而已 此处虽未言愁荡漾着深深的荒寂寥落的愁意姜夔的这段情事虽不知为何没有结果 ,相思之情却经久不息 ,成为姜夔生命中的绵绵遗恨 ,留下了 20多首词叙述他的追思。合肥恋词中 ,姜夔只是反复诉说着离别后失去伴侣的忧伤哀痛和难以摆脱的寂寞之情。恋人居处多柳树 ,而姜夔数次离别又多在梅开季节 ,所以其合肥情事多以柳起梅结 ,写得深情绵邈 ,缠绵欲绝。姜夔大量以花写人 ,赋予花以丰富的人物个性 ,不但提升了女性在词中的地位 ,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欣赏角度。柳是姜夔词常提及之物。其凄凉犯 词序中有“合肥巷陌皆种柳 ,秋风夕起骚骚然 ”句 ,说明合肥恋情常令他见柳伤情。咏柳之作琵琶仙 把情事写得雅洁典重:双浆来时 ,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 ,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 ,更添了、几声啼鴃。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 ,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 ,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 ,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 ,故人初别。上片写春游 ,偶遇水上歌女。她们歌舞出众 ,容貌美艳 ,仿佛以前相识的合肥姐妹 ,使词人顿起怀人之情。春光渐渐远去 ,洲渚上草色更绿 ,又传来杜鹃的悲啼。想起青年时期淮南冶游 ,也像杜牧那样有过得意的情事 ,但那毕竟事过境迁 ,只有感叹“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至于前尘往事 ,也只能化为意兴阑珊的一句“休说 ”。下片借唐诗三则咏柳之典 ,抒发自己剪不断的离情。“又还是、宫烛分烟 ,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化用韩翃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句 ,说明清明风俗如旧而光阴暗换、人事全非的惆怅。“都把一襟芳思 ,与空阶榆荚 ”化用韩愈的晚春 “杨花榆荚无才思 ,唯解漫天作雪飞 ”句,回忆丝柳为离尊起舞、飞絮如回雪之当时离别情景。自己只能将满怀情思付与满阶榆荚等无情之物 ,这是何等的空虚落寞。接下来说眼前之事:堤岸旁万缕柳丝渐密 ,随风起舞 ,飘散出洁白如雪的柳絮。杨柳易起离情之感 ,“想见西出阳关 ,故人初别 ”,化自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想当日离别之难分难舍。何况当时“初别”,今日已是“春渐远 ”,时与人亦远 ,别之已久 ,前事休提 ,沉痛之极。作者以景言情 ,以事寄意 ,写来情真意密。草木有情 ,“柳品 虽缠绵却不失雅洁典重 ”。4 张炎也说:“离情当如此作 ,全在情景交炼 ,得言外意。”5解连环 也是借柳写人:玉鞍重倚 ,却沉吟未上 ,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 ,小乔妙移筝 ,雁啼秋水。柳怯云松 ,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 ,那日鬲帘 ,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 ,叹幽欢未足 ,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 ,算如此溪山 ,甚时重至。水驿灯昏 ,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 ,照伊自睡。本篇追忆与合肥情人分别的情形。开篇直写从驿站出来重新上路时 ,却心生迟疑没有立刻上马 ,因为离情别绪又涌上心头。那是为了“大乔 ”、“小乔 ”的原故。二乔乃姜夔对合肥情人的代指 ,姐姐善鼓琴 ,妹妹妙弹筝,在送别之时 ,两人弹奏出温柔悲伤的曲调。“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 ”,描写女郎神态 ,轻描淡写出了柳般弱躯 ,蓬松云发 ,不必刻意梳妆也风姿动人。离别之际 ,她说起往事 ,那天隔着帘子,看到他携扇而来 ,初次见面的情景至今难忘。回想女郎的临别之言 ,思绪翻腾难以自已。下片回想离别前夕 ,当时雨过夜凉 ,他们在窗下依依话别:感叹欢聚太短 ,为何轻易分离 ? 日后相会之期 ,只能“指蔷薇 ”来安慰对方。“蔷薇 ”乃化用杜牧留赠 诗“不用镜前空有泪 ,蔷薇花谢即归来 ”句 ,“空 ”乃因为词人不能确定何时回到这个令他难忘的好地方。词的收尾回到现景 ,在水驿前面 ,灯光昏黄又勾起他们在一起的回忆:他们曾在曲折画屏处度过美好时光 ,柳之柔弱形态 ,时时伴随回忆之中。于是 ,词人不由自主地想像对方必定因他的离去而感到孤独 ,也只有那皎洁的月光伴她入眠了。这是描写男女离情的名篇。此词妙处乃在思路曲折跌宕回想再三 ,表达出回肠荡气的深厚情感和难分难舍的绵绵情意 ,柳之形象确有点睛之妙 ,作者对情人的怜惜也尽在不言中。夏承焘说:“白石诚之态度 ,纯似友情 ,不类狎妓 ,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6姜夔在漂泊的生涯中 ,始终视合肥姐妹为知音、知己 ,情至真至深 ,挥之不去 ,且经常为之感伤。姜夔从不避讳自己对恋人的深切思念 ,并给予恋人无法以名利代替的地位 ,以花木来赞美恋人的精神品质 ,可说把女性书写的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刘熙载词概 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 ,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 ,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7花品即人品 ,往往便是姜夔心目中高尚的化身。姜夔经常有见花如见人的作品 ,如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表达出触景伤情、物是人非的无奈: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此篇咏梅虽不着一个“梅”字 ,却处处紧扣红梅下笔。写梅即写人 ,借红梅寄托对恋人的刻骨相思。上片点出观梅的时间、地点和活动 ,接着写斜横的梅树枝干小巧倒映水里。水波荡漾 ,在愁肠欲断的词人看来 ,泛起的涟漪也带着愁绪。梅也有情 ,有不为人知的“幽事”,词人最是感触深刻。他那难以说清的无奈 ,巧妙地与红梅的“一春幽事 ”叠合。在清冷的风中 ,梅花易于凋谢飘零。词人将梅的凋谢幻化为穿着茜裙的美人 ,带着幽香飘然归去 ,一如远去的过往情事 ,渐行渐远却难于忘怀。下片写鸥的飞去把词人从回忆中唤醒 ,深感前尘已逝物是人非。又把目光移到小小红梅的身上 ,红梅又成了情人的化身 ,娇弱得令人爱怜 ,而今难于相见 ,所以只能用“遥怜 ”,写对方魂梦依依的孤独处境和对自己的思念。接着用娥皇女英思夫泣血洒于竹上的典故,以竹喻梅,红梅朵朵,如斑竹点点,令人联想到相思血泪。词人设想对方思念自己之苦,如娥皇、女英的相思血泪洒在“绿筠枝 ”上一样,形成红梅朵朵,将双方的相思之情抒写得十分深透。此词主要描绘梅的形象和神韵,特别突出梅花的特征。名是咏梅却观梅怀人,借梅寄意,“咏物而不滞于物 ”,赋物言情,亦梅亦人,物我交会,使其恋情变得格调高雅纯净,别有风致。荷出污泥而不染。姜夔得荷之神理 ,写出了荷花貌美情真、意象幽闲 ,如其咏荷的名作念奴娇 序所言:予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 ,乔木参天 ,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 ,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 ,上不见日 ,清风徐来 ,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 ,亦一乐也。来吴兴 ,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 ,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荷的纯净品质寄托着他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他不是描摹荷花的实际形态 ,而是专摄其神理 ,将自己的感受与个性融合其中 ,把荷花当作一位超凡脱俗的美人来描写,暗喻恋人。三、姜夔词色彩感的独特风格姜夔词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另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风神。白石下字清疏淡雅、精妙传神,洗去绮艳色素,而赋以微妙思致。正如汪森所云:“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8尽管如此他的词中仍然不乏丰富的色彩,“红”、“绿”、“翠”、“银”、“金”等字眼活跃于其词中。其中“红”、 “绿”、“翠”居多,有“红乍笑,绿长颦”、“柏绿椒红”、“红莲”、“绿丝”“翠澜”“红萼”、“闹红”、“翠叶”等等色彩词贯穿白石词中。但白石词的色彩有着自己的风格,它既不同于先于北宋的周邦彦,也不同于后来的吴文英。周邦彦的词虽也喜用颜色,但常用“暗”字使得其词色彩不够鲜明,如“渐蒙香暗碧”(六丑),“暗黄万缕”(扫地花),“暗柳啼鸦”(锁窗寒)等等。这种暗给周词带来了一种浑浊感,不同于姜词的清雅。而吴文英词中的色彩主观感强,他将景物赋予了自己的情感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